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僞漢毒計

這是月圓後的第五夜,一輪半圓之月掛在天空,月色帶着一絲詭異的血紅色,將黯淡的月光灑向大地,照耀在遠處的層層山巒上,使山巒也變得有些詭異起來。

突厥頡利可汗站在雲內縣的城頭,目光有些迷惑地望着這輪帶着血紅色的半圓月,在突厥,這種血月是大凶兆的象徵,表示不宜出兵,這使頡利可汗心中變得異常沉重。

他已經得到消息,楊元慶率八萬大軍抵達南方兩百里外的鄯陽縣,而在東面紫河堡一帶,又有一萬五千隋軍和烏圖部的餘孽。

儘管隋軍的兵力連他的一半未到,但紫河谷的兩萬突厥軍被全殲,依然令他心中沉甸甸的,不僅是士氣遭遇打擊,連他自己的信心也有點動搖了。

更重要是,現在已是隆冬季節,可天氣看起來還不是那麼寒冷,沒有一點下雪的徵兆,在突厥人的傳統說法中,冬天是一定會下一場雪,他感覺這場大雪越來越近了,這輪血月就是一種徵兆。

頡利可汗的目光又投向南方,他心裡明白,不管氣候怎樣惡劣,這場戰役還是要打,不僅是他已騎虎難下,更重要是他的內部越來越不穩定。

兩年前豐州慘敗所造成的嚴重傷害至今難以癒合,回紇自立的跡象愈加明顯,薛延陀卻口是心非,每個部落都在考慮自己的利益,如果沒有一次輝煌的戰役來樹立自己的權威,那麼突厥分裂已難以避免。

可是這一仗怎麼打。楊元慶很明顯是用拖的辦法,他入駐鄯陽縣已經八天,絲毫沒有北上的跡象,在和自己對峙,他是想利用大雪的壓力來逼迫自己撤軍,不戰而勝。

事實上,頡利可汗心裡也很清楚。只要不去攻城,這一仗自己有七成把握獲勝,畢竟他的軍隊人數是隋軍的兩倍還要多。裝備和戰鬥力都不弱。

而且他已經深刻吸取了豐州慘敗的教訓,那就是絕對不能放棄自己的騎兵優勢,跑去和隋軍打什麼攻城戰。現在的問題是怎麼才能把隋軍引出來作戰,一戰決定勝負。

沉思良久,頡利可汗忽然想到一個人,立刻回頭令道:“把郭子和叫來!”

郭子和是當年定襄郡的一個割據勢力,他原本是京城左翊衛鷹揚郎將,受齊王楊暕案牽連,被流放榆林。

大業十一年,由於劉武周造反的影響,郭子和率十二名武士殺死榆林郡丞,也宣佈造反。隨後募集數千人北上佔據了定襄郡,並投降突厥,被始畢可汗封爲屋利設,也就是一方酋長之意。

楊元慶次年強勢東進,在榆林郡大敗劉武周。郭子和知道大勢已去,遂放棄定襄郡北投突厥,但始畢可汗嫌他沒有抵抗的血性,派他去東方伐木,實際上就是棄用了他。

不過頡利可汗和郭子和接觸過幾次,他發現郭子和此人頗有頭腦。具有突厥人最缺乏的漢人謀略,所以頡利可汗登基後,便又加封郭子和爲柱國,隨他南征。

不多時,幾名突厥士兵將一名身材魁梧的漢人將軍領了過來,郭子和年約四十歲,幾年的艱苦伐木生涯使他容貌十分蒼老,頭髮已半百,看起來就像五十歲餘的人,不過他的眼睛依舊銳利如鷹,閃爍着一種彷彿能看透人心的精芒。

郭子和原以爲自己將在突厥潦倒地過完後半生,不料頡利可汗登基又使他重獲生機,令他心中感激萬分,他上前躬身道:“參見可汗!”

頡利可汗點點頭,柔聲說:“把郭將軍找來,是想請教一下郭將軍之策,現在隋軍和突厥對峙,時間拖下去恐怕對我軍不利,郭將軍以爲,不知我們怎樣才能打破這個僵局?”

頡利可汗態度很謙虛,令郭子和有些受寵若驚,他連忙躬身道:“卑職願爲可汗分憂!”

他凝神整理一下思路便道:“其實卑職以爲,楊元慶出戰的壓力更大,現在他率大軍和突厥交戰,這個機會唐朝怎麼可能不抓住?卑職可以肯定,唐軍會趁機奪取關內道和中原,楊元慶現在應該是心急如焚纔對,他比可汗更急着決戰。”

郭子和的分析說到了頡利可汗的心坎上了,其實他就是想利用隋唐之爭來爲突厥謀取最大的利益,只是紫河谷之戰嚴重打擊他的信心,使他內心彷徨,思路紛亂,一時間竟把唐朝忘記了,此時郭子和一句話驚醒了夢中人。

“郭將軍的意思是,我索性就按兵不動,逼楊元慶主動北上決戰嗎?”

