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挑鎮

“唉,看來他心意已定了。”

萬曆撫着自己下巴,他拼命蓄鬚,鬍鬚卻總是長不長,其實他是膚色白淨,瓜子臉型,如果不是發福的話,也算是翩翩美男子,大明皇室經過這麼多代優良基因的注入,從長相來說肯定都不差了,只是身爲帝王,長的越象小白臉就越沒自信,萬曆恨不得自己長的醜些,所謂天生奇詭,也就是長的奇形怪狀纔好。

皇帝在自言自語,乾清宮伺候的太監們很知趣的沒有出聲,經過孫海和客用的教訓,近期之內,這些太監都會很老實。

“傳旨給張誠,令他到英國公府,詢問張惟功,願意出鎮哪個鎮。”

萬曆臉上神情頗爲無奈,其實內心也是一片輕鬆。

這一次事件風波,各方都受損,萬曆是帝王尊嚴和自信心受挫,太后則是威望大跌,馮保失去了不少權力,潞王不僅儲位無望,還失了太后的寵愛,張居正也被外朝詬病,同時在萬曆心裡埋了一根刺,將來也要倒黴,真正得益的只有張惟功一個人,展現實力和忠心,當然還有才幹,京中官場到現在還在流傳那句君臣大義早定,中外之口難防的話,不少人引爲驚警金句,甚至寫下來掛在書房裡,一個武夫被這樣認可,國朝開國以來還是頭一回。

還好惟功十分知機識趣,當日率部宿衛在皇城外,就是在街頭露宿,連他這個主將都一樣。

第二天清早不少百姓推門看到,被感動者大有人在,甚至很少動感情的官員都從家中燒了熱茶湯送出來,說是給軍爺們暖暖身子。

公道自在人心,舍人營這一次行事霸道,但憑着這樣恭謹小心的態度,使京中上下輿論都無話可說,張惟功本人則更知好歹進退,第三日收兵回營後,先上了自請外放的折本,然後一直到現在快過年了,這些天就一直在英國公府呆着,諸事不理,任何人也不見,不論是東廠的番子還是錦衣衛的旗校都不曾見他外出過,平時也就是順字行的掌櫃夥計們進出,舍人營的將領都不曾被放入府中。

這樣低調謙恭,萬曆對惟功的忠誠和知道進退更是滿意,他已經決定,就在九邊擇一強鎮給惟功去鎮守,惟功的強悍武力放在京城叫人不安,但放在九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九邊之中,馬芳馬帥已經退了下來,現在的大同總兵是換了麻貴,朝野之間有西麻北李之稱,麻貴也是出身西北將門,年富力強,但萬曆對他不大瞭解,也不是由他提拔上來,先天就不信任。

戚繼光是張居正的人,能力強,本事高明,練兵爲國朝第一人,能文能武,脾氣是對文官高傲,對軍士嚴加管束,對張居正十分奉迎,對南方系將領十分照顧,對地方興辦的實務都很成功,這樣的將帥,先天就叫爲君王者感覺警惕。

萬曆對李成樑有一種良好的印象,儘管李成樑打仗基本上靠家丁,已經將遼東經營的如獨立王國一般,而且桀驁不馴,不管是督、撫、兵備道,監司,只要犯了李成樑就

會被趕走,遼東的文官是山東按察分司派去的兵備道和分巡道,在上只有巡撫,不設州府縣官,因爲遼東設置之初,只有二十五衛一百八十餘千戶所,並無府縣,沿習至今,雖生口日繁,只加設巡撫按察分司等諸官,協助衛所處理民政事務,卻並沒有如內地一般,改設州縣府道等各衙門。

九邊諸帥,現在最出色的就是麻貴和李成樑,戚繼光這三人,萬曆打算在九邊摻沙子,將惟功這個自己人放出去,既然京營一時動不得,走迂迴路線也是可行的,十年之後,最少自己手中有真正信的過的一鎮總兵,到時再將威信已立,地方勢力也鞏固的惟功再調入朝中,震懾羣臣,執掌京營,自是水到渠成。

萬曆眼中閃爍寒光,經此一事後,他的帝王心術更成熟一些,也更冷漠無情的多了。惟功雖在此次立下保駕的大功,但他沒有打算私下召對慰問,當然,惟功臨行時,他會親自送行,賜給物品,但這一切只是從實用和功利出發,不象幾年前,他與惟功相處時,還有一種少年好友嬉笑玩樂的感覺。

一切,都已經變的大爲不同了!

