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齊興起“永明體”
南齊存在了二十三年,除了十幾年的永明之治外,很多時候都充滿了殺戮和血腥。然而,就在這不太長的永明年間,興起了一種新的詩風,叫永明體,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
所謂永明體,就是一種新體詩,因興起於齊武帝永明之治期間,所以被稱爲永明體。在永明體之前,詩壇上主要流行古體詩,古體詩語言艱澀,十分難懂,被稱爲古詩、古風。永明體,則追求聲韻格律、清新通暢、通俗易懂,受到人們喜愛,很快流行起來。
永明體的主要特點,一是篇幅較短,以五言四句和五言八句爲主,句式趨於定型。二是講求聲律,以平聲韻居多,要求“四聲八病”。三是重視寫作技巧,講究駢偶、對仗。四是追求意境,構思巧妙,把寫景與抒情結合起來,使之融爲一體。
推動永明體形成的關鍵人物,是齊武帝的次子蕭子良。蕭子良喜愛文學,廣泛結交文人,他當時是竟陵王,擔任司徒,有許多便利條件。於是,蕭子良在建康雞籠山西邸,廣招天下有才之士,聚集了大批文人,多達八十餘人。其中最出名的,有蕭衍、謝朓、沈約、王融、範雲、蕭琛、任昉、陸倕八人,被稱爲“竟陵八友”。可以說,蕭子良組織的這個文人集團,推動了永明體的產生和形成,對後代詩歌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永明體的主要代表人物,歷來認爲是謝朓、沈約、王融三人。另外,善識聲韻的周顒、開創樑國的蕭衍等,都對永明體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謝朓,是齊樑時期最爲傑出的詩人。他的詩風,上承曹植,善於以警句發端,而在寫景抒情方面,則兼取謝靈運、鮑照兩家之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歷來爲人們所稱道。
沈約,在當時名望甚高,創作的永明體詩歌數量最多,而且他在理論上,對永明體作過闡述。沈約與蕭衍關係密切,幫助他建立了樑國,也推動了永明體發展
王融,也是頗有才華的詩人。他的詩歌含蓄而有韻致,細膩而清新自然,語言華美而流暢。王融積極參與政治,策劃擁立蕭子良登基稱帝,可惜失敗被殺。
蕭衍代齊建樑之後,積極推行永明體,他本人也寫了許多清麗可讀的詩歌。在樑陳時期,永明體又有進一步發展,有何遜、陰鏗、吳均、徐陵、庾信等九十多位文人,對新體詩作過有益探索,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樑朝的何遜和陳朝的陰鏗。
何遜,是今山東臨沂人,著名詩人。他擅長描繪景物,抒寫離別情緒,語言流暢,辭意雋美,意境清幽,使人難以忘懷。何遜在詩歌方面的探索,進一步發展了永明體,爲律詩走向成熟做出了貢獻,也使他成爲南樑時期獨樹一幟的優秀詩人。
到了南陳時期,陰鏗接過永明體的大旗,繼續向前發展。陰鏗是今甘肅武威人,少年時就能寫詩作賦,尤善五言詩,在文學上取得突出成就。杜甫將陰鏗和何遜合稱“陰何”。
永明體自誕生以來,經歷近百年時間,在無數詩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它標誌着從前佔主體地位的古體詩告一段落,新體詩開始走上歷史舞臺;它以清新自然的詩風,爲當時的詩壇注入了新的氣息,樹立了新的美學風範;它以多年積累的豐富藝術經驗,爲後來唐詩的繁榮奠定了基礎,也可以說,南齊開創的永明體,是唐詩興盛的重要源頭。
永明體也有缺陷和弊病,主要是對聲律的要求過分苛細,但這並不影響它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永明體對中國詩歌的發展,無疑是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