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歸途(七)

從宇文述的中軍應卯回來後,李旭立刻在雄武營裡升帳,當着衆人的面兒總結最近幾戰得失,宣佈要對作戰勇敢者給予獎勵。所有獎勵稟承原則是個人戰鬥中起到的作用和斬首數量,只看表現,不問出身。

“謝將軍!”衆驍果們聞聽此言,不覺歡聲雷動。大夥從軍吃糧,爲的就是搏取功名。但軍中勢力盤根錯節,普通人家子弟想憑戰功出頭談何容易。其他幾路兵馬戰後分功,無不憑的是背後靠山高低,跟主將關係的親疏遠近,也就是在李將軍麾下,大夥纔有這樣公平的機會。

“這都是爾等用血換回來的,不需要感謝任何人!”李旭揮揮手,壓下衆人的歡呼。根據大夥最近在戰場上的表現,他宣佈提升周大牛、岑文靜、呂欽十餘人做旅率。然後,又提拔了幾個作戰勇敢的旅率做校尉,添好文書,命令幾人直接去履任。接着,旭子朝皇帝陛下“流浪”的方向拱拱手,宣佈自己已經保舉了崔潛、李孟嘗、王七斤、張秀四人做督尉、兵曹。眼下雄武營中軍務繁忙,兵多將少,所以四人可以先補實缺兒,等兵部迴文下來,再領正式印信。

“多謝將軍舉薦之恩!”崔潛、張秀等人同時出列,肅立拱手,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幾個人久在軍中,知道一些不成文的規矩。旭子現在是行使四品職權的正五品郎將,有權力自行委派六品以下軍官。至於向兵部提名保舉從五品武將,則是他分內之責。所謂等待兵部迴文,不過是走個例行過場而已。

“好自爲之,咱們雄武營,不應該抹殺任何人的功勞!”李旭點點頭,命令四人暫且歸隊。接着,他又當衆宣佈,宇文監軍和自己已經向朝廷給慕容羅、李安遠、趙子銘三人請功。因爲三人已經官居從五品,所以到底兵部如何給予獎勵,他和宇文監軍都無法插手。但三人在黎陽之戰中的功勞已經記在了功勞簿上,永遠不會被人遺漏。

“謝將軍!”慕容羅、李安遠同時出列,大聲致謝。這是他們兩人三個月來第二次被向兵部推薦,也是平生的第二次。在軍中摸爬滾打這麼多年來,兩人從來沒被如此重視過。

“以後軍中之事,還要拜託爾等!”旭子在帥椅上坐直身體,端着剛剛學來的嚴肅表情叮囑。

“我等願唯將軍馬首是瞻!”慕容羅和李安遠同時迴應。趙子銘重傷未愈,如今雄武營內除了李旭和宇文士及外,數二人職位最高。李旭急着總結黎陽之戰的原因,二人心裡清清楚楚。旭子需要什麼樣的回報,二人心裡也是雪亮。,

衆將士心懷感激,又看到出人頭地的希望,每戰更是奮勇。在接連幾次與叛軍的爭鬥中,表現都絲毫不輸於其他各路府兵。來護兒、陳棱等老將軍看到了,紛紛稱讚小李郎將治軍有方,居然在短短几個月時間內就把一夥桀驁不遜的驍果帶成了精兵。加以時日,雄武營必然是大隋之細柳。

旭子知道有人存心拿自己向火上烤,所以也不與衆將多來往。凡是中軍有命令吩咐下來,自管盡心去做,努力不讓人找到什麼把柄。如是又打了六、七場硬仗,在各路兵馬的一同努力下,隋軍逐步從李子雄手裡奪回偃師、百花谷、陽武等要地,兵鋒距離洛陽城越來越近。

那李子雄用兵手段甚爲了得,麾下將士也皆效死力,只是在人數和手中兵器上照着隋軍相差太遠,所以每戰都是在關鍵時刻功虧一簣。李子雄無奈,接連放棄數個戰略要點,將手中所有兵馬都集中在伊水西岸,憑水結陣,欲和官軍一決生死。

