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緊急應對

太極宮白蓮殿,這裡是尹德妃的寢殿,此時已是一更時分,宮殿四周佈滿了宮廷侍衛,一隊隊侍衛來回巡邏,在黑暗處還藏有暗哨,種種跡象表明,大唐皇帝李淵今晚就留宿在白蓮殿內。

夜已經深了,侍衛們都穿着厚底軟靴,腳步儘量放輕,宮殿內外十分安靜,這時,一陣急促的奔跑聲傳來,使侍衛們紛紛警覺起來。

“是誰?”侍衛們奔上去,攔截住了敢放肆奔跑的人。

“是我!”來人聲音很嚴厲,侍衛們認出是直閣將軍周俊,都嚇得紛紛閃開。

周俊狠狠瞪了衆侍衛一眼,快步走上臺階,兩名宦官卻攔住了他,“周將軍,聖上已經安歇,不要打擾!”

周俊連忙抱拳道:“我知道,但我十萬火急的大事要稟報聖上,請兩位公公通報聖上。”

兩名宦官對望一眼,一般是不能驚擾聖上休息,但周俊作爲直閣將軍,他應該更懂這個規矩,肯定是有重大事情,若誤了事,他們也擔待不起,一名宦官點點頭,“周將軍請稍候!”

宦官轉身向寢宮內走去,尹德妃的寢殿內更加安靜,屋角兩隻香爐青煙嫋嫋,瀰漫着一股濃冽的檀香,地上鋪着厚厚的西域地毯,牆上掛滿了色彩豔麗的蜀錦,大殿上方在幾幅長長的絲幔中間墜着一顆柚子大的夜明珠,將淡淡清輝灑向大殿的每一個角落。

大殿中間兩道厚厚的幔簾低垂着,將大殿一隔爲二。八名宮女站在幔帳的外面,手捧各種用具,等待聖上和娘娘的召喚。

而在大殿內的玉階上,放着一張象牙金絲牀,牀上掛着厚厚的芙蓉暖帳,帳內,大唐皇帝李淵正和年輕美貌的尹德妃相擁而眠。

此時已是一更時分。但帳內還傳來尹德妃嚶嚶的聲音,“臣妾父親之事,陛下一定要答應。不答應,我可不依。”

“愛妃放心吧!你的父親是國丈,朕怎麼會追究?早點休息吧!朕很累了。”

“不行。陛下一定要親口答應臣妾,要不然臣妾就哭給聖上看。”

“好!好!好!朕正式向愛妃保證,絕不追究你父親之事,一言九鼎。”

“多謝陛下,陛下睡吧!臣妾給陛下暖身子。”

這時,簾幔外傳來腳步聲,緊接着一名宦官稟報,“陛下,有緊急大事要稟報。”

李淵和尹德妃剛做完恩愛之事,已經疲憊不堪。這時候卻有人來打擾,令他十分惱怒,但聽說是有緊急大事,他便忍住怒火,冷冷問道:“什麼事情?”

“啓稟陛下。是直閣周將軍來稟報,他說驪山左峰有三鍋烽火點燃。”

驪山烽火點燃,那就意味着外敵寇邊,不是突厥就是吐谷渾,但突厥和唐朝基本不接壤,可以排除。應該是吐谷渾的可能性更大。

雖然這也算是大事,但李淵實在太疲憊,可以暫時放一放,便道:“朕知道了,明天再和大臣們商議。”

停了一下,宦官又小心翼翼提醒道:“陛下,是左峰的烽火。”

“什麼!”

李淵騰地一下坐了下來,驪山有兩座烽燧,右峰烽燧是關西和北方報警,而左峰烽燧是關東報警,關東出警,這就意味着關中有敵入侵了,嚇得李淵睏意全無,慌忙披上外袍爬起來。

尹德妃也不敢再睡,她喊了一聲,幾名宮女立刻進來,替李淵穿上厚袍,戴上平巾,李淵這才匆匆走到外宮。

直閣將軍周俊等在這裡,他見李淵出來,連忙上前稟報:“陛下,烽火剛剛燃起,很可能是蒲津關那邊出事了。”

李淵也猜到是蒲津關那邊出事,那應該是隋軍侵入關中了,這令他心中惶恐異常,關中空虛,長安也只有兩萬軍隊,若真有隋軍襲擊關中,讓他怎麼應對?

李淵後背驚出一身冷汗,他連忙令左右道:“速去把五相國都召來朕的御書房。”

李淵也沒有任何睡意,他回宮簡單洗漱一下,便匆匆去了御書房。。。。。。

武德殿廣場上,大雪已被清掃乾淨,裴寂、陳叔達、蕭瑀、竇軌、獨孤震等五相國都先後趕來了,此時他們都知道了驪山烽火之事,這個消息同樣令他們震驚,五人正聚在一起議論紛紛。

“上次我就說了,把軍隊全部派出去,關中空虛,風險會很大,結果你們誰都不聽,誰都不肯勸聖上,現在問題出來了,你們說該怎麼辦?”

