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李密抉擇

浚儀縣,這是離西魏都城陳留縣最近的一個縣,也就是後世的開封,這也是一座大縣,周長二十里,城池高大寬闊,人口密集。

但縣城駐軍卻不多,只有千餘人,西魏的軍隊主要都駐紮在陳留縣一帶,浚儀縣雖大,卻不是防禦重點,而且一旦發現敵情,從陳留縣趕過來非常便捷。

浚儀縣的商業十分繁盛,往來商人不斷,使這座縣城內充斥着天南地北各種口音。

在縣城北面有一座小寺廟,叫做普照寺,寺廟雖小,但它有一座全縣最高的佛塔樓,只是塔樓年久失修,已經搖搖欲塌。

這天上午,一隻蒼鷹從遠方盤旋而至,收翅落在塔頂,一名守候在這裡的鷹奴立刻上前,從鷹腿上取下一管信,向縣城內奔去。

不多時,幾名騎士策馬出了縣城,向陳留縣疾奔而去……

此時溫大雅並沒有離開陳留縣,而是留下來督促李密執行盟約,唐朝和西魏已經簽署了同盟協議,但唐朝要的並不是這個,而是李密幾時出兵洛陽。

偏偏這個重要的問題,李密卻含糊其詞,雖然答應了,但幾時出兵,出多少兵都沒有明確,這讓溫大雅心中着實有些焦急,這件事若辦不好,他很難回京交代。

房間裡,溫大雅不安地來回踱步,他在等朝廷或者秦王的消息,只有朝廷正式出兵的消息傳來,他才能去催促李密出兵。

溫大雅心中的不安還來源於李密的態度,當然,李密本人的態度從來都是模棱兩可。沒有改變過,而邴元真的態度卻能說明問題,從剛開始積極熱衷地替他們奔跑,到現在居然對他避而不見。

這就讓溫大雅心中感到了一絲不安,邴元真是一面鏡子。從他那裡能看出李密的態度微妙變化,這裡面一定發生了什麼事,這種不安使溫大雅這些天一直身處煎熬之中。

這時,外面傳來一陣奔跑的腳步聲,一名飛奔進來稟報:“使君。浚儀縣有緊急情報送來!”

浚儀縣是唐風在中原的一個重要據點,那邊可以放鷹,避開了陳留縣的監視,溫大雅精神一振,連忙道:“信在哪裡?”

片刻,一名騎士快步走進,將一卷情報呈上。“使君,這是一個時辰前得到的情報,從上洛郡發來!”

溫大雅將情報在桌案上攤開,竟然是秦王的親筆手令,只有一句話:‘唐軍已出發。督促李密儘快出兵!’

溫大雅咬了一下嘴脣,立刻站起身道:“準備馬車,我要去見魏王!”……

這幾天,李密的態度確實發生了微妙變化,就在三天前,邴元真的家奴揭發。有人向邴元真行賄了幾千兩黃金,這令李密大爲震怒,立刻追問邴元真。

儘管邴元真矢口否認此事。但家奴意外被殺,卻使李密相信了邴元真受賄,因爲此人一直便是極貪賄賂,如果說他沒有受賄,那纔是奇怪之事。

而且李密很快猜到,居然行賄三千兩黃金。這種大手筆只能是某個勢力所爲,會是誰。是隋還是唐?

從行賄時間和邴元真的表現,不難猜出,這三千兩黃金,只能是唐朝所賄,所以邴元真才極力勸自己結盟。

不過李密也並沒有處罰邴元真,邴元真在西魏勢力很深,在沒有確鑿證據情況下,輕易處罰他會引起西魏分裂,李密投鼠忌器,他便把這件事壓在心中,但他對邴元真已經不是很信任了。

也正是這個緣故,邴元真對溫大雅避而不見,李密對唐魏之間的同盟也變得不那麼熱切了。

地圖前,李密凝視着江都,他已經漸漸接受了房玄藻的建議,轉戰東南,遷都江都,在東南建立自己的勢力。

這讓他想到了魏蜀吳三國鼎立,趁隋唐爭奪中原的機會,他則埋頭在東南發展,一旦隋唐在中原打得兩敗俱傷,無力東顧,那三國鼎立之勢便形成了。

雖然李密已決定把實力轉到東南,但要他完全放棄中原,他也心有不甘,這更多是一種感情的牽念。

從瓦崗時代開始,他們便是以中原爲活動之地,而且他的軍隊大多都是中原人,讓他的軍隊放棄中原遷移去東南,這也會遭到將士們巨大的抵制。

李密心中十分爲難,他不知該怎麼破局?使他的手下痛快地答應南遷。

就在這時,侍衛在門口稟報:“啓稟王爺,唐朝特使緊急求見!”

