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比試

“牛統軍來的正好,本王正在練槍,久聞牛統軍乃軍中宿將,武藝高強,便請牛統軍指點一番如何?”

李恪之言一出,校場中的衆人都一下子愣住了。

牛進達在軍中頗有些名望,算得上一名猛將,而李恪少拜名師,一身武力不俗,李恪同牛進達交手,倒也未必沒有一較的資本,衆人只是沒想到李恪竟會動這樣的心思。

不止是旁人,就連牛進達自己也是聽得猛然一愣。

兩人方一見面,李恪不問軍務,不表人情,上來竟是要先同他較量武藝,牛進達也是萬萬沒有想到。

牛進達道:“殿下乃鳳子龍孫,萬金之軀,末將又是粗人,下手不知輕重,萬一不慎傷着殿下又該如何,臣萬不敢同殿下動手。”

牛進達性情耿直,心中想什麼便說什麼,他擔心李恪年少力弱,而自己下手又失了輕重,傷着了李恪,便連忙開口回絕了。

可牛進達卻不知,他說的雖無惡意,但旁人聽在口中難免覺得不妥,更何況李恪還是他的上峰。

李恪輕哼了一聲,佯怒道:“怎麼?牛統軍竟是瞧不上本王,覺得本王武藝低微,不配做你的對手嗎?”

李恪之言一出,牛進達這才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

牛進達確實性情耿直,不善言辭,但不代表他不知輕重,不辨喜怒,李恪當着牛進達的面說了這番話,自然是動怒了。

牛進達忙解釋道:“末將並非此意,只是這刀劍無眼,末將擔心不慎傷着殿下而已。”

李恪的右驍衛大將軍是靠着打虎之功博來的,但明眼人都知道,那頭在昆明池被李恪打死的猛虎豈是李恪一個少年便能格殺的,多半也是取了巧。

長安城中,衆人皆知李恪拜師秦叔寶,秦叔寶更是大唐首屈一指的猛將,但縱是如此,卻鮮少有人見過李恪與人交手,故而李恪武藝究竟如何,牛進達哪裡清楚。

李恪貴爲皇子,當朝親王,牛進達若是不慎傷了他,如何同李世民交代。

不過李恪卻笑道:“無妨,雖說是刀劍無眼,但左右還是握在人的手中,你我仔細些便是了。”

牛進達見李恪堅持,於是道:“殿下何必爲難末將。”

李恪聽了牛進達的話,笑了笑,並未點破。

牛進達只說李恪爲難了他,他卻不知,他自己也在無形當中爲難了李恪。

牛進達爲邗江府統軍,直屬李恪揚州大都督所轄,可牛進達抵揚州,先入府衙而不拜李恪,本就是犯了官場忌諱。

非是李恪拿大,而是牛進達所爲無論有否輕慢之心,但確有輕慢之實。

李恪少年統軍,掌地方大權,東南一十二州府軍軍將都在觀望着他,可以說,李恪現在對牛進達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東南衆將對李恪的態度。

李恪道:“本王非是爲難統軍,只是本王麾下衛率只說本王一身武藝已有小成,可他們每每與本王演武,卻又不敢盡全力,本王着實困惑至極。久聞統軍乃軍中宿將,本王欲請統軍陪着本王練上一趟,指點一二,統軍何必推辭。”

大唐男兒尚武,李恪少年意氣,便更是如此,李恪所爲在牛進達看來多半隻是年輕氣盛罷了。

牛進達只得道:“殿下技癢,想要一試身手倒也無妨,只是用不得開了鋒的刀槍,便以棍棒替代如何?”

牛進達說着,心中已經打定了注意,李恪要他陪練,那他便拿棍棒陪上練上一趟,左右只要他守得住李恪的攻勢,李恪取勝不得,片刻之後李恪自然就會罷手。

李恪習槍,於李恪而言,槍與棍棒本就相差不大,李恪便也就欣然同意了。

李恪擺了擺手,便有一旁的衛率遞上了兩根八尺長的棍棒,李恪接過衛率遞來的棍棒,掂了掂,擺了個架勢,對牛進達拱手道:“請牛統軍指教。”

牛進達也拱手道:“殿下請。”

說完,牛進達持棍橫在了胸前,大有見招拆招,只守不攻之意。

李恪見狀,也不去計較這些,只是輕喝道:“牛統軍小心,本王來了。”

李恪說着,手持槍棒的中、末兩端,棍身一挺,竟如持槍一般直直刺向了牛進達的面門。

牛進達出自武臣世家,少時從戎,名聲雖不甚大,但也是員猛將,百經戰陣,牛進達只看李恪一出手,便知李恪絕非繡花枕頭,手底下是有真功夫的。

牛進達見狀,連忙收起了原本心中的怠慢,舉棍擋了上去。

“砰!”

一聲脆響,牛進達虎頭微微一麻,格開了李恪此來的一槍,牛進達臉上頓時露出一絲訝色。

木棒與鐵槍不同,方纔李恪手中若拿的不是輕便了許多的木棒,而是秦叔寶傳於他的虎頭湛金槍,他能否擋住便是兩說了。

牛進達沒想到李恪竟有如此力氣和身手,還有些訝異,但李恪卻不會給他絲毫反應的時間。

李恪一刺被擋開,不過剎那之後,李恪提棒收回,以棒做槍,直劈向牛進達的右側腰眼。

牛進達方纔的一擋已顯匆忙,如今更是來不及多做半點考慮,本能地持棍便再次擋了上去。

“砰!”地又是一聲,牛進達堪堪擋住李恪的一擊,額間已經被汗水打溼了。

李恪尚是孩童時便在北地隨蘇定方習槍,蘇定方本就是使槍的高手,李恪在他手中已經打下了不錯的底子。

貞觀四年,李恪還京後,李恪又拜秦叔寶爲師,習武數載,一身槍術已得秦叔寶七分真傳,李恪年不過十五,身體還未全然張開,氣力或許尚有不足,但招式和路子卻無可挑剔,絕非花架子。

“君買,你以爲殿下與牛將軍一戰,多久可分勝負。”秦懷道看着場中的兩人,對一旁看着的席君買問道。

席君買不假思索地回道:“十個回合,絕不會超過十個回合,殿下走的是靈動的路子,而牛將軍卻善剛猛。若是馬戰,殿下恐難輕取,但若是步戰,殿下勝之不難。”

秦懷道聽着席君買的話,看着場中游刃有餘的李恪,還有已經上下格擋,顯得捉襟見肘的牛進達,深以爲然地點了點頭。

牛進達卻爲軍中宿將,但李恪承自名師,更非等閒,牛進達大意,方一動手便失了先機,又怎會是李恪的對手。

第三章 李世民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三章 自請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三十章 爭執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十三章 歸寧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二十章 回京第七十章 騙鉞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四十章 墜馬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十二章 敲打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四章 面聖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四十三章 名冊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十一章 奉茶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十三章 誤會第六章 分封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五章 夜襲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五十二章 彈劾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十七章 安置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五章 侯君集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十八章 逼反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六十六章 傳見
第三章 李世民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三章 自請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三十章 爭執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十三章 歸寧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二十章 回京第七十章 騙鉞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四十章 墜馬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十二章 敲打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四章 面聖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四十三章 名冊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十一章 奉茶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十三章 誤會第六章 分封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五章 夜襲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五十二章 彈劾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十七章 安置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五章 侯君集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十八章 逼反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六十六章 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