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爭雄(七)

旭子追趕着流寇的腳步,從臨眗一直到逢山,從逢山一直到贏縣。

一個月來,郡兵們在秦叔寶的指揮下打了至少二十場仗。每一場都是完勝。敵軍越戰越弱,到最後根本不敢回頭,只是拼命地逃,逃,逃。逃出北海郡,逃過齊、魯、北海三郡交界的曠野,逃過魯郡的贏縣,一直鑽入岱山腳下的密林。

秦叔寶是個合格的將領,縱使旭子用府兵的眼光來檢視他的戰術安排,都覺得無可挑剔。“張須陀大人慧眼識英才!”旭子在心中歎服不止。雖然他能清晰地感覺到府兵中一些低級軍官對自己的排斥之意,也能清晰地感覺到秦叔寶已經把自己當成了潛在的對手。

二人之間的競逐到目前爲止都控制在男人之間的較量上,秦叔寶懂得分寸,顧全大局。旭子也很小心地把握這自己不過分逾越。這種較量的最直接後果就是導致整個剿匪進程大大加快。原計劃中,大夥認爲至少要待到五月份才能將北海郡殘匪完全肅清,結果纔到四月中旬,大股的流寇在北海郡已經絕跡。

“既然朝廷已經允許咱們越境追擊,咱們就別再縛手縛腳了。這仗至少要打出兩年的平安日子來!免得咱們前腳一走,兔崽子們後腳再回來糟蹋!”得知逃回牛山老營的最大一夥流寇搬家的消息後,羅士信向大夥建議。他的觀點得到了全軍上下一致贊同,包括北海郡臨時應徵入伍的郡兵們,大夥突然發現橫行數百里的流寇原來不堪一擊,因此士氣高昂,恨不得一口氣將仇人斬草除根。

進入岱山範圍後,流寇們又找回了一些勇氣。周圍地形複雜,不利於騎兵展開。而流寇們常年在山中討生活,懂得利用樹林和岩石保護自己。此外,盤踞在魯郡的一夥山賊也覺得脣亡齒寒,星夜趕過來支援同夥。敵我雙方又打了三場不大不小的戰鬥後,流寇們不敵,再次放棄陣地,逃向岱山南麓的臥馬坡。

“這麼打下去,再有十年八年都打不完!”羅士信性子最急,幾天下來便失去了耐心。在平原上做戰,每場戰鬥下來他的戰馬後都能掛滿敵人的鼻子。自從進入山區後,三戰的斬獲都不如先前的一戰多。

“用不了太久他們就會缺糧,岱山雖然大,但光憑林子間的野味也養活不了數千人。眼下不怕姓齊的援軍多,就怕沒人幫他消耗糧食。上次王薄也是在岱山之間來回鑽,鑽到最後,還不是乖乖出來與咱們決戰麼?”秦叔寶耐性甚佳,每當羅士信急得抓耳撓腮時,都能找出合適的語言來安慰他。

“我總覺得他們好像在玩什麼陰謀!”新任北海郡丞吳麒膽子小,用試探的口氣提醒。

“陰謀只有和實力相配纔能有效果!”秦叔寶笑着搖頭。“咱們現在士氣,人數和補給都遠遠好於對方,他們很難玩出太多的花樣來!”

“倒也是!”大夥笑着附和。流寇的戰鬥力與齊郡精騎相比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即便是北海郡的新兵,經歷了一個多月的實戰鍛鍊後,單獨對上流寇都不會再輸給他們。

戰略上蔑視敵人,具體戰術上,秦叔寶還是給予了流寇們足夠的重視。他採取的是與張須陀當年大破王薄軍的同樣戰術,以步卒在山下平緩地結營監視。騎兵則在外圍機動配合,負責切斷送往山中的一切補給。