裴寂的聲音很大,帶着一絲怨氣,當時派兵時他是想到了派出傾國之兵不妥,但當時李淵在氣頭上,他不敢勸,便想讓別人提這件事,但誰都沒有理會他,現在果然出危險了,他立刻開始埋怨起衆人。

其他四人都冷冷瞥了他一眼,裴寂善於在背後做小動作,衆人對他很警惕,都不齒和他爲伍,對他的埋怨,也沒有人理會。

這時,臺階上走出一名宦官,高聲道:“聖上有旨,宣五相國覲見。”

五名相國整理一下衣冠,一起走進了武德殿,此時御書房的燈已經點亮了,幾盆炭火已將房間烘烤得十分暖和,李淵正負手站在一張關中地圖前,久久沉思不語。

“參見陛下!”五名相國先後躬身施禮。

李淵擺擺手,“各位愛卿平身,賜座!”

宦官們搬來了單人坐榻,衆人坐了下來,李淵這才嘆口氣道:“半夜把各位相國找來,實在是很抱歉,想必大家都知道了,驪山燃起了烽火,現在情況還不明,但朕實在是很擔心,隋軍極可能趁關中空虛殺進來了,大家說說吧!現在該怎麼辦?”

五人都沉默了,片刻,竇軌微微欠身道:“陛下,微臣認爲是隋軍從蒲津關殺入關中的可能性比較大,現在蒲津關應該已經不保,如果是這樣,最快明天中午,隋軍將殺至長安,微臣考慮,應該有兩個緊急應對方案。”

李淵大喜,他現在就希望得到有實際內容的建議,竇軌當初爲扶風郡太守,曾率領軍民奮戰半個月,以一萬五千軍隊成功防禦住了楊玄感十萬大軍進攻,在部署防禦上很有經驗,李淵對他極爲信任,便連忙道:“竇相國請說。”

竇軌微微一笑,“其實我的方案大家都想得到,一個是守城,一個是求援,可命羽林軍和金吾衛立刻上城防禦,同時招募長安青壯協助守城,臣沒有猜錯的話,隋軍應該是輕騎突擊,沒有帶攻城武器,所以長安城的問題不是很大,但隋軍騎兵殺入關中,會極大影響軍民士氣,會動搖軍民對唐朝的信心,所以必須求援,讓太子的軍隊和秦王的軍隊同時回援。”

旁邊陳叔達眉頭一皺道:“或許隋軍的目的就是圍魏救趙,逼迫我們撤軍,若我們讓兩軍回援,不就正好中了隋軍的計策,竇相國有沒有想到這一點?”

竇軌搖了搖頭,“陳相國多慮了,楊元慶重兵在北方,河東腹地又有三萬突厥軍在肆虐,他的大軍還無暇南下,所以這次偷襲的軍隊不會多,最多也就兩萬人,其實我的意思,是把這支偷襲軍隊殲滅在關中,反而能激奮軍民的士氣,另外,軍隊也不必全部回援,各回援五萬人便足矣。”

裴寂也接口道:“我們甚至還可以讓秦王從陝縣渡河北上,反攻河東郡,斷這支偷襲隋軍的後路,或者索性大舉北上,奪取河東郡和絳郡,這兩個郡人口衆多,農業發達,將是我們最大的收穫。”

這時,李淵見蕭瑀一直沉思不語,便問道:“蕭相國有什麼想法?”

蕭瑀目光裡帶有憂色,緩緩道:“微臣在想,隋朝爲何不在前段時間出兵,那時關內道沒有被佔領,洛陽也沒有被圍,那時出兵更能牽制我們,而偏偏現在出兵,難道隋軍不知道他們會被圍殲在關中?難道隋軍不知道,河東郡反而會被唐軍攻打?”

蕭瑀的疑慮使李淵似乎明白了什麼,“蕭愛卿的意思是說……蕭瑀點了點頭,“微臣有七成的把握可以肯定,隋軍已經擊敗了突厥,只有這樣,他們纔敢這樣突襲長安。”

蕭瑀的大膽判斷令李淵倒吸一口冷氣,如果真是這樣,局勢就要發生變化了。

就在這時,外面傳來一陣奔跑聲,有人在門外稟報:“啓稟殿下,太原有急報!”

太原唐風已被摧毀,但還有一些唐風勢力隱藏在太原,雖然不敢有什麼行動,但太原若有什麼重大變化,他們也會傳來消息。

李淵心中涌起一種不祥之感,難道是。。。。。他連忙令道:“速呈上來!”

