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掌握主動

建造汾陽宮的基地位於馳道東面,是一片佔地十餘里的平地,從前,這裡長滿了荒草和灌木叢,蛇鼠橫行,但自從十天前,第一批民夫在這裡安營紮寨,這裡便漸漸熱鬧起來。

此時這裡已成了二十萬人的駐地,一望無際的帳篷一頂接着一頂,密密麻麻,延綿十幾裡,民夫帳篷的北面是監工軍隊駐地,也是糧草集中之地,數百頂大帳內堆滿了從太原晉陽宮運來的糧食,足有二十餘萬石之多,數百名士兵守衛,戒備森嚴.

而民夫帳篷的南面則是匠人和官府的駐地,修建晉陽宮所需各種材料的倉庫也位於這裡,倉庫是一座由巨大柵欄圍成的木城,裡面堆滿了巨木和各種石料.

在倉庫南面也是一座軍營,楊元慶從榆林郡帶來的兩千士兵就駐紮在這座軍營裡。

李淵的營帳位於西南角,由十幾座營帳羣組成,住着他和下屬以及一百餘名衙役。

此時,在李淵的大帳內,李淵揹着回來踱步,顯得憂心忡忡,半個多時辰前發生在築路工地上的血流衝突令他始料不及,楊元慶處理問題的手段突破了他所知道的官場常規。

官場鬥爭,最多是翻臉,形同陌路或者怒目相視,口脣譏諷之類,但楊元慶今天第一次遇到元尚應,連話都沒有說上兩句,便動手殺人,看似很粗野魯莽,但李淵卻驀地發現,楊元慶並沒有什麼損失,他已經殺了元胄,現在再殺他兒子也不會改變什麼,倒是他李淵成了最大的受害人。

這就意味着他和其他關隴貴族之間有了一絲裂痕,元氏家族和獨孤氏家族一直是關隴貴族的兩大頭領,尤其元胄在賀若弼一案無辜被殺後,元氏家族對元胄的三個兒子一直關照有加,元尚應便是元胄的第三子,他原本是隻是齊王侍衛,正是得到元氏家族的鼎力關照,元尚應一舉成爲鷹揚府郎將,而同樣是太子侍衛的柴紹卻只得了一個錄事參軍事,原因就在於此。

現在楊元慶直接和元尚應發生了流血衝突,他李淵該怎麼站位,幫着楊元慶嗎?那整個關隴貴族都會拋棄他,而和元尚應站一邊對付楊元慶,楊元慶肯定會直接彈劾他,輕而易舉將他罷官。

李淵兩頭爲難,一時間如坐鍼氈,心中焦躁不安,卻又無計可施。

這時,李建成看出了父親的爲難,他上前勸道:“父親,楊元慶和元尚應發生流血衝突,便意味着他們已經翻臉,元尚應肯定會在背後使陰招,使汾陽宮難以如期完成,借聖上之手殺楊元慶,而孩兒推斷,楊元慶也不會束手待斃,他必然會進一步採取措施對付元尚應,防止他破壞汾陽宮的修建,他們二人的鬥爭只會加劇,孩兒的意思是如果汾陽宮難以如期完成,恐怕父親也會受到牽連,不如協助楊元慶,儘快除掉元尚應,保證工期。”

李淵嘆了口氣,“除掉元尚應容易,可修補和元家的關係就千難萬難了,我真的不該去見楊元慶,尤其不該出面替那些民夫求情,使我感覺自己上了賊船,我懷疑今天楊元慶當着我的面和元尚應動手,就是在故意挑撥我和元家,甚至關隴貴族的關係。”

“那他爲何這樣做?”

李建成着實不解,“我們和他並無冤仇,他爲何要挑撥我們和關隴貴族的關係,這樣做對他有什麼好處?”

“這也是我困惑之處,此人心機很深,手段毒辣,看他如何對付夏侯儼便明白了,看似簡單的一次衝突,最後卻扳倒了虞世基,當時誰能想得到?和他在一起,我總有一種與狼共處的感覺。?”

李淵揹着手走了幾步,終於下定了決心,“我還是先離開,不能被他們兩人的衝突所牽連,這是目前最明智的做法。”

李建成點點頭,“父親離開確實明智,建議父親再給元壽寫一封信,將今天情況說明一下,及時撇清和這件事的關係。”

李淵想了想道:“信等他們二人的鬥爭結束後再寫,現在寫,反而會讓元壽埋怨我不幫元尚應,現在我最好裝作什麼都不知道。”

李建成不得不佩服父親考慮問題周全,他又問道:“我們也不能過於得罪楊元慶,要不孩兒留在這裡,遠遠看他們爭鬥,諒元慶不會把孩兒也拖進去。”

“不行!”

