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北平船所

楊元慶在一千騎兵的護衛下,一路西奔,將暮色和星辰拋之腦後,當迎來第二個朝陽時,他抵達了盧龍縣,在數裡外望去,萬丈霞光染紅了縣城,使這座古老的縣城沐浴在瑰麗的光環之中。

北平督軍董熙出城五里迎接,他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翻身下馬,跪在楊元慶面前泣道:“甲七參見少主人!”

甲七是當年楊素給排他的編號,一晃已經十三年過去了,他已從年輕的家將漸漸變成了鎮軍一方的大將,這份經受住歲月考驗的忠心也使楊元慶頗爲感動,他翻身下馬扶起他,“你們每個人都有了好的歸宿,這就是祖父最欣慰之事。”

董熙擦去淚水,看了看楊元慶,見他容貌成熟,目光裡充滿自信和淡然,渾身有一種不怒自威的氣質,他忍不住感慨道:“當年我離開公子時,公子只有十六歲,現在公子已經成了真正的人中之龍,老主人若還在世,不知該有多欣慰。”

楊元慶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說這個,給我說說高開道的動靜。”

“公子要對高開道動手嗎?”

“那倒未必,只是想了解一下他的情況。”

楊元慶一路進了縣城,和幽州相比,盧龍縣城內顯得破舊而貧窮,城池狹小,估計人口不足千戶,街道上冷冷清清,到處是低矮的房屋,坎坷不平的街道,一羣羣面有菜色的孩子圍着他們。

“高開道撤退時帶走了縣裡近一半的人口,官員也全部帶走,剩下的都是幾千老弱婦孺,糧食已盡絕,幸虧我們來得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董熙嘆了口氣,心中充滿了對高開道的恨,他的妻子就是盧龍縣人。妻弟被高開道強徵從軍,被帶去了遼東,他就恨不得明天就發動對高開道的戰役,但他也知道。少主人心中早有了計劃。

楊元慶點點頭,回頭對記室參軍裴青松道:“立刻發信到太原城,命紫微閣立刻派遣新的盧龍縣令,北平郡太守可調雁門郡長史劉子貴擔任,樂平令高著文出任長史,永安尉趙瓊出任司馬,另外再命溫彥博速調五萬石糧食到北平郡。”

裴青松在馬上躬身道:“卑職馬上就寫!”

一行人來到了縣衙。楊元慶在縣衙內堂坐下,兩名士兵搬來一幅地圖,掛在木架上,這是北平郡和遼東的地圖,董熙拾起木杆,指着臨榆關對楊元慶道:“這裡便是臨榆關,我的一名手下扮作採藥人,翻越燕山到了臨榆關背後。發現高開道在關後駐軍有一萬餘人,而且召集上萬工匠,在鑿石修城。”

臨榆關並不是後來的山海關。要在更南面一點,因緊靠榆水而得名,北面便是一條燕山支脈,臨榆關扼守住了過山隘口,也是一處地勢險要之處,大業九年時,楊元慶曾經在臨榆關駐紮近一個月,對那裡地形非常瞭解。

但他這次來北平郡並不是爲臨榆關而來,更不是爲了攻打高開道,現在他暫時還不考慮遼東。他要集中精力奪取河北,對付竇建德,這纔是他的主要敵人。

楊元慶走到地圖前,仔細看了片刻問:“當年元弘嗣造船之地,地圖上有嗎?”

董熙撓了撓頭道:“公子,元弘嗣造船之地在濡河口。”

盧龍縣就緊靠濡河。楊元慶沿着地圖上的濡河向南,很快便找到了濡河口,從地圖上看,距離盧龍縣大約有百里左右。

“可有路過去?”

“當年專門修了一條官道,不過多年沒有走,估計已經荒廢了。”

楊元慶立刻對左右道:“我們現在就出發!”

出了盧龍縣,延着濡河向東南而行,有一條當年幽州總管元弘嗣修建的官道,官道夯實得極爲平整細密,雖然多年沒有使用,但道路上依舊寸草不生,千餘騎兵出了城,沿着這條官道向東南方向疾奔而去。

下午,楊元慶率領親兵抵達了濡河口,老遠他便看見了十幾座巨大的倉庫,像十幾個昂頭挺立的巨人,迎着海風矗立在岸邊。

官道的盡頭是一片被高牆包圍的空曠之地,倉庫便在圍牆之內,由於附近數十里內荒無人煙,圍牆並沒有被破壞,一座鏽跡斑斑的鐵大門攔住了他們的去路。

幾十名親兵上去撞開了鐵門,衆人衝進了被高牆包圍的曠野,眼前的情形讓所有人都驚歎起來,遠處是茫茫大海,而在綿長的岸邊停泊着數百艘身軀龐大的船隻,都是五千石的海船,但大部分都看不見桅杆,這些顯然是還沒有完工的大船。