一名宦官匆匆走進,雙手呈上一份已經抄錄好的情報,李淵接過情報看了一遍,上面只有一行字:‘隋軍大捷,太原滿城歡慶。’

李淵心一涼,儼如墜進冰窟,他苦笑一聲對蕭瑀道:“果然被愛卿說對了,隋軍擊敗了突厥軍。”

御書房內頓時響起一片竊竊私語聲,李淵坐不住了,他站起身揹着手走到窗前,凝視着夜空,心中沉重之極,他最不願面對之事終於來了。

“陛下,先守住長安,其他可以看形勢發展再作決定。”竇軌建議道。

李淵點了點頭,回頭對衆人道:“可讓太子和秦王各回兵五萬,援助關中!”

他又對竇軌道:“防禦守城的重任,就交給竇愛卿了……()

第32章 道士軍師第39章 妥協援兵第23章 南華梟雄第27章 奇貨可居第36章 太原之變第49章 蕭家試探第9章 恆山之亂第4章 以小欺老第70章 漢中內訌第43章 關鍵人物第7章 義成公主第27章 接風酒宴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42章 被迫求援第1章 上洛隱梟第68章 羅藝之慮第12章 大事化小?第1章 灞橋秋色第45章 兵壓江陵第27章 京城家信第10章 矛盾激化第39章 李靖奇謀第7章 戰略對抗第1章 戍堡聞警第5章 上兵伐謀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40章 羅高離心第29章 再提條件第34章 斷然拒絕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24章 李淵之憂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21章 藉口送禮第39章 意外來客第26章 奸商本色第14章 武周示弱第10章 窮途出路第51章 玄感之死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15章 化繁爲簡第7章 國事家事第23章 火油風波第13章 走私線索第42章 踏平瓦崗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20章 聲先奪勢第36章 連夜撤軍第63章 一支冷箭第44章 中秋異月第23章 奸佞之計第14章 引而不發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49章 唐軍西撤第23章 斷絕利益第7章 初遇敵情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6章 西秦霸王第64章 予民厚禮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4章 江淮伏威第22章 極度被動第23章 世充求救第53章 七星寶刀第2章 宇文義子第24章 小男養家第34章 兩面三刀第28章 盛名之禍第27章 晉陽疑雲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42章 局勢混亂第35章 亡國之恨第4章 露出破綻第31章 軍機決策第14章 意外之箭第42章 人棄我用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14章 得罪小人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10章 裴矩辭相第47章 災情初現第31章 蠅頭小利第2章 世充登基第46章 拖住主力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32章 雪夜離京第20章 邊疆奏摺第36章 返回太原第29章 再提條件第5章 元家造反第15章 京城讖語第42章 人棄我用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35章 衛南漁翁第24章 略施小計第23章 再見故人第46章 漸束袋口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20章 邊疆奏摺第42章 局勢複雜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
第32章 道士軍師第39章 妥協援兵第23章 南華梟雄第27章 奇貨可居第36章 太原之變第49章 蕭家試探第9章 恆山之亂第4章 以小欺老第70章 漢中內訌第43章 關鍵人物第7章 義成公主第27章 接風酒宴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42章 被迫求援第1章 上洛隱梟第68章 羅藝之慮第12章 大事化小?第1章 灞橋秋色第45章 兵壓江陵第27章 京城家信第10章 矛盾激化第39章 李靖奇謀第7章 戰略對抗第1章 戍堡聞警第5章 上兵伐謀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40章 羅高離心第29章 再提條件第34章 斷然拒絕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24章 李淵之憂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21章 藉口送禮第39章 意外來客第26章 奸商本色第14章 武周示弱第10章 窮途出路第51章 玄感之死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15章 化繁爲簡第7章 國事家事第23章 火油風波第13章 走私線索第42章 踏平瓦崗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20章 聲先奪勢第36章 連夜撤軍第63章 一支冷箭第44章 中秋異月第23章 奸佞之計第14章 引而不發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49章 唐軍西撤第23章 斷絕利益第7章 初遇敵情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6章 西秦霸王第64章 予民厚禮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4章 江淮伏威第22章 極度被動第23章 世充求救第53章 七星寶刀第2章 宇文義子第24章 小男養家第34章 兩面三刀第28章 盛名之禍第27章 晉陽疑雲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42章 局勢混亂第35章 亡國之恨第4章 露出破綻第31章 軍機決策第14章 意外之箭第42章 人棄我用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14章 得罪小人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10章 裴矩辭相第47章 災情初現第31章 蠅頭小利第2章 世充登基第46章 拖住主力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32章 雪夜離京第20章 邊疆奏摺第36章 返回太原第29章 再提條件第5章 元家造反第15章 京城讖語第42章 人棄我用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35章 衛南漁翁第24章 略施小計第23章 再見故人第46章 漸束袋口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20章 邊疆奏摺第42章 局勢複雜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