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

在回渤海郡王府的路上,李長沙一路回味着李恪的話,眉頭緊鎖,不知不覺間,便回到了府上。李長沙回到府上後,片刻不做停留,便直奔李奉慈所在的裡院而去。

“我兒回來了,大都督府的美酒如何?可曾替爲父帶些回來。”李奉慈剛一見李長沙進門,便惦記起了他的前朝佳釀,忙着對李長沙問道。

李長沙回道:“酒倒是好酒,楚王也讓我帶回了一罈,只是我怕這酒阿爹是沒這個興致喝了。”

李奉慈雖然紈絝,但卻不是蠢人,聽着李長沙的話,也隱約知道了李長沙的意思,想必李長沙大都督府一行,並不順利。

李奉慈問道:“可是李恪爲難你了?”

李奉慈只當李長沙是因自己輕慢李恪一事,在大都督府被李恪爲難,故而有此一問。

不過李長沙搖了搖頭道:“我此去是往大都督府,楚王若是要爲難我,我還能回得來嗎?楚王待我倒還客氣,只是楚王的話,聽着我是遍體生寒。”

李奉慈問道:“李恪說了何事?”

李長沙如實回道:“郇國公李孝協於魏州刺史任上貪墨,數額甚巨,引朝野震動,再加之如今外戰頻頻,國庫吃緊,恐再添宗室降封之事。”

“降封”,當這兩個傳入李奉慈耳中時,李奉慈的臉色頓時難看了起來,他還記得貞觀元年朝中的降封之事,那一次降封是因長樂王李幼良而起,那一次宗室子弟大多降封,原本他也在降封之列,是他追着李世民求訴了許久,這才網開一面,留了他的郡王爵。

李奉慈想着,臉上的怒意越發地重了,李奉慈猛地一拍桌案,怒道:“這些混賬,只看着自己一人的眼前之利,置國家大義、宗室兄弟於不顧,罪該萬死!”

李孝協貪墨甚巨,再加之眼下戶部財政吃緊,以致朝中再起宗室降封之議,也是損害了李奉慈的利益,李奉慈自然大怒,只是他不曾想過他自己,他在太原橫行慣了,仗着郡王之權搜刮來的民脂民膏豈會比堂兄弟李孝協少了,李孝協是混賬,他又算是什麼。

李長沙道:“阿爹,眼下不是遷怒李孝協的時候,危機當前,還是自保爲重。”

李奉慈別無所長,所有的就是一個郡王爵,李奉慈爲渤海郡王,李長沙才能是陽信郡公,才能是渤海郡王世子,李奉慈若降爲國公或是郡公,那李長沙就只能是縣公,甚至是侯伯了。

“長沙所言極是,無論如何,我們都要保住這渤海郡王的爵位。”李奉慈連忙應道。

李長沙道:“降封之事若是成了,阿爹要保住爵位,只能是陛下開恩,此事還需向陛下說情。”

李奉慈道:“我這就寫信往長安,向陛下問安,待此事定了,我再親往宮中一趟,向陛下求情。”

李長沙對李奉慈道:“以阿爹如今的處境,陛下已經護了阿爹一次,阿爹覺得陛下還會再護阿爹一次嗎?”

李奉慈聽了李長沙的話,一下子頓住了,八年前李世民已經保了他一次,那時的李世民登基未久,還需宗室穩定,可如今李世民大權已定,朝中又起降封之議,李世民還會保他嗎?李奉慈自己都沒有底。

李奉慈道:“此事我也拿不準,只能勉強一試了,不行我再去求求太上皇,我自幼在太上皇身邊長大,太上皇念着往日情分,應不會袖手旁觀吧。”

李長沙搖了搖頭道:“上皇已然退居慶安宮,不問朝政,未必會再爲阿爹的事情出面同陛下爲難,阿爹將希望寄於太上皇的身上,恐怕難了。”

李長沙之言也確是眼下現狀,李淵不問朝務已久,又怎會爲了李奉慈破了規矩?

李奉慈問道:“那該如何,咱們總不能坐以待斃吧。”

李長沙道:“阿爹難不成忘了,在晉陽城中,還有一個臉面最大的人,他若願意爲阿爹說話,陛下必定迴護阿爹。”

偌大的晉陽城,誰的臉面最大李奉慈豈能不知,李奉慈道:“長沙說的是李恪?”

