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東巡長城

六合城外,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兄弟都被剝去衣服,‘精’赤着上身,各自被反綁在一根木樁上,垂頭喪氣地跪在六合城下,其他三百餘人皆已處斬,就只剩下他們二人。

在他們身後,各站着一名彪形大漢,雙手握着厚背砍刀,目光冷厲地注視着兄弟二人的脖子,只等聖上一聲令下,就揮刀砍掉兩人的人頭。

御書房內,宇文述跪在地上請罪,這一次證據確鑿,人證物證皆在,令他無法抵賴,此時宇文述已是滿頭大汗,他不知該給兒子求情,還是該保自己,渾身哆嗦着,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楊廣怒不可遏地盯着宇文述,連連拍桌子,“宇文述!這就是你的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嗎?你怎麼給朕解釋?”

他從‘抽’屜取出兩年前楊元慶從鐵鋪‘弄’到的那本帳冊,狠狠砸在宇文述臉上,賬冊綻開,帳頁飛散得滿地都是。

“兩年前,你的兒子‘私’賣生鐵給突厥,朕就忍了,你們卻不知悔改,愈加猖狂,現在居然販運兵器給突厥,要給突厥斬朕的頭嗎?”

宇文述痛哭流涕,連連叩頭,“老臣家教不嚴,出此兩個逆子國賊,老臣願盡捐家財,彌補二人給大隋帶來的損失。”

楊廣一拍桌子怒道:“你還想讓朕饒他二人的‘性’命?”

“老臣不敢,老臣願聽從陛下一切懲處,沒有半點怨言。”

宇文述心已絕望,他知道已無法挽回兩個兒子的‘性’命了,他傷心‘欲’絕,心中彷彿滴血一樣疼痛。

楊廣心意已決,厲聲喝道:“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私’賣禁品與突厥,罪不可恕,傳朕的旨意,就地.....”

他‘處斬’二字尚未說出口,便只聽一聲高呼,“父皇,刀下留下!”

緊接着一個身着宮裙的‘女’子奔進,跪倒在楊廣面前,抱住他的‘腿’悲喊道:“父皇,刀下留人!”

這名年輕‘女’子正是楊廣的長‘女’南陽公主楊靜思,她是宇文述次子宇文士及之妻,也宇文述的兒媳,皇帝出巡,公主駙馬也會隨行。

楊靜思是受丈夫之託,前來救宇文兄弟,她磕頭哀求道:“父皇,看在‘女’兒的面上,求求饒了兩個叔叔吧!”

她在地板上磕頭‘砰!砰!’作響,片刻,額頭上的鮮血已經流出,和淚水‘混’在一起,若父皇殺了宇文兄弟,她以後在宇文家怎麼生活下去,怎麼面對自己的公公和丈夫?

蕭後也跟在‘女’兒身後走了進來,這時,她忍不住在旁邊道:“陛下,你就看在靜思的面上,饒他們一命吧!”

“好了!”

楊廣嘆息一聲,‘女’兒額頭上的鮮血終於使他的心軟下來了,他也醒悟過來,殺了宇文兄弟,宇文家也容不下自己的‘女’兒了,他們不僅是君臣,還是親家。

楊廣嘆了口氣,對宇文述道:“看在公主和駙馬的面上,朕就饒他們兄弟一命!”

宇文述‘激’動得砰砰磕頭,“多謝陛下!多謝公主殿下!”

楊廣又冷冷道:“死罪雖饒,但活罪不免,沒收其一切違禁所得,並罰兩人黃金一萬兩,作爲‘私’賣禁品懲罰,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各杖一百,削去一切官職爵位,雙雙沒收官奴,宇文述有教子不嚴之罪,罰俸一年,免去其上柱國勳職,降官一級。”

處罰如此之狠,令宇文述心都涼了,但又想到兩個兒子得饒一命,這又是不幸中的萬幸,宇文述只得磕頭謝恩。

楊廣心情被破壞,已經無心再巡視五原郡,便下旨道:“從五原出塞,轉道榆林郡!”

在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被杖打的一片哀嚎聲,楊廣的聖駕緩緩調頭,向東方的榆林郡前去。

........

