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

張居正的黨羽們先後悍然出手,先期發聲的全部是執掌重要衙門的重臣,在這樣的局面之下,想翻盤已經是毫無可能。

很多人都是用玩味的眼神看向張惟功,這個少年是皇帝的心腹,今日之事,皇帝的臉色難看大家都看在眼中了,但向來張居正待此子也是不薄,甚至有以師徒相待的感覺,今日風向一轉,突有此變,這令人不得不猜想,這一老一少的兩張之間,到底是發生了什麼。

“皇上,廷議有結果了。”

半個時辰不到,廷議就有了結果,方逢時上前奏道:“參與廷議者四十一人,贊同定國公等主持整頓京營者三十四人,贊同張惟功主持此事者只二人。”

此番廷議,其實也是張居正相權毫無忌憚的一次演示。

超過十年的內閣閣老生涯,加上九年的元輔時光,張居正在朝中織成了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六部之中,四品京堂以下可能還有不少青年官員心思各異,很難盡數括入囊中,但四品京堂以上,能不依附元輔大人的,真的是十不存一。

眼前這四十餘名夠資格參與廷議的公侯大臣,就算不是元輔的心腹親信,亦是要仰賴元輔的支持才能在位,惟有以元輔的馬首是瞻,是以,廷議的結果便是如此,支持惟功的,只有區區兩票。

當然,棄權不贊同者亦有幾人,申時行便是其中一個。

叫他頂撞張居正,贊同惟功,申閣老不會冒這個險,不過深知皇帝心意的他,也不可能當衆贊同定國公這幾個人選,兩邊不選,都保有餘地,這便是申時行爲官的過人之處。

贊同惟功者,禮部侍郎王錫爵,吏部侍郎掌詹事府許國。

廷議時,王錫爵只淡淡道:“下官以爲張惟功更合適,餘者無他。”

他是有名的臭脾氣,但已經是江南士紳清流中的代表人物,雖是當從這般行止,料想張居正也不會因此而爲難於他。

許國,嘉靖四十年鄉試第一,爲解元,後爲二甲進士,入翰林院爲庶吉士,這是一條金光大道,許國也走的十分順當穩妥,隆慶元年授檢討,賜給一品服飾出使朝鮮,在朝時不肯收受朝鮮國王的厚贈而聞名一時,自萬曆元年始,授右春坊贊善,充文華殿日講官,爲萬曆皇帝講授經義。

文華殿諸多講官中,申時行排第一,此人可排第二。

爲官的風格也是與申時行近似,左右逢源,抱緊萬曆,政務上不多言,只低調熬資歷,十年時間從翰林檢討到吏部尚書,翰林的身份加上講官,也算快了。

王錫爵的一票明顯是出自公心,許國的這一票,當然是不論如何也緊跟天子,在他表態時,萬曆看向他的眼神,亦是充滿感激。

天子雖不是五代時那樣兵馬強壯者可爲之,但大明的天子,也不是坐了龍椅便有權。

二百年下來,祖制牢靠如山,將天子百官一併壓的如孫猴子一樣,動彈不得,新君爲太子時,講官便是潛勢力,爲天子時,將講官慢慢提

上來,將閣臣和天官等重要官職換成了自己的心腹,慢慢再培養親信,數年之內,天子才真正有權。

現在的皇帝,靠的住的就只有這幾個文華日講官了,真正的權力脈落比起張居正來,真是蒼白的叫人不忍去想,去算。

張居正在殿中卻是舒展自如。

眼前這一切,不論是金臺還是高高的藻井殿頂,或是那些手持銅拂塵伺立在金臺四周的太監,殿門口的大漢將軍,殿外的錦衣衛和旗手衛的將士們,那些赤幟,旗幡,毫無疑問是在彰顯着天子的尊嚴和至高無上,但他一個江陵破落戶的子弟,卻可以站在這金殿之上,頤指氣使,在他的示意之下,一場關係極大的廷議根本就沒有什麼觀點的對峙,沒有意氣之爭,一切都是如水般的平靜。

他看向那些科道官員,年輕的臉龐中倒是有幾張意氣風發,看出來帶着一點意氣的……今日之事,一切都在張居正和其黨羽的掌控之中,青年官員中當然不泛有激憤者,在替天子激憤大權旁落,張居正經黨營私,掌控朝政……但也就只是如此了,無非也就是“激憤”二字而已。

自奪情風波和張居正來往江陵的前後的表情,已經清楚的表明,逆天子者,猶可活,逆元輔者,必將受重懲!

