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自己建設起來的地方,自己纔會珍惜。竇建德和高開道都是土生土長的河北綠林豪傑,沒有什麼門生故舊,也沒有什麼高貴血脈,他們不可能像李密丟了老巢後可以換個地方東山再起。所以萬一聽到突厥人入侵的消息,竇、高二人即便不會直接出兵給博陵幫忙,至少也不會落井下石。只可惜竇建德麾下的義軍有數量沒戰鬥力,關鍵時刻即便走上戰場也未必能起到多大作用。
放眼天下,李旭覺得堪於突厥狼騎一戰的除了博陵軍外,也就是羅藝麾下的虎賁鐵騎與李世民手中的河東飛虎軍。如果把要求再降低一些的話,當年的齊郡精銳和瓦崗內營也能與突厥狼騎正面相搏。前兩者他已經不能指望了,而齊郡精銳和瓦崗內營,第一,李密不會放他們北上。第二,即便瓦崗軍肯來赴國難,那也是遠水,終難解決近渴。
想到瓦崗軍,旭子猛然有又想起了徐大眼。如果這位詭計多端的故交能前來相助,也許他還多少有一絲扭轉乾坤的希望。可這是怎樣一個不切實際的妄想啊,徐大眼現在是瓦崗軍的中堅,李密怎可能把自家房樑拆下來送給別人……
思前想後,李旭也找不出一個妥善的對策。本着豁出去的念頭,他聳了聳肩膀,笑着吩咐,“第二個壞消息是什麼,乾脆也說出來吧。反正一個筐子也是擡,兩個筐子也是挑!”
“第二個消息距離咱們有點遠!很難說是好還是壞!”趙子銘也迴應以苦笑,“細作連夜送回急報,謠傳瓦崗軍內訌,李密血洗內營!”
“什麼?”猛然間,李旭覺得自己的心臟緊緊地縮了一下,血差點從嗓子眼噴出來。無論跟徐大眼在戰場上如何廝殺,這麼多年來,他始終沒忘記二人的兄弟情誼。此外,還有霸氣十足的翟讓、顧全大局的程咬金、魯莽卻不失磊落的單雄信。憑心而論,瓦崗內營衆草莽給他的印象比李密麾下那些名士、宿將好得多。至少前者是值得尊敬的對手,而後者,完全是一羣眼高手低的窩囊廢。讓他們玩弄一些嘴上功夫,耍些陰謀詭計還勉強能拿得出手,真正用來當大用,卻是成事不足,壞事有餘。
“徐茂功據說只是受了重傷!”周大牛非常理解主帥的心思,低聲補充。“翟讓、翟弘、翟摩侯、王儒信等十一人當場被殺。單雄信投降了李密,程知節事先被外派與東都兵馬對峙,得知翟、李火併的消息後,部衆潰散近半。程知節領着另一半兵馬返回瓦崗,將兵權交給了李密,然後閉門不出!”
李旭聽得渾身發冷,嘆了口氣,低聲詢問:“密報帶來了麼?”
