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號 畫不出現實

清明:初候,桐始華。

親愛的美奈女士:

李子柒女士是一位世界級的大網紅,她藉助視頻展現了她出神入化的技藝,其中包括廚藝、針織女紅以及其它一些技藝。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視頻不但風行大江南北,就連域外的人也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人把李子柒的視頻稱作是文化輸出,的確,李子柒似乎也在有意識的傳承着一些什麼,有意識的在發揚什麼。前一段時間,一篇論文引起了社會上人們廣泛的討論,其中兩個問題是大家討論的重點,一個是人口增長的問題,一個是人口結構的問題。根據其他國家的經驗,到目前爲止,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就解決人口增長問題,拿出一個有效的辦法。至於我說的人口結構問題,不是指總人口當中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而是指總人口當中,理工出身的人不夠多,而文史出生的人嚴重過剩。如果有人說文史出生的人對社會進步沒有什麼作用,如果有人說文史出生的人過多導致限制了社會創造財富的能力。

我沒有辦法找到有效的依據與反駁,我可以在這裡講兩個故事,一個發生在蒙元時期,大軍每到一處,會有很多人死在鐵蹄之下,但有些人可以倖免,這些人是工匠和婦女。大清當年崛起的時候,曾經做過一件轟轟烈烈的事,這件事叫做屠儒,在這些人的眼裡,儒生的存在絕對有害無益,他們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技藝,卻可以在社會上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可以肯定的說,工匠無論在什麼時代都是招人喜歡的,特別是那些擁有特殊技藝的工匠。當我們追憶過往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有這麼一個印象,三代是青銅時代,三代以下進入了鐵器時代。北洋這片土地上之所以能夠產生輝煌燦爛的古文明,是因爲這裡產生了關鍵的技藝,比如青銅器的鑄造、鐵器的製作、陶器和瓷器的製作、茶葉的種植、絲製品的製作。

可以這麼說,沒有這些技藝,這片土地不會有輝煌燦爛的古文明,當然有不會有那個對周邊產生持續深遠影響的文明實體。那麼這些東西到底應該被劃入理工類還是應該劃入文史類的?史籍上記錄的名字,往往是那些文史出身的人,而那些著名的工匠,大多數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當中。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沒有人知道他們的生平事蹟。蒙元和大清在擁有整個天下之後,他們對工匠的喜愛並沒有持續下來,相反他們像歷代的朝廷那樣,開始推崇文史出生的人。文史界有一位祖師爺叫做孔聖人,朝廷給孔子上尊好,並且弘揚他的教義。因爲這些文史出生的人對社會有一個作用叫做教化,他們希望天下人能夠真心依附於朝廷。在傳統的語境當中,天是一切不可抗力的綜合,而天子就是這種不可抗力在人間的化身。這種不可抗力非常的強大,朝廷依附於這種不可抗力,而天下人依附於朝廷。

很多年前我曾經看過一個紀錄片,講述的是百年以來一些國家走過的路。其中兩個例子是非常值得重視的,一個是英倫,一個是北美。提到英倫的崛起,人們必須提到一個叫瓦特的人,他改良了蒸汽機,讓這一項技術得到了廣泛使用。從而讓當時的生產力上了一個臺階,進而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一股新的力量崛起了,在這個背景之下,發生了一個歷史性的事件,就是開始了對王權的限制。與此同時一個叫亞當·斯密的海關職員寫了一部著作產生了深遠影響,這部著作叫做《國富論》。英倫在較短的時間內創造了大量的社會財富,這是因爲公門竭盡全力減少阻礙個人創造財富的因素。英倫在北美與當地人發生矛盾,是因爲英倫的做法妨礙當地人創造財富。在取得勝利之後,爲了激勵當地人創造財富的熱情,公門出臺各種法令獎勵各種技術發明或者改良。

