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爭執

時間過得極快,納吾肉孜節前的一夜整夜不眠,慶典的活動一直持續到天明方止,李恪和阿史那雲也是一夜未歸,暢聊了一宿,不知不覺間,天邊已經泛起了一絲魚肚白。

凌晨,卯時中,當清早的第一縷陽光從東方的天際透出,轉瞬間,照亮了整個草原,也喚醒了沉睡着的巍峨的金山。

溫暖的陽光輕撫在草原之上,彷彿能夠融化寒冰,軀走冷意,就在這第一縷陽光照耀下來的時候,冬天結束了,突厥子民渴盼已久的春天終於來了。

“哦!哦!哦!”

隨着天色漸亮,一陣陣歡呼聲在李恪的耳畔響起,突厥百姓們已經興奮地往來奔走,迎接慶賀春天的到來。

“恩...”

一夜未睡,李恪本就不覺得睏倦,可就當陽光照耀在自己臉上的時候,李恪這次意識到自己昨夜竟徹夜未眠,於是順勢躺在了地上,長長地伸了個懶腰。

在李恪的身旁的阿史那雲倒是沒有如李恪這般睡下,而在坐在一旁,看着睡在身旁草地上的李恪。

清晨,一夜未眠後,突厥的百姓已經漸漸散去,精疲力盡的他們紛紛回家,準備去享用家中長者已經爲他們準備好的諾魯孜飯,故而草原上的人羣已經漸漸稀疏了下來。

昨夜在熱鬧的人羣中,李恪與阿史那雲一同歌舞、暢談,李恪倒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適,可當熱鬧過後,衆人盡數散去歸家時,李恪躺在草地上,看着一望無際的天空,忽然不禁一陣寂寥之情浮上了心頭。

一夜恣意歡樂之後旁人都能歸家,而他李恪的家卻還在數千裡之外的長安,在那遙遠的深宮之中。

冬去春來,又是一年,貞觀元年的大唐該是哪般模樣;年長了一歲的愔弟是否乖巧了一些,是否仍守着每日的日落,等着阿兄歸來;而念子望歸的母妃,是否每日能夠睡得香甜,一切的一切,突然許多感觸直擊李恪的心房。

“呼!”

似乎是被這些東西壓地喘不過氣了,李恪深吸了一口氣,長長地呼了出去,竭力地想要將這些來回縈繞的念頭拋開。

李恪的舉動落在了阿史那雲的眼中,阿史那雲拍了拍李恪的手臂,不知從那邊變魔術似的從手中變出了兩截松枝。

阿史那雲起身將兩截松枝都燃上了火,對李恪道:“這是我突厥的習俗,納吾肉孜節當日,點上一根松枝,便可得長生天庇護,得保一年諸事順遂,事事如意。”

李恪聽了阿史那雲的話,坐起身子,從阿史那雲的手中接過了一截松枝,這才覺得,阿史那雲雖表面任性,但卻生性純良,懂得去體貼身邊的人。

她就像是一朵玫瑰,雖有扎人的時候,可是能真正走近她,便能看到她真正的美。

“多謝。”李恪看着手中的松枝,對阿史那雲道。

阿史那雲手中握着點燃了,冒着嫋嫋青煙的松枝,雙目微闔,一臉虔誠的模樣,靜默了片刻。

待片刻之後,阿史那雲雙目睜開,李恪這才問道:“你方纔可是在請願?”

阿史那雲笑着回道:“不錯,我是在請願。”

李恪好奇地問道:“你小小年紀請的什麼願?莫不是有什麼想要的東西?”

阿史那雲搖了搖頭道:“我請願希望阿爹能夠早日如願,成爲天下霸主。”

李恪聽了阿史那雲的話,先是微微一愣,然後才反應了過來。原來眼前的這個女娃雖與他已前嫌盡釋,但終究他們還是兩個全然不同的人。

阿史那雲是可汗之女,而他卻是大唐皇子,孝順的阿史那雲希望父汗頡利能夠宿願得償,南下稱霸,而李恪卻要爭那大唐的皇位,成爲大唐百姓的天子,他們生來便避免不了成爲敵人。

李恪站起身子,看着阿史那雲,問道:“你也希望突厥侵略大唐?”

阿史那雲看着李恪一臉凝重的樣子,忙搖了搖頭,認真地回道:“父汗曾有言,如今天下各處割據,爲了各自的野心互不臣服,連年征戰,只有父汗將來成爲天下霸主,才能安定天下,叫各國、各族止息戰爭。”

李恪聽了阿史那雲的話,頓時明白了過來。

不管頡利有多麼暴戾,在他最爲疼愛的雲兒面前,他始終希望自己是那個拯救天下蒼生的偉岸形象,頡利必定時常對阿史那雲這麼說,這纔有了阿史那雲方纔的話。

李恪問道:“阿雲,以戰止戈,你可曾想過這背後的傷亡嗎?”

阿史那雲年紀尚有,哪裡能真正看出頡利的野心,她所知道的只是頡利一口粉飾出來的雄圖大志,哪裡知道這所謂的志向背後是數千萬條的人命和堆積如山的屍骨。

阿史那雲聽着李恪的話,似有疑惑之意,當即道:“父汗說了,只要他將來成爲天下霸主,必定會善待各族子民,無論是突厥,大唐,還是西域,都是如此,到時便是天下太平了。”

李恪看着阿史那雲的滿臉的正色,也不知該如何仔細與她解釋,只是道:“真的善待各族子民嗎?去歲頡利可汗南下侵唐,我關中上百萬子弟流離失所,不得還家,涇陽、雲陽等州縣更是橫屍遍野,血流成河,這恐怕不是可汗口中的天下太平吧。”

阿史那雲從未想過這些事情,被李恪這麼一說,一下子竟回不出話來,低着頭憋了許久,才生硬地反駁道:“那誰叫他們阻擋父汗南下,他們若是獻城降了,又怎會丟了性命。”

李恪聽着阿史那雲的話,失聲笑道:“我大唐子民千餘年前便居於關中,生於斯,長於斯,死於斯。突厥人來了,便要他們獻出良田、布匹、糧食,成爲突厥人的奴隸,豈非是玩笑?我關中兒郎縱然是死,也絕不會爲異族奴婢!”

李恪說着,語氣也漸漸激動了起來。

阿史那雲年幼,雖有些小聰明,但在不佔理的情況下又豈能辯勝了李恪,阿史那雲便李恪說的開不了口,也不知該說些什麼。

過了半晌,阿史那雲才甩手道:“我不管,父汗說的就是對的。”

說完,阿史那雲重重地跺了跺腳,離去了。

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四十三章 名冊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二十章 初定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四章 易爵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十九章 鹽行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十七章 安置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七十章 騙鉞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二章 端午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四十三章 名冊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六章 分封第八章 惡陽嶺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十二章 夷男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一章 定帥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四章 取義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八十五章 曬鹽
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四十三章 名冊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二十章 初定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四章 易爵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十九章 鹽行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十七章 安置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七十章 騙鉞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二章 端午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四十三章 名冊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六章 分封第八章 惡陽嶺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十二章 夷男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一章 定帥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四章 取義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八十五章 曬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