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路祝

這個年頭,幾個知名的大奴酋,最出名的當然是俺答汗,其次便是這速把亥了,再下來是黃臺吉,炒花,圖門汗……當時的大明天下,最不太平的就是北疆,鬧騰的最厲害的就是這幾個奴酋頭目。

苗疆雖然也亂,官兵雖然一斬首一萬多,但根本沒有什麼出名人物,苗子們也根本沒有戰鬥力,倒是上述的幾個名字,俺答曾經兵臨京城之下兩次,現在好歹當了順義王,不再折騰了,但黃臺吉和速把亥兩個奴酋仍在犯邊,尤其以速把亥最爲張狂。

這個奴酋的名氣之大,縱是京城之中最普通的百姓,亦知此人的兇名。

可以說,一直到幾十年後,建州興起,努兒哈赤的兇名才蓋過上述幾個,現在這會子,速把亥的名頭可不在後世老奴之下,聽聞他的死訊之時,頗有一些原籍在遼東或薊鎮一帶的居民自發的放了一陣子炮,噼裡啪啦的響的甚是熱鬧。

消息傳來當日,朝廷便着遼東巡按親自前往遼陽勘驗首級真僞,畢竟是這般大事,鬧了笑話便不好了,至於遼鎮總兵李成樑強留張惟功不成,張惟功奮起反擊,三百騎擊兩千,陣斬奴酋的風聲,也是在順字行的有意散播之下,在京城內流傳開來。

隔了五六天後,遼東復奏回來,確係速把亥無疑,同時薊鎮也有奏報,泰寧部已經選出新汗,是速把亥之子把兒兔,這也間接印證了速把亥已經授首的事實。

消息傳來,這一次四九城中,放鞭炮的人着實又加了許多倍上去。

今日是皇帝親往太廟告廟宣捷的日子,皇城之中百官雲集,儀衛甚重,普通的百姓當然沒有資格去皇城之內的太廟觀禮,不過並不妨礙自己放鞭炮慶賀,甚至是擺酒歡慶。

“爹,娘,俺告訴你好消息,張少國公斬了速把亥的人頭,您二老的大仇報了。這些紙線不要儉省,想怎花就怎花。”

街角道口,今日就有不少燒紙錢的人,聽着話間語意,俱是與那速把亥有血海深仇的。

“大哥,速把亥那奴酋好歹是死了,你也可以安心瞑目了。”

“娘子,害了你和咱家小寶的畜生終是死了,也是不得好死,叫人割了首級去……英少國公,回家去我就替你立長生牌位,四時香火不絕!”

孫承宗和徐渭都是一頂唐巾,身着一襲青色長袍,儒雅萬分行來,沿途見着不少在街頭巷尾燒紙叩頭的,聽到的話,也大致是差不多的意思。

速把亥爲患近三十年,苦害的邊民真的是成千上萬,這些小人物的悲歡離合當然入不得史官的史筆,但身處其中的人,無不感受到那種沉甸甸的氣氛和大仇得報的欣喜。

京師距離薊鎮和遼鎮不遠,邊民之中當然有不少遷到京師居住的,但不論在京師紮根多久,當年的血親之仇,卻也是無論如何也忘不了的。

“今日學生才知道,爲將者,亦能如此惠及生民!”

青年孫承宗一臉激動之

色,鐵戟般的鬍子都是忍不住微微顫抖着。

他還是在親戚家居住當一羣孩子的老師,這也是他定下來的宗旨,考中秀才後就出門遊歷,最佳的地方當然就是京師,他原本考慮在京師住上兩年,多看一些朝廷的事,爲自己增長經歷和見聞,然後再去邊關遊歷,考察邊境情形,待積累足夠以後,再考舉人,進士,入朝爲官。

他不願做那種只知四書五經,不曉世間任何事物的書呆子,讀書只是爲官的敲門磚,爲官之後的行止,才關係到一生功業成就的高低。

這一番打算,成就了歷史上孫承宗的赫赫大名,當然,天啓年間已經年過花甲的老孫頭也沒有真正遏止建奴擴張的勢頭,他的邊才,只在於穩住大局,經營得法,在機變和能力上,遠遠不及熊廷弼,但無論如何,老孫頭在的時候,遼東的大局還算安穩,還有寧錦大捷這樣的勝仗,也算難能可貴了。

至於在高陽城中誓師不降,保有大節,那還只是一個讀書士人最基本的氣節,倒也沒有太多值得說的地方了。

“愷陽你還是幸運,能在這個年紀親眼見到這些,於你的一生都大有裨益啊。”