這兩國走向富裕的過程,技術進步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而人們之所以在推動技術進步的過程當中展現出那麼大的熱情,是因爲他們推出了極爲吸引人的獎勵措施。大明和大清都曾經出現過好大喜功的帝王,大明的成祖朱棣和大清的高宗弘曆都曾經編纂過一部規模巨大的書。這東西雖然看起來很恢宏,實際上是典型的形象工程,無論是對文明傳承還是社會治理都毫無用處。特別是大清高宗弘曆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當中趁機銷燬了大量的民間藏書,所以有這樣一種說法,高宗弘曆實際上是借修書之名行毀書之實。而且這兩大工程都是文史性質的,如果他們能夠把同樣規模的資源投入。理工性質的領域當中去,無論是大清還是大明,社稷一定能夠維持更長的時間。相比大清,大明在永樂年間,還曾經遊過航海壯舉,這應該屬於理工性質。

只可惜這七次航海壯舉給大明帶來的更多是榮譽,如果單純就財富方面的支出和收入來看,支出的規模遠大於收入,這就是爲什麼它最終不能維持下去的原因。基於以上的論述,實際上那一篇論文的觀點是非常有意思的,在我成長的過程當中,一直流行這樣一個說法,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種說法在事實上是站得住腳的,當初蒙元攻破某一個地方,其他人可以一刀了結,唯有工匠和婦女可以活命。大清可以屠儒,但不會傷害工匠。後來蒙元和大清爲了牢籠天下之人,推行儒家教化,開始想辦法籠絡天下士人。所以我可以大膽的提出這樣一種猜想,當人們重視工匠的時候,一定是財富相對匱乏的時候。當財富累積到一定規模之後,人們就會開始重視教化,而工匠是不能承擔起教化重任的,正所謂術業有專攻。今天那篇論文之所以能夠產生這麼大的影響,是因爲人們對未來財富持續增長的預期感到悲觀。

如果論文擔憂的那個問題得以化解,這個時候對教化的重視會再次擡頭。教化作爲一個課題,是當今人們不大重視的,甚至不能理解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假如生活在一個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教化到底重不重要呢?翻開我們的史書,你就會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往往在王朝之初,物質相對匱乏,但教化做得比較好。當王朝持續一段時間之後,物質變得越來越充裕,教化反而做得越來越差。到最後,各種矛盾不斷激化,最終社稷徹底崩壞。在王朝之初,很多貴人都在爲理想付出,於是在那個時候你往往能夠看到這樣的記載,某位重臣離世之後家無餘財。那個時候風俗淳樸,大家基本上都能夠和睦相處。在一個貧富懸殊沒有那麼大的年代,教化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做的。在一個貧富懸殊巨大的年代,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在這種條件下教化是非常難做的。

論文之所以把文史出身的人當做是社會的一種負擔,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今天文史出身的人完全沒有擔負起對社會的教化重任,他們當中相當一部分人非但沒有致力於化解社會問題,反而在製造社會問題。與此同時,理工出身的人相對這些文史出生身的人更好的盡到了自己的本分。如果是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之下,貧富差距持續拉大,社會階層不斷固化,一些大的企業把從大到小的生意全部做完了,寒門出身的人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只能像一千年前的人一樣加入考試大軍。也許在這個時候,你只能教導人們不慕名利,教導人們樂安天命。在這樣一種背景之下,把大量的文史出身的人替換成理工出身的人,僵局就能夠被打破嗎?我覺得根本不可能。

比方說在某個事業單位,文史出身的人去了在寫材料,理工出生身的人去了也是在寫材料。他們做着一樣的工作。沒有因爲這個人是理工出身,他就能在這個職位上做出花來。的確大部分的科研人員都是理工出身的人,但在衆多理工出身的人裡面,真正從事科研的人是非常少的,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人所從事的工作是文科生也能夠勝任的,並且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他一定比文市出生的人做得好。所以這篇論文雖然擺出一副吃人的架勢,其實也是在自欺欺人。一個社會有沒有足夠多的發明創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有沒有有利於發明創造的環境。沒有這樣一個環境,不管有多少理科生都無濟於事。目前這篇令人作嘔的論文不知道被多少人吹捧,如果他們把這一篇論文當做是解決眼下社會問題的良方,人們就會看到這樣一個情況,在現有問題的基礎上累積起更多的問題。這篇論文所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就好比飯菜裡發現了蒼蠅,結果你選擇換一雙筷子。

