不過,這句話司嵐笙壓在了心底,並沒有說出來。方錦書畢竟還是姑娘家,她怕說出來會讓女兒想太多,反而不美。
她只在心頭暗暗地憋着一口氣,替方錦書準備着嫁妝。
方錦書的嫁妝,從她從柺子那裡逃回來,司嵐笙就開始替她攢着。她滿了十二歲後,便開始正式張羅。
這幾年方家越發好了,司嵐笙自己的陪嫁也勻成三份,方錦暉、方梓泉、方錦書每人一份。這樣算算,就算顧慮着方錦書的陪嫁不能超過方錦暉,也委實不少。
司嵐笙是鐵了心,打算要讓那些非議過方錦書的人看看,出一口心頭惡氣。
她的這份心意,令方錦書動容,她挨着司嵐笙輕聲道謝:“女兒謝過母親。”
“我們母女兩個,你謝什麼。”司嵐笙看着她道:“我只要你能過得好好的,也就夠了。”
在高芒,不乏拿女兒的婚事替兒子鋪路的人家,但司嵐笙不願做這樣的事情。對她來說,兒子女兒都是手心裡的肉,都要好好疼着。
至於兒子,若不能自己走出一條路來,就算家中的姐妹全上,又有何用。
男人的仕途,說到底,還是要看他自己。
從明玉院裡出來,方錦書剛剛回房,楊柳便到了。這些時日因疫症耽擱的事情,有了眉目。
“姑娘,權大人回了話,請姑娘定下見面地點,告訴他即可。”
衛亦馨想打洪自良手裡糧食的主意,而方錦書並不想她得逞,便想要藉助於權墨冼的力量。
這個中因由,只有見到權墨冼她才能分說。
權墨冼不知道她的目的,他又是外男,總要避嫌,以方錦書的名聲爲先。便先應承下來,由方錦書來定見面的地點。
方錦書點頭應了,道:“好,我這裡定下來就遣人去告訴他。”
“外面,如今怎樣了?”她緊接着問道。
這些日子,方家的下人都極少出門,外面的消息就不太靈便。
楊柳,也是等到此刻,疫症緩解後纔敢登門。不爲別的,就怕帶了什麼不乾淨的東西進了方家,連累了方錦書。
“姑娘,”楊柳稟道:“前幾日高大哥也都拘着我們,不讓我們出去。昨兒聽到遷病坊裡有人痊癒,纔出去轉了一圈,打聽了消息回來。”
方錦書“嗯”了一聲,問道:“情形如何了?”
“高大哥說,基本已經控制住了,眼下只需要時間。”楊柳道:“此外,今兒我過來的時候,瞧見街頭已然熱鬧了許多。”
“韓娘子說了,再過幾日,就將夥計們都召回來,貨行也要開門了。”
商人的消息,或許不久官府靈通,但他們的觸覺總是最敏銳的。
看來,這場疫情就要成爲過去。
楊柳走後,方錦書站在窗前,看着庭院內剛結出青色柿果的樹,思緒翻飛。
這件事過後,時間便越來越少了。
不知爲何,明明是自己思慮再三,佈置得萬無一失的事情,越想越是忐忑。想得越久,方錦書只覺得自己的一顆心怦怦亂跳起來,心慌意亂。
在舊年,準備好一切後,她還盼着快些那一天到來。
而如今,卻近情情怯。
或許,自己是在害怕失敗?害怕謀劃了這麼久的事情,並不能如願?
方錦書的心裡很亂,就那樣站着,直站得雙腿發麻,她自己都沒有知覺。
天色漸漸暗下來,方孰玉今日在御前輪值,捎話回府讓司嵐笙不用等他。這段時日,朝中事務繁多,凡是輪到他在御前,都未能按時回府。
院裡院外,都掌了燈。
司嵐笙將手上正在做的繡活收了尾,由煙霞伺候着洗漱了,也還未能等到方孰玉回府。便拿了一冊書,挑亮了燈火,依在牀頭細看。
方孰玉踏入明玉院時,已是萬籟俱寂。
看着房中爲他留的那盞燈火,他輕手輕腳地進了房。
暖暖的燭火投在司嵐笙柔美的側臉上,她閉着眼睛歪在大迎枕上,書冊從她手邊滑落,掉落到了牀榻之上。
長長的睫毛,在她的面容上投下陰影,模糊了歲月,但仍掩不去她眉心間的疲態。
因爲疫症,這段時日她累壞了,府裡方方面面都要顧及到,勞心勞力。還要牽掛着孃家的動靜,以及嫁去鞏家的方錦暉。
眼下,好不容易疫症得以緩解,方家上下都無事,司嵐笙纔算是鬆了一口氣。
方孰玉想着她操持着家務,還堅持要等他回房,心中就有暖流涌動。他越過她的身子,將書冊輕輕拾起放到一旁,自己去了淨房洗漱。
待他出來時,司嵐笙仍在熟睡,絲毫沒有被他回來的動靜所驚動。
方孰玉替她抽去後腰處墊着的大迎枕,扶着她躺下。
司嵐笙迷迷糊糊地“嗯”了一聲,半睜開眼睛看着他道:“老爺,你回來了?”
“回來了,你快睡吧。”方孰玉道:“這些日子,你也累壞了。”他放柔了聲音,但神情卻有一絲從御前帶回來的嚴肅。
對他,司嵐笙比對自己還要了解。
這樣反常的神態,令她瞬間清醒,一下子坐起來問道:“怎麼了?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
“怎麼坐起來了。”方孰玉道:“今兒實在是太晚了,明日再說,你先好好歇一覺。”
司嵐笙眨了眨眼,看着他道:“我都已經醒了。你不說,我可怎麼睡得着呢。”
她剛剛醒來,神情間還帶着迷糊,水濛濛的眼神,語氣軟軟地好似在撒嬌。整個人看起來,帶着了一絲少女的嬌憨。
方孰玉已經好久沒瞧見這樣的司嵐笙,這會怎麼忍心拒絕。
他笑道:“好吧,你既然不睡,我就說說。今兒,朝堂上發生了一絲大事。”
“什麼大事?”
方孰玉嚴肅了神情,凝目道:“皇上下旨,讓太子去棣州賑災。”
“太子?”司嵐笙吃驚道:“太子不是被皇上禁足,讓三司審理查實彈劾摺子嗎?”太子在朝中的差事都被剝奪,怎麼會突然得了前去賑災的差事。
要知道,奉旨賑災等於代天巡狩,安撫民心之舉。
太子無功有過,這件事,不該落在他頭上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