郭子和冷笑一聲道:“可汗,漢人作戰講究避實就虛,要抓住對方的弱點,隋軍最大的弱點,就在他們的戰線太廣,從遼東到敦煌,看似佔據了大片土地,可實際上也帶來了巨大的負擔,隋朝本身兵力不少,可是一分散到各地防禦,他們的兵力就不足了,關鍵他們還有大敵唐朝,估計他們在河東郡和河內郡佈下了重兵,這樣一來,隋軍的河東腹地必然空虛,可汗不如派一支奇兵,殺入河東腹地,將隋朝的腹地攪個天翻地覆,再走井陘殺到河北去,看楊元慶還拖得下去嗎?”

頡利可汗眼中精芒閃爍,這一招確實很毒辣,自己怎麼沒有想到呢?

“那郭將軍認爲我派多少軍隊爲好?”

“可汗,奇兵不要多,兵派多了,會影響主營的戰鬥力,卑職建議派三萬騎兵,關鍵是不要和隋軍作戰,不要攻城,就以破壞爲主,逼楊元慶決戰。”

頡利可汗眯眼想了片刻,毅然道:“那我就把三萬奇兵交給郭將軍,由郭將軍去襲擊隋朝腹地!”

郭子和因爲當年齊王之事,對楊元慶恨之入骨。他原以爲沒有了報仇的希望,卻沒有想到報仇的機會居然在不經意間來了,他心中大喜,躬身道:“卑職願爲可汗效力……月圓後第八天,天空已經漸漸多雲了,入夜,一片片烏雲掩蓋了星光。在雲片的縫隙裡不斷顯示出一點點微弱的星光。

楊元慶也站在城頭望着一輪在烏雲中穿行的半圓月,殘月如血,令他心中充滿了一種不祥之感。

自從十日前。他和李靖商量後,最終定下了拖延戰術,拖而不打。促使突厥內部生亂,利用下雪的壓力逼迫突厥撤軍。

從兩天前開始,天空的雲片逐漸增加,這就是一種要變天的預兆,此時的變天就意味着暴雪即將來臨。

但此時楊元慶也承受着極大的壓力,他已接到情報,唐朝終於出兵了,他們以舉國之兵攻隋,三十萬大軍兵分兩路,一路由李建成和柴紹率領十萬大軍進攻關內道。另一路則由李世民和李孝恭各率十萬大軍夾攻洛陽。

唐朝的出兵在楊元慶的預料之中,儘管楊元慶希望用白銀讓步的方式,促使唐朝內部的主和派佔上風,以大義爲重,放棄進攻隋朝。

但楊元慶也清楚。李淵不是三歲小兒,如果白銀讓步使唐朝放棄這次機會,那真是一種僥倖了,而更大可能是李淵抓住機會,趁自己被突厥牽制住的時機,爲唐朝謀取最大的利益。

儘管局勢對隋軍極爲不利。但楊元慶還是冷靜下來,此時絕不能亂,必須要穩住軍心,如果此時亂了分寸,被突厥擊敗,二十萬突厥大軍如果蝗蟲般殺進河東,那大隋就完了。

唐軍進攻關內,進攻洛陽,但沒有進攻河東,這就表明唐軍還是多少有點顧忌,留下了一點餘地,正是這一點餘地使楊元慶穩住了軍心,等待最後的天氣劇變。

只要突厥撤軍,那他就立刻掉頭南下,反攻關內,王世充被滅他可以不管,但延安郡的火油井是隋軍的戰略之地,他絕不能失去。

這時,黑夜中幾名騎兵疾奔而至,瞬間奔至城下,這幾名騎兵是從樓煩郡趕來,他們在城下大聲喊道:“我們要見殿下,有緊急情報稟報!”

楊元慶快步走到城牆邊,探頭問道:“出了什麼事?”

“稟報殿下,有三萬突厥騎兵殺過樓煩郡,向南方去了。”

“什麼!”

楊元慶大吃一驚,連忙令道:“開城讓他們進來。”

片刻,士兵帶着幾名報信兵上城,爲首士兵單膝跪下,“參見殿下!”

楊元慶急問道:“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就是在今天上午,一支三萬人的突厥騎兵殺進樓煩郡,他們放火燒燬了靜樂縣和嵐城城,殺了千餘名沒有撤走的老弱,又向太原方向奔去了。”

這個意外的消息令楊元慶的心亂了起來,他怎麼沒有發現,附近兩百里內都佈滿了隋軍斥候巡哨,如果突厥軍過境,他必然會知道,這支突厥騎兵是從哪裡過去的?長翅膀飛過去嗎?

