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養虎爲患蕭氏遭殃

養虎爲患蕭氏遭殃

有個著名成語,叫做養虎爲患,聽衆朋友們都很熟悉。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就幹了一件養虎爲患的傻事。他把侄子蕭鸞從小養大,視爲己出,而蕭鸞長大後卻恩將仇報,不僅篡奪了皇位,而且殺光了蕭道成的子孫。

蕭道成在臨終前,囑咐兒子齊武帝,一定要汲取宋國的教訓,愛護兄弟,善待宗親。他的兒孫們倒沒有自相殘殺,卻都死在了別人的手裡,令人不勝唏噓。

《南齊書》記載,蕭鸞,是蕭道成二哥的兒子。蕭鸞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死了。蕭道成見他幼年喪父,十分可憐,便將他撫養成人,對他的慈愛恩惠,超過了親生兒子。蕭道成的太子蕭賾,比蕭鸞大十三歲,對他也很好。

蕭鸞生性陰險,心腸很硬。他長大以後,當過安吉縣令,以實施嚴刑峻法而聞名。後來,他擔任淮南太守和宣城太守,仍然用嚴刑治理地方,百姓深受其害。

齊武帝蕭賾即位以後,對蕭鸞很器重,調他入朝做官,最後升遷至尚書左僕射,相當於副丞相。

齊武帝在臨終前,擔心愛孫蕭昭業不能順利登位,便任命蕭鸞爲輔政大臣,升爲尚書令,加封爲鎮軍將軍,詔令朝廷大小事務,都由他裁決。蕭鸞掌握了朝廷大權。

蕭鸞行事果斷,齊武帝剛一去世,他就召集羣臣上朝,宣佈齊武帝遺命,把蕭昭業扶上龍椅,然後指揮羣臣,依次跪拜,三呼萬歲。由於蕭鸞行動迅速,致使王融打算擁戴蕭子良爲帝的計劃落空,蕭昭業順利登基。

蕭昭業登基以後,荒淫無道,胡作非爲,吃喝玩樂,不理朝政,引起朝野不滿。蕭鸞控制了朝廷,手握大權,便滋生了篡位野心,想要廢掉蕭昭業。

蕭鸞找族侄蕭衍商議大事。蕭衍很有智謀,說:“廢立皇帝是大事,恐怕會遭到衆王反對,必須先剪除其羽冀,掃除障礙。”

蕭鸞說:“武帝的兒子雖多,但都很平庸,不足爲慮,只有八子蕭子隆,文武兼備,又佔據荊州要地,只要把他召回來,就萬事大吉了。”

蕭衍獻計說:“蕭子隆徒有虛名,全靠手下兩個親信。您可以先把他的親信調入朝中,授予高官,蕭子隆就好對付了。”蕭鸞大喜,依計而行,很快就把蕭子隆弄到京城,不久就殺了他。

蕭衍,是蕭道成族弟的兒子。他文才出衆,足智多謀,爲蕭鸞獻計獻策,又先後除掉了朝中政敵,使蕭衍的地位更加穩固。然而,正是這個蕭衍,後來滅掉了南齊,建立了樑國。

公元494年,蕭鸞一切準備就緒,悍然發動政變,殺死了蕭昭業。蕭鸞沒有貿然稱帝,又扶立蕭昭業的弟弟蕭昭文當了皇帝。但蕭昭文只當了七十五天皇帝,就又被蕭鸞殺了。隨後,蕭鸞自己登上了皇位,被稱爲齊明帝。

蕭鸞雖然當上了皇帝,但他得位不正,衆王不服。蕭鸞手握大權,又心狠手辣,便對蕭氏子孫大開殺戒。蕭鸞殺害諸王,沒有任何理由和罪名,常常是在夜間,派兵突然包圍其住所,翻牆破門而入,不問青紅皁白,不分男女老幼,統統斬盡殺絕,然後,將家產封存沒收。手段之殘忍,行爲之惡劣,前所未有,令人髮指。

蕭子真,是齊武帝的第九子,生情懦弱,沒有才能,更無野心,蕭鸞依然沒有放過他。一天夜裡,蕭鸞派兵闖進他府中,蕭子真嚇得一頭鑽到牀底下,卻被士兵搜了出來。蕭子真下跪磕頭,苦苦哀求饒命,甘願做個奴僕。可是,絲毫不起作用,被當場殺死。