李淵果斷地否決了兒子的想法,“你不瞭解楊元慶此人的心機狠毒,如果他真是有心拉我下水,他必然不會放過你,你絕不是他的對手,你和我一起離開,把柴紹留在這裡。”

李淵見兒子還有點擔憂,便輕鬆地笑了笑,“無論如何,楊元慶會把元尚應幹掉,否則工期完不成,他也要掉腦袋,不是嗎?”

.......

一刻鐘後,李淵給楊元慶留了一封信便帶着兒子建成返回了郡府,柴紹拿李淵所留的信,一直望着岳父的背影消失,這才調轉馬頭向元慶的營帳奔去。

楊元慶的營帳位於最北面,和他帶來軍隊的大營緊靠在一起,此時,離流血衝突剛剛過去一個時辰,柴紹來到楊元慶大帳門口時,只見帳中楊元慶正和幾名軍官開會,這讓柴紹猶豫了一下。

“柴參軍!”

楊元慶看見了他,笑着招呼道:“請進來!”

幾名軍官都站起身,向楊元慶躬身施一禮,轉身出帳去了,柴紹走進營帳笑着施禮道:“楊將軍今天很有魄力,居然敢直接和元尚應動手,元尚應這個面子估計拉不下了。”

“柴參軍請坐!”

兩人坐了下來,楊元慶很感興趣地問:“柴參軍好像和元尚應很熟悉嘛!”

“在樓煩郡呆了快半年,經常和此人打交道,怎麼也會比楊將軍熟悉一點。”

柴紹笑了笑,把李淵的信遞給了楊元慶,“這是家嶽給楊將軍的信,他剛剛得到消息,好像是郡裡出了什麼大事,他急着趕回去了,說過段時間再回來,儘快協助楊將軍修好汾陽宮。”

‘李淵回去了?’

這個消息讓楊元慶一愣,他隨即暗暗讚許,不愧是老狐狸,反應敏銳,竟然看透了自己的用意,及時離開了,難怪歷史上此人能成大事,對危機的意識非同尋常,這楊元慶暗暗感覺有點可惜。

楊元慶瞥了一眼柴紹,估計李淵怕得罪自己,所以把柴紹留下,他認爲柴紹始終是柴家人,即使捲進了自己和元尚應的鬥爭中,也影響不大。

可惜李淵卻忘記了,柴紹畢竟是他的女婿,現在所發生的一切,和柴家可沒有半點關係,這個時候,別人不會想到柴紹是柴慎的兒子,只會想到柴紹是他李淵的女婿,這個李淵可謂聰明一時,糊塗一時。

楊元慶心中有了另一種想法,他便笑道:“我正想去和元尚應交涉一番,不准他趁機用糧食要挾民夫,柴參軍可願陪我同去?”

柴紹想到楊元慶剛纔問自己和元尚應熟不熟,他猶豫一下問道:“將軍可是想要我去做調解人?”

楊元慶笑着點點頭,“只能說暫時與他和解,我算了算時間,陛下最多十天後就會經過我們這裡返京,我不希望在陛下來之前和他鬧得很僵,至少表面上過得去。”

柴紹沉思了片刻,便欣然道:“好吧!我願陪將軍一行,不過能否成功,我不敢保證。”

楊元慶站起身笑道:“既然如此,我們走!”

“現在就去嗎?”柴紹愕然。

“趁熱打鐵吧!免得誤會越鬧越深。”

.......

元尚應的大帳內,此時元尚應正和另外兩名鷹揚郎將商議對策,隋朝的軍府是一千二百人左右,而參與監工的軍隊卻有三千人,這就意味着至少有三座軍府的軍隊參與了監工,而元尚應只是修建汾陽宮的監工負責人,而在對軍隊調動和指揮上,元尚應必須和另外兩名郎將商量。

另外兩名郎將,一人叫宋老生,長安人,年約三十出頭;另一人叫段新瑞,齊郡人,年紀卻在四十歲上下,兩人都不是世家出身,沒有什麼背景,因此也不敢得罪元尚應,同時參與監工都有不少油水,所以二人也比較服從元尚應調遣。

但元尚應在第一天便和宮監楊元慶發生了流血衝突,這讓二人都暗暗吃一驚,他們都知道楊元慶不是好惹的人,真的和他翻臉,未必有好下場,而且楊元慶畢竟是宮監,他只要告訴皇帝一聲,監工不力,估計自己就得吃不了兜着走,兩人心中都暗暗有了打算。

“砰!”地一聲巨響,元尚應狠狠一拳砸在桌子上,咬牙切齒道:“真是欺人太甚,竟然敢殺我親兵,此仇不報,我元尚應誓不爲人!”