時值仲秋,河水甚急。官軍搭了幾次浮橋,都被李子雄遣死士縱火燒燬。宇文述大怒,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先以強弓硬弩射出一片通道,然後命精兵直接駕木筏搶灘。李子雄毫不畏懼,帶領叛軍頂着羽箭衝殺,雙方士卒的血把伊水都染紅了,官軍依然未能在河灘上奪得一塊落腳之所。

來護兒、周法尚等人認爲這樣與李子雄糾纏下去沒什麼意義,大軍與其在伊水河畔耽誤時間,不如向北繞行,去洛陽西北與衛文升、屈突通二人會師。只要大夥將楊玄感擊敗了,李子雄自然也再翻不起什麼風浪。宇文述卻咽不下幾度在李子雄手中吃虧這口惡氣,堅持從正面突破叛軍防線。衆將再勸,宇文述突然冷了臉,端起主帥的架子,把所有人轟出了中軍帳。

“這老傢伙,從來拿別人的性命不當回事!”李旭心中暗自嘀咕,跟着衆人身後走出中軍。對於宇文述的固執和愚蠢,他也覺得無法忍受。伊水對岸的李子雄分明抱着拖延時間的打算,楊玄感本人不在此,他把大隋主力多拖延在伊水河畔一天,楊玄感就多一分逃生機會。

“楊玄感要逃?”猛然,一個道靈光閃現在旭子心裡。“楊玄感已經放棄了攻打洛陽,否則,李子雄不會明知道不是官軍對手,還一而再,再而三的與朝廷大軍硬撼!這是此人的一貫伎倆,爲的就是犧牲一部人,以保全主力!”

這個想法如同火一般,燒得李旭驚慌莫名。從和李子雄幾次交手積累的經驗上來看,此推論基本正確。可他偏偏沒辦法讓宇文述明白這個道理,來護兒、陳棱等老將軍都碰壁的事情,他這個宇文述視作眼中釘的小將更無能爲力。

正胡思亂想着,身背後卻有人追了上來。“宇文老將軍有令,讓你去中軍問話!”傳令兵攔在李旭面前,丟下一句話,頭也不低一下,轉身就走。

雄武營衆將怒形於色,卻拿宇文述身邊的人毫無辦法。“狗的眼裡,人總是和它一樣高!”李旭笑了笑,打趣道。示意衆人先自行回營,自己跟在傳令兵身後,緩緩走向中軍大帳。

該來的風雨終歸要來的,如果躲不過,不如早一些去面對。他調整着步伐與呼吸,發覺自己心裡居然隱約帶着幾分期盼。

通報過後,一名親兵將旭子重新領進了中軍。衆將領都已經告退了,此刻的中軍大帳內顯得空蕩蕩的,透着幾分冷清。宇文述背對着門口,正站在羊皮地圖前研究破敵之策。聽到背後的腳步聲,他回過頭,給了李旭半個客氣的笑臉。

“有些事情,我想親自問你,所以纔派人將你又叫了回來。失禮之處,李將軍勿怪!”他說話的風格和宇文士及截然不同,詞彙、語氣都很講究,卻令人感覺同樣地不自在。彷彿對着的是一條嘴巴里含滿了毒液的銀環蛇,而不是一個年過花甲的老人。

“老將軍客氣了。您有什麼吩咐,末將願意效勞!”李旭行了一個軍禮,小心地回答。

“別那麼拘束,你儘管坐。”宇文述指指自己身邊的胡凳,做了一個請的手勢。“你對我父子俱有救命之恩,又和小兒是朋友。照理,咱們應該多親近纔是!”

