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上屋抽梯

李世民提及李泰的婚事本不過是隨口一提,但這話聽在了李恪的耳中,卻有了其他的味道。

李泰爵魏王,封河南,拜洛州大都督,論官位更在河南牧之上,是爲真正的東都洛陽首官,他雖不之官,但卻有魏王府長史張元素代掌權柄,洛陽便也就成了李泰的根基。

李泰自有聰穎善學,在宗室子弟中頗有才名,就連一向很是嚴苛的弘文館大學士、國子司業孔穎達對李泰都很是推崇。

也正以上種種,李泰與一向重文事,輕武略的山東世家走的極近,七宗五姓中的清河崔氏、滎陽鄭氏這兩家關東門閥之冠都與他相交甚好。

李恪原以爲李泰或將冊關東世家女爲魏王妃,以拉攏關東世家,可將作大匠閻立德所出的天水閻氏卻非關東世家,而是如假包換隴右門閥,兩者並非一家。

李恪就在聽到這個消息的一瞬間,心中便想到了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李承乾失勢,李泰已然權欲大漲,他現在已經不只是要結交關東世家,更加與關西聯姻,拉攏隴右門閥,問鼎儲君之位了。

李泰實在聰明地緊,他若是貿然聯姻隴西李氏這樣的關隴巨閥,亦或是南安趙氏這樣的將門豪族,恐怕關東世家那邊反應過激,而閻氏卻恰恰是最能叫關東接受的關西世家,原因無他,正是因爲掌舵閻氏的閻立德、閻立本兄弟。

將作大匠閻立德、刑部侍郎閻立本,二人俱爲文臣,又是舉世少有的書畫大家,一手丹青在天下文士中極具聲望,名冠當時,李泰娶了閻立德之女閻婉,自是一舉兩得。

李世民不過隨口一提,還不知就在這短短的片刻之間,李恪的心中已經想了這般許多。

李世民看着李恪的模樣,只當李恪也是在思及冊妃之事,於是道:“虎頭心中可有中意的姑娘,若是有了,大可說出來,阿爹也爲你做主,親自下旨冊婚。”

李恪聽得李世民的話,臉色有些羞紅地笑了笑,撓頭道:“兒臣尚且年少,每日又忙於地方軍政要務,倒還未及思慮這些事情。”

李世民擺了擺手,一臉正經道:“這可不成,地方軍務雖然緊要,但你冊妃之事也不得不重,還是該仔細着些。你若沒有合意之人,爲父便要着了皇后和貴妃爲你物色京中各家適齡女郎了。”

李世民說着,似乎又想起了什麼,又對身後的常塗吩咐道:“今日賜於朝中百官的口脂面藥當還有多,你速去取些來於楚王。”

“諾。”常塗應了一聲,便連忙下去,過了片刻之後,便抱着幾隻鑲着銀邊的小巧瓷瓶走了過來。

李世民指着常塗懷中抱着的幾隻瓷瓶,對李恪道:“你少時便在塞北,回京又執掌右驍衛,久在行伍,爲父知道你一向不喜這些脂藥之物,但今日這些都是自邦國進貢之上品。非但膏凝雪瑩,含液騰芳,更是功可去疾,永絕於癘疵;澤能飾容,頓光於蒲柳。來日贈於入了眼的女子也是好的,爲父命人送至你府上,你便收着吧。”

李恪看着常塗拿着的這些精緻的瓷瓶,聽着李世民的話,李恪一下子竟都有些錯愕了,李恪從未想到,李世民看似威嚴的外表之下,竟也有這樣的一面。

李恪只得謝道:“多謝阿爹。”

——————————

晚宴之後,出了甘露殿,夜色已然昏暗。

李恪和楊妃並肩走在甘露殿外的宮道之上,方纔在心頭沉澱許久的問題終於問了出來。

李恪對楊妃問道:“阿孃方纔何以在宮中提及兒冊妃之事?”

楊妃何等聰敏,行事又極爲謹慎,在李世民的跟前,她所說的每一句話必定都是深思熟慮之後的,李恪冊妃,這般大的事情,她絕不會是在李世民面前無意提及。

楊妃道:“自打太子失德,陛下招你進京之後,皇宮內外便漸起風聲,就連陛下昨日夜同我提及一事,於你也頗爲不利。”

李恪問道:“何事?”

楊妃道:“宮中有人言你治淮河有功,得東南百信愛戴,勸陛下早日爲你冊妃,娶妻生子,爲楚王府開枝散葉,封於揚州,楚王府一脈永鎮淮南。”

封於揚州,永鎮淮南!

李恪自楊妃口中聽到這八個字,心中一震,覺到自己的後背在不經意間已被冷汗打溼了。

李承乾失德,朝中聲望大跌,隨後李世民便召李恪提前返京,今日朝中的事情只怕是叫有些人難安了,竟想出了這樣的法子來對付李恪。

淮南富庶,揚州自古更是膏腴之地,若是尋常皇子得此恩典,得揚州爲封地,世代永鎮淮南,自是莫大的喜事,可偏偏對於李恪而言,卻並非如此。

李恪志在皇位,與整個大唐江山想比,區區一個揚州又算得了什麼,更何況所爲永鎮淮南也不過是權益之計,若是李恪只爲親王,待將來李世民駕崩,新皇登基,自有一百種法子將李恪重新廢了去。

李恪乃李世民愛子,得其寵愛,若是明面上對付李恪,自然會叫李世民生疑,可這招“上屋抽梯”之計,正用在了要害之上。

李恪爲庶子,有大功於國,故而特賜封揚州,永鎮淮南,這聽着怎麼都是對李恪莫大的恩典,李世民愛子心切,自然便有應下的可能。

只要李世民應了此事,李恪娶妻,而後外放揚州,世代永鎮於淮南,那李恪便算是和皇位徹底無緣了。

李恪問道:“好深的心思,阿孃可知此事是何人之意?”

楊妃道:“娘今日所言也只是在試探陛下之意而已,偌大的後宮,能叫阿孃行事尚且如此拘謹的還能有誰?”

楊妃乃是貴妃,後宮之中一人下,萬人上,能叫楊妃尚且如此謹慎的自然只有一人,那便是後宮之主長孫皇后。

爲庶子請封,長孫皇后一箭雙鵰,既使李恪出京,護住了嫡長子的儲君之位,又在李世民的面前賺得了好名聲,好深的算計。

長孫皇后向有賢徳之譽,行事一向公允,於李世民更是頗多輔弼,而此番爲了自己的愛子,終究還是出手了。

備註:

關於臘月臘日大唐皇帝給羣臣賜“口脂面藥”的內容不是謹言杜撰,而是確有其事,杜甫詩云:“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罄下九霄。”這也算是御賜的化妝品了吧。

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二章 拒辱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三十章 圈套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一章 定帥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三十章 圈套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八章 演練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十章 拉攏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十三章 召見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四章 取義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二章 將行第七章 和親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三十章 爭執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四十章 墜馬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三章 奏對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十一章 奉茶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八章 鞠文泰第八章 演練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五十章 相爭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十章 收局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七十五章 回揚
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二章 拒辱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三十章 圈套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一章 定帥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三十章 圈套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八章 演練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十章 拉攏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十三章 召見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四章 取義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二章 將行第七章 和親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三十章 爭執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四十章 墜馬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三章 奏對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十一章 奉茶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八章 鞠文泰第八章 演練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五十章 相爭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十章 收局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七十五章 回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