“兩份都帶來了!”趙子銘從貼身的衣袋中拿出一個桑皮紙袋,雙手捧給自家主帥。李旭接過紙袋,將有關瓦崗內訌的消息反覆觀看,唯恐漏掉了其中一個字。
這件足以改變整個河南勢力格局的變故發生在七天之前。但禍亂的根源,卻與博陵軍息息相關。
在博陵軍手中救下李密和王伯當等人後,翟讓明顯地察覺到李密在自己和其他人面前扮演着兩個角色。他對此非常不滿,但一時又不能因爲這些事情跟李密翻臉,於是便不再甘心退居主寨過安穩日子,重新開始插手軍務。
屢屢敗於博陵軍之手的李密爲了在軍中站穩腳跟,急需通過幾場大勝挽回失去了威信。誰料他越是着急,用兵時越是出錯。雖然得到了裴仁基、秦瓊、羅士信和齊郡精銳相助,卻發揮不了後者的作用。先是在天津橋敗於段達。然後在偃師城下敗於無名小卒劉子敬,接着,又異想天開地繞過洛陽去攻弘農,半路上被隋軍劫殺,連折楊德方、鄭德韜等數名心腹大將。
與此同時,其他各路豪傑卻屢有斬獲。先是房獻伯攻克汝陰,然後徐茂功帶領五千兵馬自原武渡過黃河,一舉攻破黎陽倉。接着,翟讓又親自上陣,與程知節、單雄信等人連克任城,曲阜、伯城、新泰。將張須陀守衛了多年的齊郡逼得舉郡投降。
半個月前,王世充夜渡洛水,陳兵於黑石。李密聞訊趕去劫營,卻中了王世充的埋伏,大將柴孝和在撤退途中掉入河內溺斃。所部兵馬十去七、八。虧得徐茂功聞訊後帶領騎兵襲擊王世充的後軍,四下縱火焚燒輜重,才勉強逼退了隋軍,救得李密出來。
隔日,雙方再戰。又翟讓親自出陣詐敗,引得王世充輕騎來追。徐茂功和裴仁基趁機殺出,切斷王部前後聯繫,將王部殺了個落花流水。
經歷了這一連串失利後,李密越發忌憚翟讓。而他麾下那些名士們又看不慣瓦崗軍立寨老人們的粗鄙作風。於是,在房彥藻等人的謀劃下,李密決定壯士斷腕。他藉着防備劉長恭的機會,先支走了程咬金。然後擺下宴席,答謝翟讓、徐茂功、翟讓、單雄信等人救命之恩。暗中佈下武士,在酒席宴間突然發難,當場殺死翟讓和他的大部分親信,血洗瓦崗山。徐茂功逃出門外,被武士圍住,亂刀砍昏。單雄信跪倒祈降,房彥藻不許。李密本打算斬草除根,被王伯當和吳黑闥二人苦苦勸諫,才勉強放過了單雄信,然後親自給徐茂功裹傷……
半晌之後,旭子輕輕地嘆了口氣,將密報放在了桌案一角。他可以確定自己所關心的幾個名字不在犧牲者名單之內,情緒稍稍穩定。但沒想到世間還有人如此無恥。偏偏這種無恥之徒,頭上還頂着一個智者、義士的美名。
“據沒確定的消息,房獻伯隨後就不再回瓦崗聽命。徐元朗等人雖然還打着瓦崗軍的旗號,卻在離狐一代佈下的重兵!”趙子銘也陪着李旭嘆了口氣,非常惋惜地說道。
理了理思路,李旭苦追問:“此事已經傳開了麼?還是僅僅有少數人知曉?其他勢力怎麼看?”
“應該已經傳開了。李密怕別人恥笑,公佈了翟讓了十二條大罪!咱們的細作在黃河岸邊的汲郡得到消息,經查實後,星夜送了回來。我手中還有武陽和平原郡的兩份,說得也是同樣的內容,但沒這份詳盡,所以就沒帶給大帥。”趙子銘略作沉吟,緩緩地回答。
博陵軍脫胎於大隋汾陽邊軍,建制很完善。很多原來用以對付塞外強敵的機構經過擴展後,被趙子銘借一部分來對付中原各路草莽,效果也非常顯著。所以,趙子銘可以確定瓦崗內訌的消息準確無誤。
“竇建德據說連擺了兩天宴席。朱璨卻給李密送了一車金銀細軟,以示臣服!”頓了頓,他又道。