如果敵軍退向岱山主峰,不出三個月,他們自己就會把自己餓死。如果敵軍下山逃往博城,大軍從背後追上去,肯定又殺他個落花流水。

不打仗的時候,岱山看上去很壯麗。雖然它的實際高度未必有旭子出塞時看到的山峰高,但由於附近都是平原,所以看上去有一種俯覽天下的感覺。從山腳到主峰,大大小小十幾個山頭都被不同顏色的樹林所覆蓋。從下向上看,整座山的顏色非常有層次感。最靠近山頂的地方依稀還有去年冬天留下的殘雪。大部分時間被雲霧遮蓋,偶爾雲開霧散,則在反射出萬道金光。

據說這座山的主峰很難爬,只有孔夫子、秦始皇和漢武帝三個人曾經到達過其最高處。孔夫子如何成功登頂的故事史書上沒記載,秦皇和漢武都是動用的數萬人纔到達到目標。到底雲端之上有什麼風景,旭子也想去看看。不過這話他不能公開說,幾年來的教訓讓他多少學會了些循規蹈矩。

所以,他在內心深處迫切地希望早日將這場戰鬥結束。如果戰鬥結束,他就可以找個理由一個人偷偷離隊。自願趕來領路的山民曾經告訴他,羣山深處會有更綺麗的風景。從天而落瀑布,拔地而起的斷崖。還有鷹,兩翼張開和戰馬的身體一樣長。旭子不認爲嚮導是在吹牛,因爲每天在領軍巡視時,他都能親眼看到幾隻天之驕子在頭上盤旋,對於入侵了其領地的人類,無論流寇還是官軍,它都不友善,總是用高亢的叫聲來表達自己的抗議。

“今天鷹的叫聲很古怪!”獨孤林用槊柄敲了敲馬鐙,低聲說道。

“鳥飛得也足夠慌張!”羅士信大聲補充了一句。緊跟着,所有騎兵都拔出了武器,有大隊人馬準備進山,秦叔寶沒有邀請魯郡的郡兵前來助戰,來者肯定是敵非友。

“那邊有塊緩坡,更適合咱們出擊!”秦叔寶用手中長槊向斜前方點了點。衆將士一同加速,豹子一般涌向遠處的山坡。那片平緩的山坡上樹木稀少,位置正卡住入山的大路。

“來的又是一羣亡命徒!”旭子一邊帶隊前行,一邊鞍後抽出黑刀。在戰場之上,他不敢對流寇有任何同情。事實上,在看到流寇們於北海境內的所作所爲後,他對流寇的同情心也越來越淡。

他們本來都是些受盡欺凌的弱者。但他們提起刀後,卻去迫害被自己更軟弱的人。對於人性的這種轉變,旭子很不理解。在他的心目中,經歷過苦難的人應該更富有同情心纔對。而他看到的大多數情況恰恰與主觀臆測相反。很多經歷了苦難的人非但沒有同情心,反而有一種看到別人遭遇更慘才能得到發泄的心態。

“流寇們不懂如何煉兵,當然希望麾下人越多越好。爲了養更多的兵,他們只好去搶。被搶的人沒了吃食,也只好去當流寇!”閒聊時,獨孤林曾這樣解釋爲什麼流寇都熱衷於糟蹋百姓的現象。但旭子不認同這種說法,他總覺得發生在齊郡和北海的悲劇還存在着不同的解釋。但具體答案是什麼,他說不清楚。

騎兵們在秦叔寶的指揮下,很快佔據了有利地形。出乎衆人預料的是,發覺自己受到威脅的流寇沒有像郭方預、齊國遠麾下的嘍囉們那樣亂成一團,相反,他們迅速組成一個方陣,騎兵和步兵互相掩護着,退向了道路另一側的山坡。有衝在前方的郡兵迫不及待地射出了羽箭,一個月來他們採用這種騎兵漫射戰術,不知道擊跨了多少股流寇隊伍。而今天,第一波羽箭射入敵陣後,對方陣型只是顫了顫,然後立刻有漫天的羽箭射了回來。

流寇佔據了人數優勢,手中步弓的射程亦比騎弓略遠。衝上前騷擾敵軍的騎手們快速後撤,有人在後撤的過程中受傷落馬,血順着山坡染紅翠綠的草叢。有人大聲叫喊着請求同伴支援,但沒等主陣做出任何反應,他和坐騎身上已經插滿了羽箭。