楊元慶的眼睛眯了起來,當年他曾聽崔弘升說過,在北平郡的造船所,還有數百艘沒有完工的大海船,是當時的幽州總管元弘嗣奉旨修建,但後來元弘嗣被調走,造船所便停工了,楊元慶沒有時間過來視察,一直到今天,時隔近六年,他才第一次來到這座屬於幽州的造船所。

雖然隋軍擁有上萬艘大大小小的船隻,但那些船隻只能在內河中航行,而無法出海,要想出海到高麗,必須建造大型的海船,才能抗擊海面上的風浪。

楊元慶又不由想到了水軍大將來護兒,當初楊廣死在揚州時,他正奉旨在丹陽郡造船,後來據說是投降了蕭銑,成爲蕭銑的水軍大都督,這讓他有點遺憾,他缺少統領水軍大將。

“啓稟總管,我們找到不少住在此地的人。”一名親兵跑上來報告,打斷了楊元慶的思路。

楊元慶看見士兵們帶上來二十幾人,有男有女,後面還跟着大羣孩子,所有人都畏畏縮縮,眼睛裡充滿了恐懼。

這讓楊元慶感到有些奇怪,荒廢了幾年的造船所居然還有人居住,他走上前問這些人道:“你們都是什麼人?”

所有人都嚇得跪下,結結巴巴解釋,大多是齊郡那邊口音,說了半天,楊元慶才大概聽懂他們的意思,他們都是東萊郡人,原本是造船所工匠,工匠停工解散後,他們回了東萊郡老家,但那邊亂匪太烈,他們又逃回造船所,在這裡種糧種菜,倉庫裡有布匹做衣服,他們幾十人便將這裡當作了他們的家,已經住了五六年。

這時,楊元慶倒想起一事,吩咐親兵道:“把他們都放了,找兩名領頭人和我說話。”

士兵們找到一間乾淨的屋子,擺上一張坐榻,楊元慶坐了下來,親兵把兩名中年男子帶了進來,兩人戰戰兢兢在楊元慶面前跪下,楊元慶見他們身體健壯,肌肉結實,看得出是幹體力活之人,便笑了笑,柔聲問他們:“你們叫什麼名字,也是東萊郡人嗎?”

一名稍微年長者道:“回稟將軍,我們二人是兄弟,我叫張龍,他叫張虎,都是東萊郡黃縣人,祖上以造船爲生。”

楊元慶又一指海岸邊的幾百艘大船,問他們:“那些海船好像都沒有完工,還可以修復嗎?”

“完全可以修復,我們經常上去,船隻都很結實,只要有足夠的材料和船匠,幾個月就可以完全修復造好,我們自己就修復了一艘船,時常駕船出海捕魚。”

楊元慶之所以問他們,是因爲幽州一帶造船工匠不多,而他的工匠大多沒有造海船的經驗,他需要大量能造海船的工匠,當年元弘嗣就是從東萊郡招募了三千名造船工匠,這些東萊郡的船匠讓他有了想法,楊元慶點點頭又問:“你們最近可回過家鄉?”

“回稟將軍,我們去年秋天還回鄉給父母掃墓。”

“那你們家鄉還有造船工匠嗎?我是說造海船的工匠。”

兄弟二人對望一眼,一齊點頭,“倒是還有不少,不過現在沒人造船,大家都改行當了,種地做點小買賣之類,那邊徐元朗賦稅沉重,大家日子都過得艱難。”

楊元慶沉思片刻,指着自己問道:“你們可知道我是何人?”

兄弟二人膽怯地搖頭,楊元慶微微一笑,“聽說過楊元慶嗎?我就是!”

楊元慶之名,天下誰人不知,兩人聽說眼前的將軍就是大名鼎鼎的楚王楊元慶,嚇得他們砰砰磕頭,“小人有眼不識泰山,請楚王殿下恕罪。”

楊元慶一擺手止住了他們,“我並不是想嚇唬你們,只是想以楚王的身份告訴你們,我打算在東萊郡大量招募造船工匠來這裡造船,給最優厚的錢糧,每月我可以給每個造船匠五十吊錢、一石米,你們兄弟二人替我去招募船匠,每招到一人,我就賞你們一兩銀子,將來我還可以讓你們當官,怎麼樣,幹不幹?”

