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會見曹操

第二天清晨,天剛微亮。曹軍在經過了一晚的休整後,體力與戰意均達頂點,已經蓄勢待發,就等一聲令下,便可攻城。而城上經過一晚的加固,特別是陳登把他500家將也掉出來了,城上的防禦力也達到了巔峰。兩軍交戰,一觸即發。

陶應昨晚一晚上也沒睡的好,畢竟這種情況下沒有幾人睡得好。一方面因爲自己要和曹操對敵,心裡多少有點緊張。還有就是陶應心裡犯愁,青州軍乃是以後曹軍的步軍主力,現在雖未成型,但戰力還是不容小覷。如果稍不注意,就是萬劫不復。

經過一夜冥思苦想,陶應想起了前世希特勒的部隊爲啥所向無前,就是部下對希特勒狂熱的崇拜。而希特勒爲啥讓這麼多人崇拜,就是希特勒十分會演講。這麼短時間裡,要想讓他們對我崇拜是不太可能了,但提高士氣還是有可能的。於是陶應決定今早給大家來一場演講。

城樓上,陶應一身戎裝,雖然不是特別合身,但至少讓它顯得不那麼脆弱了。更何況那是昨晚特意找人趕製的,一晚的成果還是不容易了。

陶應看着下方的士兵,慷慨激昂的開口了:“將士們,曹軍悍勇,更何況這次他們以報仇爲幌子,在所謂的道義上佔了上風。但是,我們絕不能怕,因爲我們身後就是我們的家,你們想想看,如果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妻子落在了曹軍手裡,那會是什麼下場?你們允許這樣的事發生嗎?”

“不允許”

“不允許”

“不允許”

“……”

“那好,讓我們踏上城樓,保衛徐州”城樓上,陶應陳登草包三人看着下方氣勢如虎的曹軍慢慢逼近。曹軍到了護城河邊停下,三十萬大軍進退有度,端的是軍紀嚴整。曹軍陣中,一衆曹軍將官並排而出,氣勢洶洶的望着城樓。城樓上陶應暗自咋舌。曹操不愧是三國中前期最出色的軍事家,沒有之一。能把青州黃巾在短時間整合成這樣,確實是能力非凡。

掃去了腦中一絲恐懼,陶應大聲叫道:“我乃陶刺史長子陶應,城下那一位是曹兗州,請出來一見?”城下一衆將官居中的那騎馬上的人,滿臉怒火的陰沉的說道:“我便是曹操,你等還有何事要狡辯?”城樓上的的陶應倒沒在意曹操的怒火,他只是在觀察着這位未來的魏武帝。但見曹操身穿縞素,頭上盤着一個髻。中年的曹操還沒有所謂的王者之氣,但也是雙眼炯炯有神。精光四射,掃到誰誰就是一片炙熱。雖然憤怒寫滿他的臉上,但也有着內斂的精氣神。這就是曹操,東漢末年最大的梟雄。

看着曹操那噴火的眼神,陶應不由得退卻了,但隨即有回過神來。道:“非爲狡辯,實乃是爲了曹兗州的名聲着想,故不得不告知”陶應不再欣賞曹操。畢竟現在是敵人,以後是敵是友也還不知道。城下的曹操對陶應的話充耳不聞,陶應不管不顧,繼續言道:“曹兗州爲保父仇,起兵前來,本是合情合理,然曹兗州遷怒於我父親與這徐州百姓卻是不該。豈不知古法有云‘法不則衆,刑不上大夫,’曹兗州範此兩禁,故不得不告知”

不待陶應說完,城下曹操已然是勃然大怒,“放箭,射死這饒舌的小賊,然後全軍攻城,拿下此城,雞犬不留!”頓時,一大波箭雨向着城上的陶應他們招呼。看來父仇的影響,這位魏武帝已經失去了冷靜了。

箭雨過後,陶應陳登都還好,畢竟曹操的舉動在他們意料之中。這草包卻氣的不行,嘴裡罵道:“狗日的曹軍,我家公子已經說了張愷不在徐州,你們卻連一個解釋的機會都不給,不給你們點顏色,你們還真以爲我們好欺負。”說罷不顧陶應和陳登的勸阻,硬要下去斬殺曹軍。

曹軍的攻城部隊剛剛就緒,卻突然發現廣陵城門打開,草包領着一支彪軍從城裡殺出來,直奔着曹操中軍而去。曹軍稍一愣神,這隻兵已然殺到。草包一馬當先,奔着曹操而去,口中大罵:“天殺的曹操,張愷那廝已不再徐州。你卻領兵來此,分明欲奪我城池。我草包在此,豈能讓你如此放肆,定要讓爾等有去無回。”

近了,近了,草包估算着自己與曹操的距離,彷彿曹操的人頭已經在手了。只要自己奮力一擊,徐州的安危就解了。就在他衝到曹操馬前,揮刀欲劈曹操於馬下時,異變突起,旁邊一枝短戟擋住了他的刀路。