“末將恭敬不如從命!”李旭拱手,謝座。他猜不到宇文述話裡之意,索性不去猜,大大方方地等着老傢伙自己把話題挑明白。

“在我身邊,也應該有你一個座位。”宇文士及看看李旭的臉色,刻意強調了一句。

給宇文家效力,對不起,我實在沒有這個膽量。宇文家的報答太獨特了,獨特到令人無法承受。李旭心裡小聲嘀咕,臉上依舊堆滿防備的微笑。“能於老將軍麾下爲國家效力,末將十分榮幸!”他刻意將國家二字咬重了些,以便讓宇文述能聽得清清楚楚。

聽了李旭的回答,宇文述果然不再羅嗦。感慨地搓了一下手,一邊臉依舊堆滿慈祥,另一邊臉堅硬如礁石。“我這次找你,的確是爲了國事。今天諸位老將軍的建議你也聽到了,我知道你對戰機把握敏銳,所以想聽聽你對強渡伊水的看法!”

這個話題有些出乎旭子意料,他原以爲,宇文述這次叫自己來,肯定是跟自己攤牌,要求自己把雄武營兵權交給宇文士及的。沒料到,對方真的把心思放到國事上來。一些事先準備好的說辭立刻失去了用場。不過,這樣也剛好給了他一個表達意見的機會。

“不知道老將軍最近可否收到屈突通將軍的消息,洛陽城下戰事如何?”在說出自己觀點前,李旭先問了一句。

“這兩天秋水暴漲,洛水和谷水皆滿。屈突通將軍的信使要繞個大圈子才能到來,因此,我這裡的消息還是三天前的。三天前楊玄感又吃了一個敗仗,正在洛陽城北修整。幾路跟他一塊湊熱鬧的山賊也被屈突通打殘了,各自逃向了山中!”宇文述想了想,回答。

“老將軍以爲楊玄感還有力氣與屈將軍再戰麼?”李旭點點頭,這和他判斷的情況差不多,目前關鍵是要知道敵方實力還剩多少。凡戰,雙方實力需要差不多。有實力的情況下才能謀劃戰爭,沒有實力,再精妙的計謀也不過是找死。

“我有實力麼?”旭子突然從楊玄感身上想到了自己。覺得吹進軍帳內的秋風涼涼的,分外令人清醒。

“到了這個時候,他還剩下什麼實力。能打的將領大多戰死,身邊謀士也沒剩下幾個。就連韋幅嗣這種窩囊廢都偷偷逃走了。既沒軍師,又沒良將,他哪裡還是屈將軍對手。”宇文述的笑着回答,聲音裡帶着幾分得意。

韋幅嗣曾任中書舍人,素有智者之名。楊玄感對他極其信任,幾乎大事小情都要問計於他。如今連韋幅嗣都棄楊玄感而去,叛軍內部顯然已經將士離心。只要幾路官軍匯合到一處,叛軍定然難逃灰飛煙滅的結局。

“既然沒實力作戰,他爲什麼還要留在洛陽城下等咱們匯合?”李旭站起身,用手指在地圖上輕輕畫了一個圈子,追問。

衛文升所部目前位置在洛陽正北,屈突通所部在洛陽北偏西,樊子蓋在洛陽城內。朝廷的主力突破伊水後,從東南掩殺過去,楊玄感的叛軍就是甕中之鱉。宇文述的作戰意圖很清楚,任何人稍加留意即可看得明明白白。楊玄感不是傻子,他也不會坐在洛陽城下等待官軍合圍。

只一瞬間,宇文述就明白了李旭想表達的意思。他立刻站起身,三步並做兩步走到羊皮地圖前。“李將軍好眼力啊,怪不得我兒一直誇你。”他一邊用手指在李旭圈過的地方反覆丈量,一邊誇讚。那神態,就像一個正在誇讚着自己兒子的慈父。