“到目前爲止,細作們只打聽到王世充非常驚詫,認爲李密從此擺脫了內部阻力,不日便可一飛沖天。”仔細想了想,周大牛再次補充。
“你們兩個怎麼看?”李旭的眉毛輕輕一跳,繼續追問。
關於這一點,趙子銘和周大牛倒是有一致結論。“王世充據說很擅長領兵作戰,但見識實在過於短淺!”他們異口同聲點評。然後相對笑了笑,將頭再次轉向李旭。
“短時間內,李密的確完全掌控了瓦崗,再不會受任何人擎肘。但用不了多久,瓦崗軍可能會面臨再一次動盪!”趙子銘相對斯文,儘量不用攻擊性語言來描述李密。
“姓李的忘恩負義。如果誰再死心塌地跟着他,翟讓就是前車之鑑!”周大牛出身市井,說話也帶着明顯的市井風格。
數落歸數落,二人的話語裡卻明顯帶着惋惜意味。
他們惋惜的不是瓦崗軍的內訌,而是留給博陵各郡的發展時間越來越緊迫。如果瓦崗軍一直保持最近一段時間的發展趨勢,無論江都、東都兩個朝廷,還是李淵所代表的反叛勢力,都不可能儘快讓河南安定下來。那樣,即便與突厥人的戰鬥受到損失,博陵軍也可能有足夠的時間重新恢復元氣。
而現在,李旭卻不得不做出選擇。
對於李旭來說,這並不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不僅僅出自習慣,還因爲他根本就沒有退路。
突厥大軍一旦南下,萬里長城東段的首選突破口絕不會是擁有虎賁鐵騎的幽州。涿郡那年久失修的城牆對他們來說就像一張浸過水的草紙,根本不用捅,吹口氣就能破壞掉。而突破內外兩道長城後,繁華的博陵六郡遠比河東、幽州更有吸引力。
“咱們的老婆孩子都在這兒,怎麼也不能學李密當年那樣自己跑路!”周大牛向來與主將貼心,咧了咧嘴,笑着說道。
“咱們也沒李密那樣的好命,走到哪都有人虛位以待!”趙子銘滿臉無奈,“不過屬下建議,在消息沒得到進一步證實前,先將其壓下來。否則,天知道某些人會怎麼想!”
“他們會怪我料事不明,露財引盜。畢竟在兩個月前,咱們還認定突厥人是一盤散沙!”李旭理解趙子銘的想法,更清楚六郡之中某些人的行事風格。當日衆人之所以答應幫助他開發涿郡,一則是因爲目前他這個大總管所施行的政策遠比周邊其他諸侯柔和。第二是因爲那符合衆人的共同利益。
同利者方能同心。如果沒有宏大的利益作爲保障,再牢固的關係也會有崩裂的那一天。
但同利者卻未必能共同承擔風險。利益可以讓人走到一起,當風險超過預期利益時,也能讓逐利者各自散去。
在突厥人南下的消息傳開之前,開發涿郡作爲博陵的支撐點會被稱作遠見卓識。當發現危險超過事先預料後,某些人必然會見風使舵。
對他們來說,家族永遠是第一位的。爲了家族,信譽、親情、良知都可以犧牲。必要時甚至連他們自己的生命都會毫不猶豫地拋棄掉。至於發生在周圍的災難,只有在他們需要展示自己仁慈時纔會聽得見。不需要的時候,他們會盡可能閉上眼睛,塞住耳朵。
李旭反感這種短視的行爲,但是他已經學會不去抱怨,現實便是如此,與其徒勞地埋怨天道不公,不如爲即將到來的惡戰多做一些準備。“就依照你說的,此事僅限於四品以上武將知曉。地方官員那邊,在突厥人正式打到家門口前先不要通知,以免大夥鬧得人心惶惶!”
看到趙子銘持筆記錄,他沉吟了一下,又接着補充,“傳令給涿郡太守崔潛,讓他將已經打造好的兵器分發到各堡寨之中。今年冬天無論天多冷,所有屯居點的適齡男子必須接受操練!”