這時,旁邊牛進達道:“殿下,突厥騎兵應該是從雁門郡過境。”

一句話提醒了楊元慶,雁門郡那邊雖然部署了五千軍隊,但五千軍隊主要是守在東面軍都陘一側,西邊並無駐軍,而雁門郡民衆幾乎都南撤,所以突厥軍過境幾乎不會被發現。

楊元慶背手在城頭來回踱步,這個意外的情報打亂了他的計劃,他在河東腹地只有太原城有四萬駐軍,以及霍邑縣有五千駐軍,其餘各縣都沒有軍隊,如果突厥大軍殺進河東腹地,後果不堪設想。

河東這邊,他做了一些安排,民衆幾乎都撤入太原城,或者南撤上黨郡,最多是財產損失巨大,還稍好一點,關鍵是河北那邊,沒有任何防禦準備,幾乎就不設防。

如果三萬突厥騎兵殺完河東,再殺向河北,整個河北將生靈塗炭,想到這,他取出一面金牌,心急如焚地遞給一名親兵道:“你從軍都陘速去幽州,命令侯莫陳乂出兵堵住井陘和飛狐陘,決不能讓突厥騎兵殺入河北。”

這時,牛進達憂心忡忡道:“殿下,不能再拖下去了。”

楊元慶擡頭看了一眼天上的烏雲,他不由嘆了口氣,儘管他想保存實力,不想和突厥決戰,可現在看來,他已經等不到天氣劇變了……()

第33章 智取宜昌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45章 送君高招第29章 尋找軍資第7章 賀若之怒第9章 挖掘線索第2章 一戰成名第27章 京城家信第9章 朝局悄變第20章 留在草原第39章 巡視塞北第6章 小事化大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55章 談婚論嫁第20章 留在草原第11章 秘密協議第24章 河邊誤認第87章 建成態度第8章 欲速不達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17章 東山再起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39章 夜襲江城第24章 公主壽宴第35章 計劃有變第10章 誰是刺客?第33章 收買人心第27章 回府風波第46章 攻克平壤第48章 唐朝密使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56章 下婿催妝第18章 反間之計第29章 引蛇出洞第55章 借風夜襲第29章 豐都事件第40章 孤膽英雄第29章 太原王氏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37章 秦王求援第70章 漢中內訌第24章 公主壽宴第10章 李密抉擇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2章 家法伺候第1章 齊郡大戰第4章 威逼利誘第65章 緊急情報第8章 趁亂突圍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24章 汾陽宮監第2章 計取飛狐第51章 將星隕落第10章 將帥交心第29章 運籌帷幄第22章 鄭家春水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7章 羽翼已成第22章 北突求援第8章 欲速不達第18章 緊急情報第86章 最後通牒第48章 圍城打援第27章 晉陽疑雲第37章 秦王求援第26章 另有深意第8章 趁亂突圍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46章 激戰碼頭第14章 三面受敵第25章 野心泄露第5章 深藏不露第40章 羅高離心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18章 調兵遣將第27章 回府風波第49章 蕭家試探第67章 當即立斷第13章 李密特使第71章 血色之夜第12章 兵部調令第24章 河邊誤認第47章 線娘進京第77章 截殺突使第58章 北市偶遇第24章 汾陽宮監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6章 小事化大第80章 長孫之策第68章 西域來客第30章 蛇打三寸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55章 借風夜襲第7章 古怪心思第30章 兄弟和解第22章 一生一死
第33章 智取宜昌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45章 送君高招第29章 尋找軍資第7章 賀若之怒第9章 挖掘線索第2章 一戰成名第27章 京城家信第9章 朝局悄變第20章 留在草原第39章 巡視塞北第6章 小事化大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55章 談婚論嫁第20章 留在草原第11章 秘密協議第24章 河邊誤認第87章 建成態度第8章 欲速不達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17章 東山再起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39章 夜襲江城第24章 公主壽宴第35章 計劃有變第10章 誰是刺客?第33章 收買人心第27章 回府風波第46章 攻克平壤第48章 唐朝密使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56章 下婿催妝第18章 反間之計第29章 引蛇出洞第55章 借風夜襲第29章 豐都事件第40章 孤膽英雄第29章 太原王氏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37章 秦王求援第70章 漢中內訌第24章 公主壽宴第10章 李密抉擇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2章 家法伺候第1章 齊郡大戰第4章 威逼利誘第65章 緊急情報第8章 趁亂突圍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24章 汾陽宮監第2章 計取飛狐第51章 將星隕落第10章 將帥交心第29章 運籌帷幄第22章 鄭家春水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7章 羽翼已成第22章 北突求援第8章 欲速不達第18章 緊急情報第86章 最後通牒第48章 圍城打援第27章 晉陽疑雲第37章 秦王求援第26章 另有深意第8章 趁亂突圍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46章 激戰碼頭第14章 三面受敵第25章 野心泄露第5章 深藏不露第40章 羅高離心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18章 調兵遣將第27章 回府風波第49章 蕭家試探第67章 當即立斷第13章 李密特使第71章 血色之夜第12章 兵部調令第24章 河邊誤認第47章 線娘進京第77章 截殺突使第58章 北市偶遇第24章 汾陽宮監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6章 小事化大第80章 長孫之策第68章 西域來客第30章 蛇打三寸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55章 借風夜襲第7章 古怪心思第30章 兄弟和解第22章 一生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