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兄弟反目

“愚蠢!”

秦王府書房內,李世民怒不可遏,禁不住罵了起來,他剛剛得到消息,父皇竟然準備放棄這次攻打河東良機,竟然被一紙協議捆住了手腳,他心中惱恨之極。

給他送來消息的是戶部尚書竇璡,由於李世民和竇軌在隴西共同對付西秦國,兩人建立了良好的個人關係,這也使得竇家漸漸偏向了李世民。

由於竇威在年初去世,本來應該是由竇璡接替竇威爲相,不料太子李建成卻極力推薦陳叔達,使竇家相位落空,這使得竇家對太子非常不滿,反過來更加緊密了李世民和竇家的關係。

事實上唐朝高層也有着激烈的派系鬥爭,裴寂、劉文靜、獨孤震、蕭瑀、竇威,這是唐朝五相,五相本來是比較平衡的權力結構,劉文靜和獨孤震支持太子建成,裴寂和竇威則支持秦王李世民,而蕭瑀是中間派。

但竇威去世後,朝廷上下一致認爲應該是由竇璡入相,但太子李建成卻極力推薦陳叔達,李淵也是考慮要削弱關隴貴族的勢力,便改變了衆人的預期,升陳叔達成爲相國,太子勢力一下子佔了三個名額,李世民的勢力大弱,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巨大的政治壓力使李世民不得不結束河湟的戰役,回京出任尚書令,以彌補他在朝廷勢力的削弱,不過他這個尚書令和楊元慶的尚書令完全不同,僅僅只是一個名份,沒有任何實權,這讓凱旋而歸的李世民極爲鬱悶。

不過李世民也明白。自己在軍事上的強勢,必然會使父皇在政治上扶持太子,使太子形成政治上的強勢,如果自己軍事上強勢,政治上再強勢的話,就會威脅到太子的地位,這是父皇絕不能容忍。

李世民揹着手在房間裡走了幾步,又問竇璡。“父皇是什麼態度,難道父皇就這麼支持他們的所謂大義?”

竇璡躬身行一禮“啓稟殿下,聽說聖上本來是想趁機攻打河東,但被太子等人說服,放棄了進攻河東的想法。”

“不行,我要去勸說父皇,隋軍攻打河北。河東兵力空虛,這個機會我們若放棄,將來必將追悔莫及。”

李世民再也坐不住,他要趁這件事沒有最後落子之前,說服父皇回心轉意,李世民離開府邸,匆匆向皇宮而去。

他一路來到御書房門前,有宦官替他進去稟報,李世民揹着手在御書房門前來回踱步,隋軍奪取幽州之事也使他深感憂慮。楊元慶奪取幽州,已經走出擴張的第一步,而唐軍卻因弘農郡的失敗,困守在關中。

如果說從前唐軍只有河東之地,在實力上要略遜於奪取關隴河西以及巴蜀的唐朝,那麼隋軍一旦奪取河北,河東河北連成一片,就形成了和唐朝分庭抗衡之勢。

楊元慶現在已經成爲他們的第一勁敵,對付如此勁敵,父皇居然還要講大義。簡直就是宋襄公第二。

“殿下!”

一名宦官在御書房門口道:“聖上宣殿下覲見!”

李世民整理一下衣冠,快步走進了御書房,御書房內,李淵正和太子建成商議着科舉之事,下個月,唐朝也要舉行立國後的第一次科舉,選天下之才。這裡面有大量的細節事務需要處理,李建成便主動請纓,擔任這次科舉的總籌備人。

父子二人正在商議時。李世民走了進來,跪下給父親磕頭“兒臣向父皇請安!”

一般大臣是不需要向皇帝下跪,但李世民是以兒子的身份參見父親,因此他的禮節顯得格外敬重。

李淵雖然對李世民遲遲不發動剿滅樑師都的戰役有所不滿,但這畢竟是他所器重的兒子,而且李世民以極少的損失大敗樑師都,得到四萬餘降卒和幾萬匹戰馬,這又讓李淵極爲高興。

李淵笑呵呵道:“皇兒不必多禮,這裡只有我們父子三人,隨意一點好。”

“謝父皇!”

李世民站起身又給大哥建成行一禮,李建成點點頭“二弟坐下說話吧!”

李世民坐下來,先欠身道:“兒臣先要感謝父皇的賞賜!”

河湟戰役結束後,吐谷渾作爲賠禮,獻給唐朝二十萬頭牛和三十萬只羊,李淵將他們全部賞給李世民的軍隊,李世民則分賞給了手下將士,讓他們牛羊帶回家,這使他進一步贏得了軍心。

李淵點點頭“那是將士們立功應得的賞賜,皇兒就爲這個而來嗎?”