“臨陣磨槍未必管用。況且以退之的聰明,很容易猜出你在戒備什麼!”趙子銘放下筆,低聲建議。
崔潛是個文武全才,非常適合擔任涿郡太守的職務。但博陵崔家卻不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對象。
李旭輕輕皺了一下眉頭,然後展顏而笑,“對外宣稱是爲了防備羅藝。至於退之,我相信他會盡一切可能顧全大局!傳令其他各郡,根據新近頒佈的尚武令,爲了使民熟悉兵事,有關禁止兵器買賣的命令取消。無論長槊還是弓弩,只要百姓想買,商家儘管售予,無需經官府同意!”
旭子的話驚得趙子銘再次停下了筆。“那會使得民間動盪!”他瞪大眼睛,難以置信自家主帥會做出如此冒天下之大不諱的決定。自東漢以來,槊和弩在民間一直就是違禁之物。這兩樣兵器攻擊力遠遠強於橫刀和角弓,一旦落入居心叵測者手裡,後果將不堪設想。
“那些禁令,向來只對普通百姓有效。不信趙司馬可以去高牆大院內數數,誰家要沒幾十杆長槊和弩弓,老周的姓倒着寫!”周大牛用力拍了拍同僚的肩膀,嘲笑對方膠柱鼓瑟。
“嗯!大將軍請三思!”趙子銘知道周大牛說得話屬實,但依然覺得李旭的命令太冒險。在民間恢復尚武之風是好主意,但過度的尚武也會使得百姓不服從管理。特別是在這動盪年代,夢想着通過武力奪取皇位者不計其數。萬一有人趁機鬧事,一羣手持制式兵器的亂匪要比手持鋤頭的流民難對付得多。
“三思什麼。是你老趙該三思纔對!”周大牛繼續用力,將趙子銘拍得直打趔趄“不受冤屈,誰願意放着好好的日子不過卻提着腦袋造反。讓百姓們平素有把刀在身邊備着,總好過突厥人殺上門來了,他們只懂得跪地求饒!”
“就是這個道理,大牛說得非常對。我不虧待他們,當然就不怕他們起來造反。”李旭收起笑容,目光中透出幾分冷峻。
他無法保證自己能頂住突厥狼騎的進攻。但可以盡最大力量讓治下百姓學會保護自己。中原百姓不是生來就懦弱,只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官府剝奪了他們自己保護自己的權利。旭子堅信,如果每位中原百姓都舉起手中的刀,哭喊求饒的將是突厥。
趙子銘見主公一意孤行,只好把這條政令也記錄在案。他很清楚政令頒佈後會帶來的困擾,也許後天早上,就會有無數個背後站着不同家族的地方官員堵在他處理公務的房間門口,聲討他巧言惑主,爲了賺一點小錢不顧大傢伙的安危。但這些人已經叫囂不了多長時間了,當塞外的角鼓聲傳來的那刻,所有驕傲的面孔都會變得蒼白如雪。
覆巢之下找不到完卵。如果整個天空都塌下來,誰也別想僥倖逃離災難。
“末將建議加強新兵的整訓力度!”聽到自己被表揚,周大牛很受鼓舞,繼續提議。
“所有老兵結束休養,十天之內必須歸隊。所有新兵都補充到軍中去,和老兵一道訓練!”李旭點頭,贊同。
“那樣,軍營可能又要擴張!咱們原來的建制也不太適合如此大規模的軍隊!”趙子銘想了想,指出決策的不足。
博陵軍原來只有三萬多兵馬,擴軍之後,隊伍幾乎膨脹了一倍。非但舊的營盤不夠士卒們安歇,舊的編隊方式,也因爲士卒的增加顯得極不協調。
對此,李旭心中早有考慮。各地收集來的情報讓他很清楚地瞭解到了周邊諸路諸侯的領軍方式,將所有人的創新去蕪存菁,剛好能得出一個比較適合博陵軍現在情況的整編方案。
“把博陵軍所有步卒分爲左、中、右三路,左路交給呂欽,右路交給張江。子銘,你替我掌管並整訓中路。每路之下,再設三個領軍,各自掌管一營士卒。領軍平素吃住都在軍營,儘快熟悉麾下的弟兄!領軍以下各級武職,由領軍從原來的武將隊伍中自行挑選。多出來的空缺,也由各位領軍自行舉薦人手填補!”