榆林郡是楊廣這次出行的最後一站,去年楊廣曾經來過榆林郡,他見榆林郡地勢空曠,城小兵微,難以抵擋突厥大軍,突厥鐵騎可以沿着黃河南下,一直殺進中原腹地,這一段是北方防禦的空檔,他便下令徵發榆林、定襄、馬邑、雁‘門’、樓煩五郡一百餘萬民夫,責令二十天內修完從榆林到紫河長達二百餘里的長城,將新長城和馬邑郡的長城連接起來,扼住了突厥南下河東平魯、朔縣的通道。

這次楊廣來榆林郡,就是要視察去年所修築長城的情況,榆林郡也是原來的勝州,並不是後世的榆林,而是今天內‘蒙’古托克.託縣,黃河向南調頭的大轉彎處。

一望無際的巡視隊伍沿着黃河北岸向東推進,旌旗鋪天蓋地,巨大六合城在數萬士兵的護衛下,在黃河邊的草原上緩緩行走,北方是‘陰’山支脈大斤山,黑黝黝的身影如一條巨龍般橫亙在蒼穹之下。

在黃河以南低緩的丘陵上,一條新修的長城在陽光照耀下閃爍青‘色’的光芒,共有五千士兵駐守在這條新修的長城之上。

隊伍中,楊元慶遠遠地望着這條以五十萬條生命代價修建起來的長城,心中頗有幾分感概,楊廣是去年七月下令修這條長城,勒令二十天內修完,可他卻是在八個月後纔來視察,他完全可以用半年的時間來修這條長城,那最多也就死亡一千餘人,可他的二十天期限,這簡直就是讓百萬人送命,最後死亡了五十餘萬人。

難道突厥會馬上大舉入侵嗎?非也,當時隋突狂歡剛剛結束,可謂兩國的蜜月期,突厥怎麼可能入侵中原?

難道楊廣不知道二十天工期會給百萬民夫帶來什麼樣的深重災難嗎?也不是,他長期在南方經略,體察民情,他怎麼可能不知道。

楊元慶不由想起了楊昭給他說過的話:‘北方多雜胡,帝深憂之,以工役爲器,俱皆勞役至死,待北方空虛,以江左漢人迴歸。’

儘管他覺得楊昭說的這件事很荒唐,可除此之外,他實在想不到其他理由,除非是楊廣‘精’神有問題,可他那麼‘精’明的人,哪有半點‘精’神上的問題。

根本原因還是楊廣骨子裡的滅胡興漢思想作祟,從他兩個妻子都出身南方蕭氏,從他下旨賦予江都帝京的地位,從他最後寧死都要留在江都,便可以看出楊廣骨子裡的崇南之思。

“元慶!”

楊元慶忽然聽見有人叫他,他一回頭,見不遠處有一輛馬車,裴矩正在車窗內笑着向他招手。

自從楊廣巡視五原郡以來,楊元慶這是第二次見到裴矩,上一次是在大利城,彼此只是笑一笑,打一個招呼,他們之間還沒有說過話。

楊元慶連忙催馬上前,躬身施禮,“參見裴公!”

裴矩捋須笑道:“我以爲你會留在五原郡,後來聽說你也跟來,便想着能不能遇見你,果然遇到了。”

“本來五原郡諸事繁多,不想跟來,但聖上一定要我跟隨,我只好跟來了。”

楊元慶無奈地笑了笑,又對裴矩讚道:“裴公一路勞頓,還如此‘精’神矍鑠,是值得慶幸之事。”

“‘精’神還行!元慶,上我車來說說話如何?”裴矩笑着邀請他。

楊元慶翻身下馬,將戰馬‘交’給親兵,便上了裴矩的馬車,進了馬車才知道挽馬拉轅的辛苦,車廂裡竟然堆了一大半的書,只留下靠窗邊兩個位子。

裴矩見楊元慶一臉驚愕,不由呵呵笑道:“旅途漫漫,不看書怎麼打發時光,不止是我,其他人都一樣。”

他將一堆堵路的書移了移,指着小桌對面的空位子笑道:“坐下吧!”

楊元慶魁梧的身軀在小桌前空位裡顯得有點擁擠,他勉強跪坐下來,裴矩的小書童卻不知從哪裡鑽出,一手拎茶壺,一手拿杯子,給楊元慶倒了一杯茶,又給裴矩的茶杯滿上,又鑽回他的宿處,楊元慶這才發現,馬車後面還有一個狹長的小間,不到兩尺寬,小書童就坐在裡面看書。

裴矩笑眯眯道:“先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你們五原郡的大規模開發計劃,聖上已經批准了,現在勒令尚書省各部共同協商此事,要求從關中、隴右、巴蜀、河南、河東等地一年之內移民三十萬戶,這次聖上還算寬容,給了一年的時間,沒有‘逼’我們二十天完成。”

楊元慶大喜,三十萬戶,那就是一百五十萬人左右,這下河套真的繁榮起來了,不過他也有點發愁,一下子過來三十萬戶,他怎麼安置?

裴矩明白他的擔憂,又笑道:“你不用擔心,既然是各部協商,總歸是要替你考慮周全,這事不要急,容我們慢慢商議。”

“那就多多煩勞裴公了。”

說完正事,裴矩又想到另一件事,指着前方笑道:“從這裡向東二十里,便是北魏故都盛樂城,下午駐營後,我們幾名大臣將約好去盛樂城看看,蘇威、高熲他們也會同去,你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盛樂城是北魏早期都城,拓跋珪南遷後已經漸漸荒廢,現在只剩遺址。

楊元慶搖搖頭歉然說:“約好了要陪樂平公主騎馬,我就不能去了。”

裴矩也不勉強他,話題又轉了回來,微微笑道:“聽說你和父親和解了,這是一個好消息啊!”