“我也是一時亂猜,不知道是否正確!”李旭向後退了半步,謙虛地回答。終於又獲得了宇文述的一次當面誇讚,他心中不由自主涌起幾分驕傲。

“如果你是楊玄感,你會向哪個方向逃走!”幾下測量後,宇文述徹底認可了李旭的想法,回過頭來,非常鄭重地諮詢。

“我會反向突圍,直撲長安!”李旭略加思索,低聲回答。李子雄花這麼大代價斷後,顯然不會是爲了讓楊玄感逃到山中去當土匪流寇。他必然想實現一個更大的目的,這點就像做買賣,付出了代價,就想獲得回報。而唯一抵得上李子雄所付出犧牲的,便是長安城。那是大隋的國都,眼下大部分守軍都被衛文升帶到洛陽附近。只要楊玄感順利突圍,趁着官軍沒反應過來之前衝到長安城下,他的目的就達到了一半。如果楊玄感僥倖將長安拿下來,城裡邊的軍械和糧草可以讓叛軍的戰鬥力迅速提高一個臺階,負責吸引朝廷主力的李子雄即便付出再大的代價,這番收穫也值得了。並且,大隋朝國都一失,天下必然爲之震動。到時候叛亂四起,官軍顧得了這方顧不上那方,反而讓楊玄感得到喘息的機會。

想到這,李旭心中大驚。徹底放棄了對宇文述的防備,急切地建議道:“爲了以防萬一,末將建議老將軍速派一支兵馬繞過東都,堵住叛軍西進之路。眼下長安的守軍都在東都附近,一旦叛軍真的狗急跳牆……”

“是啊,是啊,那樣,可就真的大事不妙了!”宇文述突然詭秘地笑了起來,彷彿揀到了什麼大便宜般,雙眼完全眯成了一條線。“可派誰去呢?哪支兵馬有這麼快的速度?”

“末將願…….”李旭雙手一抱拳,就想主動請纓。雄武營有一支獨立的騎兵,快速繞過東都西進,即便不能擋住楊玄感去路,也能嚇得他不敢攻擊長安。話說到一半,他突然察覺到宇文述的笑容裡還包含着別的意思,那決不是因爲識破了敵人的陰謀而露出的笑容,而是像一頭老狼,把志在必得的獵物逼到了死角。

“老匹夫今天找我決不是爲了探討軍情?”旭子猛然醒悟,背後的汗毛一下子全豎了起來。先借着探討軍情讓人放鬆警惕,然後再以人最關心的事情爲餌,使人徹底失去防範,緊接着,肯定是致命一擊,不留任何痕跡。老匹夫太精於害人之道了,自己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正緊張間,旭子聽見宇文述淡淡笑着說道。“其實,小李將軍帶着雄武營騎兵,是截殺叛軍的最好人選。萬歲曾經答應,殺楊玄感封侯萬戶。李將軍啊,老夫都想事先恭喜你了!”

“末將不知道老將軍此話何意!末將只想爲國除奸,事先沒想到個人富貴!”李旭儘量讓自己鎮定下來,回答。

迄今爲止,宇文述還沒出殺招。自己不能在他面前先亂了陣腳。無論如何,今天也得搏一搏,否則,遇到一個強悍的對手就避讓,自己將永遠無法在大隋軍中擁有一席之地。旭子在心裡鼓勵着自己,擡起頭來,用微笑堆砌出一道防線。

宇文述只用了短短几句話,就將旭子的防線撞了個土崩瓦解。“可是讓你獨自領兵追殺楊玄感,老夫有些不放心啊。我聽說楊玄感的行軍主簿楊繼是你的授業恩師,你在黎陽城外本來捉了他,卻又偷偷地將其放走!”

“他怎麼會知道?”李旭無言迴應,只覺得一股汗水徑直從額頭上淌了下來。怪不得無論自己如何提拔親信,抓牢雄武營兵權,宇文士及都不在乎。原來,他們父子手中藏着一擊必殺之策!

