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調兵遣將

一隻蒼鷹從潁川郡飛翔而至,飛越了黃河,向河陽城飛去,它帶去了隋軍斥候在潁川郡極其重要的發現.

河陽城的隋軍兵力已集結到九萬人,大將謝映登和薛萬徹又率領兩萬軍隊南下,剛剛抵達河內郡,這兩萬軍隊便是整編完成的幽州軍精銳。

至此,隋軍在黃河一線的部署已達十四萬之衆,除了河內郡的九萬大軍外,還有河東郡由裴行儼率領的兩萬軍隊,以及部署在黎陽城,由秦瓊率領的三萬軍隊。

另外,在河陽城黃河邊,隋軍還集結了二千多艘戰船,這是一場勢在必得的大戰。

河陽城內最高處的鷹塔上,一隻蒼鷹盤旋而至,緩緩落在鷹塔上,一名鷹奴取下信筒,飛奔下樓大喊:“是紅色信筒!”

這是緊急情報,等候在塔下的傳令兵接過情報便翻身上馬,催馬向位於城外的隋軍大營飛馳而去。

中軍大帳內,楊元慶正在和李靖商議軍情,隨着洛陽戰役的拉開,各種重要情報接二連三而至,唐軍和鄭軍在洛陽城外展開大戰,由李世民和王仁則對陣,王仁則連敗兩場,洛陽形勢不利。

而在虎牢關,羅士信和程咬金已成功奪取關隘,佈下了一顆重要的棋子,在陳留縣,一支由兩百艘大船組成的船隊正沿着通濟渠北上,這應該是李密派來正式簽署合約的船隊。

但楊元慶此時卻在考慮對中原的奪取,他之所以不斷增兵,就是爲了應對戰局的不斷變化

更重要是,李密已經有放棄中原、南遷江淮的跡象,那麼及時搶佔因李密南撤而留下的勢力空白,就是擺在楊元慶面前的重中之重。

“我覺得我們應首先佔領東郡。向南再攻佔濟陰郡。其次是滎陽郡,這樣便可以和洛陽相連接,將我們的勢力在河南連成一片。”

李靖在勸說着楊元慶。“卑職估計李密一時不會輕易放棄樑郡,我也建議總管暫時不要攻打樑郡,留下他作爲第三方。這樣,東面將東郡作爲攻打竇建德的後勤重地,而西面將洛陽建爲應對唐軍的後援重地,東西呼應,形成與河北的犄角之勢。”

“可以這樣也會成爲腹背受敵之勢,一旦李密南下計劃受挫,他必然會捲土重來,那麼和唐軍勾結,兩邊同時進攻。我們就左右難支了,長史想過嗎?”

李靖想了想,又道:“那索性就留下一個弱小的王世充。讓他成爲西面屏障。擋住李唐東進,我們集中精力取中原。這樣就化解了腹背受敵的困境。”

“這也是一個辦法,可以讓我集中精力謀攻中原

楊元慶揹着手注視着沙盤,沉思片刻道:“從前我聽祖父說過,在河南有兩個郡極爲重要,一個是樑郡,它聯繫江淮,一個是潁川郡,它聯繫南陽荊襄,我可以暫時不攻打樑郡,但潁川郡我還是考慮要拿下。”

李靖微微嘆息一聲,“就怕戰線拉得太長,後方兵力空虛,被竇建德偷襲河北,就得不償失了。”

楊元慶沉默了,這確實是一個問題,竇建德是一頭受傷之狼,隱藏在青州,雖然受傷,卻不能大意。

一旦秦瓊的軍隊殺得太靠南,這就會給竇建德可趁之機,他毀掉渡船,截斷秦瓊後路,然後大舉進攻河北,河北只有一些郡兵,根本無法抵擋竇建德反撲,如此,河北危矣!

楊元慶也嘆了口氣,“那還是按原計劃吧!秦瓊軍隊只取東郡。”

這時,一名士兵在帳門口稟報道:“啓稟總管,潁川郡斥候有緊急情報傳來!”

楊元慶一怔,他剛剛說到潁川郡,潁川郡的情報就到了,“呈上來!”

士兵進帳,將一管紅色信筒呈上,信筒上刻着‘潁川郡’三個字,楊元慶從信筒中抖出一卷細細的絹紙,上面只有一句話,‘潁川郡葉縣發現八萬唐軍。’

這個消息頓時讓楊元慶吃了一驚,非常意外,唐軍除了十萬主力攻打洛陽外,居然還出兵八萬,進攻潁川郡。

“總管,出什麼事了?”李靖見總管臉色有異,連忙問道

“你自己看看吧!”

楊元慶把情報遞給了李靖,他快步走到沙盤前,很快便找到了葉縣,位於五郡交界之處,這裡居然有八萬唐軍,這隻能是荊襄李孝恭率領的大軍,李淵居然把荊襄軍派出來了,他這下的是什麼棋?

