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大戰悄至

次日一早,八萬大軍整齊地列隊在晉陽宮北面的曠野裡,八萬大軍幾乎全部都是騎兵,每個士兵都牽着一匹戰馬,盔明甲亮,長矛銳利,士氣十分高昂,每個人的目光裡充滿了對即將到來的戰爭的期盼。

在晉陽宮前,頭戴金盔、身着鎧甲的楊元慶正在和七名相國一一告別,在相國隊伍中,杜如晦此刻想得最多的是如何保護大隋民衆的安全,只要民衆平安無事,那麼一切財富都還可以重新創造。

他慢慢走到楊元慶面前,低聲道:“殿下,我有一個建議。”

“你說吧!什麼建議?”

“我覺得應該讓馬邑、雁門、定襄和樓煩四郡的民衆自發地逃離危險區,應該讓他們南下逃難,這樣才儘可能少的降低損失,就像當年豐州民衆南撤靈武郡一樣。”

旁邊崔君素接口道:“可是這四郡有近百萬人,如果形成巨大的逃亡潮,會給南方造成很大的壓力,而且我估計更多是人是逃往太原。”

“逃入太原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倉庫裡有二十萬頂帳篷,完全可以用來安置災民,還有五十萬石糧食,再加上他們逃亡很多人都帶有糧食,我覺得對太原而言,無非是城池變得擁擠,但這樣卻能保住更多人性命,現在人口可是我們最大的財富啊!”

杜如晦的最後一句話,激起了楊元慶的共鳴,其實他也是想着保護人口。所以才下令各地官府組織鄉民進城,但他心中多少有點擔憂縣城的防禦。

當年突厥在雁門縣包圍先帝楊廣時,連下四十餘城,那些小縣城能擋得住幾十萬突厥軍鐵蹄嗎?何況絕大多數小縣城還無兵把守。

他也知道突厥軍隊也並不是真的沒有攻城能力,當年在豐州,突厥的排梯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確實,一旦突厥人攻下一座縣城。滿城人都會遭到屠殺和掠奪,決不能容許這種情況發生,杜如晦的建議非常好。應該把危險告之民衆,讓他們自己選擇逃亡。

“杜相國的建議我採納了,我會讓軍隊鼓動北方四郡的民衆南逃。也希望太原能做好接納準備,還有晉陽宮,估計也擋不住突厥騎兵的攻擊,也要事先撤離,太后和聖上可以撤到我的府上。”

“殿下請放心,政事堂已經在制定撤離計劃。”

楊元慶交代完,這時秦瓊快步走上前,躬身施禮,“卑職參見殿下!”

秦瓊這次被賦予重任,他將率四萬軍拱衛太原的安全。他的沉着穩健作風更讓楊元慶放心。

楊元慶也拱手回一禮,對秦瓊肅然道:“我對你只有一句話,你要謹記,哪怕你殺死十萬突厥,所立下的功勞也比不上不讓突厥進城一步。”

秦瓊躬身答道:“卑職記住了。絕不讓突厥軍隊進城一步,也絕不貪功出城。”

楊元慶微微一笑,“都城的安危,乃至我大隋的安危就係在秦將軍身上了。”

秦瓊默默點頭,他感到自己肩頭壓力極大。

這時,有侍衛高喊一聲:“陛下駕到!”

兩邊大臣紛紛讓開。數十名侍衛簇擁着一架乘輿快步走來,乘輿上坐着的,正是小皇帝楊侑,今天蕭太后身體不適,便他來爲楊元慶送行。

儘管他只是大隋的名義上皇帝,但畢竟是一國之君,在這次事關大隋國運的抗突戰爭上,他也不能置身事外,他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示對隋軍北征的支持。

按理,作爲皇帝,楊侑應該坐輦,輦也是一種大型乘輿,不同的是,輿只由數人擡扛,而輦則需要數百人擡扛,這明顯不太現實,也和一貫低調的楊侑風格不符,楊侑便以厲行節約爲藉口,堅決不肯乘輦,只像大臣一樣,乘坐一架亭式坐輿。

楊侑的到來,使大臣們紛紛躬身行禮,以表示對他的尊重,楊元慶快步走上前,單膝跪下,高高抱拳施禮,“徵北元帥楊元慶參見吾皇陛下!”

在這裡,楊元慶沒有用楚王的名爵,也沒有用尚書令的官職,更沒有擺出攝政王的地位,而是用軍隊元帥的身份,向楊侑行軍禮,這既表示對楊侑的尊重,也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同時也讓大臣們看到了他的低姿態。

此時他就像漢末的曹操,已經成爲大隋的實際掌控者,但他還是需要作出一點姿態,表示他維護君臣秩序,維護正統,給大臣豎立一個典範,不過對於大臣們的君臣秩序,不是楊侑,而是他楊元慶。

楊侑連忙走下乘輿扶起楊元慶,“楚王不必行此大禮,朕難以接受,快快請起!”