金殿之上,張居正捋須輕笑,一切均感在掌握之中,那種快意之感,唯有將身與替之者,方能體會其中況味之萬一。

“既如此,”萬曆神色中有掩不住的燥怒,語氣倒還是不急不慢的十分鎮定,這也是十年調教之功,那麼多人尖子教出來的,原本也早熟早慧,是以眼前的事雖然十分不滿,倒還不至於叫這位青年皇帝語言失態,“着定國公與協理京營趙孔昭,都督張惟賢,主持京營整頓之事,着有司知道!”

“臣等領旨。”

羣臣或快或慢,總是都躬下身去,各自接領旨意。

徐文壁神色從容,還向惟功點頭致意,眼神之中飽含着歉意。這件事,定國公府肯定是深深參與到運作之中去了,以定國公府的深厚人脈辦這樣的事,加上張居正的大力支持,還有張惟賢父子提供的英國公一脈的幫助,這件事辦的十分順利。

既然勝了,倒不必將張惟功得罪的太深……無論如何,惟功將來的權位是不可限量,英國公的爵位也是沒跑,沒有必要將此人得罪的太深。

倒是趙孔昭領旨時,神色十分得意,只是強壓下去。

他在兵部大堂被惟功頂撞過,此事傳揚萬里,已經成爲他官場生涯中的一大丑聞,如果不是這樣,一個協理整頓京營的差事,還真不至於叫這個兩榜進士,兵部侍郎感覺到高興。

張惟賢反是榮辱不驚的模樣,領旨之時,萬曆也是惡狠狠的看了他一眼。

這幾年養着這廝,還將其放在都督的位子上,並不是張惟賢有什麼打動皇帝的地方,而是萬曆的一顆棋子,留着沒有別的用處,專爲了敲打惟功所用。

惟功太鋒芒畢露了,貴如帝王,也是感受

到了龐大的壓力,將張惟賢這顆棋子拿在手中,皇帝的安全感要足一些,時不時的給惟功添一些堵,提一下醒,這纔是萬曆的真意。

這幾年來,不論張惟賢和孫海客用幾個怎麼設計,怎麼努力,始終不能影響到大局,原因就是皇帝不過是拿他們當牽線木偶,大局始終在萬曆的手中掌控着的原故。

論起帝王心術來,萬曆當然還很稚嫩,比起他祖父的心思深沉和果決來差的遠,但萬曆也絕不是庸材,他也是在不停的尋找着自己的帝王之道。

可惜,這種摸索和試探又一次被張居正給打斷了。

萬曆心中只是奇怪,張惟賢這廝如此大膽,竟敢背離自己,張居正究竟給了他和張元德等人什麼樣的承諾,他們彼此間又有什麼交易發生?他不知道細節,他只知道,眼前這事,絕沒有表面上的這麼簡單。

“臣還有話要說。”

萬曆剛欲宣佈退朝,張居正卻是上前一步,阻止了皇帝。

“先生請說。”

現在皇帝對張居正的客氣已經是到了十足十的地步,不僅是平時君臣唔對,或是奏章上的文書往來,或是與他人談及張居正時,皇帝都是口稱先生,恭謹孺慕之態,溢於言表。

張居正滿意一笑,朗聲道:“今日廷議結果已出,臣無異議,臣之心中,也是覺得歡欣鼓舞。國有良材,才能之士輩出,纔有今日之爭,這實在是吾皇之德福所至,身爲大臣者,豈能不爲吾皇賀?”

“臣等爲吾皇賀!”

羣臣知機,與張居正一起,山呼拜舞起來。

萬曆覺得臉上火辣辣的,還不得不擠出一抹笑容來,那種尷尬與憤怒之感,這一生怕是也忘不掉。

今日之事,張居正一切操控在手,根本不曾有爭執,但元輔說是有良材相爭,那便是如此,絕對是如此,毫無疑問的是如此,看着眼前的這些替自己賀喜的大臣們,萬曆只想一個窩心腳踢過去,將這些混帳東西,盡數踢死了事!

“臣是想,”張居正拜舞完事之後,才又道:“人才不用太過可惜。今日看來,張惟賢跟隨定國公整頓京營,我等可靜候好音,還有李如鬆,也是青年俊彥,前日受命入京授給京營右副將,着其巡捕討賊,臣想,這差事十分難做,既然有人才,就要物盡其用,不如着其提督五城兵馬司,成立巡捕營爲總兵官,皇上以爲如何?”