這時李靖走上前道:“很明顯,唐軍不僅想奪洛陽,他也想奪取中原各郡,看來李淵也是把李密看透了。”

“你是說,李淵也是發現李密有撤退東南的跡象?”

李靖點點頭,“應該是這樣!”

情況突變,楊元慶負手注視着沙盤,也陷入了久久地沉思之中,如果荊襄唐軍大舉北上,這顯然就出現了荊襄兵力空虛的漏洞。

那麼蕭銑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大舉反攻,重新奪回荊襄?楊元慶覺得自己有必要提醒蕭銑。

。。。。。。。

由於唐軍八萬荊襄主力意外出現在潁川郡,打亂了隋軍的計劃,楊元慶立刻分兵四路南下,東路命秦瓊率三萬軍從黎陽渡河佔領東郡。

而西路則命徐世績率一萬河東軍和一萬河內軍,共計兩萬軍隊從陝縣渡河,佔領函谷關,截斷關中和洛陽的聯繫.

中路則又分兵兩路,一路由李靖率三萬軍赴滎陽,南下潁川郡攔截李孝恭的荊襄唐軍北上,另一路則由楊元慶率領五萬主力從盟津渡河,直取洛陽中庭,向進攻洛陽的李世民施壓。

幾路大軍同時渡河,但楊元慶卻沒有立刻出兵,他還要等待李世民和洛陽戰和消耗再打下去,過早渡河對削弱王世充不利,另外,他也要等待李密的特使第二次到來。

。。。。。。。

洛陽的戰役已經歷十餘天。前後打了兩仗。皆以王仁則的慘敗而告終,使鄭軍損失了兩萬精銳。

王世充大怒,他罷免了王仁則的行軍總管之職。將他貶黜爲民,命太子王玄應主管朝政,他御駕親征。自封天下兵馬大元帥,將剩下的五萬精兵統統掌握在自己手中。

王仁則雖然被罷免督軍之職,但他心中並不服氣,這天上午,他打聽到叔父在軍器監巡視,他便立刻趕到了軍器監。

軍器監廣場上,兩千工匠正忙碌地製造着各種重型防禦武器,材料不足,王世充便命令拆掉一些宮室。獲得大量優質巨木,眼看着一架架巨型石炮和一排排巨弩製造完成,他心中格外欣慰。

王世充走到一架巨型石炮前。拍了拍用宮殿主樑製成的炮身。笑問道:“這座石炮可以投多遠?”

留在洛陽的二千五百名軍器監工匠,都是天下最優秀的匠人。楊元慶幾次援助王世充,就是想把這兩千五百名工匠要走。

但王世充心裡明白,他最終只送給了楊元慶五百人,其餘兩千工匠還是被他留了下來,此刻,正是這兩千工匠給王世充帶來了最後一線希望。

一名老匠人躬身回答:“稟報聖上,這叫‘石大將軍’,是天下最大的一種石炮,可以將五十斤重的巨石投擲到二百步外,能輕易擊毀敵機巢車,也可以攻擊步兵。”

“不錯!不愧是石大將軍。”

王世充嘖嘖稱讚,他又想起隋軍的火油,不由嘆息道:“可惜洛陽沒有火油,否則朕用火油對付李世民,將他燒爲焦炭!”

“叔父!”

身後有人叫他,王世充回頭,只見王仁則匆匆趕來,王世充臉色一沉,有些不高興問:“有什麼事嗎?”

王世充曾經對王仁則寄予厚望,但王仁則卻令他失望,兩戰兩敗,損失兩萬精兵,令王世充心痛之極,對王仁則,他就沒有了什麼好態度。

叔父對自己的不滿,王仁則心知肚明,他依然躬身道:“叔父,請容侄兒進一言,侄兒死而無憾!”

王世充見他說得嚴重,便點點頭,“你說吧!”

“叔父,兩戰之敗,並非是侄兒無能,而是另有原因。”

“什麼原因?”

“稟報叔父,戰敗的原因都是因爲宗室領軍,是他們無能所致,第一次是趙王不聽指揮,擅自出擊,導致兵敗,而第二次是荊王在關鍵時候丟下軍隊逃命,導致軍隊崩潰,事實上唐軍也快支持不住,叔父如果不改變宗室領兵的局面,以後還是會再敗,這些宗室真的不能打仗。”

王世充陷入沉思之中,半晌,他的臉色漸漸和緩了,嘆息一聲道:“你說的不錯,朕也心裡也明白,可是現在敵強我弱,人心不定,朕若用大將,就怕他們臨陣倒戈,後果更嚴重,朕是不敢太相信外人啊!”

王仁則沉默一下又道:“事到如今,叔父還不想向楊元慶求援嗎?侄兒聽說,楊元慶在黃河北線部署了十幾萬大軍,很明顯是要應對洛陽之戰,如果楊元慶肯提前出兵,分散李世民的軍隊,那麼我們守城的把握就更大了,只要把時間拖下去,唐軍最後只能是無功而返。”

“那楊元慶怎麼辦?你能用什麼滿足他的胃口?”王世充冷冷道。

“叔父,侄兒一直在考慮,有我們存在,其實對楊元慶是有利而無弊,我們不可能攻打隋朝,矗立在隋唐之間,成爲他的屏障,這樣,他便可以集中精力攻伐中原,唐朝若想謀中原,首先就繞不過洛陽,這對楊元慶不是更有利嗎?”

