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相爭

入夜,暮色漸重,坊道外遊散的行路之人漸少,此時的平康坊也到了最是熱鬧的時候。

正如樓中伺候的婢女所言,既是力捧的羣芳魁首,自然要在最好,最熱鬧,也最恰到好處的時候登場現身。

酒過三巡,醉意漸生,無論是小有幾分迷離的雙眼,還是外面不時入耳的細碎嘈雜,都給整個擷玉樓籠罩上了些許朦朧意味。

“一弄叫月,聲入太霞;二弄穿雲,聲入雲中;三弄橫江,隔江長嘆聲...”

隨着一陣悠揚和緩的琴音在樓中響起,原本樓內樓外,樓上樓下有些嘈雜的聲響頓時靜了下來。這個時候還在樓中待着的,多半就是擷玉樓的熟客了,而既是擷玉樓的熟客,誰又不知,在這個時候登臺的必是擷玉樓數一數二的臺柱子。

於是,一時間原本還有嘈雜的環境頓時安靜了下來,紛紛地齊望向了一樓臺中的方向。

“好琴,好曲。”李恪坐在屋中,手中端坐酒杯,雙目微闔,似在品酒,也似在品曲,對身前坐着的蕭月仙道。

蕭月仙道:“那是自然,秦昶也是自幼習琴,苦練多年,很有些火候了。”

李恪道:“確是好琴,這般技藝,縱是擱在宮廷也不弱下風。”

蕭月仙笑道:“何止是琴好,人更好,仙兒倒是不曾想到,秦昶着了女裝竟能如此豔麗,就連仙兒看了都難免生妒了。”

李恪道:“他的底子本就不錯,若着男裝,便是男兒多了些陰柔,可若是着了女裝,便是女郎多了些英氣,自然難得。”

蕭月仙看着李恪,道:“只見殿下口中誇讚不停,卻不見殿下俯首一觀,難不成殿下還怕多看一眼,被攝去了心魄不成?”

李恪搖了搖頭道:“仙兒的話可就說差了,本王要動心,也只會對最好的動心,仙兒無論容貌、琴藝都在秦昶之上,如此佳人在側,本王的一顆心早就係在了仙兒的身上,旁人如何奪了去。”

蕭月仙聞言,心中既喜且羞,面色微紅,對李恪嬌嗔道:“殿下慣會騙我,若不是仙兒知道你已成親,又跟北地的那位定襄公主不清不楚的話,仙兒還當你是什麼癡心男子呢,其實呀,也是個花心的。”

李恪知道秦昶,也就是樓下那個稱心的底細,故而不曾有絲毫的動心,甚至有些刻意地疏遠,但另一邊的李承乾卻不同,他可不知稱心的底細,看着樓下琴色雙絕,嬌俏可人,眉宇間又帶着些許英氣的稱心,只覺着人如其名,正稱了他的心意,不禁緩緩撫掌。

柴家和皇室李家聯姻,柴令武乃李世民同母親姊平陽昭公主之子,分屬堂兄弟,兩人也是自幼一同長大的,柴令武對李承乾自然再熟悉不過了,柴令武看着李承乾的模樣,便知道了李承乾的心思,這位太子殿下多半是對這位“佳人”動心了。

也不必李承乾開口,柴令武便對屋中的婢女吩咐道:“賞錢千貫,請這位姑娘入雅間共飲。”

千貫錢,雖不是天文數字,但已是長安城許多規模小些的青樓一歲所得了,自然不是個小數目,柴令武爲了討好李承乾,出手也算闊綽。

屋中伺候的婢女聞言,連忙應了一聲,便要出去傳話,可還沒等到婢女出了房門,對面便傳出了聲來:“地字丙號房貴客賞銀千貫,請稱心入屋一敘。”

地字丙號房中坐着的正是李恪,李恪既已開了價,那柴令武便不能再平價叫了,左右柴家豪富,千把貫錢對柴令武而言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於是柴令武對婢女道:“兩千貫,請稱心姑娘來此。”

“諾。”

婢女得了令,連忙出屋,對着樓下臺中叫道:“天字甲號房貴客賞兩千貫,請稱心入內一敘。”

兩千貫錢,着實不少了,地方州官,哪怕是一州刺史,一歲的俸銀也未必有這個數,但這個錢,在揮金如土的擷玉樓卻不過是個稍高了些的尋常數。

就在婢女的話音剛落,便另有人叫了出來。

“天字丁號房貴客賞錢三千貫。”這一次已經不是李恪出的價了。

三千貫,倒也還在柴令武的承受之內,柴令武不見絲毫的猶豫,當即加價道:“四千貫。”

柴令武之言一出,婢子又叫了出去。

李恪的本意自然是要逼李承乾出來的,哪有功夫這樣一句句地叫下去,李恪聽着是李承乾這屋出的價,也不吝再擡得高些,左右擷玉樓是他的產業,錢財也不過是從左口袋流到了右口袋罷了。

天子甲號房這邊的聲音才落,李恪那邊便又叫了出來:“地字丙號房的貴客賞錢萬貫!”

一萬貫,哪怕是在揮金如土的長安城,也是個極大的數字了,這個數字一出,頓時滿樓譁然,衆人齊齊看向了地字丙號房的方向,想看看究竟是何方神聖,竟出價萬貫,只爲和美人同飲,不過丙號房的房門虛掩,從外面實在是瞧不仔細。

樓中的情況已然如此,一時間,柴令武有些騎虎難下了。

一萬貫,幾乎已經是他原本設想的極限了,再多的銀錢他也不是拿不出,也不甚吃力,但柴令武不知地字丙號房中坐着的是李恪,柴令武不知這裡面是何許人也,他若再加價,別人再跟到兩萬貫,又該如何?

今日李承乾在此,他要麼不開口叫價,要叫就只能跟到底,叫李承乾抱得美人歸才行,既然使錢不成了,那就只能用勢,出手這般闊綽的多半也就長安或者西域的富商,以他們柴家的權勢,想要叫他們知難而退又豈是難事。

柴令武當即出了屋門,對對門道:“在下霍國公府柴令武,敢問丙號房是哪位朋友,竟與我所好相同,不知可否割愛啊?”

霍國公柴家,哪怕是在權貴遍地走的長安城,也是數一數二的人家,既是權貴,亦是皇親,長安城中誰人不知?

霍國公府的名頭一出,大堂中也多了些竊竊私語之聲,多半也是在議論權勢滔天的柴家。

可這丙號房中坐的若是旁人也就罷了,偏偏坐着的是李恪,莫說是柴令武了,就是其父柴紹在此,也須得對李恪禮讓三分,畢竟無論是爵位還是軍功、將職,李恪都在柴紹之上,也就是柴令武已經亡故的孃親平陽昭公主,才能叫李恪不得不忌憚些。

片刻後,丙號房中便傳出了李恪的聲音:“哈哈,不想本王閒暇尋花,就也能同柴公子相遇,實在是緣分吶。”

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十一章 奉茶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十三章 破鐵山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十八章 逼反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十七章 安置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二章 將行第八章 鞠文泰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七十章 騙鉞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十二章 夷男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十一章 擇師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
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十一章 奉茶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十三章 破鐵山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十八章 逼反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十七章 安置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二章 將行第八章 鞠文泰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七十章 騙鉞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十二章 夷男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十一章 擇師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