楊元慶站起身笑道:“臣今天要出征北抗突厥,請殿下放心,一定會擊敗突厥,保護大隋無恙。”

“朕也是這樣希望。”

這時,一名楊元慶的親衛託着銅盤上前,銅盤中放着一樽酒,楊侑端起酒樽,雙手遞給了楊元慶,“這一樽酒敬給楚王,願楚王旗開得勝,驅逐胡突!”

“謝陛下!”

楊元慶接過酒樽一飲而盡,隨即將酒醉高高舉起,引來四周百名大臣的一片鼓掌聲。

這時,遠處傳來‘咚!咚!’的戰鼓聲,這是出征的吉時已到,催促大軍出發了,一名親兵將戰馬前來,楊元慶翻身上馬,在馬上對衆人拱手道:“各位大臣,大軍出征了!”

大臣們紛紛行禮,“祝殿下旗開得勝,驅逐突虜!”

在一陣陣鼓聲中,隋軍八萬大軍出征了,旌旗招展,鋪天蓋地,八萬大軍浩浩蕩蕩向北方行軍而去……楊元慶最終採取了杜如晦的建議,他命千餘士兵分赴定襄、馬邑、雁門和樓煩四郡,傳令官員勸說民衆南下避難。

在突厥軍隊屠城和掠奪女人的威脅之下,四郡的數十個縣都爆發了恐慌式的逃難,數以百萬計的民衆放棄了家園,帶着糧食和微薄的家產,扶老攜幼向南方逃難,官府也開倉放糧,用官倉糧食賑濟難民。

南下的馳道上擠滿了逃難的民衆,斷斷續續,隊伍長達百里,有的騎驢,有的趕着馬車,有的挑着擔,前後籮筐裡裝着一對兒女,妻子則揹着微薄的家產,他們大多以家族爲單位,一個家族便是一羣人,互相照顧扶持,浩浩蕩蕩向太原方向而去。

在馳道兩邊,牛進廷奉命率領一萬騎兵和三千女護兵沿途保護照顧,幫助生病或者落難的民衆,按照楊元慶的說法,這次逃難可以恐慌、可以狼狽,但就是不能出現病餓而死的慘象。

在馳道的另一邊,則是北征的將士,他們隊列整齊、士氣飽滿,列隊在難民旁騎馬北上,他們的出現給南逃的民衆帶來極大的安慰,不斷有民衆將雞蛋和麪餅塞給士兵,歡呼聲一浪接着一浪,只有在戰爭的威脅之下,軍隊纔會顯示出它無可比擬的重要性。

楊元慶騎馬在隊伍中緩緩而行,他的前後都是密集的旌旗,五百親兵護衛在他的前後左右,他率領的這八萬軍並沒有太多輜重。

事實上早在近一個月前,他派李靖北上之時,戰爭準備便開始了,大量的軍械物資、糧食帳篷都運去了北方鄯陽縣,那是馬邑郡的郡治,也是一座堅固的大城,那裡將成爲隋軍的後勤重地。

楊元慶默默注視着身旁一羣羣南下逃避兵災的民衆,這一幕幕逃難的場景令他感觸極深,在隋唐之交,羣雄並起爭霸,生命如螻蟻,很多梟雄都沒有意識到人的重要,他們沒有意識到人民纔是最寶貴的資源,都先後敗亡了,他楊元慶的成功就是在於他認識到了民衆的重要性,一個民衆就是一份稅源,就是糧食的源泉,就是隋朝能夠強盛的根本保證。

杜如晦說得很對,只要保護好這些南逃的民衆,不管突厥再怎麼入侵,大隋就還會重新強盛起來,人民纔是財富創造者。

想到這,楊元慶心潮起伏,他立刻命令親兵道:“把我的命令傳向全軍,不準擾民,有膽敢欺凌難民者,一律按軍法嚴懲……伏乞泊,這裡是馬邑郡北部的一處湖泊,四周方圓數百里都是一望無際的草原,這一帶牧草豐美,河流衆多,是最好的放牧之地,當年楊廣北巡,便是在這裡會見了即將登基的突厥始畢可汗。

此時伏乞泊一帶成爲了烏圖餘部臨時的家園,數萬南下的突厥牧民在這裡棲息繁衍,放牧着百萬頭牛羊馬匹,他們用牛羊和隋朝交換糧食、鹽和生活必須品,過着平靜而滿足的生活。

隋朝還特地派數十名士子北上,教這裡牧民孩子們學說漢語,中原女子的服飾也漸漸在烏圖部少女中流行,烏圖部並不反感漢文化的擴張,他們的酋長阿努麗反而鼓勵這種漢化的趨勢。