李密眉頭微微一皺,他當然知道溫大雅還在陳留,也很清楚溫大雅這時候來找他做什麼?一定是唐軍出兵,他來催促自己出兵相助。

雖然李密極不情願出兵爲唐朝賣命,但唐朝的物資現在還沒有運到,他也不能完全拒絕,還是得繼續敷衍。

щшш⊙ TTκan⊙ ¢ o

“請他進來!”

片刻,溫大雅是侍衛的引領下匆匆走了進來,進門便深施一禮,“下官參見魏王殿下!”

“溫使君不必多禮,請坐吧!”

兩人分賓主落座,李密關切地問:“這幾天,溫使君在陳留過得如何,館驛可有照顧不周?”

“多謝殿下關心,館驛照顧得很好。”

“這些天我公務繁忙,也沒有時間顧及使君,怠慢使君了。”

“哪裡!哪裡!殿下的厚待,下官感激不盡。”

兩人寒暄幾句,溫大雅便將話題轉到了正事上,他欠身道:“我剛接到朝廷快信,我朝秦王殿下已率十萬大軍出兵洛陽,按照我們雙方約定,魏軍也應派兵援助,不知殿下準備幾時派兵?準備派多少軍隊,下官需要向朝廷稟報,不殿下能否告之下官?”

溫大雅雖然有點難以開口,但事關大局。他還是很坦率地說了出來,沒有一點含糊。

李密沒有說話,半晌,他笑了笑,“既然雙方有盟約。我肯定會按照盟約的要求來做,我李密也是有信義之人,請溫使君不用擔心。”

“那魏王準備幾時派兵?派多少軍隊?”溫大雅依舊不捨地追問。

李密的臉色略略一沉,心中不悅,哪有像這樣逼問自己的。就算是李淵也不能,但李密還是壓制住了心中的不快,淡淡道:“我剛剛已經說了,我會依照盟約來安排,難道溫使君沒聽懂嗎?”

話已經說到這一步,溫大雅便問不下去了,也不能再問。李密還是用這種含糊其辭來應對他,令他心中頗爲沮喪,他只得站起身,無可奈何道:“好吧!希望殿下能夠儘快出兵,雙方共擊隋鄭。”……

溫大雅告辭走了。李密坐在書房內閉目不語,不多時,有侍衛稟報,“房相國來了!”

李密連忙吩咐,“速請他進來。”

很快,房玄藻快步走進了李密官房。“王爺找我嗎?”

李密此時對房玄藻非常信任,尤其房玄藻勸他取東南,讓他看到了一線光明。相反,邴元真爲了貪賄而出賣自己,更讓他看清楚了孰爲忠,孰爲奸。

李密微微笑道:“剛纔溫大雅又來找我了。”

“卑職在門口遇到他了,他可是來催促王爺出兵?”

“正是!”

李密嘆了口氣,“他催得很急。讓我很難辦啊!”

房玄藻沉吟片刻問:“殿下能確定嗎?不想放棄中原。”

李密點點頭,“我顧慮太多。至少在短期內,我不想放棄中原。”

“如果殿下暫時不想放棄中原,那和唐朝的盟約就不能輕易違背,不過可以變通。”

李密就是想知道用什麼變通的辦法來對付唐朝,他心中大喜,連忙問:“什麼變通的辦法,請相國教我!”

房玄藻意味深長地笑道:“殿下可以出兵,三萬或者五萬,但不用去攻打洛陽,而是去東郡,黃河北岸不是有一支隋軍嗎?殿下就去對付那一支隋軍,這不就是替唐軍分解壓力嗎?”

李密捋須笑了起來,他也想到了這個辦法,但他怕弄巧成拙,他出兵不多,軍隊無心戀戰,軍隊反而被隋軍殲滅了。

他把這個擔憂告訴了房玄藻,房玄藻搖搖頭道:“卑職今天其實也是爲這件事而來,卑職一直在思考此事,我聽說殿下和楊元慶從前關係不錯,甚至連殿下進瓦崗寨也和楊元慶有關,可有此事?”

李密點了點頭,“確有此事,其實我和楊元慶父親楊玄感的關係更好,和他祖父楊素也有深交。”

“那卑職就不明白了,既然如此,殿下爲何不和隋朝結盟?”

李密一怔,這個問題有點突然,讓他一時難以回答,他沉思片刻道:“或許是因爲張須陀之事吧!他恨我入骨。”

房玄藻笑了起來,“卑職覺得殿下有點鑽牛角尖了,楊元慶若真是那樣眥睚必報的人,他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嗎?他說要殺殿下爲師報仇,我倒覺得他其實只是在做個姿態,給秦瓊、羅士信他們看,或者是在提醒隋軍,張須陀是他師傅,這對他獲得隋軍支持有利,如果他真是一心報仇,那麼在河內郡時,他爲什麼不殺送上門去的邴元真?”

