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

從七叔處出來,惟功心情感覺十分輕鬆,他猶豫了一下,還是往張元功的住處走了過去。

“我知道你的決心已經下定了,昨晚經筳之事,皇上和元輔也顯然下定了決心。”

“哦?”

父子兩人見了面,張元功劈頭就是這麼一番話,倒是叫惟功感覺有些意外。

“元輔昨晚親自進講,說起圖說周亞夫細柳營一段,對漢時重將權,別有一番議論。”

“是勸皇上對邊將多給獎勵尊榮麼?”

“正是。元輔還說了一句俗話,叫文官提筆安天下,武將馬上定乾坤,文武各有用處,不可叫文官太壓制武臣。”

文官集團勢大,是明英宗土木之變前後開始冒頭,成祖年間,隱隱還有武官壓文官一頭的感覺,武選司郎中不比文選司的權威稍差,正統之後到成化爲之一變,正德嘉靖又是一變,到萬曆年間,文官兵備道便能喝斥總兵副將,視爲奴僕,張居正算是文官中的異類了,他扶持的李成樑成爲事實上的遼東王,戚繼光將薊鎮永平一帶掌握囊中,十年時間無人能動搖,馬芳的馬家成爲世襲的大同和山西將門,俞大猷的兒子後來也成爲福建總兵官,只是命運也不算好,和其父一樣的悲催坎坷……

“皇上是怎麼說的?”

“皇上自是誇讚元輔所說甚是有理,道是祖宗刀尖上得來的天下,不能叫文臣們由筆尖上壞了去。”

“這算是替我造勢了。”

“正是呢。”

張元功點點頭,笑道:“你好生做去吧,雖然其餘各府肯定有不滿的,但京營復振現在看來是必然之事了,有皇上和元輔一起動作,想擋是擋不住的,我英國公府在京營當然也有利益,也有不少人要庇護,但這一次我就不交名單給你了,該怎樣就怎樣吧。”

惟功剛剛過來時,猶豫之處就在於張元功現在的話。

無論如何,這位總是他的生父,而且這些年來也在儘量彌補當初的過失。嚴格來說,惟功孃親的死也是和他關係不大,張元功以前最多說是性格懦弱罷了。

人心就是如此,惟功心中已經漸漸被打動,只是對張元功還不及對七叔那麼親熱和交心。

此次前來,他就害怕張元功交給他一張名單,到時候冷硬拒絕就太傷人心,但不拒絕的話,所謂整頓不是成了笑話?

自己不把自己份內的一畝三分地給擇乾淨了,還能指望去大公無私的整頓別人?

英國公府中,兩對父子也算是各有其趣,張元德是交了一張名單給兒子,張元功卻是兩手空空,不肯拿出名單來,各自的行事,都有各自有理由,也是贏得了各自的尊重與感激。

……

“臣叩見皇上。”

“惟功你來了,起來罷。”

萬曆今日穿着是天青色的團龍袍,頭上戴着元青色翼善冠,腳着朱履,整個人看起來十分精神,看着惟功,他也是笑吟吟的,等惟功起身後

,萬曆便是笑道:“昨天的經筳你聽說了沒有呢?”

“臣聽說了。”

“甚好。”萬曆很欣慰的道:“元輔張先生支持,此事可謂成了九成,朕是有決心要把京營整頓好,我大明內輕外重的格局,不能不改了。”

此時的萬曆和歷史上的記錄是一樣的,在張居正死後的萬曆十一年,剛剛真正意義上親政的萬曆就拔出大量白銀,開始在京師之內操練營兵,整訓內操,動靜很大,任何一個正常的皇帝都會希望在自己腳下掌握着真正的武力,而不是虛頭八腦的東西,不過萬曆的內操一開始就把路子走歪了,上手就是叫宦官掌握軍隊,這一下文官們肯定不幹了,接連攻訐,萬曆練了一陣兵之後,估計自己也摸不着頭腦,亂蜂蟄頭之下,他又有了惰政的苗頭,乾脆一動不如一靜,把內操取消了事了。

後來到他孫子崇禎年間,也有內操之事,崇禎連他祖爺爺都不如,搞的內操就是虛熱鬧,完全屁用不頂,李自成入城之後,崇禎身邊只十來個人,七八條槍,平時大捧的銀子養了大幾千的內操兵,全部消失不見了。