讓叛軍親信的弟子獨自領兵去追殺叛軍,即便皇帝陛下在此,他也不會給予我這樣的信任。李旭瞪着宇文述,頭皮發炸,腳底發冷,雙眼中幾乎有火冒出來。只一招就敗了,他輸得不甘心,卻一點兒辦法都沒有。

如果宇文述此時喊親兵進來,旭子知道自己不敢反抗。李家沒有出過一個叛賊,他不能侮辱了祖先的名譽。眼下唯一能保護自己的,只有皇上賜予的免罪金牌了。但私放叛軍主薄這條罪行,不知道在不在金牌能抵消範圍內。

“咳,你這個年青人。什麼都好,就是做事不考慮後果。”宇文述見自己徹底佔據了上風,笑着轉身,經過李旭身邊時輕輕拍了拍對方的肩膀。然後輕輕鬆鬆地在帥椅上坐下去,志得意滿。

眼前這個少年人身上蘊藏着迷一樣的力量。既然老三士及無法使用這種力量,宇文家只好再次改變初衷。

“其實呢,這件事可大可小。你尊師重道,受人滴水之恩,就報以涌泉。這種品質甚合老夫胃口!我喜歡!”宇文述翹起二郎腿,一邊臉在笑,另一邊臉露出濃濃殺機。

“他想跟我做筆交易!”在突然打擊下緩過神來的旭子明白了宇文述的話中隱含的意思,“他依然想收服我替宇文家效力。如果我聽從,就可以帶着雄武營去追殺楊玄感,得到萬戶侯封爵!”

“可我有什麼可以付出的!”汗流浹背的旭子自己計算着自己的本錢,他發現自己其實什麼都沒有。原以爲可以控制住雄武營,結果,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的秘密卻落在了宇文述父子手中。現在,他覺得自己又成了剛剛離開易縣的那個窮小子,除了尊嚴,一無所有。而尊嚴是不可以用來賣的,自己可以向宇文述低頭,但低頭久了,必然會變成駝背。

宇文述興致勃勃地看着旭子眼神和表情的變化,他羨慕這樣生動的面孔和眼睛。自己好像從來沒擁有過如此生動的眼神和麪孔,即便在沒中風之前,也未曾擁有。他忽然有些不忍,覺得自己應該聽兒子的建議,放眼前少年一馬。但這種一閃而過的善念很快被家族利益所淹沒,眼下的少年頭角崢嶸,如果宇文家不能得到他的效忠,絕對不能留給別人。雖然他將來未必能成爲宇文家的威脅,但“人不爲我用,必毀之”。這是宇文家的處事原則,不能拿來冒險。

漸漸地,宇文述看見旭子慌亂的表情再次冷靜下來,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般,少年人臉上又堆滿了微笑。雖然,在他嘴角,宇文述依稀看到了一縷血跡。

“謝謝老將軍美意,我才疏學淺,實在不堪大用!”旭子用微笑堆砌出新的防線,淡淡地回答。

“唉,老夫爲你深感惋惜啊!”宇文述長嘆了一聲,準備命人入帳解決問題。皇上對眼前這小子甚爲寵愛,自己不能殺他。但用個小伎倆讓他身敗名裂,好像還不在話下。

“是啊,老將軍對末將百般迴護。可是末將不識好歹,自己斷送了自家前程!”李旭摘下頭上鐵盔,輕輕託在了右手上。脫下頭盔和身上的武將袍服,他就不再是大隋官員。一切都要結束了,來得雖然突然,卻不令人過於難過。

宇文述的臉猛然**了一下,他明白李旭話中包含的憤怒。這小子在譏笑我宇文家恩將仇報!他也不看看自己是什麼出身,也敢跟宇文家討要回報!宇文述怒不可遏,恨不得立刻喊武士進帳,將李旭推出轅門斬首示衆。但他不敢這麼做,三度相救的恩人,被自己落井下石害得身敗名裂。此話傳出去,對宇文家沒有任何好處。

‘他在漫天要價!’關鍵時刻,旭子用起徐大眼傳授給自己的察言觀色本領,努力去分析宇文述的眼神和表情。那張中過風的臉有一半是不能動的,另一半,重重殺機後掩蓋着虛弱。旭子看明白了對方想要什麼,他決定跟宇文家做最後一筆交易。

“叛軍主簿楊繼在縣學授課,而縣學是先皇陛下創立的德政,惠及的不止是末將一人。弟子之說,實屬無稽!”李旭望着宇文述的眼睛,緩緩地解釋。他知道宇文述會明白自己的意思,對方聰明是自己的十倍,用不着把話說得太直接。

“而黎陽之戰,大部分戰俘已經加入雄武營。幾個首惡逃的逃,服誅的被誅……”旭子不理睬宇文述越來越凌厲目光,繼續補充。“至於戰死和逃散者當中有沒有末將就讀縣學時的先生,末將實在沒有留意到!”

