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關隴雙貴

樊子蓋病逝後,楊廣便將獨孤震留在京城輔佐越王楊侗,但獨孤震並不是大權獨攬,而是由他和光祿大夫段達、民部尚書韋津、右武衛將軍皇甫無逸、右司郎盧楚等五人共同輔佐楊侗,獨孤震僅僅是五名輔佐大臣之一,所有政務由五人共商決定,兵權則由越王楊侗掌管,

當楊玄感東山再起,攻下關中的消息傳到洛陽,京城內也是一片混亂,楊侗緊急派虎賁郎將宋老生率兩萬精兵進駐河東郡,防止楊玄感出關東進。

獨孤震也終於沉不住氣了,就在楊玄感消息傳來的當天晚上,獨孤震乘馬車來到了竇府。

楊玄感進佔長安完全打亂了獨孤震的步驟,使他策劃已久的計劃面臨失敗的危險,令獨孤震心急如焚,現在他只能和竇氏一同商議應對之策。

獨孤震的馬車緩緩在竇府門前停下,這裡是竇氏家主竇威的府邸,獨孤震從馬車下來,竇威之子竇惲便迎了上來,“獨孤世叔大駕光臨,令竇家不勝榮幸,父親特命我在此等候世叔,若有失禮之處,請世叔多多包涵!”

獨孤震回禮笑道:“我不請而來,打擾你父親了,他現在可在府內?”

“在書房等候世叔,請世叔跟我來!”

竇氏家族雖然不是八柱國之一,但因其家族人才輩出,而漸漸成爲關隴貴族中的重要家族之一,因爲李淵之妻竇氏是竇家嫡女,因此竇氏家族也是李淵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

竇家和獨孤家都是李淵的支持者,但兩家互不服氣,平時也沒有什麼聯繫,都用各自的方式支持李淵,而這一次因爲楊玄感的意外殺出,使兩家不約而同地走到了一起,竇威也正想去請獨孤震,卻沒有想到獨孤震自己來了。

獨孤震走進書房,竇威異常熱情,請獨孤震坐下,又命人上茶,竇威今年已六十餘歲,比獨孤震大兩歲,竇氏一族大多以武藝勇猛著於世,但竇威卻是文采秀美,學識淵博,他在官場混跡數十年,因和蜀王楊秀關係太近而一直不被楊廣所用,前年被免職在家。

兩年稍稍寒暄幾句,竇威便直接挑明瞭話題,“楊玄感再反,佔據關中,我本想派人去請獨孤家主,沒想到獨孤家主自己來了,也算是我們心有共急,不知獨孤兄有什麼對策?”

獨孤震心中雖急,但臉上卻不表露出來,他不慌不忙道:“我們的對策要一分爲二,先說關中,再說叔德,可好?”

竇威笑了起來,“若要說關中,那就由我先說吧!我今天下午剛剛收到侄子竇慶送來的一封急信,我知道最新的關中情況。”

獨孤震大喜,“竇兄請講!”

竇威取出一封信道:“楊玄感雖然佔據關中,我以爲問題也不是太嚴重,楊玄感雖得關中之地,卻未得關中人心,長安官員大多逃亡,各大關中門閥也各自整肅家風,靜觀其變,投靠楊玄感之人,大多是饑民和關中亂匪,以及陰世師、骨儀等奸佞之人,楊玄感派去掌軍之人,也都是他的族人,由此可見,楊玄感雖得地利,但沒有得天時,更沒有得人和,我們還有機會。”

獨孤震點點頭,竇威的見識不亞於他,不愧是竇氏家主,他也笑道:“獨孤氏在關中也有上萬假子、家丁,我也知竇家也有家丁無數,但我建議,現在不是動用他們的時候,我們不僅要防楊玄感,更要防楊廣,現在我們可以利用隋朝在關中的官方勢力,對抗楊玄感,讓他無法定下心來鞏固關中,不時,朝廷大軍必到,利用朝廷軍隊替我們撲滅楊玄感之反。

這纔是獨孤震來找竇威的主要目的,竇威的兩個侄子都在關中擔任重職,竇抗爲弘化郡太守,竇璡爲扶風郡太守。

竇威明白他的意思,他微微一嘆道:“這個不勞獨孤家主提醒,我已經想到,我已命竇抗率軍進入扶風郡,讓竇抗和竇璡二人募兵數萬,抵抗楊玄感的進攻,其實我最擔心的是楊元慶,如果楊元慶率大軍南下,從後面進攻扶風郡,那扶風郡就完了,而且豐州軍精銳,朝廷之軍也未必能敵得過,這是我最擔憂之事,一旦楊元慶大軍進入關中,關隴之地就沒有我們的機會。”

獨孤震微微一笑,“我敢斷言,楊玄感再反,楊元慶絕不會出兵參與,他一定會和楊玄感劃清界線。”

竇威沉吟一下道:“你是說,上一次楊玄感造反之事?”