戰鬥幾乎在敵我雙方都來不及做任何準備的情況下開始,一接觸,一個多月來所向披靡的郡兵們就吃了個小虧。流寇頭目的應變速度極其快,麾下流寇也堪稱精銳。這是將士們從來沒遇到過的情況,一時間,他們簡直無法適應戰場上的變化。

“士信,仲堅,咱們還是先羽箭騷擾,馬速能加多快就多快!點子有些扎手,破綻不多!”秦叔寶指了指敵軍左翼,低聲命令。

敵軍排的是個中規中矩的方陣,步兵在中央,還有兩百多騎兵分散在步兵兩翼。這種陣型破綻不多,但未必能承受得住齊郡精兵最拿手的輕重騎兵混和攻擊。只要李旭和羅士信二人能讓中央的步兵發生混亂,秦叔寶麾下的兩百具裝甲騎就可以從正面踏過去。狹路相逢勇者勝,無論勇氣和戰鬥力,齊郡精銳都絕對不可能輸給一夥遠道而來的山賊。

六百名輕騎兵風一樣卷下山坡,這個戰術他們練習了無數次,又在敵軍身上實踐了無數次。雖然這點人馬放在空曠的坡地上就像一縷青煙,但青煙之中所蘊涵的殺氣卻令天上的陽光都變得寒冷。沒有人吶喊,也沒有角鼓聲助威,瑟瑟馬蹄聲是風中的唯一旋律。馬蹄帶起的煙塵翻卷,越來越快,越來越濃,猛然間,煙塵的軌跡折轉,無數支利箭升入半空。

不止是郡兵們射出的利箭,敵軍在同時也射出了漫天白羽。死亡的風聲在戰馬前後呼嘯,有人在奔馳中落地,有無主的戰馬悲嘶着逃向戰場之外。大部分郡兵卻依舊在疾馳,邊疾馳邊彎弓搭箭。

流寇射來的羽箭大部分都失去了目標,命中速移動的戰馬需要非常好的射藝,嘍囉們的訓練程度達不到,只好漫無目的地亂射。疾馳中,李旭射出了三箭,每一箭都帶走了一條生命。他身後的騎兵們也與主將保持了同樣的射擊節奏,大部分羽箭射偏,但由於流寇隊形過密,依然有近百支羽箭射中了目標。

敵陣晃了晃,但是沒有亂。騎在戰馬上的敵軍主將揮動令旗,在方陣深處有人舉盾而出,護住前排的長矛兵。後排的有更多的士兵舉起弓箭,射向高速移動中的騎兵頭頂。

“脫離,迅速脫離!”李旭大叫,整個心臟瞬間跳到了嗓子眼。對方的舉措太令人吃驚了,他曾經和張須陀等人探討過以步卒對於突厥人的狼騎戰術,大面積覆蓋式射擊是最恰當的選擇之一。

騎兵們快速調整方向,斜着衝出羽箭覆蓋範圍。流寇陣型居然沒垮,他們還是流寇麼?有人不甘心,邊策馬逃命,邊引弓回射。這是經李旭指導過的殺招,可今天此殺招完全失靈。零星而去的羽箭打在盾牆上面,如露水撞到了岩石,毫無收穫。

李旭在一百步外再次引弓,這是流寇們意想不到的距離。自從藝成之後,這個距離上他很少失手。一箭取敵主將,足以徹底混亂流寇軍心。

長箭如流星,直撲站在第一排的敵軍將領。在羽箭即將到達敵將面前的瞬間,他忽然覺得馬背上的那個人影很熟悉。

“不是他,不可能是他!”旭子驚叫出聲。恨不得插翅飛過去,將羽箭一折兩斷。就在這電光石火間,遠處的敵將舉起了騎盾,“叮!”的一聲從旭子心中響起,羽箭被擋住了,他繃緊的心也猛然鬆開,汗水自額頭淋漓而下。

沒等旭子考慮是否發動第二輪騎射攻擊,敵將就做出了反應。他先向疾馳而回的騎兵們看了看,動作十分緩慢,彷彿在尋找着什麼。然後,他將手中令旗急速揮舞了數下,方陣兩個側翼的騎兵立刻衝了下來,迎住李旭和羅士信馬頭。