草包帶着奔跑之勢的一刀,居然被對方硬生生的接下。而且草包連人帶馬還被對方反震了個趔趄,草包不由大驚失色。再看那將,原地紋絲未動,只是默然看着草包。只此一招,高下立判。

不用多說,那人就是曹操手下頭號打手兼保鏢,典韋是也。典韋長得虎背熊腰,滿臉剛須,模樣甚是駭人。雙戟在手,站在地上如同看屍體一般的看着草包。

草包也知道自己絕非此人對手,不過卻還是舉刀再欲劈殺典韋。典韋正欲再接他一刀,沒想到草包舉刀只是幌子,實則要逃跑。看着典韋一分神,草包掉頭就跑。典韋也不追趕,只是射出自己隨身攜帶的小戟。一戟打在草包背後,草包痛的幾欲墜馬,不過還是忍痛逃離了。背後的典韋看着他“這廝,還不算太差。”

草包捨命逃到了城門,但他手下就沒那麼幸運了。除了一小部分人隨着草包跑出來,其他人的都成了曹軍刀下亡魂。如此一來,曹軍的士氣更加高漲,殺紅了眼的曹軍彷彿要擇人而食。城樓上,陶應看着草包衝出去就知道他必定失敗。但事態緊急,他也管不了那麼多。陶應一邊指揮陳登準備擂石,滾木,一邊關注着戰場動態。少時,草包狼狽回到了城裡。陶應畢竟不是他上司,故不好多說什麼,要知道,現在退去曹軍纔是大事。看着漸漸逼近的曹軍,陶應雖然焦急,但也無可奈何。不過在這電光火石之間,陶應突然有了主意。

只見他對身旁的副將說道:“速速抽選500大嗓門士兵來城樓,我自有安排。”副將雖然疑惑,但還是領命而去。少時,500兵士帶到。陶應也不廢話。直接開口言道:“將士們,別的活不要你們做,只要你們對着城下喊一句話就好。就喊‘呂布來襲,兗州已失,爾等不退,更待何時!’現在就開始喊。”少時便聽到廣陵城上傳出了響亮的聲音。

“呂布來襲,兗州已失,爾等不退,更待何時!”

“呂布來襲,兗州已失,爾等不退,更待何時!”

“呂布來襲,兗州已失,爾等不退,更待何時!”

“………”

漸漸的,聲音慢慢傳到了曹軍耳中。曹操與一衆將官也聽到了,曹操摸着下巴,沉思了片刻。掃了衆人一眼,道:“諸位,這或許是敵軍的疑兵之計,但兗州乃吾之根本,不可不擦,諸位以爲該當如何?”一衆將官你瞅瞅我,我瞅瞅你,都不說話了。

此時,卻有一白衣文士打馬來到曹操身邊。只見這白衣文士一臉倨傲,但同時又顯得一種灑脫。也許是多日的行軍,讓這白衣文士的臉上多了一層灰白。年紀望似不到三旬,神態顯得囂張卻又平靜。白皙的雙眸之下,依然掩飾不了此人眼中散發出的點點智慧的精光。

“明公,徐州四戰之地,無險可守。若嘉所料不差,陶應小兒無非想借此擾亂我等軍心,延緩我軍進軍速度。但正如明公所說,兗州乃我根本,不容有失,故需遣一大獎回訪。”原來這人是曹操前期最倚重的文士,郭嘉郭奉孝。可惜陶應在城樓上未曾見到這一代鬼才,而郭嘉適才在後軍,也未曾見到陶應。

曹操在聽完郭嘉的話之後,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曹操轉頭看着右手邊的一個將領開口了:“夏侯淵何在?”只聽那將執槍拱手言道:“末將在此。”

夏侯淵長得很是高大,面容剛毅。但和剛纔的典韋相比,卻是少了一種勇者之氣,卻是多了幾分戰將的氣質。眼中精光暴出,一身戎裝,活脫脫一個沙場宿將的形象。夏侯淵在曹軍中以行軍火速而聞名,所以此次曹操纔會選擇讓他回師兗州。

曹操看着夏侯淵道:“命你率領本部軍士回防,若兗州危急,速速派人來報,”夏侯淵道:“諾。”隨即也不再廢話,快速下去帶着部隊回師兗州。不消片刻,夏侯淵所部隨即集結完畢,倒也不負急先鋒的名頭。