“不!兒臣是爲隋使之事而來。”

旁邊李建成的臉色立刻變得有些凝重起來,他就隱隱猜到二弟或許是爲隋軍之事而來,現在果然被他猜對了。

李淵眼中也閃過一絲訝色,他迅速掩飾住不安的神色,微微笑道:“隋使是來恭賀我們剿滅樑師都,皇兒覺得有什麼不妥嗎?”

李世民目光略略瞥了李建成一眼,他不希望兄長此時在旁邊,可大哥顯然沒有離去的意思,箭已上弦,不容李世民不發。

“父皇,隋朝是我們的第一勁敵,從前是,現在是,將來更是,現在他們主力遠征河北,河東空虛,這是打擊隋朝,奪回河東千載難逢之良機,如果我們放棄這次機會,那麼以後我們就再沒有機會,父皇,機不可失啊!”

“這個……”

李淵沒有想到次子會說這件事,他一時語塞,上午他纔剛剛決定遵守協議,現在次子又過來翻盤,而且說得振振有詞。

“二弟,這件事朝廷已經決定了。”

旁邊李建成儘量用一種溫和的語氣解釋,保持太子的沉穩“朝廷認爲既然雙方有協議,而且是兩個朝廷之間的協議,就應該遵守。不能失信於天下,這關係到國之信譽,機會還會有,但失去的信譽卻難以挽回,你不要再勸父皇了。”

李世民心中的怒火以一種不可抑制的速度在迅猛燃燒,熱血幾乎要衝破頭頂,但他依然強烈剋制住內心的憤怒,深深吸一口氣道:“皇兄。協議不能代表國之根本利益,所謂信譽不過是一種面子問題,事關我大唐危亡,事關我大唐能否取得天下,你卻爲了所謂面子,使我們失去唯一一次擊敗隋軍的機會,皇兄,你不覺得爲了一個信譽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嗎?”

李建成也微微動怒了。他沉聲道:“二弟,信譽不是面子,是一國之信,我們以朝廷的名義簽署的協議,上面有大唐太子的親筆簽名,有父皇的寶印,你就隨心所欲將它撕毀,你讓天下人怎麼看大唐,怎麼相信我們,‘背信棄義’這四個字。你背得起嗎?百年之後,讓我們的子孫又怎麼評價我們?二弟,信乃立國之本,你不要把這個‘信’字看得太輕了。”

兩個兒子的爭論使李淵心中十分糾結,其實他兩邊都贊成,他覺得長子說得對,不能失信於天下,可又覺得世民說得有道理,錯過這個機會,恐怕以後不會再有了。他心中極爲矛盾,長長嘆了口氣。

“世民,你未免把隋軍想得太簡單了,我們若動兵,隋軍就會立刻會從河北撤回,最後一場惡戰,若勝利了還好說。若失敗了,損兵折將,還背上一個失信的罵名。得不償失啊!”

李世民不理會李建成,湊上前對父親道:“父皇,兵在暗奇而不再招搖,兵貴在神速,兒臣願提五千騎兵,疾速趕赴延安郡,趁夜從黃河浮橋渡河,直殺向太原,恐怕消息還沒有到河北,兒臣便已拿下太原,同時再派兩支軍隊奪取飛狐陘和井陘,將隋軍主力堵在河北,河東就拿下來了,如果父皇擔心朝臣非議,我們可以使計,事先派士兵冒充隋軍入侵關中,那時我們再說是隋軍先破壞協議,要進攻蒲津關,只要我們大肆宣揚,朝臣們會相信,天下人更不會知道誰是誰非,父皇,機不可失啊!”

“父皇,大唐以誠信立國,不是竇建德、李密那樣梟雄之賊,不能推翻自己的信用,更不能使用這種卑鄙伎倆,以後機會還會有,決不能逞一時之快!”

兩兄弟爭鋒相對,誰也不讓,李淵心中矛盾到了極點,他低下頭沉思半響,對李建成和李世民道:“你們都先退下吧!讓朕一個人再想一想。”

李建成和李世民站起身,給父親深施一禮,都退下去了,退到御書房外,兩人卻不看對方一眼,各自離去。

幾名宦官望着他們背影皆搖了搖頭,他們是親兄弟,怎麼到了反目爲仇的程度?

李淵揹着手在御書房內來回踱步,一會兒低頭沉思,一會兒又仰天長嘆,李淵其實已經被李世民的建議打動了,派奇兵奪回太原,他知道這是一個機會,完全可以辦到,只是他怎麼向朝臣交代?

這不僅是向天下人失信的問題,更重要是他向朝臣失信,朝廷九成的大臣都主張守信,他卻背信而行,或許可以用什麼辦法讓隋朝先失信,就像世民所說,派人冒充隋軍先入侵關中,欺騙住朝臣。

就在這時,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奔跑聲,一名宦官在門口氣喘吁吁道:“陛下,太后……,太后不妙了!”