“彎弓,疊射!”李旭的命令被傳令兵轉化爲號角聲傳遍整個戰場。以騎制騎,這是破解騎射戰術的第二種恰當方法。李旭和張須陀、秦叔寶等人探討過類似戰術。當時,大夥認爲如果想達到預期目標,雙方人數應該大體相等。可流寇只有兩百多名騎兵,卻毫不猶豫地和官軍展開了對攻。

羽箭撕破空氣的聲音淒厲刺耳,但效果不明顯,射移動中的目標,郡兵和流寇一樣沒太多準頭。衝過來的敵騎在兩射之間落馬三十餘人,其餘的人以頭緊貼馬頸,手中兵器穩穩地指向了正前方。

“嗚――嗚嗚――嗚嗚”號角聲又在戰場上響起,敵軍變陣。整個步兵方陣在向前推進中變成了三角型,如一把長了牙齒的尖刀,緩緩地向郡兵們壓了過來。

戰陣正中是一名年青的武將,銀甲白袍,槊鋒如霜。

旭子在策馬狂奔的過程中射出第三箭,收弓,拉下面甲。眼前世界突然變窄,窄到他再也看不見斜前方那個軍陣中的武將的身影,事實上,在一箭落空後,他就盡力命令自己不要向那邊看。“沙場上,即便是親生父子相遇也不能留情!”這句話是宇文士及說的還是劉弘基說的,現在已經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此刻自己是官,對方是賊,官兵殺賊天經地義。反之,亦然。

跟在他身後的輕騎亦拉下了面甲,收弓,提刀。跑動過程中,大夥自然地形成一個楔形。旭子爲鋒,羅士信爲左刃。隊伍的右刃是校尉張江,他一邊策馬,一邊大聲地喘息。敵人強悍得令人緊張,在和流寇交戰時,從來沒有一支流寇的騎兵能在衝鋒過程中保持着完整隊形。而今天這支流寇不但擺出了標準的楔形攻擊序列,而且在羽箭的打擊下陣型絲毫不顯散亂。

“砰!”兩支隊伍毫無花巧地撞在了一處。“矛尖”正對矛尖,鋒刃正對鋒刃。旭子聽見自己右側的張江發出一聲慘叫,然後他就再沒有絲毫精力顧忌身邊血肉橫飛的慘狀。迎面而來的敵軍將領身材與他齊平,肩膀卻寬出了足足半尺。旭子手中的黑刀端端正正地擊中了對方長槊的鐵鋒,沒能如願將那長達一丈八尺的長槊撥飛。相反,從刀背處傳來的巨大力量震得他肩膀發麻,整人在馬背上歪了歪。來將的長槊貼着他的肩膀走空,連人帶馬一道從他身邊衝了過去。

旭子揮刀回掃,來人藏頸低頭。二馬交錯而過,敵我雙方主將都無心纏鬥,帶着自家弟兄突入對方陣列。“跟上,別戀戰!”旭子大喊,順手一刀削掉眼前的半個腦袋。騎兵的衝擊依靠速度,二馬相錯的瞬間交換不了幾招。馬身錯開後,敵手是生是死,那是身後同伴的事情。你的眼睛只需要盯住正前方,儘量在第一時間將看得到的敵人砍倒。

第三名對手年齡與旭子差不多,雙眼中明顯蘊藏着恐懼。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血戰時的最佳狀態是什麼也別想。旭子提臂帶刀,將刺向自己梗嗓的長槊舉過頭頂。然後刀刃藉助戰馬的慣性貼着槊杆滑過去,將對手的手指、肩膀和脖頸一併斬斷。

羅士信的長槊就在這個時候從旭子身邊掠過,將另一名敵軍刺落馬下。“點子扎手!”他策馬踩斷落地者的脊樑骨,然後長槊平揮,刺得下一名高速奔來的對手捂臂而走。“大多數弟兄們都沒跟上來!”他又補充了一句,話語裡充滿了焦慮。

