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校場

當長安城中,李承乾自覺高枕無憂,正思慮着該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遁出宮城,前往平康坊時,牛進達已經到了揚州。

揚州,臨江宮,校場。

“咻!”

一聲銳響,一支利箭自李恪手中劃出,如飛火流星般直往百步之外箭靶,正中靶上紅心。

“殿下好射術,一箭中的。”李恪箭中靶心,箭尾還紮在靶心之上微顫,一旁的秦懷道便上前對李恪道。

李恪把手中的落雕弓交到了一旁王府衛率的手中,看了眼一旁站着的席君買,搖了搖頭道:“百步之遠已是本王極致,論氣力到底還是比君買差了許多。”

李恪少年習武,得拜名師,在加上他天資聰穎,也願意苦下功夫,他的一身武力不說是同齡人,就算是成年壯漢七八人也奈何不得他。

李恪氣力不弱,能用一石強弓,哪怕是兩石弓也能勉力開得,若依常人而論已算是萬分了得了,但與李恪的親衛統領席君買的百步穿楊相比,還是差了許多,李恪故有此言。

秦懷道聞言,笑道:“席君買的氣力,那是自孃胎裡帶出來的,殿下卻是羨慕不來的,要論他的力氣,恐怕唯有盛年的阿爹方能勝他。”

席君買天生神力,能開六石弓,能格虎豹,李恪那膀子力氣自不能同他相比。

當今大唐軍中雖說人才濟濟,但能勝過席君買的,絕不會超過三人,秦懷道的話,倒也不虛。

一旁的席君買聞得秦懷道之言,謙虛道:“小公爺謬讚,末將豈敢同大將軍相較。”

秦叔寶勇武冠絕天下,秦懷道以名冠天下的秦叔寶作比,也絕對算得上盛讚了。

李恪笑道:“君買若是在早生二十年,拜入我大唐麾下,當今天下名將,必有君買一席之地。”

沒有人比李恪更清楚席君買之能,若是席君買生於隋末,哪怕比不得秦叔寶這般名望,至少也該如丘行恭那般名震一方,絕不會是無名小卒。

李恪說着,手中竟也有些癢了,便對秦懷道道:“左右無事,懷道便陪本王練上一陣如何?”

席君買氣力太重,走的又是剛猛的路子,若是交手,稍不留神便有傷了李恪的可能,所以李恪鮮少同他相較,就是席君買自己也不敢同李恪動手。

而秦懷道則不同,李恪少時便同秦懷道一同習武,互相知根知底,縱然是下手重些也不至於傷了性命,兩人相較自然也放得開些。

在長安時,李恪同秦懷道較武本就是家常便飯,秦懷道聽了李恪的話,當即應了下來,便要命人去取自己的雙鐗。

可就在此時,有一王府衛率突然入內稟告道:“啓稟殿下,邗江府統軍牛進達求見。”

“牛進達總算是捨得來了?”李恪聽了王府衛率的回話,輕哼了一聲道。

牛進達並非今日抵揚,而是昨日便到了。

依官場慣例,軍府統軍到任,當首拜都督,更何況李恪這個都督還是當朝親王。

可牛進達卻不然,牛進達昨日午後到了揚州城後,並未急着入臨江宮拜見李恪,而是去了府軍衙門巡視了一番,將邗江府上下將官從頭到尾點了卯,到了次日纔來拜見。

牛進達同秦叔寶交好,兩人有些交情,秦懷道見李恪似有不悅,於是勸慰道:“牛進達性子向來如此,當年隨河間王鎮守襄樊,也是如此,河間王數次便要杖責於他,都是藥師公攔了下來。”

秦懷道口中的河間王便是大唐宗室將領之首,河間郡王李孝恭,當初李孝恭爲荊湘道行軍總管,南征蕭銑,牛進達便爲李孝恭部將,數次因公事當衆頂撞了李孝恭,氣地李孝恭要行軍法,還好被李靖都勸了下來,才免於責罰。

牛進達生性耿直,在京中人緣也不好,頂撞上峰也是常有的事情,今日牛進達怠慢李恪,倒也未必就是有意爲之,這一點李恪也很清楚。

但李恪更清楚,牛進達所爲爲何,是否另有私心,這些都不重要,因爲在有心人的眼中,這絕對算得上是對李恪的冒犯了,更何況李恪年少,初統地方,州縣府軍將領有不服者大有人在,只是他們都攝於李恪手中的那把象徵着代天巡狩的節鉞,不敢當先冒犯罷了。

可今日牛進達已經開了這個頭,若是李恪就此容忍,不予懲治的話,恐怕旁人的膽量也就越發地大了。

但是李恪也知道,李世民賜自己節鉞,絕不會是爲了對付牛進達這樣的忠直之臣,若是李恪使節鉞將牛進達拿了,恐怕待消息入京,李世民必將雷霆大怒,若是收了他的節鉞,他纔是面上無光。

李恪沉思了片刻,看了看一旁王府衛率手中拿着的虎頭湛金槍,計上心頭。

李恪對王府衛率道:“速帶牛進達進來。”

“諾。”王府衛率應了一聲,下去帶人了。

牛進達其人,李恪此前倒是從未見過,但是他的大名李恪卻是知道的。

牛進達出自隴右牛氏,亦是門閥出身,其父牛漢乃前隋清漳縣令,祖父牛雙乃北齊鎮東將軍、淮北太守,其曾祖牛定更爲東魏韓州刺史、上柱國、平原縣公,可謂武臣世家,出身名門。

在李恪還未見牛進達時,他對牛進達的模樣也有些猜想,以爲多半也是如世家出身的李靖那般儒雅,抑或是如侯君集那般英氣,可當他看着王府衛率帶着牛進達進門後,李恪這才知原來是他自己想的多了。

牛進達名秀,字進達,可他的模樣卻跟這個“秀”字半點搭不上邊。

所謂“秀”者,木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

秀本就爲溢美之詞,可落到了牛進達的身上,便覺得有些怪異了。

牛進達容貌粗獷,面部漆黑,且多毛髮,面相兇惡,常人見之,便只一眼,即當生畏,若是小兒見了,興許還會被嚇地啼哭。

自打李恪見了牛進達,他這才知道,爲何牛進達不以名傳於世,而是聞以表字,畢竟這樣一個狂野的模樣,稱之爲秀,怕是有些怪異。

“末將牛進達拜見楚王殿下。”牛進達闊步走了進來,對李恪俯身拜道。

“哈哈,牛統軍來了。”

李恪笑着上前,彷彿全無半點不滿的樣子,扶起了牛進達,一邊拍了拍牛進達的肩膀,對牛進達道:“牛統軍來的正好,本王正在練槍,久聞牛統軍乃軍中宿將,武藝高強,便請牛統軍指點一番如何?”

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十三章 召見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三十章 破陣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四章 取義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八章 演練第一章 玄武門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十章 落雕弓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第十七章 朝議第三十章 破陣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十三章 召見第三章 自請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十六章 欽陵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三章 奏對第四十三章 溫彥博病危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十章 拉攏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十九章 醉客第四章 易爵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十章 拉攏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十七章 反常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十六章 質子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二十章 尋人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一章 接風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十三章 誤會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
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十三章 召見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三十章 破陣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四章 取義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八章 演練第一章 玄武門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十章 落雕弓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第十七章 朝議第三十章 破陣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十三章 召見第三章 自請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十六章 欽陵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三章 奏對第四十三章 溫彥博病危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十章 拉攏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十九章 醉客第四章 易爵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十章 拉攏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十七章 反常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十六章 質子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二十章 尋人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一章 接風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十三章 誤會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