官利誘惑之下,兄弟二人的眼睛都冒出光來,這對他們來說是輕而易舉,他們已修復了一條大船,可以直接駕船過海去募人,更關鍵是,對方是堂堂楚王,不會和他們這些小民失信,他們一起點頭,“我們明天就回鄉,給殿下招募船匠,至少一千人我們有把握。”

“好!那我們就一言爲定。”

。。。。。。。。。

【注:歷史上,元弘嗣造船地應該在東萊海口,這裡爲了劇情需要,把它改在北平郡,濡水河口就在今天的河北樂亭縣,李大釗故鄉。】

第36章 返回太原第9章 兵臨洛陽第38章 上元燈會第2章 齊郡召將第53章 暗通消息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25章 分憂之臣第46章 棋輸一着第25章 悲情男人第2章 欺人太甚第11章 月圓之夜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13章 戰爭來臨第22章 河東紳商第30章 玄感回京第4章 天下大變第12章 河內對策第29章 再提條件第40章 南方來人第51章 致命一擊第2章 冤家路窄第31章 軍機決策第5章 元慶回京第15章 黑夜突破第21章 匪夷所思第65章 蕭後心機第6章 夜襲柔遠第6章 抽中死籤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21章 北原謀生第38章 兵分兩路第24章 李淵之憂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13章 揚帆出海第12章 撲朔迷離第5章 上兵伐謀第26章 另有深意第20章 以命威脅第29章 側翼佈局第20章 留在草原第39章 水師新帥第2章 齊王供奉第9章 臨危下船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88章 爭鋒相對第21章 幽州平寇第39章 泄露天機第27章 晉陽疑雲第63章 擺酒請客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69章 道高一丈第40章 禍水東引第1章 異牀同夢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27章 晉陽疑雲第14章 武周示弱第3章 勸降建德第10章 神秘馬賊第63章 一支冷箭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25章 反奪虎牢第16章 月夜雙殺第10章 矛盾激化第38章 東路使者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1章 上洛隱梟第30章 蛇蠍毒心第20章 倉曹參軍第19章 李氏父子第19章 東巡長城第5章 兩個使者第26章 咬金爭功第40章 兄弟暗鬥第37章 三方對質第12章 裴閥老謀第67章 當即立斷第40章 敏秋賑災第42章 是功是過第1章 灞橋秋色第6章 戰前會議第9章 生死之鬥第48章 集中民力第7章 士信發威第6章 裴府家宴第16章 內部決裂第41章 局面被動第30章 宮中毒蛇第71章 北市試錢第43章 丹陽公主第21章 建德逼反第1章 狡雄尋窟第5章 略助風勢第34章 兩面三刀第68章 羅藝之慮第44章 爾虞我詐第16章 解囊救窘第31章 宿怨爆發第21章 北原謀生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25章 反奪虎牢
第36章 返回太原第9章 兵臨洛陽第38章 上元燈會第2章 齊郡召將第53章 暗通消息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25章 分憂之臣第46章 棋輸一着第25章 悲情男人第2章 欺人太甚第11章 月圓之夜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13章 戰爭來臨第22章 河東紳商第30章 玄感回京第4章 天下大變第12章 河內對策第29章 再提條件第40章 南方來人第51章 致命一擊第2章 冤家路窄第31章 軍機決策第5章 元慶回京第15章 黑夜突破第21章 匪夷所思第65章 蕭後心機第6章 夜襲柔遠第6章 抽中死籤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21章 北原謀生第38章 兵分兩路第24章 李淵之憂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13章 揚帆出海第12章 撲朔迷離第5章 上兵伐謀第26章 另有深意第20章 以命威脅第29章 側翼佈局第20章 留在草原第39章 水師新帥第2章 齊王供奉第9章 臨危下船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88章 爭鋒相對第21章 幽州平寇第39章 泄露天機第27章 晉陽疑雲第63章 擺酒請客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69章 道高一丈第40章 禍水東引第1章 異牀同夢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27章 晉陽疑雲第14章 武周示弱第3章 勸降建德第10章 神秘馬賊第63章 一支冷箭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25章 反奪虎牢第16章 月夜雙殺第10章 矛盾激化第38章 東路使者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1章 上洛隱梟第30章 蛇蠍毒心第20章 倉曹參軍第19章 李氏父子第19章 東巡長城第5章 兩個使者第26章 咬金爭功第40章 兄弟暗鬥第37章 三方對質第12章 裴閥老謀第67章 當即立斷第40章 敏秋賑災第42章 是功是過第1章 灞橋秋色第6章 戰前會議第9章 生死之鬥第48章 集中民力第7章 士信發威第6章 裴府家宴第16章 內部決裂第41章 局面被動第30章 宮中毒蛇第71章 北市試錢第43章 丹陽公主第21章 建德逼反第1章 狡雄尋窟第5章 略助風勢第34章 兩面三刀第68章 羅藝之慮第44章 爾虞我詐第16章 解囊救窘第31章 宿怨爆發第21章 北原謀生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25章 反奪虎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