就這樣,曹軍在郭嘉的安排下,部署已定,由夏侯淵回軍兗州。軍心已安,剩下大部曹軍緩緩向着廣陵推進。

第95章 幽州之事第55章 泰山平叛第206章 諸侯動向第191章 英雄落幕第13章 父子交心第266章 末日降臨第207章 幷州事定第126章 首戰不利第252章 新皇登基第31章 徐庶歸心第288章 苦戰上庸第276章 戰亂再起第61章 對峙琅玡第75章 定計烏巢第253章 各懷鬼胎第85章 壽春李通第174章 甘當人質第189章 結局明瞭第19章 拜師史阿第166章 拉鋸戰第249章 潼關事了(1)第222章 約戰河東第277章 荊州戰始第59章 荀諶出招第134章 蔡琰的婚事第201章 西北來風第125章 北上遼東第112章 前至中山第232章 李儒終結第267章 嶄新的時代第158章 潁川夏侯娟第43章 謠言的力量第18章 曹昂來徐州第292章 相聚漢中第161章 諸葛出山第48章 宛城戰亂第133章 閤家團圓第135章 意外的收穫第69章 亂世隱雄第112章 前至中山第170章 會見曹操第19章 拜師史阿第231章 商賈身份第168章 馬騰的野心第217章 短暫的休整第211章 故人相見第279章 水淹七軍第141章 戰前的準備第87章 劉備南逃第132章 徵兵事項第92章 暗手現身第246章 潼關事定(4)第127章 攻克襄平第67章 金城閆行第26章 曹昂離 張繡來第47章 陶氏兄弟第183章 蠢蠢欲動的劉備第288章 苦戰上庸第59章 荀諶出招第246章 潼關事定(4)第265章 如火如荼第266章 末日降臨第196章 陶氏遷鄴第286章 鄧艾的潛力第291章 諸葛毒計第48章 宛城戰亂第269章 定軍山下第218章 西北鉅變第166章 拉鋸戰第220章 關中前夕第2章 兵臨城下第42章 又是離別第184章 分兵取冀第88章 故人相見第12章 封爲主簿第166章 拉鋸戰第5章 聯合世家第287章 馬超趙雲第15章 悲喜交集第10章 劉備離去第248章 虛虛實實第129章 公孫康的結局第196章 陶氏遷鄴第76章 官渡之戰的轉折第107章 蔡琰的去留第4章 血戰廣陵第248章 分兵三路第288章 苦戰上庸第65章 陶應入中原第91章 戰前準備第284章 陶應在婚第21章 戰亂再起第137章 嫡長子陶宇第174章 甘當人質第145章 名義上的勝利第212章 曹氏分裂第236章 潼關渭水第225章 扭轉乾坤第121章 塌頓身死第161章 諸葛出山
第95章 幽州之事第55章 泰山平叛第206章 諸侯動向第191章 英雄落幕第13章 父子交心第266章 末日降臨第207章 幷州事定第126章 首戰不利第252章 新皇登基第31章 徐庶歸心第288章 苦戰上庸第276章 戰亂再起第61章 對峙琅玡第75章 定計烏巢第253章 各懷鬼胎第85章 壽春李通第174章 甘當人質第189章 結局明瞭第19章 拜師史阿第166章 拉鋸戰第249章 潼關事了(1)第222章 約戰河東第277章 荊州戰始第59章 荀諶出招第134章 蔡琰的婚事第201章 西北來風第125章 北上遼東第112章 前至中山第232章 李儒終結第267章 嶄新的時代第158章 潁川夏侯娟第43章 謠言的力量第18章 曹昂來徐州第292章 相聚漢中第161章 諸葛出山第48章 宛城戰亂第133章 閤家團圓第135章 意外的收穫第69章 亂世隱雄第112章 前至中山第170章 會見曹操第19章 拜師史阿第231章 商賈身份第168章 馬騰的野心第217章 短暫的休整第211章 故人相見第279章 水淹七軍第141章 戰前的準備第87章 劉備南逃第132章 徵兵事項第92章 暗手現身第246章 潼關事定(4)第127章 攻克襄平第67章 金城閆行第26章 曹昂離 張繡來第47章 陶氏兄弟第183章 蠢蠢欲動的劉備第288章 苦戰上庸第59章 荀諶出招第246章 潼關事定(4)第265章 如火如荼第266章 末日降臨第196章 陶氏遷鄴第286章 鄧艾的潛力第291章 諸葛毒計第48章 宛城戰亂第269章 定軍山下第218章 西北鉅變第166章 拉鋸戰第220章 關中前夕第2章 兵臨城下第42章 又是離別第184章 分兵取冀第88章 故人相見第12章 封爲主簿第166章 拉鋸戰第5章 聯合世家第287章 馬超趙雲第15章 悲喜交集第10章 劉備離去第248章 虛虛實實第129章 公孫康的結局第196章 陶氏遷鄴第76章 官渡之戰的轉折第107章 蔡琰的去留第4章 血戰廣陵第248章 分兵三路第288章 苦戰上庸第65章 陶應入中原第91章 戰前準備第284章 陶應在婚第21章 戰亂再起第137章 嫡長子陶宇第174章 甘當人質第145章 名義上的勝利第212章 曹氏分裂第236章 潼關渭水第225章 扭轉乾坤第121章 塌頓身死第161章 諸葛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