說罷,他端起茶碗喝了幾口水。等待兩位心腹的補充。
“屬下提議由郭方、張士俊、柳子才分辨擔任左一,中一和右一領軍官!”趙子銘想了一會兒,低聲提議。郭方是被李旭收復的山賊、張士俊是齊郡的老弟兄,劉子纔出身於汾陽軍。這樣的人事安排,剛好體現了博陵大總管府在用人方面的某種平衡。
李旭點點頭,表示接受。同時提出一個原則,“每一路的三個領軍中,儘量以能力爲選拔標準!咱們先擬定一批個人選,明早再與張江、呂欽他們幾個商量一下再作決定!”
“諾!”趙子銘和周大牛齊聲答應。然後又根據李旭的要求指出了新的編伍方式中的某些不足,同時給出了改進建議。待三個人將整軍的細節商量梳理得差不多時,窗戶外經隱隱透出亮色。風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已經停了,大片大片的雪花飄下來,將屋子外的大地裝飾得一片潔白。
“還有什麼要補充麼?”李旭伸了個懶腰,詢問。
“我建議咱們將與竇建德結盟的事情提上日程!”儘管知道李旭可能會不高興,趙子銘依舊不願放棄謀臣的職責。“竇家軍雖然孱弱,但關鍵時刻,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如果襄國公主能巡視邊關,弟兄們即便拼了性命,也不敢讓大隋的女人被突厥搶去!”
出乎他的預料,這次,李旭沒有再固執己見。“讓方延年代表我去出使河間。告訴竇總管,咱們博陵六郡出產的所有物品,包括鎧甲兵器,竇建德都可以拿東西來等價交換。如果兩家結盟的話,一旦機會成熟,我會親自帶兵與他聯手討伐瓦崗軍!”
“大人最好今年冬天就出手,否則時間上恐怕來不及!”趙子銘想了想,再次提醒。
“突厥沒退之前,博陵不會有一兵一卒南下!”李旭笑着搖頭。“我不會南下去迎娶公主。她即便能到塞上,也起不了什麼作用。戰爭自古就是男人的事情,最好讓女人走遠一點兒!”本文轉載自電信地址http://qywxw.org
http://qywxw.org
http://qywxw.org
http://qywxw.org
http://qywxw.org
http://qywxw.org
http://qywxw.org
http://qywxw.org非電信地址http://www.qywxw.org
http://www.qywxw.org
http://www.qywxw.org
http://www.qywxw.org
http://www.qywxw.org
http://www.qywxw.org
http://www.qywxw.org
http://www.qywxw.org對於李旭來說,這並不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不僅僅出自習慣,還因爲他根本就沒有退路。
突厥大軍一旦南下,萬里長城東段的首選突破口絕不會是擁有虎賁鐵騎的幽州。涿郡那年久失修的城牆對他們來說就像一張浸過水的草紙,根本不用捅,吹口氣就能破壞掉。而突破內外兩道長城後,繁華的博陵六郡遠比河東、幽州更有吸引力。
“咱們的老婆孩子都在這兒,怎麼也不能學李密當年那樣自己跑路!”周大牛向來與主將貼心,咧了咧嘴,笑着說道。
“咱們也沒李密那樣的好命,走到哪都有人虛位以待!”趙子銘滿臉無奈,“不過屬下建議,在消息沒得到進一步證實前,先將其壓下來。否則,天知道某些人會怎麼想!”
