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胡馬煙塵

十一月初的草原已是一片蕭瑟,牧草枯黃,生命黯淡,無邊無際的草原上變得死氣沉沉,就算是草原的牧民也很少看到這樣醜陋的草原。

因爲在往年,這時的草原已被茫茫大雪所覆蓋,天地間一片白雪皚皚,很難看到枯敗的草原。

但今年天氣卻異常乾燥,已到十一月,北方連一場雪都沒有到來,只是在九月時下過兩場雨,並沒有減輕乾旱,而冬天的大旱對土壤墒情極爲不利,更加劇了人們對春旱的擔憂。

但進入十一月後,另一種擔憂卻席捲大隋朝廷和民間,那就是北方突厥有可能會入侵中原,這個消息來自於馬邑郡,不斷有突厥小股遊哨侵入隋朝境內,燒殺搶掠。

一般突厥軍隊都是由牧民組成,在平常時候,這些牧民放牧生活,過着無憂無慮的日子,突厥軍隊只聚集在可汗的王帳附近,而邊境上絕不會出現遊哨。

此時邊境出現了突厥遊哨,那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突厥軍隊開始大規模集結了,遊哨的出現其實就是一個信號。

馬邑郡狼爪山,這座山因山體像狼爪而得名,位於隋突邊境,在十幾丈高的山崖上修建着一座烽燧,這裡是隋軍最北面的一座烽燧,就叫做狼爪山烽燧。

烽燧高三丈,分爲上下三層,一共有十名士兵駐守在此,每天平安無事,則燃起一鍋烽煙,若小股遊哨來襲。會燃兩股烽煙,可如果是大股突厥騎兵出現,則會點燃三鍋烽燧。

雖然近來不斷有小股突厥遊哨往來,也襲擊過烽燧,但因爲地勢太高,烽燧始終沒有被突厥遊哨攻破。

但烽燧內的士兵卻承受着巨大的戰爭壓力,一輪輪的遊哨襲擊。使烽燧內的十名士兵已先後陣亡了五人,只剩下五名隋兵在堅守着大隋這座最北方的軍事堡壘。

這天清晨,一陣接連不斷而來的震動將烽燧內沉睡的士兵們驚醒了。幾名士兵紛紛翻身而起,面面相覷,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這時遠方傳來一陣陣奇異的響聲。儼如暴風雨來臨前的悶雷,爲首火長忽然反應過來,大喊一聲,“不好!”他拔足向三層奔去。

在烽燧第三層的眺望口裡,幾名隋軍的目光變得極度恐懼,他們看見了,在北方出現了一條黑線,橫長約十幾裡,那是突厥騎兵主力出現了,憑着經驗。他們知道在這條長十幾裡的黑線後面,將會是一望無際的騎兵羣,至少有二三十萬人。

火長忽然大吼一聲,“點燃烽火逃命!”

他和兩名士兵攀上了烽燧頂,點燃了火把。隨即點燃了大鐵鍋裡的柴草和狼糞,三股狼煙沖天而起,濃煙滾滾,向南方傳遞着突厥大軍來襲的消息,數十里外的南方,又有三柱狼煙燃起。越傳越遠,一直向太原傳去。

很快,無邊無際的突厥大軍殺到了狼爪山下,黑壓壓的突厥騎兵儼如黑色海洋,一望無際,至少有二十餘萬大軍。

突厥是一個全民皆兵的國度,它們有多少青壯男子,就有多少軍隊,歷史上的大業末年,始畢可汗曾率百萬披甲士陳兵北方,嚴重威脅中原的安全。

突厥又是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除了突厥本身三十六個部落外,同時還控制着十幾個鐵勒諸部,當突厥需要發動戰爭時,所有鐵勒部落都要出兵協助,突厥的強大與否,就在於它能否控制住鐵勒諸部。

當年突厥在豐州遭遇慘敗,雖然突厥各部的實力損失慘重,但鐵勒諸部損失並不大,但正是因爲突厥實力削弱,無力號召鐵勒各部,草原出現了分裂,才使突厥一蹶不振,迅速衰落下去。

短短的兩年時間不可能使突厥復甦,但可以使突厥得到機會,烏圖部的內訌就彷彿是長生天賜給突厥的禮物。

處羅可汗迅速抓住機會,擊潰了烏扎木,接受了近三十萬烏圖部族的投降,使突厥一下子有了強勢的底氣。

正是有了這種擊敗烏圖部的強勢底氣,使得突厥再次成功召集鐵勒各部會盟,幾乎所有的鐵勒部可汗都來朝覲突厥大可汗,使得原本衰落的突厥又再一次強大起來。

這時,處羅可汗病逝,他的兄弟頡利可汗登基,鐵勒各部又再次出現了離心的跡象,使突厥處在一種極爲危險、卻又十分微妙的境地,新即位的

頡利可汗非常清楚突厥所面臨的危局,也知道該怎麼辦?

