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北伐國力大損
宋文帝執政三十年,開創了元嘉之治,實現了國家強盛,還是很有成績的。宋文帝有宏圖大志,企圖北伐中原,統一全國。
可惜,宋文帝不懂軍事,而懂軍事的檀道濟又被他殺了,手下沒有得力將領。特別是,北方的北魏也十分強大,北魏皇帝拓跋燾能征善戰,是個強勁的對手。所以,宋文帝三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而且損失巨大,導致國力衰落。
《宋書》記載,在劉裕統一南方、代晉建宋的同時,鮮卑人建立的北魏政權,也統一了北方,並且強盛起來。這樣,南朝宋與北魏,就成了勢均力敵的對手。
北魏皇帝拓跋燾雄心勃勃,一心想要吞併江南,統一天下。於是,北魏趁劉裕病重和去世之際,大舉南侵,攻佔了青兗二州、洛陽和虎牢關,奪取黃河南岸要地三百里,逼近南朝宋的領土,氣焰十分囂張。
宋文帝登基之後,他迅速鞏固了自己的統治,採取一系列措施,使國力大爲增強。當時,宋文帝二十多歲,血氣方剛,他準備出兵北伐,給北魏顏色看看。
而北魏皇帝拓跋燾,也是年輕有爲。拓跋燾登基比宋文帝早一年,年齡比宋文帝小一歲,同樣是血氣方剛。從此,兩個年輕人之間,展開了殊死較量。所不同的是,宋文帝從小在皇宮長大,很少上過戰場;而拓跋燾則是在馬背上長大,從小就跟着父親南征北戰。
公元430年,宋文帝覺得時機成熟,開始第一次北伐。宋文帝命令右將軍到彥之,率五萬主力部隊北進,又組織四萬軍隊爲後援。同時,命驍騎將軍段宏,率八千精銳騎兵,奔襲虎牢關。所有軍隊,都由到彥之統領。到彥之跟隨宋文帝多年,是十分信賴的心腹將領。到彥之雖然也能打仗,但最多算個二流將軍。
到彥之率軍北伐,此時北魏正與柔然交戰,南邊兵力減少,宋軍乘虛而入,很快攻佔了洛陽四鎮,收復了黃河以南大部分地區。消息傳來,宋文帝得意洋洋,傳令嘉獎慰勞前線將士。
宋文帝的高興勁還沒過去,拓跋燾打敗柔然,親自率鐵騎南下了。鮮卑騎兵兇悍異常,其勢如暴風驟雨,宋軍抵擋不住,紛紛敗退,剛收復的洛陽四鎮和河南之地,轉眼間又被北魏奪了回去。宋文帝目瞪口呆。拓跋燾不肯罷休,乘勝向南進軍,形勢急轉直下,十分危急。
宋文帝無奈,只好命時任江州刺史的檀道濟率兵救援。檀道濟身經百戰,是當時名將,但不是宋文帝的心腹。檀道濟果然名不虛傳,與拓跋燾棋逢敵手,雙方連續作戰二十餘日,打了三十多仗,最終將魏軍趕了回去,雙方恢復了戰前疆界。這樣,宋文帝第一次北伐,沒有任何收穫,反而傷亡慘重。
此後,檀道濟留在北邊,率軍抵禦北魏。北魏深知檀道濟的厲害,稱他是南方的萬里長城,好幾年不敢越界南犯。公元436年,宋文帝無故殺害了檀道濟等人,自毀長城。北魏將士十分高興,從此不懼江南。宋文帝做了一件大蠢事。
公元450年,拓跋燾親率十萬大軍,再次南下,攻擊宋國。不料,宋軍奇襲,燒燬了魏軍糧草,拓跋燾只好退兵了。宋文帝見輕鬆擊退了魏軍,又盲目樂觀起來,於是下令舉行第二次北伐。
宋文帝命劉義恭擔任北伐主帥,兵分四路,大舉進軍。劉義恭是宋文帝的弟弟,深受寵信,卻並無統兵才能,不是拓跋燾的對手。劉義恭先是禦敵不力,後又畏敵不戰,被拓跋燾看準戰機,殺了個“回馬槍”。
拓跋燾打仗很有一套,他不與宋軍主力糾纏,也不去攻打城池,而是率鐵騎長驅直入,迅速抵達江蘇六合一帶,來到了長江邊上,聲稱要橫渡長江,直搗建康。
敵軍兵臨城下,京師一片恐慌。宋文帝一邊急令各軍回援,一邊下令所有男子都到長江防守,王公大臣的子弟也不能免。拓跋燾不愧是軍事家,他知道渡江難度很大,並不是真的要去攻擊建康,而是爲了調動宋軍,使宋軍疲於奔命。所以,當宋軍匆忙向南集結的時候,拓跋燾卻調頭北返,輕輕鬆鬆地回去了。
魏軍北返的時候,野性大發,採取了慘無人道的殺光、搶光、燒光政策,沿途的南兗、兗、徐、豫、青、冀六州,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大破壞。魏兵見人就殺,不分男女老少,連嬰兒也不放過,房屋全部燒爲廢墟,造成六州一片蕭條,元嘉之治就此告終。宋文帝第二次北伐損失慘重,戰後劉義恭被免職。宋文帝對這次慘敗痛心疾首,禁不住想起了良將檀道濟。
公元452年,北魏發生政變,拓跋燾被殺。宋文帝大喜,認爲有機可乘,於是進行第三次北伐,以報六州被毀之仇。然而,北魏早有防備,結果仍然是無功而返。
宋文帝三次北伐,不僅沒有收復失地,反而使人力物力遭受巨大損失。失敗的原因,除了敵人強大、自己沒有出色將領之外,也與宋文帝不懂軍事和瞎指揮有着直接的關係。宋文帝沒有戰爭經驗,每次出兵,都制定詳細的作戰計劃,將領不得隨意變動,甚至連交戰日期,也要由宋文帝親自決定。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如此機械和呆板,焉能不敗?所以,《宋書》評價說:“戰敗喪師,固然是將領無能,但與皇上指揮不當是分不開的。”
宋文帝企圖收復中原,統一全國,其願望是好的,但不能正確分析大勢和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盲目決策,結果必然會事與願違。這表明,做任何決策,都必須把握大勢,順勢而爲,量力而行,精心謀劃,否則,必受其害。
宋文帝三次北伐失敗,造成國力衰落。然而,南朝宋最大的危機,不在於外部,而出自它的內部。第二年,朝廷發生政變,具有雄才的宋文帝,竟然死於親生兒子之手,令人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