“他們會怪我料事不明,露財引盜。畢竟在兩個月前,咱們還認定突厥人是一盤散沙!”李旭理解趙子銘的想法,更清楚六郡之中某些人的行事風格。當日衆人之所以答應幫助他開發涿郡,一則是因爲目前他這個大總管所施行的政策遠比周邊其他諸侯柔和。第二是因爲那符合衆人的共同利益。
同利者方能同心。如果沒有宏大的利益作爲保障,再牢固的關係也會有崩裂的那一天。
但同利者卻未必能共同承擔風險。利益可以讓人走到一起,當風險超過預期利益時,也能讓逐利者各自散去。
在突厥人南下的消息傳開之前,開發涿郡作爲博陵的支撐點會被稱作遠見卓識。當發現危險超過事先預料後,某些人必然會見風使舵。
對他們來說,家族永遠是第一位的。爲了家族,信譽、親情、良知都可以犧牲。必要時甚至連他們自己的生命都會毫不猶豫地拋棄掉。至於發生在周圍的災難,只有在他們需要展示自己仁慈時纔會聽得見。不需要的時候,他們會盡可能閉上眼睛,塞住耳朵。
李旭反感這種短視的行爲,但是他已經學會不去抱怨,現實便是如此,與其徒勞地埋怨天道不公,不如爲即將到來的惡戰多做一些準備。“就依照你說的,此事僅限於四品以上武將知曉。地方官員那邊,在突厥人正式打到家門口前先不要通知,以免大夥鬧得人心惶惶!”
看到趙子銘持筆記錄,他沉吟了一下,又接着補充,“傳令給涿郡太守崔潛,讓他將已經打造好的兵器分發到各堡寨之中。今年冬天無論天多冷,所有屯居點的適齡男子必須接受操練!”
“臨陣磨槍未必管用。況且以退之的聰明,很容易猜出你在戒備什麼!”趙子銘放下筆,低聲建議。
崔潛是個文武全才,非常適合擔任涿郡太守的職務。但博陵崔家卻不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對象。
李旭輕輕皺了一下眉頭,然後展顏而笑,“對外宣稱是爲了防備羅藝。至於退之,我相信他會盡一切可能顧全大局!傳令其他各郡,根據新近頒佈的尚武令,爲了使民熟悉兵事,有關禁止兵器買賣的命令取消。無論長槊還是弓弩,只要百姓想買,商家儘管售予,無需經官府同意!”
旭子的話驚得趙子銘再次停下了筆。“那會使得民間動盪!”他瞪大眼睛,難以置信自家主帥會做出如此冒天下之大不諱的決定。自東漢以來,槊和弩在民間一直就是違禁之物。這兩樣兵器攻擊力遠遠強於橫刀和角弓,一旦落入居心叵測者手裡,後果將不堪設想。
“那些禁令,向來只對普通百姓有效。不信趙司馬可以去高牆大院內數數,誰家要沒幾十杆長槊和弩弓,老周的姓倒着寫!”周大牛用力拍了拍同僚的肩膀,嘲笑對方膠柱鼓瑟。
“嗯!大將軍請三思!”趙子銘知道周大牛說得話屬實,但依然覺得李旭的命令太冒險。在民間恢復尚武之風是好主意,但過度的尚武也會使得百姓不服從管理。特別是在這動盪年代,夢想着通過武力奪取皇位者不計其數。萬一有人趁機鬧事,一羣手持制式兵器的亂匪要比手持鋤頭的流民難對付得多。
“三思什麼。是你老趙該三思纔對!”周大牛繼續用力,將趙子銘拍得直打趔趄“不受冤屈,誰願意放着好好的日子不過卻提着腦袋造反。讓百姓們平素有把刀在身邊備着,總好過突厥人殺上門來了,他們只懂得跪地求饒!”