前幾天有一件事在社交網絡上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一位女士絕對是一位優秀的編劇,她的家人爲她助演,許多優秀的男士進入了她設計的劇情當中。每一位男士都與她演繹着一個相對獨立的故事。她是一位了不起的爽文女主角,她具有非凡的魅力。她以有限的經歷,讓所有參與演出的男士們感到滿意。但是因爲一連串的意外,彼此獨立的故事之間,忽然產生了聯繫。然後整個故事架構因爲這一連串的變故而轟然倒塌,這位女士有沒有可能重建自己的情感帝國呢?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她就會東山再起,她又會是爽文女主。之前她曾經想撲滅那個不利於她的傳聞,不得不承認,她在文字上的功底非常深厚,她的話術非常的高明。

那是標準的女權話語,不得不承認北洋在弘揚女權方面走的很遠,它最早承認母親與父親平等的享有對孩子的冠姓權,至於到底使用哪一個形式,由雙方協商決定。有的人採用父親的姓氏或者母親的姓氏,有的人乾脆採取第三姓氏,甚至有人編造一個沒有存在過的姓氏,只不過後來有司不給通過,於是這位先生就打起了官司,最後他的訴求被駁回。有一位姓蔣的女明星,她的父親姓徐,後來她的母親提出要讓孩子冠母姓,而他的父親覺得姓氏不重要。基於以上發生的這些事件,我覺得父系社會正在崩塌。過去人們在追溯自己祖先的時候,可以看到一個清晰的脈絡。但未來人們將沒有辦法追溯自己的祖先,相對於即將到來的女權社會的美好願景這件事並不重要,我也相信一個建立在父權基礎上的傳統文化會在不遠的將來徹底崩潰。沒有人會爲這件事情感到惋惜或者遺憾,也是基於這樣的原因,我並不覺得自己絕嗣是一件非常值得悲哀的事。

電視劇《阿信》裡面有一位男士,長期致力於爲佃農爭取權益。在漫長的時光裡,他都沒有完成這一目標,後來北美的人來了,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實現了他多年以來所努力的目標。於是這位先生的信念崩潰了,其實我一直有一個疑問,我的信念到底有沒有崩潰?如果說我的信念已經崩潰了,我好像並沒有徹底放棄自己的追求。如果說我的信念沒有崩潰,我好像並沒有認真對待自己的那些追求。長期以來我的行爲和想法是脫節的,但因爲想法的關係,我的行爲表現的非常的消極。我不喜歡過着那種被人操控的生活,但我要學會經營自己的生活,學會維持體面。學會更好的管理自己的言行,在單位或者其他公開的場合說的話,越少越好,我希望自己以後能夠做到不說一句多餘的話,不說一個多餘的字。

未來我會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能不能按照自己的規劃生活。人有一個悲哀就是不得不與別人相處,貝克特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他人就是地獄。而人每天都要面對他人,所以人每天都生活在地獄裡。人要熟悉地域的規則,竭盡全力減少地域對人的傷害。我現在遇到這樣一個問題,總體來說我能夠做到年初對自己的承諾,在單位不參與同事之間的討論,遇到涉及自己的事謹慎發表意見。但我每天聽到他們討論的內容,雖然我沒有參與到他們的討論當中去,但是這些內容總能夠在我的心裡產生反應。有什麼辦法可以把這些反應去掉呢?我希望自己能夠在這樣一種嘈雜的環境當中集中注意力,專注於自己手頭的事。這是一種艱難的修行,如果我能夠做到這一點,相信對我是很有好處的。

對待單位的長官同事,一律秉持敬而遠之的原則。如果不得已要與他們協作,也要堅持適可而止的原則。我覺得今年的形勢有點不大對頭,今年這一部作品能不能完成?我有些擔心。如果今年的這一部作品沒有完成明年的作品,那就無從談起了,如果我的十年之約最後沒辦法兌現。那我之前的付出又算什麼呢?五月份我家迎來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我可能要被安排去市裡接受培訓。在這期間我的創作活動會不會停下?據說培訓要持續五天,加上之前我因爲生病而四天停止創作,一共就是九天。這在是太可悲了,我已經放棄了。通過這十部作品讓自己成名的忘掉想法,但我覺得這十部作品最好還是能夠如期的完成。如果他最終完成了,我將感謝自己的努力,感謝上天的成全。雖然這十部作品不具有流傳下去的價值,但對於我個人而言卻意義非凡,因爲它記錄了我十年的光陰。