“殺穿他們,然後帶弟兄們兜回去。我纏住那名敵將,你擊殺其餘流賊!”李旭大喊着命令。揮刀砍翻一個對手,接着又卸下一支胳膊,當他再次將一名騎兵從馬背上抹下來後,身前已經沒有了敵人。敵陣被殺穿了,但透陣而過的只有他、羅士信和十數名武藝高強的親衛。身後的五百餘齊郡精銳被對方以一百多名騎兵左右交錯着卡住了,慘叫聲不絕於耳。

“回殺!”旭子撥轉馬頭,用刀尖指向正在自家隊伍中往來衝突的敵騎。這次,他看清楚了那名敵騎頭目的模樣。此人沒有帶面甲,長着一臉像傳說中張飛那樣的絡腮鬍子。手中長槊上下翻飛,每刺,必令一人落馬。貼在此人身邊的是另一名用槊好手,身披一件暗紅色的披風,**騎得是一匹棗紅色高頭大馬。兩人並肩而戰,所過之處,沒有一合之將。

李旭驚詫地側頭看了一眼羅士信,剛好看見羅士信驚詫地目光。二人誰也沒將第一個對手刺下馬背,所以才造成現在這種混亂局面。雖然敵軍的騎兵序列被徹底衝散,但自家的騎兵也再形不成完整序列。以六百人對二百人卻只得到如此結果,實際上,這第一次交手,官軍已經輸了半分。

“怎麼這麼多用槊好手?”旭子驚詫地想。他記得某人曾經說過,只有家境殷實的人才請得起師父指導槊藝。而家境殷實的人又何必與流寇爲伍?沒有人能回答他,眼前的激戰也容不得他去仔細推敲其中關竅。被敵騎堵住的郡兵們捨生忘死,圍着一百多名流寇呼喝酣戰。不斷有人落馬,不斷有人被馬蹄踩成肉醬。但敵我雙方卻沒有任何人退縮。死亡就在眼前,所有人視而不見,每當擋在自己面前的戰友倒下,立刻衝上去填補他的位置。

“弟兄們,跟我來!”羅士信兩眼冒火,帶着一小隊親兵突入人羣。他挑飛擋路的流寇,用戰馬撞翻不自量力上前送死的山賊,徑直衝向騎着紅馬的敵將。李旭跟他相隔十步左右,馬頭與馬頭齊平,黑刀過處,帶起一層血浪。必須將流寇中帶隊的兩名頭目制住,否則即便此戰獲勝,弟自己一方的損失也難以承受。敵將彷彿與他抱着同樣的心思,戰馬突然轉彎,拋下眼前的對手,迎面飛馳過來。

夾在雙方將領之間的騎兵都快速地撥馬避開,騎戰需要速度,擋在自家頭領面前只會幫倒忙。四十幾步的距離瞬間被馬蹄拉近,旭子能清楚地看見對方鬍子上的血珠。他又一次吃了兵器短的大虧,擋了兩槊,只匆匆還了一招。二馬剛剛錯鐙,腦後就有一股勁風吹來,旭子猛然一低頭,將脖子緊緊貼住馬頸,一柄黑色的大斧從他頭上盤旋而過,砍入人羣,接連砍翻了兩匹戰馬。

“無恥!”李旭大罵了一句,前衝數步,迅速撥轉馬頭。他不想給對方屠殺自己麾下弟兄的機會,對方同樣也不願意看到麾下弟兄被高手屠殺。兩匹戰馬咆哮着相遇,二人又交換了兩招,李旭被長槊上的力道震得膀子發麻,敵將被黑刀得招術逼得哇哇怪叫。

雙方騎兵在外圍各自爲戰,或者砍翻敵人,或者被敵人砍翻。郡兵們人數多,兩三個對付敵軍一個。敵軍訓練程度高,以一敵三亦不落下風。雙方都是這個時代最優秀的勇士,雙方都堅信自己代表着正義。雙方一同滾入泥土,肩膀挨着肩膀,手臂擦着手臂。雙方的熱血一同染紅半面山坡。