“就是這個道理,大牛說得非常對。我不虧待他們,當然就不怕他們起來造反。”李旭收起笑容,目光中透出幾分冷峻。
他無法保證自己能頂住突厥狼騎的進攻。但可以盡最大力量讓治下百姓學會保護自己。中原百姓不是生來就懦弱,只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官府剝奪了他們自己保護自己的權利。旭子堅信,如果每位中原百姓都舉起手中的刀,哭喊求饒的將是突厥。
趙子銘見主公一意孤行,只好把這條政令也記錄在案。他很清楚政令頒佈後會帶來的困擾,也許後天早上,就會有無數個背後站着不同家族的地方官員堵在他處理公務的房間門口,聲討他巧言惑主,爲了賺一點小錢不顧大傢伙的安危。但這些人已經叫囂不了多長時間了,當塞外的角鼓聲傳來的那刻,所有驕傲的面孔都會變得蒼白如雪。
覆巢之下找不到完卵。如果整個天空都塌下來,誰也別想僥倖逃離災難。
“末將建議加強新兵的整訓力度!”聽到自己被表揚,周大牛很受鼓舞,繼續提議。
“所有老兵結束休養,十天之內必須歸隊。所有新兵都補充到軍中去,和老兵一道訓練!”李旭點頭,贊同。
“那樣,軍營可能又要擴張!咱們原來的建制也不太適合如此大規模的軍隊!”趙子銘想了想,指出決策的不足。
博陵軍原來只有三萬多兵馬,擴軍之後,隊伍幾乎膨脹了一倍。非但舊的營盤不夠士卒們安歇,舊的編隊方式,也因爲士卒的增加顯得極不協調。
對此,李旭心中早有考慮。各地收集來的情報讓他很清楚地瞭解到了周邊諸路諸侯的領軍方式,將所有人的創新去蕪存菁,剛好能得出一個比較適合博陵軍現在情況的整編方案。
“把博陵軍所有步卒分爲左、中、右三路,左路交給呂欽,右路交給張江。子銘,你替我掌管並整訓中路。每路之下,再設三個領軍,各自掌管一營士卒。領軍平素吃住都在軍營,儘快熟悉麾下的弟兄!領軍以下各級武職,由領軍從原來的武將隊伍中自行挑選。多出來的空缺,也由各位領軍自行舉薦人手填補!”
說罷,他端起茶碗喝了幾口水。等待兩位心腹的補充。
“屬下提議由郭方、張士俊、柳子才分辨擔任左一,中一和右一領軍官!”趙子銘想了一會兒,低聲提議。郭方是被李旭收復的山賊、張士俊是齊郡的老弟兄,劉子纔出身於汾陽軍。這樣的人事安排,剛好體現了博陵大總管府在用人方面的某種平衡。
李旭點點頭,表示接受。同時提出一個原則,“每一路的三個領軍中,儘量以能力爲選拔標準!咱們先擬定一批個人選,明早再與張江、呂欽他們幾個商量一下再作決定!”
“諾!”趙子銘和周大牛齊聲答應。然後又根據李旭的要求指出了新的編伍方式中的某些不足,同時給出了改進建議。待三個人將整軍的細節商量梳理得差不多時,窗戶外經隱隱透出亮色。風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已經停了,大片大片的雪花飄下來,將屋子外的大地裝飾得一片潔白。
“還有什麼要補充麼?”李旭伸了個懶腰,詢問。
“我建議咱們將與竇建德結盟的事情提上日程!”儘管知道李旭可能會不高興,趙子銘依舊不願放棄謀臣的職責。“竇家軍雖然孱弱,但關鍵時刻,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如果襄國公主能巡視邊關,弟兄們即便拼了性命,也不敢讓大隋的女人被突厥搶去!”
出乎他的預料,這次,李旭沒有再固執己見。“讓方延年代表我去出使河間。告訴竇總管,咱們博陵六郡出產的所有物品,包括鎧甲兵器,竇建德都可以拿東西來等價交換。如果兩家結盟的話,一旦機會成熟,我會親自帶兵與他聯手討伐瓦崗軍!”
“大人最好今年冬天就出手,否則時間上恐怕來不及!”趙子銘想了想,再次提醒。
“突厥沒退之前,博陵不會有一兵一卒南下!”李旭笑着搖頭。“我不會南下去迎娶公主。她即便能到塞上,也起不了什麼作用。戰爭自古就是男人的事情,最好讓女人走遠一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