我現在想象不出來,未來我會以什麼樣的身份被人們想起呢?一個單位的臨時工,一個不聽話的人,還是一個熱愛文學但是沒有成就的人。對於單位的那些人我相信我們是彼此都感到厭惡,我也越來越有一種感覺,這些人對我的攻擊是明火執仗的。但我選擇隱忍,以一種和善的姿態出現在這個鬼地方,我知道他們當中很多人不是什麼好東西。我對這個地方這裡的人的厭惡是不言而喻的,但因爲我沒有辦法擺脫,那就只能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擺件,聽不見周圍禽獸的鳴叫。一直以來我希望在單位之外開拓出一個另外一個生活的空間,我甚至想要虛構出一羣朋友,虛構出我們之間交往的故事。但虛構永遠只是虛構,它只能用在對之前生活的描述上,卻不能解決眼下的問題。我曾經想要利用假期去省城接受管教,但我又看到一些現實的困難,所以我不能保證那件事一定會發生。

李子柒的視頻裡所呈現的內容是人們對生活的想象,卻不是生活本身。李子柒本人是有工廠的,除了在那個地方拍視頻之外,她肯定去工廠瞭解各種產品的生產情況,去洽談各種業務。所以不要想象她過着一種閒雲野鶴的生活,實際上她過的是非常現代的生活,她更新視頻的速度非常緩慢,這就足以說明問題。如果你只是羨慕李子柒在視頻裡的生活,你真的犯了非常大的錯誤,因爲你只看到美,看不到她的辛苦。在視頻裡她無所不能,你行嗎?把你丟在那個地方,你一定會過得亂七八糟。人都是這樣,看得見別人的體面,看不見別人的辛苦。我曾經說過,只要刀不是插在自己的身上,他就不會感覺到疼。不知道爲什麼,我總有一種浸泡在糞坑裡的感覺,也許有人比我泡在更深的糞坑裡,而我對這些同樣泡在糞坑裡的同伴是感到非常厭惡的,我也一樣厭我自己。

賽林格曾經描述過理想的生活,就是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陽光下一片金色的麥田,微風吹過,你不確定聞到的是麥子的香味還是陽光的味道?我一直嘗試着做自己的導師,希望可以瞭解到自己在哪一方面到底有潛力。這注定是一個不容易被攻破的課題,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的潛力在什麼地方,所以大多數人都過着庸庸碌碌的生活。我再次在這裡重複一遍自己的觀點,上天賦予每個人足以成就自己的潛質,至於你能不能發現它,能不能生活在有利於挖掘這方面潛力的環境當中,那就看一個人的造化了。當然這世上也有這樣一種人,他好像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有潛力,無論丟在什麼樣的環境當中,都能夠表現出自己的價值。我絕對不是這樣的人,眼下的環境對我非常不利,在我的人生當中註定要度過一個漫長的寒冬。

很多人喜歡東瀛的漫畫,從而喜歡上了東瀛的風景,因爲許多風景曾經出現在漫畫裡。然而當你置身於這樣的風景當中,你會看到許多漫畫裡不曾出現的情形。就算是曾經出現的情形,在漫畫裡看和現實當中遇見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有一位男士娶了一位心儀的女人,過去這位女士生活在她的想象當中,所以關於她的一切都是美的,當這位女士出現在她的生活中,兩個人之間卻出現了矛盾。在現實中的她,也有一些非常窘迫的時候。我對於神靈永遠懷着敬畏之心,我會懷揣着這份敬畏之心來規劃自己的言行。我希望自己在未來可以表現出高度的自律,當利益需要我做出反擊的時候,我希望自己的反擊是機智的、理性的。我希望自己不要因爲衝動去攻擊別人,而是有計劃地有步驟地去打擊那些冒犯我的人,那些令我作嘔的人,願上天保佑他們,永遠不要引起我的注意。

