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

江都彩絲巷,揚州安樂窩。

淮南富庶,甲於天下,而揚州富庶,又甲冠東南,至於整個揚州最爲熱鬧繁華的彩絲巷,便更是如此了。

彩絲巷位處揚州城東,巷後有一方三裡見寬的小湖,名作胭脂湖,蓋因此處毗鄰彩絲巷,湖中所棄胭脂水粉甚多,每到晚間,微風拂面,便能嗅得滿鼻胭脂香味,故而得名。

時值晚間,李恪站在胭脂湖的花船之上,擡眼往東望去,在湖邊的竹林掩映之下,依稀可見的還是整個彩絲巷所建最高的煙雨樓。

因已入夜,彩絲巷中已是燈火通明的一片,映照在胭脂湖中,和湖底鮮紅的胭脂高低相映,五彩斑斕的一片,而在這斑斕的燈火下,最叫人注目的仍舊是那座煙雨樓。

煙雨樓背後的東家就是蕭月仙,自打李恪被擄之後,這煙雨樓便被官府查封,而後經李恪允准,又轉賣於了一家綢緞商人,在這寸土寸金的彩絲巷又給開了起來。

看見煙雨樓,李恪又想起了蕭月仙,他在大唐的第一個女人,那個在洪湖縱他離去女子。一時間,隨着耳邊琴音傳來,李恪似乎又看到了她在臨江宮中爲他撫琴的畫面。只是琴音似尤在耳,但佳人已不知歸於何處。

男人似乎總是這樣,哪怕是再沉着的政客,當他看一個女子總與旁人有些不同的時候,也難免會失了分寸。

李恪不知這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感覺,也許是自運河上的驚鴻一瞥,也許是煙雨樓中共赴巫山,也許是洪湖之上縱他歸去,李恪也不知是何時,但總歸蕭月仙已經在不經意間能夠扯動他的心絃,更何況,他和蕭月仙之間還另有一份約定。

“阿兄難得帶小弟出來消遣,怎的只顧在船外賞景,不入船內。”李恪正扶欄立於船外,看着不遠處的彩絲巷,似乎有些出神,李愔已經走了出來,對李恪道。

李恪回頭看着眼面容尚顯青澀的李愔,摸了摸他的頭頂,笑道:“你真當爲兄是帶你出來消遣快活來了,你尚且年少,若是叫阿孃知道我帶你來了青樓,我恐怕少不得一頓責罰。”

李愔方纔一十二歲,正是年少,哪裡就到了閒逛青樓妓館的年紀,李恪身爲兄長,自然還得管教着幾分。

李愔聽着李恪的話,眼中卻露出了一絲幽怨之色,彷彿受了委屈的小媳婦一般。

李愔對李恪道:“小弟聽得坊間傳聞,阿兄少年時便是長安歡場上的老手,青樓中的名客,平康坊得阿兄恩遇的清倌人不知多少,怎的到了小弟這邊便變了模樣。”

李恪在長安市斤坊間傳聞不少,風流之名更是“如雷貫耳”,連在宮中的李愔都有耳聞,故而有此一言。

李恪看着李愔的模樣,不禁笑了出來,回道:“坊間傳聞豈能當真,阿兄自突厥回京後便拜翼國公爲師,每日習武,哪那份尋花問柳的閒功夫。”

李愔對李恪問道:“那阿兄今日帶我來此是爲何事?”

李恪並未直接回答李愔的話,而是問道:“你自長安南下可是走的水路。”

李愔回道:“那時自然,我自洛陽下運河,一路來此。”

李恪又問道:“那你南下乘的是什麼船?”

李愔回道:“自然是朝廷所遣派的官船。”

李愔貴爲親王,此番南下又是宣旨而來,自有朝廷官船一路護送。

李恪接着問道:“那你可曾見到來往運河之上的地方漕運船隻。”

李愔回道:“漕運的民船一路上倒是見了不少,尤其是在淮南幾處靠岸的碼頭,地方漕運上的各色船隻更是多的宛如雲集。”

淮南大雨初停,積攢了月餘的漕運貨物都亟待南北通運,李愔在這個節骨眼上南下,看到來往船隻密佈自不奇怪。

李恪道:“今日爲兄來此便是與此有關。”

李愔聽了李恪的話,先是一愣,接着才玩笑道:“莫不是阿兄也相中了漕運的買賣不成?”

李愔之言本是玩笑之意,因爲在時人眼中,漕運之人都說些船工抑或是走卒販夫之類,屬下九流之列,爲士所不屑,諸如長孫無忌、褚亮那般的朝中公卿便更是如此。

如今的天下是世家門閥的天下,真正能影響國運走向,甚至對儲位之爭產生巨大作用的也是那些世家門閥,沒有會把淮南這些方纔興起二十餘年,位卑名低的漕幫人看在眼中,更不屑拉攏。

尋常士人尚且如此,又何況天潢貴胄的李恪呢?

要知道李恪和李愔乃嫡親兄弟,他們的身上流着的不止是隋唐兩朝的帝王血脈,更是隴西李氏與弘農楊氏這兩家當時頂級世家門閥的血脈,尊極一時,與河運上的那些下苦人似乎本就是雲泥之別,自然也該敬而遠之。

不過李恪卻不是真正的唐人,心中所思所想自也大不相同,在旁人眼中兩河漕運不過是個添頭,民間營生的買賣,但在李恪的眼中卻絕非如此,沒有任何人比李恪更加清楚“漕運”這兩個字在百餘年後的重量。

“今日之勢,國依兵而立,兵以食爲命,食以漕運爲本。”漕運若成,可爲國之命脈,這句話絕不是說說而已。

李恪道:“不錯,爲兄確實是看上了漕運這塊買賣。”

李愔聞言,面露訝色,不解地問道:“阿兄出來日久,可是手中短了銀錢?阿兄短缺多少但管說來,我這些年封地所出的銀錢很有些存餘,阿兄有需我自當傾囊,若是我添補不上,阿孃那邊也會鼎力相助。”

奪儲不止是件費力的事情,更是件費錢的事情,打通上下,收買各方,蓄養幕僚,都是筆不小的開支,李恪封地雖廣,賞賜雖多,爲衆皇子之首,但這般大地陣仗也難免有囊中羞澀的時候,李愔只當李恪府中短缺了銀錢,故而纔想着做起這漕運的買賣。

然李恪搖了搖頭卻道:“我爲兄非是府中短錢,爲兄收漕運乃是另有他用。只是漕運之重,絕非隻言片語便可言明。你待會兒進了船後,只管依爲兄之言行事便是。”

第六十章 密信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四章 面聖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九章 飲酒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十章 落雕弓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十九章 鹽行第十三章 拜師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六章 拜府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八章 鞠文泰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十八章 山路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六章 拜府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二十一章 彈劾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三十章 事定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十八章 山路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八章 演練第三十章 爭執
第六十章 密信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四章 面聖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九章 飲酒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十章 落雕弓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十九章 鹽行第十三章 拜師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六章 拜府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八章 鞠文泰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十八章 山路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六章 拜府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二十一章 彈劾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三十章 事定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十八章 山路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八章 演練第三十章 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