蕭鋒,是蕭道成的十二子,從軍多年,勇力過人。蕭鸞不敢到他家中去殺他,就讓他到太廟兼任祠官,然後,在夜裡派兵包圍了太廟。蕭鋒不甘就擒,拼死搏鬥,連殺多人,終於寡不敵衆,被亂刀砍死。

蕭子倫,是齊武帝的十三子,時任南蘭陵太守。蕭鸞擔心,如果派兵去殺他,蕭子倫必會領兵抗拒。蕭鸞與親信華伯茂商議,華伯茂說:“我瞭解蕭子倫的爲人,不需要派兵,我一個人去,就能搞定。”

華伯茂手執毒酒,來到南蘭陵。蕭子倫心中明白,今日是他的死期,於是,整理好衣冠,平靜地說:“當初,高帝滅宋而自立,如今子孫受害,乃是天意,不可抗拒。”蕭子倫接過毒酒,一飲而盡,死時只有十六歲。

蕭道成有十九個兒子,齊武帝有二十三個兒子,孫輩有幾十人,除了早夭和病死的,此時活着的還有三十多人,幾乎都被蕭鸞屠戮殆盡。蕭道成真是養了一隻惡虎!

其實,猛獸自幼被人養大,對人是有感情的,一般不會傷人,就連生性殘忍的狼,也是如此。以此看來,蕭鸞還不如禽獸。

蕭鸞也遭到了報應,他有十一個兒子,除了有殘疾的長子和兩個早夭的兒子外,其他的兒子均死於非命。不過,老子的孽債由後人償還,是不公平的。

蕭鸞當了四年多皇帝,除了屠戮宗室的惡行外,多少也有點政績。他有很強的執政能力,明察秋毫,嚴厲打擊貪污腐敗;他不搞奢華,停建大型工程,廢除皇宮的新林苑,把土地還給百姓;他抵禦北魏的侵犯,維護了國家安全;他表面上提倡節儉,停止各地向朝廷進貢,不收金銀禮物,但自己卻喜歡豪華,宮中金玉滿堂,被人稱爲“外儉內奢。”