他決定打死不認帳,如果宇文述不在乎家族名聲,儘管追查到底,把當晚的士兵找來跟自己對質。‘賴帳的本事,我也會!’看了看宇文述已經冒出青筋來的額頭,旭子決定爲自己做事輕率而付出代價,“至於截殺楊玄感的任務,末將其實不是最佳人選。末將在黎陽和虎牢三場硬仗中受傷不下十處,再次統軍長途奔襲,實在力不從心!”

“哦!”宇文述長出了一口氣,完全佔據上風后獵物居然垂死反咬,的確也有些出乎他的預料。既然眼前年青人還算知趣,他就暫且聽聽此人提出的交易條件吧。一則能設法收穫自己家族所需,二則也不會讓兒子太難過。

“末將推薦宇文監軍統帥雄武營,繞路攔截楊玄感。宇文監軍素負衆望,由他來代替末將,定能使大夥信服!”李旭撫摩着頭盔上的簪纓,笑着還價。宇文家主要圖謀的是雄武營的兵權,既然自己註定要失去它,不如將其交給一個相對可以信任的人。弟兄們跟着宇文士及,應該比跟着宇文家其他人日子好過。

他很慶幸自己提前做了些安排,否則,今天的失敗將拖累身邊很多弟兄。如今,輸掉的僅僅是屬於自己的那一部分。想起來很可惜,但毫不後悔。

“是啊,是啊,李郎將勞苦功高,也該好好歇歇。你去虎牢關養傷吧,等平定了楊玄感,陛下論功行賞,肯定會再給你一份嘉獎!”宇文述滿意地笑了起來,眼前的少年太善解人意了。老三如果想順利接管雄武營,的確不能激起衆怒。看在少年人知趣的分上,就讓他領着虛職賦閒吧。反正大隋朝補不上實缺的武將多得是,只要手中沒兵,也就不怕他翻起什麼風浪。

