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

李元昌一向心高氣傲,自詡爲大唐宗室第一才子,把自己視作如顧愷之那般天縱之資,故而對蕭沅若的話很是受用。

蕭沅若把李元昌哄地高興,李元昌當即大口一開,不醉不歸,接着,李元昌便藉着雙喜臨門之意,連飲數杯。

李元昌本就不是海量之人,在旁人刻意恭維之下,不知不覺,便喝地有些昏沉了。

李元昌醉酒,蕭沅若豈敢怠慢,藉口擔心李元昌醉酒摔了,自己萬萬怠慢不起,便如往常一般,另置了一處雅間,命在席間獻曲的伶人扶着李元昌進去歇息,好生照看,待稍稍解了酒後再行離開。

採荇堂本就有專供尊客醉酒歇息的內間,故而也便利地很,也無人多疑。

當日午後,一縷淡黃色的陽光透過薄薄的紙窗,灑在了採荇堂內間地面的青磚上,灑在了牀沿邊,也灑在了李元昌的臉上。

午後的陽光雖不比正午時那般刺目,但映入眼中,李元昌在淺睡中依舊覺出明晃晃地一片,晃眼地厲害,不知不覺地竟慢慢轉醒了。

李元昌睡飽了醒來,頭還有些昏痛,顯然是因爲午間多飲了酒,還未徹底緩過來,不過身子倒也無礙了。

李元昌估摸着時辰已經不早,心中還想着是不是該去一趟太上皇李淵的大安宮,請李淵出面,再幫他推上一把,確保他迎娶阿史那雲之事再無變數。

李元昌心中想着,便想要坐起身子,可當他用力想起身的時候,卻猛然發現,原來自己的胸膛上竟是一隻女人光滑的手臂,而在他的身旁,一個顏色姣好的妙齡女子正不着寸縷地睡在一邊,緊緊地摟着他,身上還有幾處淤青。

而至於他自己,也是同樣的一絲不掛,就連他的衣服也都被丟在了一旁的地下,散落了一地。

李元昌絲毫不記得自己做了什麼,但看着如此香豔的場景,誰還不知方纔這裡發生了什麼?

看到眼前的景象,李元昌的腦子“轟”地一下子炸開了。

李元昌本也不是什麼矜持之人,雖年紀不大,卻也是青樓瓦肆中的常客,若是放在往日,這倒也算不得什麼,可如今卻是特殊時期,不比尋常。

李元昌已面聖請求作爲聯姻之人,迎娶阿史那雲,此事大半個長安城都已知曉,若是在這個節骨眼上傳出於他宿妓的消息,只怕於他不利,甚至會影響到他迎娶阿史那雲之事。

李元昌看着睡在他身旁的女子,心中想着如何才能叫她閉嘴,切莫擾了他的大事。

“你是何人,怎會在本王身旁?”李元昌粗魯地推醒了身旁熟睡着的女子,問道。

身旁的女子被李元昌粗魯地推醒,雙眼一睜,看着李元昌,眼中竟透出一絲畏色,猛地縮到了一邊。

“本王問你這是何處,你是哪家的倌人?”李元昌不知這女子爲何會是這副模樣,再次問道。

女子回道:“此處是採荇堂的內間,王爺已經在此睡了許久,小女也不是哪家青樓的倌人,小女是在採荇堂唱曲兒的曲女。”

李元昌聽了這女子的話,心中大震,他當即環視了四周,果然,這房間的佈置眼熟地緊,正是他往日在此歇息過的採荇堂內間。

李元昌問道:“本王爲何會在此處?你又怎的會在此處?”

女子聞言,似乎想起了什麼不堪回首之事,慢慢地啼哭了起來,過了半晌才抽泣着回道:“王爺午間飲多了酒,神志不清,小女便奉幾位公子之命將王爺攙扶進內間稍作歇息,好生照看。王爺是採荇堂的貴客,小女自當仔細照看,可誰曾想,王爺進了內間後竟突發色心,也不論小女從與不從,便將小女給...”

這女子說着,到後面已經有些泣不成聲了,顯然是受了極大的委屈。

李元昌聞言,瞬間有些驚慌了。

原來事情遠比他想象的還要嚴重地多,此處並非是什麼青樓妓館,而是他午間飲酒的採荇堂,而這女子更不是青樓中人,而是採荇堂裡唱曲的良家女。

宿妓青樓,說出去雖不好聽,但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最多就是叫人非議幾句,可這女子若是良家女,那便全然不同了,他這麼做可是觸犯了大唐律例,是要被依律懲處的。

李元昌也是此道老手,他本能地掀開了被褥,低頭看了看牀上,心一下子沉進了谷底。

純白的牀單正中,點綴着一小塊殷紅色的血跡,彷彿茫茫雪地之上的一朵紅梅,分外顯眼,李元昌看在眼中,腦中一下子空了。

“這,這是你的落紅?”過了半晌,李元昌方纔緩過勁來,指着牀單上的血跡,對女子問道。

女子還在止不住地抽泣,不過聽了李元昌的話,還是點了點頭,低聲道:“這正是王爺所爲,難道王爺竟半點也不記得嗎?”

李元昌方纔喝得酩酊大醉,就算有人殺了他,他都不知,他要是還記得之前發生了什麼纔是有鬼。

李元昌絲毫記不起自己做了什麼,他極力地回憶着,可他的腦袋裡卻空蕩蕩的一片,什麼都想不起,李元昌竟生出一種極不真實的感覺。

李元昌對酒後之事雖無半點印象,如在夢中,但就在李元昌牀邊的桌案上,正放着蕭沅若贈於他的顧愷之真跡《鳧燕水鳥圖》,這幅畫彷彿正在提醒着他,他此時非在夢中。

李元昌對《鳧燕水鳥圖》雖然喜愛已極,但現在的他已經沒有半分心思再去把玩了。

李元昌極力否認道:“本王還能記得什麼,本王分明什麼都未做。”

現在李元昌雖然腦海中一片混沌,但他並不傻,他雖貴爲親王,在不代表他可以在長安城中胡作非爲,他若是在此時流出他強暴良家女的消息,勢必會影響他的聲譽,到時莫說是迎娶阿史那雲了,就連他自己都免不了一頓重責,故而李元昌只能極力地否認。

但有些東西又豈是李元昌矢口否認便能推掉的,這屋中的每一樣東西都是證據,任由李元昌怎麼說,他都推脫不掉。

而就在李元昌想着該如何脫身,堵住這女子嘴巴的時候,門外卻又傳來了壞消息:新任刑部尚書魏徵在下值回府的遇人攔路伸冤,現已到了採荇堂門外了。

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十九章 鹽行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二章 拒辱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十章 收局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三十章 事定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十九章 夏乏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十一章 奉茶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十九章 尋機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六章 岑長倩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六章 石室第十二章 夷男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六章 石室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四十章 定儲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八章 婚成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十二章 晉王李治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十四章 恩蔭
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十九章 鹽行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二章 拒辱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十章 收局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三十章 事定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十九章 夏乏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十一章 奉茶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十九章 尋機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六章 岑長倩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六章 石室第十二章 夷男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六章 石室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四十章 定儲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八章 婚成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十二章 晉王李治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十四章 恩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