第四次將馬頭撥轉回來的時候,旭子知道自己沒有勝算。平素他自詡有些膂力,但敵將的臂力明顯比他大。三輪硬拼耗幹了他的體力,此刻,他握刀的手臂已經有些發軟,但對方依舊穩穩地平端着馬槊,目光中充滿挑釁。除了馬槊外,此人鞍子後還掛着一溜短斧,每一柄的斧頭都有尺把寬,剛纔從背後偷襲旭子的那柄飛斧顯然就是此人的傑作。旭子稍不留神,還會受到這傢伙的暗算。

他滿懷期待地看了一眼羅士信,希望同伴能儘快戰勝對手,趕來救援。卻發現羅士信擡手擦了把嘴角流出的血,然後毅然擰身,再次撲向那名穿紅披風的敵將。

“拼了!”旭子向地上吐了口唾沫,再次加快馬速。這個距離上他無法舉弓暗算,只好憑手中黑刀硬扛。二人再次相遇,刺、格、劈、擋、回掃,金鐵撞擊聲不絕餘耳,火星四下亂濺。

兩雙人影快速分開,羅士信趴在馬背上,身體遙遙欲墜。他的對手前仰後合,用盡全身力量掌握着身體的平衡。李旭肩膀上的鎧甲破了一角,鮮紅的肉貼着破碎的甲葉翻了出來。他的對手胸前紅了一片,哇哇大叫着,怒不可遏。

旭子用力一提繮繩,撥轉戰馬。這個時候他不能倒下去,倒下去後周圍苦戰的弟兄們肯定軍心大亂。大汗淋漓的黑風耐不住主人的催促,緩緩地加快步伐。一邊跑動,它不停地打着鼻息大聲抗議。它知道,每向前一步,主人就距離死亡更貼近一步。但它無法違背旭子的意思,只能眼睜睜地將主人送向敵將的槊鋒。

一匹黃色的駿馬快速從黑風身邊超了過去,這輩子,黑風第一次情願被同類超過。“交給我,你帶其餘弟兄殺散他們的騎兵!然後帶人纏住步卒!”秦叔寶大聲喊了一句。隨後長槊前刺,直奔李旭眼前的絡腮鬍子。

兩根長槊相撞,槊鋒上擦出一流火花。秦叔寶舉槊橫掃,絡腮鬍子以槊杆相迎。“鐺!”一聲脆響過後,戰馬分開。絡腮鬍子猛然從馬後拉出斧頭,一斧飛向秦叔寶後心。秦叔寶快速擰身,不知道什麼時候手中已經多了一根金鐗。“鐺!”地又是一聲脆響,斧頭被擊落在地。

秦叔寶的戰馬跑出數步,將慣性全部釋放後,掉頭殺回。“來得好!”絡腮鬍子返身迎戰,臉上沒有任何懼色。二馬再次錯鐙的瞬間,秦叔寶再次抽出金鐗,向對方後背掃去。敵將彷彿身後長了眼睛,擰身,快速從馬鞍後抽出一柄短斧,一斧砍在包金的鐗背上。