李長沙道:“楚王乃陛下愛子,又有大功於朝,此番楚王北上督邊,鎮守太原,也正是陛下信重,只要楚王爲阿爹說情,陛下必定聽得進去。”

李奉慈聞言,頓時一陣懊惱,當初李恪抵晉,他自己拿大,不去城外迎候李恪,開罪了李恪,如今再想李恪爲他說情,談何容易。

李奉慈道:“我與楚王並無舊交,長沙以爲楚王會助我嗎?”

李長沙道:“我在大都督府時已向楚王求了此事,楚王口頭應了下來,但未必會當真。”

李奉慈問道:“那該如何是好,李恪恐怕也不是大度之人,之前的事情只怕他還記着呢。”

李恪年少位尊,李奉慈曾輕慢於他,以李恪的脾氣,李奉慈擔心李恪記仇也是情理之中。

李長沙道:“楚王年少氣盛,阿爹曾輕慢於他,他的心裡多少有些不悅,阿爹若想楚王出面相助,當面賠罪是免不了的。只是不知阿爹是把顏面看得更重,還是把爵位看得更重,能否放得下這個面子。”

李奉慈本就是紈絝子弟,還要甚顏面,他但凡要點顏面,也不會是現在這幅模樣。

李奉慈道:“只要能叫李恪出手相助,我落個面子去一趟大都督府又何妨,我明日便...”

李奉慈正說着,一下子又想了什麼,先是一頓,而後精神一振,對李長沙道:“降封之事會不會是李恪杜撰的,當初我輕慢於他,故而他以此事恐嚇於我。”

李奉慈雖然紈絝,不務正業,但腦子倒是轉的不慢,只是想了想便回過了味來,此事未嘗不是李恪故意爲之,要逼李奉慈就範的。

不過李長沙嘆了口氣,卻道:“阿爹以爲此事真假還重要嗎?李孝協貪墨是真,楚王只需趁着這個當口,一封手書進京,以阿爹往日在太原的行徑,要拿掉阿爹的王爵應該不難吧。”

李長沙的話入耳,李奉慈又蔫了下去,往日李奉慈在太原橫行慣了,手上着實不太乾淨,在李孝協貪墨的這個當口,李恪要除了他的王爵確實不難。

李奉慈道:“那我明日便去一趟大都督府,向李恪謝罪。”

李長沙想了想,道:“若光是謝罪只怕還不夠。”

李奉慈問道:“那還要如何?”

李長沙道:“阿爹近年來在太原強買強賣良田怕不是有五六千畝之多,這些田畝後面關係着數百家人,最壞阿爹聲譽,阿爹若當真想請楚王爲阿爹求情,阿爹何不捐出這些田畝,奉於楚王,由楚王出面還了這些田畝,楚王落了名,阿爹落了好,如此楚王必肯相助阿爹。”

李奉慈聞言,頓時急了,這五六千畝良田也是他費了不少心思得來的,李長沙要他奉於李恪,還於百姓,一時間他哪能捨得。

李奉慈心疼道:“賠罪便賠罪,好端端地捐田作甚,再說了,這些田到了楚王手裡,楚王還見不見得自己便收下呢,我又能落了什麼好。”

李長沙道:“楚王豪富,光是數次建功,陛下賞下的良田又何止萬畝,怎會看上這些蠅頭小利。”

李奉慈仍舊堅持到:“那也不可,這些良田是咱們府上日後吃喝用度的本錢,沒了這些良田,咱們還如何在太原立足?”

李長沙看着李奉慈的模樣,也越發地急了,帶着幾分怒意,對李奉慈道:“阿爹何其短視,只要阿爹結好了楚王,保住了王爵,區區幾千畝田又算得了什麼。

更何況,阿爹在河北尚有五千畝永業田,每年陛下賞下財貨也有許多,難不成阿爹還能短了用度不成。若是阿爹執意不捐,到時沒了王爵,陛下降罪,咱們父子二人便守着這些良田去長安獄中快活去吧。”

李奉慈雖是皇室宗親,但卻是個十足的混不吝,就連李淵的話都未必聽得進去,可他偏生最怕他的這個長子,李奉慈見得李長沙隱有怒意,頓時也慌了,連忙應道:“長沙說這話作甚,我聽你的便是,明日一早,我便備上田契,去大都督府請罪。”

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十九章 狼谷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十三章 誤會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十三章 誤會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三章 靈州軍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十章 落雕弓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三章 結好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四十三章 溫彥博病危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十五章 拒婚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四章 陰山下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三十章 事定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
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十九章 狼谷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十三章 誤會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十三章 誤會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三章 靈州軍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十章 落雕弓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三章 結好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四十三章 溫彥博病危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十五章 拒婚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四章 陰山下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三十章 事定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