王世充揹着手走了幾步,毅然回頭對王仁則道:“反正都是死,索性死馬當做活馬醫,你再去一趟河陽,說服楊元慶。”

王仁則連忙道:“侄兒願替叔父分憂,但能否讓雲定興和侄兒同去,他口才極好,又和楊元慶有舊,另外,侄兒還想把宇文娥英也帶去,以舊情動之。”

第64章 宮外之音第14章 龍鳳美玉第47章 災情初現第61章 動之以情第17章 君心難測第6章 夜襲柔遠第7章 義成公主第25章 反奪虎牢第6章 王府夜話第22章 不甘失礦第3章 盜馬風波第28章 遷都試探第10章 窮途出路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34章 枕戈以待第38章 風起南郡第27章 奪取河陽第17章 接受密旨第15章 強攻榆關第7章 羅藝告密第60章 關鍵人物第11章 河北梟雄第21章 錢貨漏洞第33章 攻城前夕第2章 欺人太甚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2章 一言九鼎第8章 假途滅虢第38章 皇后之勸第21章 試探底線第11章 花開花落第11章 家廟夜審第81章 老孃不幹第45章 烈火焚城第3章 風雨前夜第16章 解囊救窘第70章 突破缺口第50章 平定幽州第16章 軍心不穩第7章 秋風至楊第33章 北邙祭祖第30章 宮中毒蛇第26章 初戰王薄第13章 河底練刀第12章 收官之棋第19章 離別之酒第15章 史蜀之毒第3章 雙瞳之將第2章 聖旨東至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3章 黑臉魏刀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6章 夜襲柔遠第60章 關鍵人物第48章 集中民力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36章 千里改錯第40章 痛苦抉擇第14章 戰爭索賠第33章 金精賭彩第28章 局勢複雜第7章 賀若之怒第36章 鬥智鬥狠第8章 暗鬥不息第25章 野心泄露第22章 收穫不菲第21章 危機重重第35章 孤家寡人第16章 資源危機第6章 梳理上谷第16章 三千奇兵第8章 違規賣酒第15章 吞併靈武第51章 長安警報第27章 奇貨可居第28章 殺人無形第13章 世充評榜第3章 透露底線第1章 異牀同夢第42章 暗流洶涌第8章 怒極生誓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1章 返回太原第5章 敏秋心事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55章 陰差陽錯第51章 玄霸之錘第13章 深巷小宅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9章 生死之鬥第10章 君廓獻計第17章 發現契苾第34章 兩面三刀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19章 誘敵之計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
第64章 宮外之音第14章 龍鳳美玉第47章 災情初現第61章 動之以情第17章 君心難測第6章 夜襲柔遠第7章 義成公主第25章 反奪虎牢第6章 王府夜話第22章 不甘失礦第3章 盜馬風波第28章 遷都試探第10章 窮途出路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34章 枕戈以待第38章 風起南郡第27章 奪取河陽第17章 接受密旨第15章 強攻榆關第7章 羅藝告密第60章 關鍵人物第11章 河北梟雄第21章 錢貨漏洞第33章 攻城前夕第2章 欺人太甚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2章 一言九鼎第8章 假途滅虢第38章 皇后之勸第21章 試探底線第11章 花開花落第11章 家廟夜審第81章 老孃不幹第45章 烈火焚城第3章 風雨前夜第16章 解囊救窘第70章 突破缺口第50章 平定幽州第16章 軍心不穩第7章 秋風至楊第33章 北邙祭祖第30章 宮中毒蛇第26章 初戰王薄第13章 河底練刀第12章 收官之棋第19章 離別之酒第15章 史蜀之毒第3章 雙瞳之將第2章 聖旨東至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3章 黑臉魏刀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6章 夜襲柔遠第60章 關鍵人物第48章 集中民力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36章 千里改錯第40章 痛苦抉擇第14章 戰爭索賠第33章 金精賭彩第28章 局勢複雜第7章 賀若之怒第36章 鬥智鬥狠第8章 暗鬥不息第25章 野心泄露第22章 收穫不菲第21章 危機重重第35章 孤家寡人第16章 資源危機第6章 梳理上谷第16章 三千奇兵第8章 違規賣酒第15章 吞併靈武第51章 長安警報第27章 奇貨可居第28章 殺人無形第13章 世充評榜第3章 透露底線第1章 異牀同夢第42章 暗流洶涌第8章 怒極生誓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1章 返回太原第5章 敏秋心事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55章 陰差陽錯第51章 玄霸之錘第13章 深巷小宅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9章 生死之鬥第10章 君廓獻計第17章 發現契苾第34章 兩面三刀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19章 誘敵之計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