第三章 烽火(六)第二章 壯士(二)第八章 疊唱(一)第二章 虎雛(一)第二章 壯士(二)第二章 展翼(三)第二章 展翼(三)第四章 變徵(七)第三章 無衣(一)第二章 出仕(五)第二章 展翼(四)第三章 何草(三)第五章 獵鹿(五)第一章 肱股(二)第一章 擊鼓(三)第三章 烽火(五)第四章 爭雄(四)第八章 疊唱(一)第四章 補天(七)第五章 無名(三)第五章 無名(七)第一章 肱股(一)第五章 獵鹿(二)第二章 虎雛(一)第三章 無衣(二)第三章 何草(六)第一章 雷霆(八)第三章 扶搖(七)第一章 大賊(七)第六章 錦瑟(四)第三章 無衣(五)第三章 爭鋒(二)第四章 故人(一)第五章 獵鹿(九)第八章 疊唱(一)第七章 盛世(五)第一章 盛世(三)第一章 盛世(三)第五章 諾言(二)第四章 干城(四)第二章 背棄(六)第四章 國殤(七)第四章 補天(二)第一章 大賊(一)第五章 諾言(三)第四章 取捨(三)第四章 補天(七)第二章 吳鉤(五)第五章 無家(三)第五章 君恩(三)第三章 曠野(一)第四章 醉鄉(五)第四章 補天(五)第六章 錦瑟(五)第四章 醉鄉(一)第五章 君恩(一)第三章 烽火(三)第一章 盛世(四)第五章 獵鹿(八)第三章 扶搖(六)第三章 曠野(一)第二章 展翼(三)第五章 無家(四)第一章 雷霆(三)第四章 醉鄉(五)第三章 何草(七)第二章 展翼(四)第六章 持槊(五)第六章 錦瑟(二)第五章 獵鹿(一)第二章 背棄(一)第三章 扶搖(六)第五章 君恩(四)第四章 變徵(六)第三章 無衣(二)第四章 醉鄉(四)第六章 錦瑟(一)第五章 歸途(三)第一章 雷霆(八)第三章 扶搖(八)第三章 何草(一)第二章 展翼(七)第三章 浮沉(四)第三章 烽火(二)第四章 干城(六)第二章 虎雛(六)第二章 展翼(五)第四章 取捨(六)第二章 展翼(六)第六章 持槊(四)第一章 雷霆(三)第四章 醉鄉(三)第一章 擊鼓(一)第二章 虎雛(六)第二章 吳鉤(八)第三章 浮沉(七)第六章 錦瑟(一)第四章 干城(六)第二章 展翼(三)第五章 歸途(五)
第三章 烽火(六)第二章 壯士(二)第八章 疊唱(一)第二章 虎雛(一)第二章 壯士(二)第二章 展翼(三)第二章 展翼(三)第四章 變徵(七)第三章 無衣(一)第二章 出仕(五)第二章 展翼(四)第三章 何草(三)第五章 獵鹿(五)第一章 肱股(二)第一章 擊鼓(三)第三章 烽火(五)第四章 爭雄(四)第八章 疊唱(一)第四章 補天(七)第五章 無名(三)第五章 無名(七)第一章 肱股(一)第五章 獵鹿(二)第二章 虎雛(一)第三章 無衣(二)第三章 何草(六)第一章 雷霆(八)第三章 扶搖(七)第一章 大賊(七)第六章 錦瑟(四)第三章 無衣(五)第三章 爭鋒(二)第四章 故人(一)第五章 獵鹿(九)第八章 疊唱(一)第七章 盛世(五)第一章 盛世(三)第一章 盛世(三)第五章 諾言(二)第四章 干城(四)第二章 背棄(六)第四章 國殤(七)第四章 補天(二)第一章 大賊(一)第五章 諾言(三)第四章 取捨(三)第四章 補天(七)第二章 吳鉤(五)第五章 無家(三)第五章 君恩(三)第三章 曠野(一)第四章 醉鄉(五)第四章 補天(五)第六章 錦瑟(五)第四章 醉鄉(一)第五章 君恩(一)第三章 烽火(三)第一章 盛世(四)第五章 獵鹿(八)第三章 扶搖(六)第三章 曠野(一)第二章 展翼(三)第五章 無家(四)第一章 雷霆(三)第四章 醉鄉(五)第三章 何草(七)第二章 展翼(四)第六章 持槊(五)第六章 錦瑟(二)第五章 獵鹿(一)第二章 背棄(一)第三章 扶搖(六)第五章 君恩(四)第四章 變徵(六)第三章 無衣(二)第四章 醉鄉(四)第六章 錦瑟(一)第五章 歸途(三)第一章 雷霆(八)第三章 扶搖(八)第三章 何草(一)第二章 展翼(七)第三章 浮沉(四)第三章 烽火(二)第四章 干城(六)第二章 虎雛(六)第二章 展翼(五)第四章 取捨(六)第二章 展翼(六)第六章 持槊(四)第一章 雷霆(三)第四章 醉鄉(三)第一章 擊鼓(一)第二章 虎雛(六)第二章 吳鉤(八)第三章 浮沉(七)第六章 錦瑟(一)第四章 干城(六)第二章 展翼(三)第五章 歸途(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