李淵嚇了一跳,連忙乘輦向內宮而去,獨孤皇太后是楊堅妻子獨孤皇后的姐姐,也是獨孤信之女,嫁給李淵父親唐國公李昞。

李淵事母極孝,這段時間母親身體很不好,太醫暗示可能要準備後事了,所以李淵每天都爲母親擔憂,他奔到宮門口,只聽宮內傳來哭聲,李淵的心彷彿墜入了深淵,一名老宦官在李淵面前跪下大哭“陛下,太后…………薨了!”

李淵眼前一黑,當場暈倒過去。

武德二年二月,唐朝皇太后駕崩,李淵追封亡母爲元貞皇后,他心中哀痛之極,下旨舉國弔孝,封兵器三個月,三個月內不準再議攻打河東之事。

。。。。。。。()

第34章 緊急應對第10章 李密抉擇第29章 風過雁門第1章 營州之變第4章 突厥異變第25章 初查齊郡第16章 紅影驚現第32章 文道武途第11章 月圓之夜第48章 兩路奇兵第31章 矛盾激化第50章 心結難解第33章 御房進諫第54章 兵臨城下第40章 釜底抽薪第11章 宇文新計第5章 咬金練箭第60章 關鍵人物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73章 銀錢危機第14章 死地後生第2章 水火楊家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70章 突破缺口第17章 京城遊俠第72章 請功負罪第37章 南市酒樓第45章 四面皆敵第16章 軍心不穩第34章 發現敵蹤第8章 暗鬥不息第2章 世充登基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11章 雙雄火併第45章 援軍到來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3章 盂蘭燈會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18章 反間之計第21章 內部生變第37章 南市酒樓第19章 首鼠兩端第12章 帝王心思第24章 酒樓告別第21章 匪夷所思第10章 裴矩辭相第49章 平陽郡主第46章 激戰碼頭第21章 北原謀生第26章 討要說法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50章 鴻門酒宴第37章 致命一箭第49章 平陽郡主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27章 京城家信第4章 佳夕如夢第10章 除夕意外第31章 果斷殺伐第29章 豐都事件第9章 舌燦蓮花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21章 試探底線第17章 李淵失言第8章 太原募兵第19章 李氏父子第22章 不甘失礦第17章 爭奪鐵礦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31章 宿怨爆發第35章 亡國之恨第82章 收到假錢第23章 隱形力量第15章 化繁爲簡第58章 李淵出事第31章 宿怨爆發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29章 豐都事件第7章 楊府貴客第31章 楊素教孫第11章 風險悄至第13章 萬春茶莊第19章 贖買條件第43章 郢州祭母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32章 啓民提議第41章 局面被動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28章 盛名之禍第44章 爾虞我詐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31章 清河崔氏第51章 長安警報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12章 最後抉擇第28章 捉姦在牀第15章 化繁爲簡
第34章 緊急應對第10章 李密抉擇第29章 風過雁門第1章 營州之變第4章 突厥異變第25章 初查齊郡第16章 紅影驚現第32章 文道武途第11章 月圓之夜第48章 兩路奇兵第31章 矛盾激化第50章 心結難解第33章 御房進諫第54章 兵臨城下第40章 釜底抽薪第11章 宇文新計第5章 咬金練箭第60章 關鍵人物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73章 銀錢危機第14章 死地後生第2章 水火楊家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70章 突破缺口第17章 京城遊俠第72章 請功負罪第37章 南市酒樓第45章 四面皆敵第16章 軍心不穩第34章 發現敵蹤第8章 暗鬥不息第2章 世充登基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11章 雙雄火併第45章 援軍到來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3章 盂蘭燈會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18章 反間之計第21章 內部生變第37章 南市酒樓第19章 首鼠兩端第12章 帝王心思第24章 酒樓告別第21章 匪夷所思第10章 裴矩辭相第49章 平陽郡主第46章 激戰碼頭第21章 北原謀生第26章 討要說法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50章 鴻門酒宴第37章 致命一箭第49章 平陽郡主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27章 京城家信第4章 佳夕如夢第10章 除夕意外第31章 果斷殺伐第29章 豐都事件第9章 舌燦蓮花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21章 試探底線第17章 李淵失言第8章 太原募兵第19章 李氏父子第22章 不甘失礦第17章 爭奪鐵礦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31章 宿怨爆發第35章 亡國之恨第82章 收到假錢第23章 隱形力量第15章 化繁爲簡第58章 李淵出事第31章 宿怨爆發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29章 豐都事件第7章 楊府貴客第31章 楊素教孫第11章 風險悄至第13章 萬春茶莊第19章 贖買條件第43章 郢州祭母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32章 啓民提議第41章 局面被動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28章 盛名之禍第44章 爾虞我詐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31章 清河崔氏第51章 長安警報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12章 最後抉擇第28章 捉姦在牀第15章 化繁爲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