一句話提醒了李密,確實如此,邴元真還反覆告誡自己要注意楊元慶復仇,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當初他出使去河內郡,楊元慶怎麼不殺他?很明顯,邴元真是爲了三千兩黃金才這樣說。

難道楊元慶真的只是做做樣子?

房玄藻又勸道:“殿下,明和李淵結盟,暗和楊元慶交好,遊刃於兩大勢力之間,同時向東南擴張,這纔是當年孫吳之策。”

李密緩緩點頭,這句話說得在情在理,說到他的心坎上了,不過,事關重大,他還須再考慮一下。

()

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17章 大舉東進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14章 三面受敵第10章 矛盾激化第37章 三方對質第13章 萬春茶莊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49章 平陽郡主第36章 霹靂行動第11章 河北梟雄第1章 中元新夜第27章 晉陽疑雲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71章 北市試錢第14章 龍鳳美玉第37章 凌晨偷襲第29章 蕭後召見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50章 鴻門酒宴第47章 意外潰營第24章 酒樓告別第16章 資源危機第38章 風起南郡第12章 血戰突圍第34章 兩面三刀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53章 窮途末路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51章 玄感之死第19章 夜攻河內第3章 唐魏結盟第19章 誘敵之計第23章 遠方來人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49章 唐軍西撤第1章 意外相逢第41章 兵困雁門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37章 一招險計第41章 弟高一籌第46章 棋輸一着第68章 突襲漳南第31章 夜授密旨第36章 太原之變第29章 危機漸至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27章 京城家信第28章 馳援代州第32章 千金一箭第33章 收買人心第89章 胡馬煙塵第45章 不爲我用第94章 新朝開啓第22章 收穫不菲第42章 是功是過第15章 更深之秘第30章 娶妻當慎第7章 智取伊吾第10章 遷都角力第40章 朝堂之議第40章 禍水東引第56章 雙相辭呈第32章 文道武途第75章 謀主之策第31章 船中飛箭第33章 智取宜昌第21章 初次談判第1章 如期而至第13章 棒打長孫第9章 兵臨洛陽第15章 強攻榆關第34章 枕戈以待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36章 駕臨江夏第20章 王妃請客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75章 謀主之策第7章 幽州之憂第7章 賀若之怒第47章 線娘進京第38章 兩個時辰第17章 兩強對陣第38章 上元燈會第56章 王妃煩惱第12章 兵部調令第25章 關鍵人物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32章 千金一箭第55章 兩萬誘餌第29章 再提條件第15章 黑夜突破第43章 階下之囚第24章 李淵之憂第54章 把水攪渾第1章 漳南小村第23章 遠方來人第5章 元慶回京第35章 隔牆有耳
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17章 大舉東進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14章 三面受敵第10章 矛盾激化第37章 三方對質第13章 萬春茶莊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49章 平陽郡主第36章 霹靂行動第11章 河北梟雄第1章 中元新夜第27章 晉陽疑雲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71章 北市試錢第14章 龍鳳美玉第37章 凌晨偷襲第29章 蕭後召見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50章 鴻門酒宴第47章 意外潰營第24章 酒樓告別第16章 資源危機第38章 風起南郡第12章 血戰突圍第34章 兩面三刀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53章 窮途末路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51章 玄感之死第19章 夜攻河內第3章 唐魏結盟第19章 誘敵之計第23章 遠方來人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49章 唐軍西撤第1章 意外相逢第41章 兵困雁門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37章 一招險計第41章 弟高一籌第46章 棋輸一着第68章 突襲漳南第31章 夜授密旨第36章 太原之變第29章 危機漸至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27章 京城家信第28章 馳援代州第32章 千金一箭第33章 收買人心第89章 胡馬煙塵第45章 不爲我用第94章 新朝開啓第22章 收穫不菲第42章 是功是過第15章 更深之秘第30章 娶妻當慎第7章 智取伊吾第10章 遷都角力第40章 朝堂之議第40章 禍水東引第56章 雙相辭呈第32章 文道武途第75章 謀主之策第31章 船中飛箭第33章 智取宜昌第21章 初次談判第1章 如期而至第13章 棒打長孫第9章 兵臨洛陽第15章 強攻榆關第34章 枕戈以待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36章 駕臨江夏第20章 王妃請客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75章 謀主之策第7章 幽州之憂第7章 賀若之怒第47章 線娘進京第38章 兩個時辰第17章 兩強對陣第38章 上元燈會第56章 王妃煩惱第12章 兵部調令第25章 關鍵人物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32章 千金一箭第55章 兩萬誘餌第29章 再提條件第15章 黑夜突破第43章 階下之囚第24章 李淵之憂第54章 把水攪渾第1章 漳南小村第23章 遠方來人第5章 元慶回京第35章 隔牆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