“正是這樣!”

獨孤震笑道:“他已經向天下人宣佈楊玄感爲叛逆,並斷絕父子關係,現在他再助楊玄感,他怎麼向天下人解釋?而且雁門之役,聖上剛剛承認他爲隋臣,承認豐州軍爲隋軍,如果他就此出兵關中,他必將失信於天下,人無信則不立,這個後果他一定會考慮,所以我敢斷言,他絕不會出兵幫助楊玄感,當然,他也不會幫助朝廷,應該是束兵觀望。”

“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就有機會了,獨孤兄,你認爲叔德是否藉口這次平叛楊玄感而進取關中?”

獨孤震揹着手走了幾步,他搖了搖頭,“聖上雖去了江都,但他還能操控局勢,隋朝雖已是千瘡百孔,但並未倒下,還沒有形成分崩離析之勢,現在起兵,我認爲時機還不成熟。”

“那獨孤兄認爲時機何時成熟?”

獨孤震淡淡道:“等天下的造反勢頭再猛烈一點,影響力再大一點,比如中原,比如南方。”

........

獨孤震告辭而去,竇威坐在書房內沉思不語,這時,他身後兒子竇惲道:“父親,我覺得獨孤傢俬心太重,他並非全力助李家。”

竇威看了兒子一眼,搖搖頭道:“話不能這樣說,誰家沒有私心?誰都是爲了自己的利益,我們竇家不是一樣嗎?獨孤震已經不錯了,今天長安的消息剛傳到洛陽,他便急急慌慌跑來,說明他很在意楊玄感造反,他是希望李淵能成功,畢竟李淵是他外甥,你之所以感覺他好像不盡心,那其實只是一個面子問題,他不願意把內心的東西表現出來,至少在竇家面前他不想表露。”

竇威提筆寫了一封信,交給竇惲,“你讓信兒火速趕去太原,讓他把這封信交給李淵。”

“是!孩兒明白了。”

竇惲接過信,行一禮下去了,房間裡只剩下竇威一人,竇威低沉沉思不語,他雖然對兒子說,獨孤家沒有私心,可實際上,他也覺得獨孤家有私心,最明顯是他反對自己的方案,要李淵再等一段時間,實際征剿楊玄感就是一個很好機會,他爲什麼要等?真是因爲時機不成熟嗎?

竇威認爲不是,真正的原因是獨孤家有私心,獨孤震想再觀望形勢,他並沒有把所有的賭注都壓在李淵身上,竇威很瞭解獨孤家的傳統,當年獨孤信不就是這樣嗎?

竇威冷冷笑了一聲,那是獨孤震並不瞭解李淵。

........

獨孤震的馬車在寒冷的夜裡疾速而行,清冷的月光從車簾縫照進車廂,照在獨孤震的臉上,使他的臉變得慘白如玉,獨孤震身上蓋着一牀厚厚的毛毯,目光閃爍,在思考着什麼?

楊玄感的橫空殺出打亂了他計劃,使他對李淵的信心有些動搖了,李淵還有可能奪取江山嗎?

他知道南方的蕭樑在蠢蠢欲動,他知道瓦崗寨的李密風頭正勁,他也知道河北的竇建德在厚積薄發,但這些人都不足爲慮,他唯一擔心的是楊元慶,此人有頭腦、有眼光、有手腕、有耐性,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此人伏蟄於豐州,一樣在等待時機。

獨孤震覺得自己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他在支持李淵的同時,應該給獨孤家再留條後路,就像韋氏家族的態度,他們公開承認韋師明和韋綸是韋家子弟,實際上就是在給楊元慶表明了態度,他們同樣也是在給韋家留下一條後路。

豐州軍中應該有一個姓獨孤的人。

........

獨孤震的馬車緩緩在獨孤府前停了下來,獨孤震走下馬車,立刻吩咐道:“去把獨孤雷速速給我找來。”

獨孤震回到自己書房,不多時,家人在們稟報,“老爺,獨孤雷到了。”

“讓他進來!”

很快,一名三十餘歲的男子走進書房,躬身施禮,“侄孫獨孤雷參見家主。”

獨孤雷是獨孤震之兄獨孤陀的庶孫,在獨孤家族中地位低下,他是少府寺的弓弩署丞,只是一名從九品小官,但他卻技藝精巧,尤其善於造弩,能製造極爲高明的弩機,當年工部尚書宇文愷曾對他讚不絕口,誇他是大隋造弩第一人,雖然很有本事,但在重士輕匠的獨孤家族,獨孤雷卻沒有出頭的機會。

獨孤震此時想到了這個人,就是看中了他的制弩才華,獨孤震微微一笑道:“有一件事,事關家族興衰,我想讓你去做。”

獨孤雷口齒笨拙,不善於言辭,家主居然把事關家族興衰的重任交給他,令他不勝惶恐,他結結巴巴道:“家主...請吩咐!”