“先生所說無有不是。”

“張惟功,也是難得人才。”

說起惟功時,張居正頓了一頓,眼神中有了一抹柔和之色,他看了惟功一眼,又繼續道:“臣記得在萬曆七年秋時,張惟功奏過京師冬季凍餓貧病而死的流民極多,且,京城溝渠不通,衛生極差,年年爆發疫病,隔數年十數年就有大疫爆發,今張惟功不能受命整頓京營,人才難得,既然其見識若此,不如着他去專職清理,爲提督清理大工專差官,要人要物,朝廷無有不從,但盼數月之後,京師能舊貌換新顏。”

(本章完)

第七百三十章 調戲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一百一十七章 挪用第四百零八章 私宴第三百章 緩急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婚第七百六十四章 辭官第二百八十三章 衆說第五百一十七章 鹽場第六百七十章 私念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五百九十三章 異樣第二百三十六章 僭越第二百七十八章 取銀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三百三十二章 故人第四百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七十六章 打鬥第八百九十五章 東望第二百六十一章 朋黨第四百四十五章 細則第六百零五章 六科第一百一十五章 號牌第八百七十六章 聯手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一百四十四章 設官第九十四章 悟道第一百三十三章 沾衣第八百九十八章 詢問第二百七十五章 拜訪第八百九十六章 會寧第一百六十三章 錦衣第八百七十六章 聯手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事第三十章 講官第一百九十六章 困局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四百八十三章 判斷第八十三章 威脅第八百九十六章 會寧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城第八百五十五章 辭官第十九章 諸兄第四百五十七章 縱隊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五百四十四章 留中第六百一十一章 心願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七百九十章 車隊第二百零三章 衝刺第四百二十三章 同行第四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四百七十七章 塘報第一百四十一章 辦法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四百六十三章 船廠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三百七十三章 會合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四十六章 憧憬第一百八十二章 距離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三百章 緩急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六百八十一章 各司第五十章 賜金第八十章 捐輸第五百八十六章 階層第一百八十二章 距離第七百六十章 誅心第二百八十章 委屈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四百八十七章 棟鄂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器第三百四十六章 鎮夷第一百七十八章 鬥心第九十一章 孤臣第四百零一章 農莊第五百二十三章 紛至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七百七十九章 船主第三百三十八章 謹祝第一百七十三章 爆發第一百零七章 天官第三百六十八章 未來第七百九十一章 雨境第三百六十章 突襲第二百零八章 禮佛第三章 殺良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八百四十二章 暗鬥第一百零四章 痛快第七百五十九章 妖書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
第七百三十章 調戲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一百一十七章 挪用第四百零八章 私宴第三百章 緩急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婚第七百六十四章 辭官第二百八十三章 衆說第五百一十七章 鹽場第六百七十章 私念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五百九十三章 異樣第二百三十六章 僭越第二百七十八章 取銀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三百三十二章 故人第四百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七十六章 打鬥第八百九十五章 東望第二百六十一章 朋黨第四百四十五章 細則第六百零五章 六科第一百一十五章 號牌第八百七十六章 聯手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一百四十四章 設官第九十四章 悟道第一百三十三章 沾衣第八百九十八章 詢問第二百七十五章 拜訪第八百九十六章 會寧第一百六十三章 錦衣第八百七十六章 聯手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事第三十章 講官第一百九十六章 困局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四百八十三章 判斷第八十三章 威脅第八百九十六章 會寧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城第八百五十五章 辭官第十九章 諸兄第四百五十七章 縱隊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五百四十四章 留中第六百一十一章 心願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七百九十章 車隊第二百零三章 衝刺第四百二十三章 同行第四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四百七十七章 塘報第一百四十一章 辦法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四百六十三章 船廠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三百七十三章 會合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四十六章 憧憬第一百八十二章 距離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三百章 緩急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六百八十一章 各司第五十章 賜金第八十章 捐輸第五百八十六章 階層第一百八十二章 距離第七百六十章 誅心第二百八十章 委屈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四百八十七章 棟鄂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器第三百四十六章 鎮夷第一百七十八章 鬥心第九十一章 孤臣第四百零一章 農莊第五百二十三章 紛至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七百七十九章 船主第三百三十八章 謹祝第一百七十三章 爆發第一百零七章 天官第三百六十八章 未來第七百九十一章 雨境第三百六十章 突襲第二百零八章 禮佛第三章 殺良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八百四十二章 暗鬥第一百零四章 痛快第七百五十九章 妖書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