元尚應對二人道:“我把兩位請來,就是想告訴兩位,我準備今晚上就斷民夫的糧,讓民夫鬧事逃走,最後汾陽宮完不成,讓聖上斬了楊元慶的腦袋。”

宋老生和段新瑞同時嚇了一跳,民夫斷糧鬧事,事後聖上追究責任,他元尚應有後臺,或許能逃過一劫,最後拿自己頂罪,這可不行。

他們二人同時反對,“將軍,這可使不得,若斷糧惹起民夫鬧事,楊元慶反而會抓住將軍的把柄,聖上處置了將軍,汾陽照修不誤,這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那你們說怎麼辦?”

元尚應當然知道斷糧不行,他的目的是要拉二人下水,和他一起對付楊元慶,否則就憑他的一千軍隊,鬥不過楊元慶。

宋老生沉吟一下道:“不如慢慢來,從背後動手,神不知鬼不覺,讓他汾陽宮完不成,他也不知是咱們做的手腳。”

元尚應點了點頭,“你說得有道理!”

就在這時,一名士兵稟報:“將軍,楊元慶和柴參軍來了,說是想與將軍和解。”

元尚應大怒拔劍,“此賊還敢來見我嗎?”

宋老生和段新瑞慌忙勸住他,“將軍,他是宮監,切不可魯莽,我們以後再慢慢對付他。”

元尚應忍住了怒火,將劍插回鞘中,怒氣衝衝向帳外走去,遠遠地,只見楊元慶和九名全身盔甲向自己營帳走來,元尚應一聲喝令,“命他們放下武器來見我!”

一名士兵奔了過去,揮手大喊:“將軍有令,命你們放下武器!”

楊元慶和九名鐵衛緩緩停下,此時距離元尚應不到一百五十步,楊元慶對柴紹道:“就拜託柴參軍了!”

柴紹點點頭,高聲笑道:“元將軍,放下武器楊將軍也不放心,我是中間人,我來調解。”

他手中拿着楊元慶的信,催馬向元尚應而來,片刻便到了元尚應跟前,把信遞給他,“這是楊將軍的信!”

元尚應見楊元慶等人在一百四五十步外,離他尚遠,他一顆心放下,便伸手去接信,可就在這時,楊元慶卻陡然發動,他抽出一支鐵箭,瞄準元尚應,張弓便是一箭,當年在武舉校場,也是一百五十步外,他一箭射碎了銅鈴,征服了校場所有人,使他的神箭名揚天下。

一支鐵箭脫弦而出,閃電般向元尚應的面門射去,箭力強勁無比,元尚應做夢也沒有想到,楊元慶此時竟然會有殺他之心,距離他們衝突才僅僅一個時辰,他根本沒有任何防備,同時楊元慶站得也很遠,使他沒有一點戒心。

元尚應正伸手去接信,忽然感到異常,一轉頭向楊元慶望去,卻見一個黑點出現在他眼前,等他看清是一支箭時,他大吃一驚,‘啊!’本能地叫出了聲。

‘噗!’的一聲,鐵箭從他口中射入,直透後腦,箭尖從後腦透出,噴血如柱,元尚應雙眼暴出,慢慢仰頭栽倒。

周圍所有人都驚呆了,宋老生和段新瑞正好從營帳走出,目睹了這一幕,兩人驚得目瞪口呆,包括柴紹,也震驚在當場,頭腦裡一片茫然。

楊元慶遠遠笑道:“柴參軍,你再不逃,可就死在當場了!”

元尚應的幾十名親兵率先反應過來,一齊拔刀,大吼着向柴紹撲去,楊元慶又是兩箭射出,最近的兩名親兵中箭倒下,柴紹如夢方醒,調頭便逃。

這時,軍營內一陣大亂,數百名士兵從大帳奔了出來,楊元慶舉起磐郢劍大喊:“天子劍在此,元尚應貪污軍糧,已就地正法,敢反抗者爲同犯,以造反論罪!”

宋老生驚出一身冷汗,他大喝一聲,“統統給我住手!”

數百名士兵停住了腳步,茫然地望着宋老生,這時,楊元慶的兩千軍隊已經出現在營門外,他們張弓搭箭,長矛如林,等待着接應楊元慶一行。

宋老生上前一步,單膝跪下,段新瑞也上前單膝跪下,兩人高聲道:“鷹揚郎將宋老生、段新瑞不敢冒犯天子之劍!”