要想挽回鐵勒各部不再離心,要想挽回眼前的危局,那只有一個辦法,用一次輝煌的勝利樹立起突厥在草原上至高無上的威望,頡利可汗的目光便轉向了南方,從突厥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爬起。

頡利可汗看到了中原的內戰,他知道可以利用隋唐間的不和來尋找機會,於是,他派出了兩路使者出使隋唐。

但就在派出使者的同時,他開始大規模集結軍隊,他集結了包括原烏圖部在內的十七萬突厥大軍,又從回紇和薛延陀部各借兵四萬,使他的總兵力達到了二十五萬。

頡利可汗勒住了戰馬,眯着眼睛打量着不遠處的狼爪山烽燧,他很清楚這座烽燧標誌什麼,越過這座烽燧,也就進入大隋境內,頡利可汗一擺手,止住了軍隊前進。

他翻身下馬,雙膝跪在草原上,繼而將整個身軀都貼在草原上,無比虔誠,彷彿在感受着草原之神給他的啓示,良久,他站起身,轉身大喊道:“騰格里告訴我,草原不雪,就是他賜給我們機會!”

他的預言瞬間傳遍了全軍,二十餘萬突厥大軍一起振臂高喊起來,歡呼聲響徹了整個草原,在一片歡呼聲中,頡利可汗戰刀向南方一揮,下達了命令:“徹底剿滅烏圖部,洗劫中原!”

二十餘萬大軍戰馬奔騰,猶如黑色的潮水席捲草原,向南方的伏乞泊呼嘯而去……夜色籠罩着太原府,楊元慶坐在內書房裡伏案疾書,他在給洛陽的王世充寫一封信,告訴他一些局勢之變。

由於突厥大舉南侵,打亂了隋朝的戰略部署,他不得不做出一些軍隊調整,駐守中原的五萬隋軍將削減爲三萬,主要部署在東郡、黎陽倉和滎陽郡,隋軍將放棄在潁川郡、汝南郡和襄城郡的駐防。

言外之意也就是告訴王世充,這一次隋軍將無法保護他的安全,他只能好自爲之了,這其實也是隋朝將被迫收縮漫長的戰線。

在剛纔,楊元慶已經給徐世績和來護兒寫了一封信,命令他們儘可能多地將中原人口遷移到河北。

早在十天前楊元慶便向大隋各地發佈了戰爭動員令,命令豐州總管裴仁基率一萬軍隊協助三萬戶、約二十餘萬民衆全部遷入靈武郡,又命令將中原人口儘可能多地遷移到河北。

同時,太原以北各郡的鄉村農民儘量躲避入城,命令各地官府安排好鄉民的避難問題。

目前隋軍總兵力約有二十五萬人,但由於隋朝戰線太長,部署也比較分散,駐守會寧郡和靈武郡有兩萬人,駐守中原和黎陽倉有三萬人,駐守河北涿郡有一萬人,駐守遼東一萬人,駐守敦煌郡一萬人,駐守河東郡和河內郡有三萬人,另外駐守都城太原還需要四萬人,這樣算下來,他們可調動的軍隊只剩下十萬人,

楊元慶放下筆輕輕嘆了口氣,任何時候,戰爭對民衆的影響都極大,尤其異族掠奪式的入侵,如果準備不充分,將會給大隋民衆帶來深重的災難。

歷史上的隋末,突厥騎兵兵臨太原城下,大肆搶掠河東,有兵臨長安城下,洗劫整個關中,他們利用隋末中原各地無力抵抗的時機,一次次殺入中原,搶掠婦女和財物,生靈塗炭,使中原人口和財物損失極其慘重。

楊元慶很清楚這一次和豐州大不一樣,當時豐州近百萬人口南遷靈武郡,有河口城做最後一道屏障,阻攔住了突厥大軍南侵,使豐州的損失並不大,而且軍隊依憑堅固城池的防禦,可以和數十萬突厥軍對抗。

而這一次河東人口密集,突厥軍殺入河東後,幾乎無險可守,如果真被突厥軍隊殺入河東,必將造成慘重的損失,更重要是突厥軍不會再打攻城戰,使隋軍沒有了豐州時的優勢。

而且此時突厥的弓箭戰力已經不亞於隋軍,隋軍除了盔甲還有優勢外,其他方面的優勢已不大了。

一旁,裴敏秋默默地給丈夫收拾着箱子,明天楊元慶將親自率領大軍北上了,她心中十分擔憂,她能感覺到楊元慶內心的沉重,就算當年突厥大舉進攻豐州,他也沒有像今天這樣心事重重。

“元慶,這次的情況很不妙嗎?”裴敏秋終於忍不住問道。

楊元慶看了妻子一眼,見妻子滿臉擔憂,便慢慢躺在靠背上,放鬆了身體,儘量輕鬆地笑了笑,“也沒有那麼嚴重,只是時間太短,而家業又太大,我一時忙不過來,所以覺得有點力不重新,突厥人沒什麼大不了。”