“從現在開始,你改名叫張雷,可帶十幾名弩匠去豐州九原縣開一個賣弓弩的鋪子。”

說到這,獨孤震壓低聲音道:“你要想辦法成爲豐州軍的大匠,要被楊元慶所器重,不到迫不得已,絕不能公開你獨孤家族的身份,你明白嗎?”

“侄孫明白了!”

.........

第12章 最後攤牌第35章 夜訪封宅第49章 干戈玉帛第22章 鄭家春水第16章 危機前夜第59章 兄弟反目第27章 各有心思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23章 斷絕利益第50章 心結難解第47章 線娘進京第27章 拜訪沈家第38章 東路使者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22章 極度被動第22章 烽火狼煙第11章 宇文新計第31章 楊素教孫第39章 妥協援兵第4章 佳夕如夢第35章 被俘權相第15章 安撫江都第22章 鄭家春水第7章 士信發威第55章 談婚論嫁第7章 古怪心思第33章 跨境剿匪第10章 師傅是誰?第19章 家族利益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67章 兵壓漢中第3章 盂蘭燈會第28章 馳援代州第9章 應對危機第21章 內部生變第34章 斷然拒絕第10章 捉兇逼宮第24章 酒樓告別第16章 宇文告密第35章 計劃有變第38章 親情如水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55章 談婚論嫁第15章 首鼠兩端第1章 初使西域第5章 咬金練箭第11章 雙雄火併第9章 利益之爭第22章 河東紳商第4章 突厥異變第49章 唐軍西撤第40章 釜底抽薪第7章 義成公主第19章 一封信件第7章 士信發威第33章 攻城前夕第13章 齊王軍師第21章 京城來人第47章 匪亂再起第7章 秋風至楊第5章 路遇貴人第7章 賀若之怒第33章 兄弟生隙第24章 安撫江南第6章 北地天鵝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9章 綠茶疑蹤第18章 玄感野望第14章 存心討打第42章 要何封賞第10章 遷都角力第25章 反奪虎牢第43章 關鍵人物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82章 收到假錢第41章 兵困雁門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52章 死不瞑目第28章 盛名之禍第28章 交換戰俘第55章 兩座崔府第46章 王庭之變第19章 邙山遇故第23章 斷絕利益第57章 楊家有女第42章 被迫求援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58章 李淵出事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17章 接受密旨第38章 上元燈會第23章 都市買禮第19章 贖買條件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14章 龍鳳美玉第3章 兵臨城下第16章 三千奇兵第12章 河內對策第4章 利益之誘
第12章 最後攤牌第35章 夜訪封宅第49章 干戈玉帛第22章 鄭家春水第16章 危機前夜第59章 兄弟反目第27章 各有心思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23章 斷絕利益第50章 心結難解第47章 線娘進京第27章 拜訪沈家第38章 東路使者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22章 極度被動第22章 烽火狼煙第11章 宇文新計第31章 楊素教孫第39章 妥協援兵第4章 佳夕如夢第35章 被俘權相第15章 安撫江都第22章 鄭家春水第7章 士信發威第55章 談婚論嫁第7章 古怪心思第33章 跨境剿匪第10章 師傅是誰?第19章 家族利益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67章 兵壓漢中第3章 盂蘭燈會第28章 馳援代州第9章 應對危機第21章 內部生變第34章 斷然拒絕第10章 捉兇逼宮第24章 酒樓告別第16章 宇文告密第35章 計劃有變第38章 親情如水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55章 談婚論嫁第15章 首鼠兩端第1章 初使西域第5章 咬金練箭第11章 雙雄火併第9章 利益之爭第22章 河東紳商第4章 突厥異變第49章 唐軍西撤第40章 釜底抽薪第7章 義成公主第19章 一封信件第7章 士信發威第33章 攻城前夕第13章 齊王軍師第21章 京城來人第47章 匪亂再起第7章 秋風至楊第5章 路遇貴人第7章 賀若之怒第33章 兄弟生隙第24章 安撫江南第6章 北地天鵝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9章 綠茶疑蹤第18章 玄感野望第14章 存心討打第42章 要何封賞第10章 遷都角力第25章 反奪虎牢第43章 關鍵人物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82章 收到假錢第41章 兵困雁門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52章 死不瞑目第28章 盛名之禍第28章 交換戰俘第55章 兩座崔府第46章 王庭之變第19章 邙山遇故第23章 斷絕利益第57章 楊家有女第42章 被迫求援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58章 李淵出事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17章 接受密旨第38章 上元燈會第23章 都市買禮第19章 贖買條件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14章 龍鳳美玉第3章 兵臨城下第16章 三千奇兵第12章 河內對策第4章 利益之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