此致

敬禮

你的朋友陶唐

新豐九年三月初四

第192號 看見人心第152號 籠中鳥第135號 無邊的等待第172號 竹林光影第068號 神主山第092號 邦無道則隱第028號 逃離主人的狗第362號 苗雅正第101號 娛樂圈道士第243號 漫畫世界第240號 坍塌第067號 消失的鞭子第272號 枯第267號 禍福幾何?第287號 枯枝落雪第028號 逃離主人的狗第245號 絕望雨季第081號 複雜聲音第330號 黃土第355號 伏地祈福第221號 佛前供養第244號 豐腴第055號 豐腴之美第029號 消失的古文明第263號 匠人和意外第084號 解救行動第130號 神燈第359號 祈福第015號 美奈的心思第071號 心境第091號 塑形師第038號 稚雛第334號 泄氣第333號 雲常第298號 冰封問候補遺第197號 未來的精神生活第253號 朦朧的月光第221號 佛前供養第064號 畫不出現實第176號 代爲捉刀第165號 祈年第056號 紅色帽子第038號 稚雛第235號 鳳鳴第270號 藝術匠心第304號 離題萬里第256號 神之光輝第154號 秦宋治世第280號 毒第204號 貧瘠之壤第262號 謀劃與變故第021號 高跟鞋之下第307號 典籍第010號 走親第212號 祈福第079號 楚事紀與苗氏春秋第092號 邦無道則隱第086號 紅珊瑚佛珠第328號 唉!生活第359號 祈福第186號 祈禱第137號 社團活動第099號 立廟第224號 缺陷第328號 唉!生活第231號 思想實驗第336號 殘月第291號 新陳代謝第108號 陽明先生第076號 意外事件第321號 飛行者第326號 耳熱第063號 臣之代第078號 可以清心也第355號 伏地祈福第001號 一個陌生中年男人的來信第145號 藏在深巷裡的味道第301號 空想第069號 兒童第013號 交易的藝術第267號 禍福幾何?第353號 謁廟第030號 關於算命的科學第029號 消失的古文明第206號 祈禱和冥想第155號 革新故事第300號 文采第333號 雲常第188號 安第363號 會所時光第087號 歷史迷第141號 眼界第136號 百年前夜第167號 茅坑裡的悠悠歲月第016號 竹林因緣第357號 雪否第156號 說難第323號 公心做事第337號 天倫
第192號 看見人心第152號 籠中鳥第135號 無邊的等待第172號 竹林光影第068號 神主山第092號 邦無道則隱第028號 逃離主人的狗第362號 苗雅正第101號 娛樂圈道士第243號 漫畫世界第240號 坍塌第067號 消失的鞭子第272號 枯第267號 禍福幾何?第287號 枯枝落雪第028號 逃離主人的狗第245號 絕望雨季第081號 複雜聲音第330號 黃土第355號 伏地祈福第221號 佛前供養第244號 豐腴第055號 豐腴之美第029號 消失的古文明第263號 匠人和意外第084號 解救行動第130號 神燈第359號 祈福第015號 美奈的心思第071號 心境第091號 塑形師第038號 稚雛第334號 泄氣第333號 雲常第298號 冰封問候補遺第197號 未來的精神生活第253號 朦朧的月光第221號 佛前供養第064號 畫不出現實第176號 代爲捉刀第165號 祈年第056號 紅色帽子第038號 稚雛第235號 鳳鳴第270號 藝術匠心第304號 離題萬里第256號 神之光輝第154號 秦宋治世第280號 毒第204號 貧瘠之壤第262號 謀劃與變故第021號 高跟鞋之下第307號 典籍第010號 走親第212號 祈福第079號 楚事紀與苗氏春秋第092號 邦無道則隱第086號 紅珊瑚佛珠第328號 唉!生活第359號 祈福第186號 祈禱第137號 社團活動第099號 立廟第224號 缺陷第328號 唉!生活第231號 思想實驗第336號 殘月第291號 新陳代謝第108號 陽明先生第076號 意外事件第321號 飛行者第326號 耳熱第063號 臣之代第078號 可以清心也第355號 伏地祈福第001號 一個陌生中年男人的來信第145號 藏在深巷裡的味道第301號 空想第069號 兒童第013號 交易的藝術第267號 禍福幾何?第353號 謁廟第030號 關於算命的科學第029號 消失的古文明第206號 祈禱和冥想第155號 革新故事第300號 文采第333號 雲常第188號 安第363號 會所時光第087號 歷史迷第141號 眼界第136號 百年前夜第167號 茅坑裡的悠悠歲月第016號 竹林因緣第357號 雪否第156號 說難第323號 公心做事第337號 天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