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孝太子蕭統
在南朝時期,皇帝的兒子們大多數不成器,這也是各朝代不能長久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然而,梁武帝蕭衍的兒子蕭統,卻是個出類拔萃的優秀人物,他聰慧賢明,寬厚仁義,心地善良,才華出衆,不僅得到朝臣擁戴,老百姓也都稱讚他。
《梁書》記載,公元501年,蕭衍起兵不久,蕭統出生在襄陽。蕭衍年近四十,始得長子,自然大喜。蕭衍稱帝以後,隨即立兩歲的蕭統爲皇太子。
蕭統天生聰明機靈,三歲開始學習《論語》和《孝經》,到五歲的時候,就把《詩》、《書》、《禮》、《易》、《春秋》全部學完,而且能夠背誦。蕭統八歲那年,親自到國學擺設祭品,祭祀先師孔子。父親考察他的學業,讓他講解《孝經》。蕭統講得條理清晰,頭頭是道,梁武帝十分高興。
蕭統和他父親一樣,從小就很孝順。他出居東宮以後,經常思念母親而悶悶不樂。梁武帝知道了,讓他每五天可以去見母親一次。蕭統的母親叫丁令光,是梁武帝的貴嬪,住在永福宮。蕭統便常常留居永福宮,有時三五天才回東宮。
蕭統十六歲那年,母親丁貴嬪生病,他回到永福宮,日夜不離左右,精心伺侯母親,幾個月不脫衣睡覺。後來,母親去世,蕭統悲痛萬分,幾天水米不進,以致於昏厥過去。梁武帝聽說後,下旨令他進食,蕭統才勉強喝了點稀粥。蕭統本來身體粗壯,在母親喪事期間,竟然削瘦了大半。衆人見了,沒有不感動落淚的。
蕭統生性仁愛,富有同情心,對所有人都很好。他十二歲那年,在宮內看司法官判案,見十幾名犯人跪在地上,聽法官宣判。蕭統覺得判得過重,心裡不忍,便對法官說:“我能判案嗎?”
法官見他年幼,開玩笑說:“可以”。不料,蕭統真的坐到大堂上,判起案來。他把原判重刑的人,都改爲杖五十,然後釋放回家。
司法官不知所措,報告了梁武帝。梁武帝看了案卷,覺得蕭統判得有些道理,笑着讓照此辦理。此後,梁武帝經常讓蕭統旁聽審案。蕭統寬大處理了不少人,他的仁愛之名,從此傳播開來。
蕭統自十五歲舉行成人加冠儀式以後,梁武帝就讓他參與國家大事,朝廷各部門和大臣們的奏章都讓他看。蕭統逐一認真閱讀,提出自己的意見。
吳興郡屢次因受水災歉收,有大臣上奏說,應該挖一條大河泄洪,梁武帝同意了。蕭統經過認真計算和思考,認爲工程太大,耗資過多,而且需要徵調吳郡、吳興、義興三郡民工,必會影響農耕生產,建議暫停此工程。梁武帝覺得有道理,下詔按他的意見辦。
蕭統十分關心百姓疾苦,聽說哪裡受災,他就收斂笑容,很不開心,並及時上奏朝廷,安排救災。每逢陰雨連綿和大雪紛飛的時候,蕭統就派人走街串巷,察看貧困人家,拿錢物救助他們。
蕭統把自己的布帛捐獻出來,做成短衣短襖,送給流落街頭、無家可歸的人,每年都要做三千多件。有人死後無力收埋,蕭統就替他們購買棺材,予以安葬。他自己則節衣縮食,生活簡樸。太子的仁德之名,傳遍天下。
蕭統不喜音樂,不好女色。他在東宮二十多年,從不蓄養歌伎,梁武帝賜他一班宮庭女樂,他也不喜歡,很少用她們。有一次,蕭統與友人在御花園遊賞風景,吟詩作賦。有人建議說,如果有女樂,就更好了。蕭統笑了笑,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吟誦了左思的兩句詩:“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友人聽了,面露愧色。
蕭統最大的愛好,是研討學問,寫詩作賦。他廣招文人學士,與他們商討古今學問。當時東宮名士才子濟濟一堂,其盛況是南朝從未有過的。蕭統一有空,就埋頭撰寫詩賦文章,養成了習慣。蕭統一生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有《文集》二十卷,《文選》三十卷,五言詩二十卷,後人把它們編輯成《昭明太子集》。蕭統是南朝著名文學家。
蕭統還喜歡佛學,閱讀了許多佛教經書,並在宮中建了慧義殿,作爲講解佛經的教堂。蕭統經常召集有名望的僧侶,與他們一起談佛論經。他的父親蕭衍,也十分推崇佛教,後來竟然達到癡迷的程度。所以,在南樑時期,佛教大盛。
蕭統性情仁慈,他幾次在飯菜中發現蒼蠅小蟲之類,都悄悄撥了出去,從不聲張,生怕廚人因此獲罪。有一次,他在街上遇見手執荊棍的官吏,問他們,回答說是用荊棍清道趕人。蕭統說:“用荊棍打人,多疼啊!換成小板子吧。”並囑咐道:“嚇唬一下就行,不要真打。”
公元531年3月的一天,蕭統在後宮池塘採蓮,因船工划船不慎,他跌落水中,傷了股骨。蕭統怕船工受罰,嚴令不許聲張,只以偶然患病上報。後來,病情漸重,左右要報告皇帝,蕭統仍然不讓,說:“爲什麼要讓父親爲我擔憂呢?”說着,難過地哭了起來。梁武帝每次派人詢問他的病情,蕭統都說已經好了。
到了四月初七,蕭統病情惡化,侍從趕緊報告了梁武帝。梁武帝趕到時,蕭統已經說不出話來了,只用淚眼深情地盯着父親。梁武帝此時已經六十八歲了,他心如刀絞,老淚縱橫,撫摸着愛子,痛哭不止。蕭統死時,只有三十一歲。梁武帝下詔,讓他穿着帝王的衣冠下葬。
蕭統仁義有德,人人皆知,他死後,朝野一片悲痛。京城的男女老幼,都自發地跑到太子府哭吊,街上滿是痛哭流涕的人羣。全國的百姓,包括守邊的士兵,聽到喪訊,都紛紛落淚,十分悲哀。
池州曾經遭受大災,是蕭統親自安排送糧賑災,才使百姓度過劫難。蕭統死後,池州百姓哭聲一片,特地向朝廷請來了蕭統的衣帽,建起了衣冠冢和太子廟,世代祭祀。在蕭統出生的襄陽,人們爲了紀念他,建起了昭明臺,至今仍然是襄陽市的標誌性建築。
昭明太子蕭統,永遠被人們所懷念!
梁武帝蕭衍,文武全才,胸有謀略,開創南樑,治理有方,被人們讚譽爲賢明君主。可沒有想到,他晚年的時候,卻癡迷佛教,看破紅塵,幾次要出家當和尚。這是他在歷史上十分有名的一個重要因素。那麼,梁武帝爲何執意要出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