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

郅居水起源自鬱督軍山雪頂,沿鬱督軍山偏東南向的山谷中奔流而下,上窄而下寬,當郅居水流及山腳的時候已成了一條寬數十丈的大河,而河水也慢慢地變得溫和,平靜地流去。

郅居水古來有之,郅居水萬千年間的沖刷,在出河口的兩岸形成了一片巨大的扇狀平原,這裡土地肥沃,水草豐美,是整個漠北最好的草場,也是理所當然的薛延陀汗庭。

入了夜,天色已黑,漠北的草原不同於中原的城郭,草原一旦入了夜,便會很快地歸於寂靜,除了偶有的一兩聲孤狼的嚎叫,再無其他聲響。

天地間也是昏暗的一片,除了空中掛着的幾點稀疏的星光,草原牧場上的人家早已熄滅了燈火,進入夢鄉。

但這一夜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夜,就在深夜丑時天色已暗的時候,草原的東南向卻突然傳來一陣滾雷之聲,聞之炸耳,彷彿要將整個草原席捲而下,踏碎鬱督軍山下的薛延陀汗庭,而隨着這陣滾雷聲而來的,便是李恪所率,繞襲汗庭的一萬精銳。

“大都督,再往前三十里便是汗庭右翼俟斤阿波設的駐地,大都督欲攻汗庭,必先敗阿波設。”在李恪的身邊,曳莽和李恪前後策馬而行,曳莽指着前方,對李恪道。

汗庭乃薛延陀可汗夷男所在,也是薛延陀的許多首領和貴族所在,至關緊要,自然不會是孤零零地佇立在鬱督軍山腳下,在汗庭的兩側還有左右兩翼,而李恪自東南而來,要取汗庭必過右翼,而右翼的主將便是曳莽口中的阿波設。

汗庭的右翼防務主將,倒是和大唐的金吾衛大將軍相類,干係緊要,而能做到這一步的,阿波設自然也不是尋常人了。

李恪問道:“你可知阿波設是何底細?”

曳莽回道:“阿波設乃薛延陀帕夏梯真達官幼子,頗有勇力,極得梯真達官喜愛,也因爲梯真達官的緣故,爲可汗所信重,託以汗庭右翼防務。”

李恪道:“如此說來阿波設倒是有些本事了?”

曳莽道:“阿波設雖然勇力,但也不過一個莽夫罷了,大都督縱兵夜襲,要敗他不難,不過有一事大都督卻需多些仔細。”

李恪聞言,問道:“哦?何事?”

曳莽回道:“阿波設乃梯真達官幼子,極得梯真達官疼愛,而梯真達官在薛延陀各部落間威望甚重,甚至不在可汗之下,大都督日後若有收降薛延陀之意,梯真達官是個絕佳助力。”

李恪點了點頭,也知道了曳莽的意思,道:“你可是希望本王不要要了阿波設的性命。”

曳莽道:“不錯,若是殺了阿波設,恐怕梯真達官那邊再無和解的可能。”

對於薛延陀人的性命,李恪倒也不甚在意,但實際上對於薛延陀人,李恪還是留意大於殺意的,一來李恪要的不是一個空蕩蕩的漠北,二來李恪也要豎下仁名,爲奪儲做準備,萬不可留下嗜殺的惡名,回了長安還要遭人彈劾。

李恪接着問道:“梯真達官乃薛延陀帕夏,也是夷男的心腹,你用得了嗎?”

曳莽是李恪既定的取代夷男之人,在薛延陀之事上李恪自然還要多聽曳莽的意見。

曳莽回道:“梯真達官既忠於可汗,更忠於薛延陀,只要和梯真達官沒有結下死仇,在部落存亡面前,梯真達官應該還是能看得清的。”

李恪道:“好,既如此,那便依你所言。”

——————————————

薛延陀汗庭的右翼大營,主將阿波設尚在昏昏沉沉的睡夢當中。

“轟隆隆...”

一陣陣滾雷之聲突然襲來,先沉悶,而後響亮,由遠,漸漸及近,貫入了阿波設的耳中。

聽到耳中的滾雷之聲,阿波設很清楚,這必是萬馬奔騰之聲,而且聽這動靜,人數絕不會少。

但起初,阿波設倒也不曾太過擔憂,因爲據阿波設所知,眼下李恪大軍正在盧山於突利失交戰,從突利失的書信中也早已印證了這一點,一開始,阿波設還當這是汗庭那邊晨起操練的動靜。

可就當阿波設起身,準備去一問究竟的時候,卻又頓時覺出了不對,汗庭在西北向,但這滾滾而來的馬蹄聲卻是自東南向傳來,而且看着眼下的時辰,距離天亮還早,汗庭大軍從不會在此事刮練,這絕不會汗庭大軍的動靜。

阿波設心頭一緊,連忙着好衣甲推開帳門而出,也正與前來稟事的士卒撞了個正着。

阿波設當先開口問道:“外面發生了什麼?”

薛延陀士卒回道:“俟斤大人,東南面突然出現了大股唐軍,正奔大營而來。”

“什麼!唐軍怎會在此!”阿波設聞言,滿臉的訝色,喝問道。

士卒回道:“唐軍來的突然,看方向是從東南山中來的。”

阿波設當即道:“快,即刻命人去汗庭稟告此事。”

阿波設吩咐完,自己便連忙組織兵力,準備固守右翼大營。

自打大度設東進,夷男自汗庭調去了兩人人馬支援了唐麓嶺和咄摩支後,整個汗庭便只剩下四萬人馬可用,其中便有一萬是在阿波設的手中,爲夷男防衛右翼。

一萬人馬,與李恪麾下相當,若是早知李恪大軍的動向,想要拖住李恪的人馬倒也不是難事,可壞就壞在李恪大軍乃是突襲,當阿波設反應過來時,唐軍大部已在大營十里內,李恪也絕不會給他從容佈防的機會。

阿波設命去汗庭傳信的人剛走,大營外已經響起了喊殺聲,顯然唐軍已經殺到了營前。

阿波設見狀,連忙上馬,帶着麾下一衆人馬往營門的方向而去,可就在阿波設往營門去的路上,一路上卻遇到了許多敗退回來的薛延陀士卒。

“俟斤大人快退吧,唐軍劫營,營門已失,唐軍已經殺來了。”阿波設的副將正自營門方向敗退,迎面看到了上前的阿波設,連忙拉住阿波設的馬頭,對阿波設道。

阿波設聞言,心中又是一緊。

夷男早有言早先,唐軍驍勇,若是遇之,千萬不可大意,以免重蹈大度設覆轍,阿波設得知唐軍劫營的消息時也做好了且戰且走的準備,可他萬萬沒想到,這營門竟破地這般快,前後也不過才盞茶的功夫罷了。

而現在的阿波設想走又哪是容易的事情,阿波設擡眼望去,唐軍已經迎面殺來,而領頭的一人便是與他熟識的曳莽。

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四章 祿東贊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五章 汗庭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十九章 醉客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七章 和親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十四章 恩蔭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十章 拉攏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十七章 安置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十三章 破鐵山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八章 婚成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二十章 尋人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六章 佯攻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五章 射花燈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二章 拒辱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八章 婚成第七章 持節第十三章 誤會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二十章 敲打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十章 收局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
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四章 祿東贊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五章 汗庭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十九章 醉客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七章 和親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十四章 恩蔭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十章 拉攏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十七章 安置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十三章 破鐵山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八章 婚成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二十章 尋人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六章 佯攻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五章 射花燈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二章 拒辱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八章 婚成第七章 持節第十三章 誤會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二十章 敲打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十章 收局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