……

“少國公太客氣了,咱家只是皇上身邊的一條老狗,哪裡當的起少國公這麼降階遠迎。”

張誠接到萬曆旨意後不敢怠慢,帶着自己的家臣太監,一行二十餘人,坐着四人擡的轎子,趕往英國公府。

做到司禮太監這一級別,皇城外有宅子,自己還有法定的侍從太監,從宮中開支月錢和糧食,至於佔役的京營兵士,更不在話下。

張誠又是喜歡講排場的,一聽是他來,惟功趕緊迎了出來。

人未至,聲先至,現在的司禮諸太監中,張誠算是最高調了。

“公公說的什麼話來。”惟功拉着張誠的手,笑道:“平日請也請不來的,前兩年咱們還常見面,現在真的生份了。”

張誠眯着眼笑道:“少國公對咱們這些人從來都這麼親熱,真是沒二話可說。”

“公公此來必有要事,是不是要傳旨?”

“皇爺口諭,着咱家來問少國公,是要挑哪一個鎮去?”

“皇上允了我出外?”

“嗯,允了。”張誠笑呵呵的道:“少國公願意出外是好事,咱家也覺得少國公這樣選擇很對。”

惟功心中一動,拉着張誠坐下,十分懇切的道:“出外是我的夙願,報國殺敵,這纔不枉費男兒一生,請公公務必將我這一層意思,報給皇上知道。”

“少國公自幼和皇爺在一起,皇爺深知少國公秉性純良,一心報國,想必原本就是知道的……咱家回宮之後,當然少不得要再說一次。”

“好說,好說。”

惟功起身,將早就備好的一盤銀子端過來,也不遞給張誠,直接遞給對方的一個隨侍太監,臉對着張誠道:“些許微物,勞動公公心中不安,聊表寸心。”

“少國公太客氣了!”

張誠見自己的隨員入手一沉,知道東西很沉,最少在二百兩以上,一般以他的身份出來辦事,五十兩是與閣老等同,二百兩以上的贄敬,就算是惟功這樣的身家,也算是厚贈了。

他有些驚疑,卻聽惟功又道:“日後在外,不比在京時可常見天顏,馮大伴是被我得罪慘了,宮中諸多公公,交好的沒有幾個,日後還指望公公你照應,請務必收下才是。”

張誠這才明白過來,原是張惟功要結個善緣,指望自己日後照應。

這麼一個隻手攪動風雲,在太后面前一殺幾十人的強悍人物,居然也託自己照應,張誠心裡十分自得,卻是矜持一笑,大包大攬道:“少國公放一百個心,一切包在咱家身上!”

……

張誠走後,宋堯愈和張用誠幾人從隔間出來,各人臉上都是一片輕鬆。

宋堯愈笑道:“東主此番做這麼大的事,居然成功無事脫身,日後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從容經營,勢力可壯大十倍,再有什麼風波,只要自己根腳穩定,什麼也不怕了。”

經過此次事件後,惟功除了一些最隱秘的事情之外,比如軍情局的事還不好對這老夫子和盤托出,一般的事情已經都交了底。他打算在身邊建立一個侍從機構,包括宋老夫子這樣的幕僚式的人物很重要,普通的清客,比如善詩詞的,能寫奏摺和代寫書信的,懂山川地利的,種種人才,都要收納進來,在地方不比在京,很多事情都要從頭開始,順字行的一套流程,並不完全適合。

沒想到的就是宋堯愈對惟功建立勢力的舉措沒有半點排斥,相反卻樂在其中,可想而知他在張居正門下時有多憋屈了,張居正就算權勢高過天子,始終也沒有真正拿的出手的基業,從這個層面比起來,兩者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現在宋堯愈高興的滿臉放光,搓手笑道:“大人挑薊鎮也對了,戚帥爲人敦厚老成,薊鎮西起居庸關,東至山海關,額兵超過十萬,面對的敵人最多,範圍最廣,戚帥這些年修築長城,建空心敵臺,薊鎮防禦穩如泰山,大人擇一地鎮守,練兵養望,未來接掌戚帥之印,爲國家北邊之不可易之大帥!”