“裴公怎麼知道?”楊元慶一怔,難道是高熲?

“呵呵!大家都知道了,這些天都在說這件事,我還替你四處宣傳了,省得別人說你不孝。”

楊元慶卻苦笑一聲道:“恐怕聖上知道了,他會很不高興。”

........

……

第44章 被迫抉擇第21章 誰爲主將第30章 倒齊暗流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14章 太守師道第58章 宮亂之根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45章 明智決定第27章 晉陽疑雲第20章 倉曹參軍第31章 船中飛箭第33章 拜彌勒教第5章 敏秋心事第24章 各有所學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2章 水火楊家第29章 出爾反爾第46章 褚氏父子第3章 蘇威密謀第51章 玄感之死第39章 西路使者第14章 引而不發第32章 文道武途第25章 不速之客第11章 月圓之夜第77章 楊氏希望第9章 玄感之憂第13章 城中暗流第45章 援軍到來第34章 知己知彼第98章 兩線危機第40章 朝堂之議第22章 戰略撤退第65章 緊急情報第19章 離別之酒第31章 軍機決策第39章 父子攤牌第31章 淵突之盟第21章 初次談判第44章 江陵蕭氏第17章 兩強對陣第40章 兄弟暗鬥第47章 線娘進京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19章 陰山夜襲第41章 意外情況第9章 挖掘線索第19章 李氏父子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5章 可汗金箭第21章 誰威脅誰第80章 長孫之策第3章 小妹何名第3章 蘇威密謀第43章 階下之囚第4章 不露聲色第38章 吳興沈氏第65章 蕭後心機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38章 上元燈會第15章 楊家喜憂第47章 雨夜追擊第10章 善度聖意第18章 人贓俱獲第9章 挖掘線索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14章 三個女人第14章 太守師道第37章 秦王求援第32章 被迫西撤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33章 京城讖語第21章 北原謀生第45章 佈局西域第85章 最大讓步第6章 陰山可汗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4章 客棧新友第5章 上兵伐謀第32章 有喜有憂第24章 目光深遠第8章 合縱抗隋第67章 慷人之慨第5章 元家造反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7章 羅藝告密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50章 平定幽州第31章 夜訪雲氏第15章 遭遇之戰第52章 軒然大波第45章 兵壓江陵第10章 糧船不到第26章 考場意外第6章 裴府家宴第20章 一夜軍變第30章 蛇打三寸第115章 建成機會
第44章 被迫抉擇第21章 誰爲主將第30章 倒齊暗流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14章 太守師道第58章 宮亂之根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45章 明智決定第27章 晉陽疑雲第20章 倉曹參軍第31章 船中飛箭第33章 拜彌勒教第5章 敏秋心事第24章 各有所學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2章 水火楊家第29章 出爾反爾第46章 褚氏父子第3章 蘇威密謀第51章 玄感之死第39章 西路使者第14章 引而不發第32章 文道武途第25章 不速之客第11章 月圓之夜第77章 楊氏希望第9章 玄感之憂第13章 城中暗流第45章 援軍到來第34章 知己知彼第98章 兩線危機第40章 朝堂之議第22章 戰略撤退第65章 緊急情報第19章 離別之酒第31章 軍機決策第39章 父子攤牌第31章 淵突之盟第21章 初次談判第44章 江陵蕭氏第17章 兩強對陣第40章 兄弟暗鬥第47章 線娘進京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19章 陰山夜襲第41章 意外情況第9章 挖掘線索第19章 李氏父子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5章 可汗金箭第21章 誰威脅誰第80章 長孫之策第3章 小妹何名第3章 蘇威密謀第43章 階下之囚第4章 不露聲色第38章 吳興沈氏第65章 蕭後心機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38章 上元燈會第15章 楊家喜憂第47章 雨夜追擊第10章 善度聖意第18章 人贓俱獲第9章 挖掘線索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14章 三個女人第14章 太守師道第37章 秦王求援第32章 被迫西撤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33章 京城讖語第21章 北原謀生第45章 佈局西域第85章 最大讓步第6章 陰山可汗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4章 客棧新友第5章 上兵伐謀第32章 有喜有憂第24章 目光深遠第8章 合縱抗隋第67章 慷人之慨第5章 元家造反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7章 羅藝告密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50章 平定幽州第31章 夜訪雲氏第15章 遭遇之戰第52章 軒然大波第45章 兵壓江陵第10章 糧船不到第26章 考場意外第6章 裴府家宴第20章 一夜軍變第30章 蛇打三寸第115章 建成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