大明諸帝在文官掌權後,真正練成內操兵,掌握武力,並且拿出來使用的,只有那個天不怕地不怕,文官奏摺拿來當手帕抹鼻涕的封自己爲總後兵的武宗皇帝,這位皇帝也算是異數天賦,只是身後的名聲實在是太差勁了。

“臣決心也下定了,數日之內,打算連上數疏,力請皇上開始整頓京營之事。”

“嗯,很好。”

萬曆的眼神之中,充滿了欣賞的色彩。眼前這個小子,敢作敢爲,對自己忠心不二,這一次整頓京營,張惟功是肯定撈不到任何好處,還會把英國公府二百年下來的基本盤丟光,在勳貴之中得罪大批的人,除了文官方面支持整頓的人會叫好之外,萬曆看不出來惟功會落到什麼真正的好處。這樣的臣子,爲了皇朝利益甘爲孤臣,忠忱之心,令人感動。

他不由得道:“可惜你年紀太小,不然朕今日就下詔,令你爲提督京營。”

“臣過二十年後再巴望吧。”

“倒也不必那麼久,朕是打算將京營和錦衣衛都交給你,一如當年陸炳故事。”萬曆勉勵惟功道:“好生去作。”

他猶豫了一下,還是吩咐道:“你當去元輔那裡,面請機宜,這事情元輔雖然也肯,但並不算太堅決。”

張居正現在的主要精力還是在清丈上,估計清丈之事要到萬曆十年之後才能大致結束,伴隨清丈還有很多麻煩和問題,現在他的精力根本不可能放在京營諸事上。

事實上,能保證邊疆的安全就已經耗費了張居正不小的精力了。

從萬曆元年到現在,北方邊境只有李成樑不停的在打仗,其餘地方大抵安境,南方卻並不平靜,倭寇之禍是平息下去了,但四川兩廣一帶的生苗土蠻禍亂不停,劉顯等南方總兵不停的出兵,十萬人以上的出兵規模就有好幾起,擒斬在數萬人,一次斬首一萬

多級的大戰也有多次,整個大明的體制有極大的麻煩和問題,按後世史學家的說法是動員能力不足南宋的三成,財賦能力,人力動員機制,兵員來源和軍隊編成調動都有問題,承平時節保持龐大的軍隊數量還能對有些人形成威懾,一旦到處生事出亂子,張居正出色的財賦能力和滅火的本事才使得亂源雖多,但大明總體還處於向上的感覺,而且他的考成法加強了中央的權威,使政令通達,這其實比清丈度田和條鞭法更犀利,只是張居正自己和後來者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張居正一死,晉商和江南士紳兩大集團主持對他的清算,考成法廢止,各方禍亂不止,從萬曆三大徵到大大小小的戰爭,兵變,一直耗光了大明的國力爲止。

對這個問題,惟功有清醒的認識,張居正現在是掌握全局,而且是一個罕見的優秀的政治家,但並不代表他在京營問題上有足夠清醒的認識!

但沒有張居正的全力支持,這件事是做不好的。哪怕是有惟功和皇帝兩人,也肯定會以失敗告終。

“臣今日便去。”惟功笑着答應下來,他原本就是打算過去,有皇帝這話更好,可以不那麼犯忌諱了。

“聽說你和李如鬆打了一架?”

說完正事,皇帝聽八卦的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

很短的功夫,惟功與李如鬆長街雨夜大戰,打的熱火朝天的事情就傳遍了九城,甚至一直傳入皇宮,連皇帝都知道了。

畢竟當時觀戰的人多,而且這兩人的身份實在太特殊了。

“這麼說,李如鬆的本事也很不錯啊……”

萬曆對李如鬆有一種莫名的好感和信任感,他已經在平臺召見過李如鬆了,李如鬆身上那種獨特的公子哥氣息不僅沒有使萬曆不快,反而使萬曆有一種心理上的認同感,加上李如鬆獨有的傲氣,更使得萬曆對他十分信任和激賞。