.......

【求一張月票,突破今天的零票】

第33章 緣定三生第17章 尋找線索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41章 盧氏橋樑第21章 匪夷所思第56章 雙相辭呈第33章 北邙祭祖第31章 以刀代令第5章 路遇貴人第35章 亡國之恨第49章 重甲破術第5章 意外來客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48章 獨孤家主第39章 齊府隱憂第48章 唐朝密使第48章 欲迎還拒第28章 馳援代州第49章 趙郡小村第35章 越境事件第53章 窮途末路第57章 兩個要求第16章 伴君如虎第11章 興風作浪第7章 義成公主第58章 蕭後心思第37章 疑兵之計第34章 楊諒投降第7章 古怪心思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72章 闊綽請客第34章 尋找突破第54章 西域戰略第29章 蕭後召見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59章 心有不滿第53章 四子巧郎第94章 新朝開啓第16章 以毒攻毒第14章 長孫求救第34章 緊急應對第16章 月夜雙殺第6章 借兵突厥第29章 風過雁門第38章 親情如水第33章 洛陽兵變第79章 退讓一步第28章 二次談判第7章 國事家事第6章 北地天鵝第43章 西秦內訌第32章 文道武途第3章 烽燧血戰第37章 回京前夕第28章 交換戰俘第39章 發現機會第34章 卿卿我我第75章 條件苛刻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27章 監察御史第44章 中秋異月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27章 會寧換帥第26章 說服李靖第28章 遷都試探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36章 漏網之魚第10章 矛盾激化第43章 無妄之災第22章 收穫不菲第83章 事態嚴重第9章 貿易之利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43章 西秦內訌第2章 齊郡召將第2章 欺人太甚第39章 妥協援兵第20章 高熲事件第13章 投鼠忌器第57章 共飲合巹第91章 突厥慶功第27章 京城家信第26章 另有深意第11章 鐵腕奪位第36章 千里改錯第23章 都市買禮第34章 北市暴亂第27章 李淵抉擇第43章 孰敵孰友第4章 入伍斥候第47章 關隴暗箭第22章 銀甲小將第39章 泄露天機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1章 返回太原第34章 斷然拒絕第35章 夜訪封宅第90章 大戰悄至第10章 通風報信第11章 鐵腕奪位
第33章 緣定三生第17章 尋找線索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41章 盧氏橋樑第21章 匪夷所思第56章 雙相辭呈第33章 北邙祭祖第31章 以刀代令第5章 路遇貴人第35章 亡國之恨第49章 重甲破術第5章 意外來客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48章 獨孤家主第39章 齊府隱憂第48章 唐朝密使第48章 欲迎還拒第28章 馳援代州第49章 趙郡小村第35章 越境事件第53章 窮途末路第57章 兩個要求第16章 伴君如虎第11章 興風作浪第7章 義成公主第58章 蕭後心思第37章 疑兵之計第34章 楊諒投降第7章 古怪心思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72章 闊綽請客第34章 尋找突破第54章 西域戰略第29章 蕭後召見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59章 心有不滿第53章 四子巧郎第94章 新朝開啓第16章 以毒攻毒第14章 長孫求救第34章 緊急應對第16章 月夜雙殺第6章 借兵突厥第29章 風過雁門第38章 親情如水第33章 洛陽兵變第79章 退讓一步第28章 二次談判第7章 國事家事第6章 北地天鵝第43章 西秦內訌第32章 文道武途第3章 烽燧血戰第37章 回京前夕第28章 交換戰俘第39章 發現機會第34章 卿卿我我第75章 條件苛刻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27章 監察御史第44章 中秋異月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27章 會寧換帥第26章 說服李靖第28章 遷都試探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36章 漏網之魚第10章 矛盾激化第43章 無妄之災第22章 收穫不菲第83章 事態嚴重第9章 貿易之利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43章 西秦內訌第2章 齊郡召將第2章 欺人太甚第39章 妥協援兵第20章 高熲事件第13章 投鼠忌器第57章 共飲合巹第91章 突厥慶功第27章 京城家信第26章 另有深意第11章 鐵腕奪位第36章 千里改錯第23章 都市買禮第34章 北市暴亂第27章 李淵抉擇第43章 孰敵孰友第4章 入伍斥候第47章 關隴暗箭第22章 銀甲小將第39章 泄露天機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1章 返回太原第34章 斷然拒絕第35章 夜訪封宅第90章 大戰悄至第10章 通風報信第11章 鐵腕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