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推行漢化
親愛的聽衆朋友,歡迎您收聽《新視角讀南北朝史》之四十一,孝文帝推行漢化。作者宋玉山,演播----。
孝文帝拓跋宏,是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在歷史上大名鼎鼎。他突出的成就,是改革鮮卑舊俗,全面推行漢化,使北魏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個方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推動了北方地區各民族的融合發展。
《魏書》記載,拓跋宏出生于山西大同,母親是獻文帝的妃子李夫人。拓跋宏出生的時候,正是祖母馮太后臨朝稱制時期,馮太后見小孫子十分可愛,便親自撫養,不再臨朝,而讓獻文帝親政。拓跋宏三歲時被立爲太子,按照北魏子貴母死制度,他的生母李夫人被賜死。所以,拓跋宏從小到大,都是由馮太后撫養教育。
馮太后是漢人,拓跋宏自幼受到漢文化薰陶,性情溫和,仁孝至純。他四歲的時候,父親身上生瘡,疼痛難忍,拓跋宏趴下來,親口爲父親吸膿。人們都很驚訝。
馮太后對拓跋宏要求十分嚴格,請了名儒教他讀書。拓跋宏讀書十分勤奮,達到了手不釋卷的地步,年齡不大,就通曉四書五經,還廣泛涉獵諸子百家和史書傳記。拓跋宏喜愛文學,寫詩作賦,很有才氣,他也練習武藝,騎馬射箭,箭無虛發,屬於文武雙全。
拓跋宏稍大一點,馮太后就有意讓他參與朝廷事務,讓他起草一些詔敕冊文,培養他的政治才幹。馮太后外出巡視的時候,也把拓跋宏帶在身邊,對他言傳身教。拓跋宏性格謹慎,從不違背馮太后的旨意,即便他成年之後,也不攬權,事無大小,均聽從馮太后決斷。
公元490年,馮太后病逝,孝文帝親政。這個時候,他已經二十三歲了,相當成熟,又在馮太后長期教導和影響下,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經驗。於是,孝文帝繼承馮太后遺志,繼續推進漢化改革。
對馮太后制定的婚姻制、俸祿制、均田制、三長制等改革措施,孝文帝毫不動搖地向前推進,同時,進一步重用漢族知識分子,模仿漢族王朝的禮儀,作明堂,建太廟,祭祀舜、禹、周公、孔子。孝文帝仿照漢人官制,覈定了九品官制;依據儒家六經,制定音樂聲律;頒佈新律令,廢除了車裂、腰斬等酷刑。
北魏的都城在平城,平城地處偏北,路途遙遠,不利於對中原地區的統治,也不利於學習中原文化,因此,孝文帝決心將都城遷到洛陽去。可是,鮮卑人習慣了北方的氣候和生活條件,大多數不願意南遷。孝文帝多次勸說,效果不大。
孝文帝心生一計,想了一個好辦法,他打算用南征的名義,把朝廷大臣和軍隊都帶到洛陽去,造成遷都的事實。這個時候,南朝宋早已滅亡,南齊正處於混亂的後期,從客觀上講,正是南征的好機會。
公元493年8月,孝文帝率領文武百官和百餘萬軍隊,幾乎傾巢出動,向南進發。由於隊伍龐大,特別是非戰鬥人員較多,行軍速度緩慢,走了兩個多月,纔好不容易到達洛陽。隊伍人馬疲憊,孝文帝命令在洛陽休整。
這時已是深秋,陰雨連綿,道路泥濘,越向南越難走,朝廷大臣和將士們都不願意再走了。於是,孝文帝藉機下令,在洛陽建都。有些鮮卑貴族雖然內心不願意,但更怕繼續向南走,便不敢再有異議了。遷都大事就這樣辦成了。