“末將想回家看看!順便養傷!”李旭了卻了一件心事,肩膀上也感到一陣輕鬆。好久沒回家了,他真想看看自己的家變成了什麼模樣。

“回吧,回吧。富貴不還鄉,如同錦衣夜路。在父母身邊多盡孝道,哪天朝廷需要時,老夫還得召喚你。”宇文述笑着叮囑,慈祥得如同一個忠厚的長輩。

這真是一個令人喜歡的結果。人年少時氣盛,放在鄉下多曬他幾年,等豪情壯志都風乾了,不由得他不低頭。

第二章 虎雛(二)第二章 出塞(二)第一章 擊鼓(二)第四章 干城(四)第一章 雷霆(七)第七章 盛世(五)第六章 持槊(一)第二章 壯士(六)第四章 變徵(六)第四章 故人(一)第四章 國殤(四)第四章 補天(一)第二章 出仕(二)第二章 虎雛(二)第四章 曠野(四)第二章 背棄(八)第六章 持槊(一)第三章 何草(四)第一章 擊鼓(二)第五章 獵鹿(四)第六章 持槊(一)第二章 出仕(二)第五章 獵鹿(九)第四章 取捨(三)第三章 爭雄(一)第五章 無家(三)第五章 歸途(八)第六章 持槊(一)第五章 歸途(二)第四章 變徵(一)第四章 補天(二)第二章 背棄(一)第二章 出仕(一)第五章 獵鹿(三)第二章 壯士(四)第二章 吳鉤(四)第一章 雷霆(八)第一章 擊鼓(六)第七章 盛世(七)第五章 無家(五)第三章 何草(二)第四章 干城(五)第三章 曠野(三)第七章 盛世(六)第三章 扶搖(七)第五章 無名(二)第六章 持槊(九)第五章 諾言(四)第五章 無名(七)第五章 歸途(六)第二章 出塞(一)第二章 背棄(一)第二章 虎雛(六)第五章 無家(四)第一章 擊鼓(二)第六章 錦瑟(一)第一章 雷霆(二)第一章 大賊(二)第三章 曠野(五)第一章 肱股(一)第六章 持槊(五)第四章 變徵(七)第四章 補天(五)第四章 國殤(二)第二章 出塞(二)第四章 醉鄉(四)第四章 國殤(四)第三章 烽火(六)第二章 壯士(一)第七章 盛世(八)第四章 國殤(二)第二章 虎雛(四)第四章 補天(二)第一章 出柙(三)第一章 肱股(三)第五章 君恩(一)第二章 吳鉤(六)第一章 大賊(三)第七章 盛世(十一)第一章 雷霆(二)第六章 持槊(五)第五章 諾言(四)第四章 干城(六)第二章 展翼(八)第三章 扶搖(一)第五章 歸途(二)第二章 出仕(三)第六章 持槊(一)第四章 干城(二)第二章 壯士(三)第三章 扶搖(三)第三章 扶搖(四)第二章 吳鉤(七)第四章 醉鄉(三)第五章 君恩(三)第四章 取捨(一)第三章 扶搖(六)第二章 壯士(四)第六章 持槊(三)
第二章 虎雛(二)第二章 出塞(二)第一章 擊鼓(二)第四章 干城(四)第一章 雷霆(七)第七章 盛世(五)第六章 持槊(一)第二章 壯士(六)第四章 變徵(六)第四章 故人(一)第四章 國殤(四)第四章 補天(一)第二章 出仕(二)第二章 虎雛(二)第四章 曠野(四)第二章 背棄(八)第六章 持槊(一)第三章 何草(四)第一章 擊鼓(二)第五章 獵鹿(四)第六章 持槊(一)第二章 出仕(二)第五章 獵鹿(九)第四章 取捨(三)第三章 爭雄(一)第五章 無家(三)第五章 歸途(八)第六章 持槊(一)第五章 歸途(二)第四章 變徵(一)第四章 補天(二)第二章 背棄(一)第二章 出仕(一)第五章 獵鹿(三)第二章 壯士(四)第二章 吳鉤(四)第一章 雷霆(八)第一章 擊鼓(六)第七章 盛世(七)第五章 無家(五)第三章 何草(二)第四章 干城(五)第三章 曠野(三)第七章 盛世(六)第三章 扶搖(七)第五章 無名(二)第六章 持槊(九)第五章 諾言(四)第五章 無名(七)第五章 歸途(六)第二章 出塞(一)第二章 背棄(一)第二章 虎雛(六)第五章 無家(四)第一章 擊鼓(二)第六章 錦瑟(一)第一章 雷霆(二)第一章 大賊(二)第三章 曠野(五)第一章 肱股(一)第六章 持槊(五)第四章 變徵(七)第四章 補天(五)第四章 國殤(二)第二章 出塞(二)第四章 醉鄉(四)第四章 國殤(四)第三章 烽火(六)第二章 壯士(一)第七章 盛世(八)第四章 國殤(二)第二章 虎雛(四)第四章 補天(二)第一章 出柙(三)第一章 肱股(三)第五章 君恩(一)第二章 吳鉤(六)第一章 大賊(三)第七章 盛世(十一)第一章 雷霆(二)第六章 持槊(五)第五章 諾言(四)第四章 干城(六)第二章 展翼(八)第三章 扶搖(一)第五章 歸途(二)第二章 出仕(三)第六章 持槊(一)第四章 干城(二)第二章 壯士(三)第三章 扶搖(三)第三章 扶搖(四)第二章 吳鉤(七)第四章 醉鄉(三)第五章 君恩(三)第四章 取捨(一)第三章 扶搖(六)第二章 壯士(四)第六章 持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