薊鎮實力當然很強,沿邊諸鎮中,現在就是屬薊鎮最強,關鍵就是薊鎮護衛着京師東側的安全,所以在各鎮之中,額兵和馬匹配給上,只有宣府和大同兩鎮能與薊鎮相比。

一總兵,三個協守總兵,十二個分守參將,遊擊十人,守備和坐營官八人,中軍官一人,提調官二十六人,此外,山東與河南兩地還有領薊鎮都司四人,定期領兵到薊鎮輪防。

額兵來說,洪武到永樂年間是八萬五千人,現在則是十二萬四千餘人,馬匹則是四萬餘匹,兵員人數爲諸鎮之冠,馬匹也是如此,其餘各鎮,除了山西鎮外,人員和馬匹是一直在銳減之中,當然,這也是和戚繼光重營兵,輕家丁,其餘各鎮總兵和鎮將們重家丁輕營兵的態度不同而導致的。

(本章完)

第三百九十五章 反擊第四百二十五章 野心第二百八十五章 換防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六百九十三章 報復第七百九十八章 唐府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五百七十四章 看望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衝鋒第二百一十五章 蹲守第六十八章 強項第八百四十六章 簡報第八十三章 威脅第三百三十八章 謹祝第三百零五章 挑鎮第六百八十八章 雪夜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六百零五章 六科第七百五十章 教育第七百三十七章 救回第六百六十七章 向前第二百七十四章 出題第五百五十一章 誘敵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五百九十九章 夜話第四百七十五章 學宮第三百六十一章 覆信第三百五十六章 震懾第二百五十五章 藩士第八百九十二章 城寨第二百九十一章 主奴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二百三十五章 羨慕第五百三十三章 書籍第七十章 異人第六百三十三章 和睦第八十章 捐輸第三百七十三章 會合第十一章 衝突第一百二十一章 拒絕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一百一十六章 軟磨第三百一十七章 怪話第八十八章 爆發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道第二百九十一章 主奴第七百三十五章 穿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七百四十六章 密疏第二十九章 禁軍第四百五十五章 崩沙第六百四十七章 青年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軍第七十章 異人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六百六十九章 碾壓第二百八十五章 換防第八百七十五章 礦稅第八百九十九章 傾銷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六百八十九章 報復第四百零三章 酒樓第三百六十九章 編制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五百二十九章 密議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七百三十章 調戲第二十六章 樁功第一百五十六章 御史第八百二十二章 提審第六百九十四章——六百九十五章 貪婪第八百二十六章 所謀第四百一十六章 巡視第五十八章 擊掌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八百九十章 擴編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耗第八十八章 爆發第一百七十二章 生員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六十六章 詔獄第五十二章 加官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城第七百八十八章 臨機第七百一十四章 宣諭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一百九十三章 行動第五百三十章 報效第一百三十七章 孤臣第八百六十七章 變遷第八百四十五章 束手第六百三十章 殺了第七百四十八章 四將
第三百九十五章 反擊第四百二十五章 野心第二百八十五章 換防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六百九十三章 報復第七百九十八章 唐府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五百七十四章 看望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衝鋒第二百一十五章 蹲守第六十八章 強項第八百四十六章 簡報第八十三章 威脅第三百三十八章 謹祝第三百零五章 挑鎮第六百八十八章 雪夜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六百零五章 六科第七百五十章 教育第七百三十七章 救回第六百六十七章 向前第二百七十四章 出題第五百五十一章 誘敵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五百九十九章 夜話第四百七十五章 學宮第三百六十一章 覆信第三百五十六章 震懾第二百五十五章 藩士第八百九十二章 城寨第二百九十一章 主奴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二百三十五章 羨慕第五百三十三章 書籍第七十章 異人第六百三十三章 和睦第八十章 捐輸第三百七十三章 會合第十一章 衝突第一百二十一章 拒絕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一百一十六章 軟磨第三百一十七章 怪話第八十八章 爆發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道第二百九十一章 主奴第七百三十五章 穿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七百四十六章 密疏第二十九章 禁軍第四百五十五章 崩沙第六百四十七章 青年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軍第七十章 異人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六百六十九章 碾壓第二百八十五章 換防第八百七十五章 礦稅第八百九十九章 傾銷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六百八十九章 報復第四百零三章 酒樓第三百六十九章 編制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五百二十九章 密議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七百三十章 調戲第二十六章 樁功第一百五十六章 御史第八百二十二章 提審第六百九十四章——六百九十五章 貪婪第八百二十六章 所謀第四百一十六章 巡視第五十八章 擊掌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八百九十章 擴編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耗第八十八章 爆發第一百七十二章 生員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六十六章 詔獄第五十二章 加官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城第七百八十八章 臨機第七百一十四章 宣諭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一百九十三章 行動第五百三十章 報效第一百三十七章 孤臣第八百六十七章 變遷第八百四十五章 束手第六百三十章 殺了第七百四十八章 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