徐渭還是那一臉落拓像,其實李如鬆在京師裡,徐渭的日子並不算難過,每天的燒雞老酒是肯定有的,李如鬆紈絝脾氣再厲害,終究也不能和自己老師犯渾,徐渭這一陣子,臉上和身上倒是長了不少肉,明顯胖了起來。

兩人在張惟功整理坊市的時候開始相識,交情迅速增長,一個是江南出來的靈秀人物,第一等聰明人,一個則是大器早成,北地的好男兒,正值青壯,卻是成熟穩重,兩人的性格是天差地遠,卻是鬼使神差般的交結在了一起,若是徐渭三十年前的好友們見他與孫承宗這樣的穩重青年走在一路,怕是都要忍不住驚呼出來。

此時徐渭也是一臉的激動,與他平常的油滑形象大爲不同。

他看着孫承宗,正色道:“當年戚繼光和俞大猷在胡總憲的督帥下剿平倭賊,這樣的情形,我實在是見的多了。自那時起,我就瞧不起那些迂腐文官,嘴裡四書五經,什麼仁德忠恕,大節大義……這些個瘟生,就該叫他們死在倭賊手中!”

孫承宗知道徐渭一肚皮的不合時宜是哪兒來的……先是不曾中舉,空有一身鬼才無處施用,鄉人都笑話他,自然是一肚皮的火氣,另外就是當年徐渭是胡宗憲的幕客,胡宗憲雖然是嚴黨,但在剿倭之事上是真的出了大力,而那些清流出身的文官卻是對胡宗憲百般攻訐,千種掣肘,包括招撫王直一事,叫胡宗憲言而無信,出了大丑。

而嚴閣老倒了之後,不少清流也不肯放過胡宗憲,最終在抗倭之事上立了大功的胡總督落了一個沒下場,徐渭這樣的幕客雖然立功至偉,但國家並沒有承認他的一絲功勞,他現在的所有成就,還是他家鄉人傳頌他的那些所謂的聰明機變的事情……一個老大之人,家鄉的人還傳揚着他少年事蹟

,徐文長這個名字並不是因爲他成年的成就而聞名天下,這叫徐渭情何以堪?

種種原因,使得這個天下第一等的聰明人變的漸漸充滿了不平之氣,還好,去年和張惟功一段相處,踏實做了一些事情,京裡不少百姓倒也知道徐先生跟着英少國公做了一些事,傳揚開來,對徐渭頗有讚頌,加上李如鬆的照拂,徐渭的性氣還是好了不少,今日這樣的情形,已經很少見到了。

“和青藤公比起來,晚生是幸運了。”

和徐渭久在一處,連孫承宗這種性子也學會了開玩笑,隨口說笑起來。

“嗯……”徐渭哼了一聲,又問道:“你是下定主意要去遼陽了?”

“是啊。”孫承宗笑道:“晚生雖然不是什麼大才,好歹也是諸生,亦能騎馬,用劍,張帥的幕府之中,應當有用我之處。”

“哼,未必。”

徐渭道:“我看那小子的做事都是隨自己的本心,以自己的本心,立下制度,旁人但從他的制度去行便是。他的見識又高妙,所立制度無有不好,所以他的商行,舍人營,都有超過常人的地方。這樣的東主,其實對幕客的要求並不算多……你真的打算給他當書啓師爺?”

“也未必啊。”

孫承宗呵呵一笑,很實誠的道:“張帥建了侍從室,身邊當然不止是書啓這一點雜事,我別的不行,備顧問總行吧,不行就料理雜務,亦不是不可以啊。”

他的長處就在於縝密精細,要是真放低身段替惟功料理雜務,倒還真是第一把的好手,天啓年間那麼殘破的關寧,就只剩下幾個孤城和一羣驚弓之鳥,孫承宗硬是建起了幾百個屯堡,奪回幾百裡地,建了一支樣子上還算強大的關寧軍……至於後來關寧軍成了獨立軍閥,這和明軍的軍制有關,也是大勢所趨,倒也不能對孫承宗太求全責備了。

至於徐渭的話,更是印證了這廝是一個當時難得的鬼才,若是惟功在此,怕也要驚的跳起來。

只不過冷眼旁觀一段日子,徐渭就對惟功行事居然看的這麼透徹!