但他們在南方的存在,始終是突厥可汗的一顆眼中之釘,滅絕戰爭終於來臨,他們將不得不面對一個重大抉擇,是投降突厥本部,迴歸草原,還是繼續南下,進入農耕文明的中原。

但這個選擇沒有讓阿努麗困惑,她毅然決定南下,這天中午,阿努麗得到隋軍送來的緊急消息,北方的烽火臺顯示,有大隊突厥騎兵入侵了,阿努麗心裡清楚,這必然是突厥軍主力殺來了。

她命令大將阿木圖率一萬軍斷後,她親自率領數萬族人,向南方撤離,此時,頡利可汗的前鋒距離伏乞泊已不足百里,戰爭一觸即發……()

wWW ▲тt kдn ▲c ○

第28章 暗箭難防第16章 重大隱憂第21章 試探底線第23章 斷絕利益第2章 意外收穫第28章 馳援代州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13章 逃兵危機第22章 戰略撤退第32章 最壞結果第8章 欲速不達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99章 意外收穫第24章 目光深遠第36章 朝會危機第67章 當即立斷第34章 夜攻太原第10章 窮途出路第14章 引而不發第31章 以刀代令第51章 八百壯士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24章 汾陽宮監第17章 路遇李淵第49章 干戈玉帛第16章 重大隱憂第56章 士信之擇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15章 史蜀之毒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20章 以命威脅第92章 李靖初戰第21章 試探底線第17章 大舉東進第15章 史蜀之毒第24章 目光深遠第52章 南遷定襄第12章 先鋒玄霸第8章 趁亂突圍第21章 居安思危第51章 八百壯士第11章 仇恨深化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21章 長孫又至第61章 聯盟分裂第12章 北巡訊至第1章 戍堡聞警第20章 世充密使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6章 借兵突厥第35章 越境事件第33章 北邙祭祖第25章 悲情男人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33章 兄弟生隙第6章 西秦霸王第11章 雙雄火併第43章 催風助火第5章 敦煌布棋第23章 隱形力量第41章 楊家之請第20章 以命威脅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19章 虎牢之危第65章 緊急情報第4章 露出破綻第28章 意外消息第35章 計劃有變第25章 初有收穫第20章 王妃請客第20章 緊急受命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4章 苛刻條件第23章 都市賣豹第10章 捉兇逼宮第29章 陌刀之秘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7章 智取伊吾第45章 四面皆敵第57章 兩個要求第37章 回京前夕第25章 關鍵人物第26章 商業繁榮第30章 關中應對第30章 玄感回京第35章 狡雄世充第41章 局面被動第13章 城中暗流第31章 意外挾迫第27章 義成公主第11章 秘密協議第37章 被迫南撤第26章 嚴厲警告第5章 公主請客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53章 四子巧郎第41章 兄弟爭功第106章 雪夜踏關
第28章 暗箭難防第16章 重大隱憂第21章 試探底線第23章 斷絕利益第2章 意外收穫第28章 馳援代州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13章 逃兵危機第22章 戰略撤退第32章 最壞結果第8章 欲速不達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99章 意外收穫第24章 目光深遠第36章 朝會危機第67章 當即立斷第34章 夜攻太原第10章 窮途出路第14章 引而不發第31章 以刀代令第51章 八百壯士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24章 汾陽宮監第17章 路遇李淵第49章 干戈玉帛第16章 重大隱憂第56章 士信之擇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15章 史蜀之毒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20章 以命威脅第92章 李靖初戰第21章 試探底線第17章 大舉東進第15章 史蜀之毒第24章 目光深遠第52章 南遷定襄第12章 先鋒玄霸第8章 趁亂突圍第21章 居安思危第51章 八百壯士第11章 仇恨深化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21章 長孫又至第61章 聯盟分裂第12章 北巡訊至第1章 戍堡聞警第20章 世充密使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6章 借兵突厥第35章 越境事件第33章 北邙祭祖第25章 悲情男人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33章 兄弟生隙第6章 西秦霸王第11章 雙雄火併第43章 催風助火第5章 敦煌布棋第23章 隱形力量第41章 楊家之請第20章 以命威脅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19章 虎牢之危第65章 緊急情報第4章 露出破綻第28章 意外消息第35章 計劃有變第25章 初有收穫第20章 王妃請客第20章 緊急受命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4章 苛刻條件第23章 都市賣豹第10章 捉兇逼宮第29章 陌刀之秘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7章 智取伊吾第45章 四面皆敵第57章 兩個要求第37章 回京前夕第25章 關鍵人物第26章 商業繁榮第30章 關中應對第30章 玄感回京第35章 狡雄世充第41章 局面被動第13章 城中暗流第31章 意外挾迫第27章 義成公主第11章 秘密協議第37章 被迫南撤第26章 嚴厲警告第5章 公主請客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53章 四子巧郎第41章 兄弟爭功第106章 雪夜踏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