裴敏秋想起一事,連忙道:“阿思朵讓我轉告你,懇求你儘量拯救烏圖部,不要拋棄他們。”

楊元慶搖搖頭,“只能說盡量,這次隋軍不會去草原和突厥軍決戰,如果烏圖部能及時南下,那麼或許還能保護他們,可如果他們沒有及時南撤,我也沒有辦法了。”

裴敏秋嘆了口氣,她能理解丈夫心中的無奈……()

第69章 殺機四伏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5章 咬金練箭第31章 重磅加碼第71章 血色之夜第49章 蕭家試探第51章 一葉知秋第12章 兵部調令第32章 千金一箭第37章 南郡出事第58章 李淵出事第31章 重磅加碼第15章 京城讖語第53章 建德求和第68章 西域來客第27章 奪取河陽第8章 分配不公第52章 北平船所第39章 承天廣場第75章 謀主之策第65章 蕭後心機第86章 最後通牒第29章 金刀贖奴第5章 咬金練箭第10章 矛盾激化第24章 公主壽宴第12章 練武第81章 老孃不幹第53章 七星寶刀第27章 回府風波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3章 烽燧血戰第27章 奪取河陽第8章 趁亂突圍第20章 絕戶之計第10章 捉兇逼宮第38章 親情如水第26章 裴氏父子第30章 巡視考場第17章 勇闖縣獄第37章 秦王求援第31章 新的靠山第20章 緊急受命第35章 狡雄世充第60章 趙郡太守第40章 權貴施壓第46章 褚氏父子第15章 求賢若渴第23章 楊家禍根第12章 誥命風波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51章 八百壯士第36章 鬥智鬥狠第4章 江淮伏威第4章 啓用暗線第22章 烽火狼煙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6章 養虎生患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73章 銀錢危機第21章 錢貨漏洞第1章 出征突厥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13章 萬春茶莊第8章 怒極生誓第36章 楚王親書第1章 中元新夜第36章 形勢嚴峻第4章 威逼利誘第25章 反奪虎牢第23章 智取霍邑第21章 危機重重第28章 暗箭難防第8章 元慶抉擇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17章 參軍之謎第58章 北市偶遇第51章 將星隕落第55章 陰差陽錯第77章 截殺突使第70章 漢中內訌第12章 練武第57章 兩個要求第41章 局面被動第69章 殺機四伏第18章 少童何人?第53章 脣槍舌劍第33章 官場暗鬥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11章 秘密協議第91章 突厥慶功第32章 龍有逆鱗第39章 發現機會第5章 兩個使者第38章 知微見着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39章 意外來客第56章 遲到樑使第5章 上兵伐謀第68章 突襲漳南
第69章 殺機四伏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5章 咬金練箭第31章 重磅加碼第71章 血色之夜第49章 蕭家試探第51章 一葉知秋第12章 兵部調令第32章 千金一箭第37章 南郡出事第58章 李淵出事第31章 重磅加碼第15章 京城讖語第53章 建德求和第68章 西域來客第27章 奪取河陽第8章 分配不公第52章 北平船所第39章 承天廣場第75章 謀主之策第65章 蕭後心機第86章 最後通牒第29章 金刀贖奴第5章 咬金練箭第10章 矛盾激化第24章 公主壽宴第12章 練武第81章 老孃不幹第53章 七星寶刀第27章 回府風波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3章 烽燧血戰第27章 奪取河陽第8章 趁亂突圍第20章 絕戶之計第10章 捉兇逼宮第38章 親情如水第26章 裴氏父子第30章 巡視考場第17章 勇闖縣獄第37章 秦王求援第31章 新的靠山第20章 緊急受命第35章 狡雄世充第60章 趙郡太守第40章 權貴施壓第46章 褚氏父子第15章 求賢若渴第23章 楊家禍根第12章 誥命風波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51章 八百壯士第36章 鬥智鬥狠第4章 江淮伏威第4章 啓用暗線第22章 烽火狼煙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6章 養虎生患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73章 銀錢危機第21章 錢貨漏洞第1章 出征突厥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13章 萬春茶莊第8章 怒極生誓第36章 楚王親書第1章 中元新夜第36章 形勢嚴峻第4章 威逼利誘第25章 反奪虎牢第23章 智取霍邑第21章 危機重重第28章 暗箭難防第8章 元慶抉擇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17章 參軍之謎第58章 北市偶遇第51章 將星隕落第55章 陰差陽錯第77章 截殺突使第70章 漢中內訌第12章 練武第57章 兩個要求第41章 局面被動第69章 殺機四伏第18章 少童何人?第53章 脣槍舌劍第33章 官場暗鬥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11章 秘密協議第91章 突厥慶功第32章 龍有逆鱗第39章 發現機會第5章 兩個使者第38章 知微見着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39章 意外來客第56章 遲到樑使第5章 上兵伐謀第68章 突襲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