北魏遷都洛陽之後,大批鮮卑人源源不斷地南下,涌入中原。鮮卑人與中原的漢人,在服裝、語言、風俗和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不利於各族之間的交流。爲了讓鮮卑人儘快融入中原,適應新的環境,孝文帝決心改革鮮卑舊俗,全面推行漢化。
公元494年,在遷都的第二年,孝文帝下令,禁止鮮卑和其他少數民族穿胡服,所有人一律穿漢人服裝。這樣,人們在街上走着,就很難分清是哪個民族的人了。爲了使外來人員儘快安居下來,孝文帝下詔,給他們分配土地,並免除三年的租賦。
公元495年,孝文帝頒發詔令,禁止鮮卑和其他少數民族說胡語,所有人一律說漢語,而且規定不會說漢語的人,不得做官。孝文帝專門建了許多學校,集中教少數民族民衆學漢語。
公元496年,孝文帝又下令,取消鮮卑複姓,改爲漢姓,他自己帶頭,將拓跋氏改爲元姓,拓跋宏改成了元宏。於是,鮮卑人紛紛改成了元、劉、賀、於、穆、陸、長孫等姓。從此以後,在姓名上也分不出哪是漢人,哪是鮮卑人了。
孝文帝還規定,凡是遷到洛陽來的鮮卑人,都稱爲洛陽人,死後要葬在洛陽,不得還葬北方。孝文帝大力提倡鮮卑與漢人通婚,他和皇族帶頭娶漢族女子。另外,在計量器、貨幣、商品交換等各個方面,均以漢族的爲標準。
孝文帝全面推行漢化,有效緩解了民族隔閡和民族矛盾,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交往和融合,對北魏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後來,鮮卑族消失了,大多數融入到漢族之中。所以,有人說,孝文帝對於民族融合和漢族的壯大有功,而對於鮮卑族的消失有“罪”。
孝文帝的漢化改革,影響是巨大的,自然引起一些人的反對。孝文帝的太子元恂,就公開對抗漢化。元恂身體肥胖,最怕洛陽炎熱的夏天,常思北歸。他又不願意學漢語,穿漢服,對漢族衣冠盡皆撕毀,以發泄心中不滿。
公元496年,孝文帝外出巡視,元恂與左右密謀,想趁機逃回平城去,結果沒有成功。孝文帝大怒,將他杖打一百。元恂不思悔改,反而密謀造反,最後被孝文帝賜死。
許多鮮卑貴族,對孝文帝親近漢人、推行漢化十分不滿,圖謀叛亂,結果陰謀泄露。孝文帝採取果斷措施,抓捕百餘人。孝文帝見反對勢力挺大,只好妥協了一步,允許鮮卑貴族們冬天在洛陽,夏天去平城,被人們稱之爲“雁臣”,意思是像燕子一樣來回飛。
孝文帝心懷大志,他遷都洛陽、推行漢化的目的,是爲了富國強兵、統一全國。公元497年,孝文帝覺得大局已定,便親率二十萬大軍,從洛陽出發,攻打南齊。經過半年多戰鬥,魏軍攻佔了南陽、新野、南鄉等地,消滅南齊軍隊兩萬多人,南齊有十五名將領投降。不過,在後來的渦陽戰役中,魏軍又失利了,損失不小。這個時候,恰逢南齊皇帝蕭鸞病死,孝文帝藉口說“禮不伐喪”,於是引兵返回。在回來的路上,孝文帝身患重病,經過急救,才轉危爲安。
公元499年,孝文帝不顧身體有病,再一次離開洛陽,御駕親征。與南齊軍隊相遇後,孝文帝親自部署指揮戰鬥。由於過於勞累,孝文帝病情加重,只好又領兵返回。在回軍的途中,走到河南鄧州,孝文帝再也支撐不下去了,病逝於行宮,時年三十三歲。
孝文帝死後,次子元恪繼位,被稱爲宣武帝。宣武帝繼承父親的遺志,繼續率軍攻打南朝,擴大了北魏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