公元498年,蕭鸞病死,時年四十七歲。

蕭鸞的長子有殘疾,次子蕭寶卷繼承了皇位。蕭寶卷既殘暴,又昏饋,還不如他老子。有如此昏暴的皇帝,南齊的末日就要到了。

70、高氏也有正人君子79、周武帝平定北方8、裴松之補註《三國志》14、叔侄相殘宋國滅亡24、蕭衍篡齊建南樑42、一代美女張麗華梁武帝爲何執意出家當和尚17、爺爺被孫子騙了44、鮮卑拓跋勢力崛起80、敗家子丟掉江山38、陳文帝開創天嘉之治47、兩個年輕皇帝的較量7、劉義慶編撰《世說新語》76、西魏皇帝命運悽慘19、昏暴皇帝蕭寶卷7、劉義慶編撰《世說新語》46、拓跋燾統一北方7、劉義慶編撰《世說新語》11、弟殺兄劉駿稱帝67、一半當女人,一半做男人精選5、歷史上第一個滅佛皇帝72、北周滅掉北齊56、河陰之變北魏衰亡69、高緯自毀長城24、蕭衍篡齊建南樑7、劉義慶編撰《世說新語》34、範縝創作《神滅論》43、陳國滅亡南朝終結53、宣武帝攻打南朝新視角讀南北朝史 序言和目錄49、英雄死在宦官手裡15、蕭道成篡位建南齊9、三次北伐國力大損43、陳國滅亡南朝終結59、高歡創立東魏2、顧命大臣皆喪命52、孝文帝推行漢化7、劉義慶編撰《世說新語》49、英雄死在宦官手裡15、蕭道成篡位建南齊79、周武帝平定北方62、罕見的窩囊皇帝66、虐害宗親的高湛60、東西魏展開混戰精選1、徐娘爲何化妝半個臉55、食子婦命喪黃河41、有才昏君陳叔寶46、拓跋燾統一北方41、有才昏君陳叔寶58、北朝民歌《木蘭詩》精選8、歷史上有花木蘭這個人嗎21、南齊興起“永明體45、拓跋珪創建北魏精選2、吝嗇之人難成事7、劉義慶編撰《世說新語》37、陳霸先廢樑建南陳38、陳文帝開創天嘉之治62、罕見的窩囊皇帝47、兩個年輕皇帝的較量75、西魏改革逐漸強盛21、南齊興起“永明體62、罕見的窩囊皇帝66、虐害宗親的高湛71、一日皇帝高延宗4、無故冤殺檀道濟70、高氏也有正人君子70、高氏也有正人君子5、范曄撰寫《後漢書》28、靖難忠臣千古流芳31、心術不正枉讀書53、宣武帝攻打南朝1、劉裕浴血建宋國69、高緯自毀長城3、宋文帝開創元嘉之治38、陳文帝開創天嘉之治70、高氏也有正人君子23、大科學家祖沖之71、一日皇帝高延宗精選7、食子婦命喪黃河34、範縝創作《神滅論》30、吝嗇之人難成事18、養虎爲患蕭氏遭殃28、靖難忠臣千古流芳18、養虎爲患蕭氏遭殃40、父親靈前弟殺兄11、弟殺兄劉駿稱帝2、顧命大臣皆喪命精選10、既當皇帝男寵,又做皇后情人29、南樑分裂走向滅亡75、西魏改革逐漸強盛59、高歡創立東魏81、隋朝滅陳統一天下34、範縝創作《神滅論》45、拓跋珪創建北魏53、宣武帝攻打南朝61、高澄堪比司馬師16、齊武帝開創永明之治
70、高氏也有正人君子79、周武帝平定北方8、裴松之補註《三國志》14、叔侄相殘宋國滅亡24、蕭衍篡齊建南樑42、一代美女張麗華梁武帝爲何執意出家當和尚17、爺爺被孫子騙了44、鮮卑拓跋勢力崛起80、敗家子丟掉江山38、陳文帝開創天嘉之治47、兩個年輕皇帝的較量7、劉義慶編撰《世說新語》76、西魏皇帝命運悽慘19、昏暴皇帝蕭寶卷7、劉義慶編撰《世說新語》46、拓跋燾統一北方7、劉義慶編撰《世說新語》11、弟殺兄劉駿稱帝67、一半當女人,一半做男人精選5、歷史上第一個滅佛皇帝72、北周滅掉北齊56、河陰之變北魏衰亡69、高緯自毀長城24、蕭衍篡齊建南樑7、劉義慶編撰《世說新語》34、範縝創作《神滅論》43、陳國滅亡南朝終結53、宣武帝攻打南朝新視角讀南北朝史 序言和目錄49、英雄死在宦官手裡15、蕭道成篡位建南齊9、三次北伐國力大損43、陳國滅亡南朝終結59、高歡創立東魏2、顧命大臣皆喪命52、孝文帝推行漢化7、劉義慶編撰《世說新語》49、英雄死在宦官手裡15、蕭道成篡位建南齊79、周武帝平定北方62、罕見的窩囊皇帝66、虐害宗親的高湛60、東西魏展開混戰精選1、徐娘爲何化妝半個臉55、食子婦命喪黃河41、有才昏君陳叔寶46、拓跋燾統一北方41、有才昏君陳叔寶58、北朝民歌《木蘭詩》精選8、歷史上有花木蘭這個人嗎21、南齊興起“永明體45、拓跋珪創建北魏精選2、吝嗇之人難成事7、劉義慶編撰《世說新語》37、陳霸先廢樑建南陳38、陳文帝開創天嘉之治62、罕見的窩囊皇帝47、兩個年輕皇帝的較量75、西魏改革逐漸強盛21、南齊興起“永明體62、罕見的窩囊皇帝66、虐害宗親的高湛71、一日皇帝高延宗4、無故冤殺檀道濟70、高氏也有正人君子70、高氏也有正人君子5、范曄撰寫《後漢書》28、靖難忠臣千古流芳31、心術不正枉讀書53、宣武帝攻打南朝1、劉裕浴血建宋國69、高緯自毀長城3、宋文帝開創元嘉之治38、陳文帝開創天嘉之治70、高氏也有正人君子23、大科學家祖沖之71、一日皇帝高延宗精選7、食子婦命喪黃河34、範縝創作《神滅論》30、吝嗇之人難成事18、養虎爲患蕭氏遭殃28、靖難忠臣千古流芳18、養虎爲患蕭氏遭殃40、父親靈前弟殺兄11、弟殺兄劉駿稱帝2、顧命大臣皆喪命精選10、既當皇帝男寵,又做皇后情人29、南樑分裂走向滅亡75、西魏改革逐漸強盛59、高歡創立東魏81、隋朝滅陳統一天下34、範縝創作《神滅論》45、拓跋珪創建北魏53、宣武帝攻打南朝61、高澄堪比司馬師16、齊武帝開創永明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