和任何一個帝王一樣,皇帝總會信任那些脾氣很壞的臣子……用筆頭的文臣也包括在內,當然,過度惹怒皇帝的時候要除外。

無論如何,萬曆對李家的信任和寵愛也算難得了,李如鬆在京呆了幾年後就放在宣府當總兵官,然後是任提督去西北打仗,再就是任遼東總兵參與壬辰倭亂的戰事,接着就是戰死在了對土蠻的戰場上,終其一生,這壞脾氣的公子哥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文官經略他都敢頂撞,但萬曆一直對他有毫無保留的支持,在李如鬆死後,歷任的遼東總兵都不如李如鬆那樣得到皇帝的信任,最終沒奈何之下又只能叫李成樑重新上馬,李家在遼東經營數十年,家丁放在地方都是遊擊參將一級,李府家丁最終達到八千人的恐怖數字,而且全部是精銳騎兵,李氏父子打仗靠的就全部是自己的家丁,而且李家還壟斷了對蒙古各部的走私生意也一樣無事……

“李如松本人也還罷了。”惟功肅然道:“李府家丁據臣看來,全部是當得大將之選,特別是那個建州衛帶過來的女真,也是兇悍之極的強梁之輩。”

(本章完)

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八百六十七章 變遷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第二十四章 面聖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二百六十四章 悶氣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八百二十七章 車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八百二十八章 請罪第二十一章 明師第六百八十五章 默禱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五百六十八章 發酵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敬第五百三十章 報效第六百一十九章 選址第一百三十二章 和尚第四百零五章 底定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六百一十九章 選址第八百零一章 內幕第六百零四章 改政第三百九十九章 海路第八百三十八 命數第八百一十三章 龍安第六百六十一章 早飯第八百八十九章 準備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一百三十八章 同知第一百一十章 要人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七百五十四章 退伍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三百九十八章 遼商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挪用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鬆第八百零三章 鬥氣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三百五十六章 震懾第八百零三章 鬥氣第一百二十九章 陰毒第八百一十五章 巡邊第三百八十九章 狠手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第四十九章 伴騎第四百七十章 兵變第二百七十五章 拜訪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四百八十七章 棟鄂第七百八十四章 心緒第八百九十章 擴編第二百八十章 委屈第八百三十八 命數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豪第八百一十五章 巡邊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辯第五百四十章 圖倫第一百三十三章 沾衣第五百零七章 折射第一百六十八章 莊子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五百二十四章 推銷第一百九十二章 綁票第五百九十九章 夜話第三十一章 加分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三百五十二章 侮辱第五百八十六章 階層第一百六十九章 兩難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三百零五章 挑鎮第四十章 官店第八十七章 憤怒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狼第三百六十九章 編制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一百六十七章 醫治第七百零二章 重回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五百四十一章 制衡第八百六十五章 暫休第六百九十七章 避讓第三百三十二章 故人第三十章 講官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四百八十七章 棟鄂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六百八十二章 桃源
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八百六十七章 變遷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第二十四章 面聖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二百六十四章 悶氣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八百二十七章 車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八百二十八章 請罪第二十一章 明師第六百八十五章 默禱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五百六十八章 發酵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敬第五百三十章 報效第六百一十九章 選址第一百三十二章 和尚第四百零五章 底定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六百一十九章 選址第八百零一章 內幕第六百零四章 改政第三百九十九章 海路第八百三十八 命數第八百一十三章 龍安第六百六十一章 早飯第八百八十九章 準備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一百三十八章 同知第一百一十章 要人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七百五十四章 退伍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三百九十八章 遼商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挪用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鬆第八百零三章 鬥氣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三百五十六章 震懾第八百零三章 鬥氣第一百二十九章 陰毒第八百一十五章 巡邊第三百八十九章 狠手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第四十九章 伴騎第四百七十章 兵變第二百七十五章 拜訪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四百八十七章 棟鄂第七百八十四章 心緒第八百九十章 擴編第二百八十章 委屈第八百三十八 命數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豪第八百一十五章 巡邊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辯第五百四十章 圖倫第一百三十三章 沾衣第五百零七章 折射第一百六十八章 莊子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五百二十四章 推銷第一百九十二章 綁票第五百九十九章 夜話第三十一章 加分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三百五十二章 侮辱第五百八十六章 階層第一百六十九章 兩難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三百零五章 挑鎮第四十章 官店第八十七章 憤怒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狼第三百六十九章 編制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一百六十七章 醫治第七百零二章 重回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五百四十一章 制衡第八百六十五章 暫休第六百九十七章 避讓第三百三十二章 故人第三十章 講官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四百八十七章 棟鄂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六百八十二章 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