“好了,你這小子心裡有主張,主意拿正了就不聽別人的……嗯,你去投他也好,在京裡能學什麼好?就是看這些瘟生蠅營狗苟,娘們一樣的算計,張叔大以前還是個人物,現在看來越來越叫人見的小了。”

在這熱鬧所在,罵天子幾句都罷了,叫人聽到辱罵張閣老卻着實不是小事,張居正的性子也確實越來越偏激,可能是與他身體有關,這兩個月,從地方到中樞又被處置了好幾個人,有一個生員上書替當年奪情一案的幾個犯官說話,惹怒了張居正,現在已經被充軍遼東去了。

至於上書匡時的那位姜大人,此時已經到河南某個郡王府當王府官去了,明年京察落個不稱職的考評也是必然之事,準備回家啃老米飯去吧。

這樣的行事自是叫人不滿,徐渭這樣的奇男子要是能看的慣纔怪了。

(本章完)

第二十章 長兄第七百六十章 誅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軟磨第三百八十章 東虜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六百二十三章 謹慎第六百零三章 聯手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一百四十三章 勉勵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一百零九章 內市第三百五十章 亂戰第七章 入京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八百零四章 暴起第二百七十八章 取銀第五百三十八章 婚事第七十章 異人第一百八十章 直言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八百六十七章 變遷第七百二十三章 夥伴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四百七十章 兵變第四百三十章 勇士第三百四十七章 狼煙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軍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四百一十六章 巡視第七百六十章 誅心第七百六十六章 銀行第五百九十七章 殉道第四百四十三章 參謀第一百四十五章 募兵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二百零一章 腐肉第八十三章 威脅第七百四十六章 密疏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六百七十四章 休整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六百八十八章 雪夜第七百七十四章 爭勝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八百七十四章 新任第五百章 牛酒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船廠第三百四十三章 要城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三百四十七章 狼煙第六百六十九章 碾壓第七百六十章 誅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議題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七百八十四章 心緒第三十章 講官第三百四十章 破敗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八百零一章 內幕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進第二十六章 樁功第八百三十七章 責罰第五百七十六章 蹊蹺第五百四十一章 制衡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豪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見第五百二十七章 豐富第六百九十八章 庫房第三百八十八章 三段第四百一十五章 算計第四百八十三章 判斷第二百零四章 步軍第二百九十九章 單騎第九十六章 侯爺第六百七十九章 改土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三百四十九章 騎戰第七十八章 榜眼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八百七十九章 閣議第五百零二章 急報第四百一十九章 屯堡第八百四十七章 總部第一百三十七章 孤臣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七百五十九章 妖書第一百一十八章 校尉第二百二十一章 壓力第五百零三章 真空第五章 薊州第六百八十四章 往返第一百三十章 激發
第二十章 長兄第七百六十章 誅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軟磨第三百八十章 東虜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六百二十三章 謹慎第六百零三章 聯手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一百四十三章 勉勵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一百零九章 內市第三百五十章 亂戰第七章 入京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八百零四章 暴起第二百七十八章 取銀第五百三十八章 婚事第七十章 異人第一百八十章 直言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八百六十七章 變遷第七百二十三章 夥伴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四百七十章 兵變第四百三十章 勇士第三百四十七章 狼煙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軍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四百一十六章 巡視第七百六十章 誅心第七百六十六章 銀行第五百九十七章 殉道第四百四十三章 參謀第一百四十五章 募兵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二百零一章 腐肉第八十三章 威脅第七百四十六章 密疏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六百七十四章 休整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六百八十八章 雪夜第七百七十四章 爭勝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八百七十四章 新任第五百章 牛酒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船廠第三百四十三章 要城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三百四十七章 狼煙第六百六十九章 碾壓第七百六十章 誅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議題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七百八十四章 心緒第三十章 講官第三百四十章 破敗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八百零一章 內幕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進第二十六章 樁功第八百三十七章 責罰第五百七十六章 蹊蹺第五百四十一章 制衡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豪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見第五百二十七章 豐富第六百九十八章 庫房第三百八十八章 三段第四百一十五章 算計第四百八十三章 判斷第二百零四章 步軍第二百九十九章 單騎第九十六章 侯爺第六百七十九章 改土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三百四十九章 騎戰第七十八章 榜眼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八百七十九章 閣議第五百零二章 急報第四百一十九章 屯堡第八百四十七章 總部第一百三十七章 孤臣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七百五十九章 妖書第一百一十八章 校尉第二百二十一章 壓力第五百零三章 真空第五章 薊州第六百八十四章 往返第一百三十章 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