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整頓後的三營

七月湖廣開始出現內亂的時候,我還並不知情,昨日洪承疇上書說,三營經過半年已經整頓好了,請我去檢閱。於是我下旨明日校場閱兵,我要看下我花了一百萬練出來的兵是怎樣的!

七月天氣很熱,三營的駐地在豐臺,幸好我會騎馬,也就沒有坐慢吞吞的龍輦出行。我帶着一班人馬到的時候,看到彩旗飄飄,六萬將士黑壓壓的站成一片。他們按照各兵種,穿着嶄新的盔甲,看來士氣不錯。我登上閱兵臺,六萬將士山呼萬歲行禮,聲勢果然驚人。我等他們呼聲平靜後,我洪亮的聲音在校場上飄揚

“各位將士,你們是京師三營的將士,歷來京師的駐軍是全國的精銳。你們也就要對的起這個稱呼,不要讓其他地方的駐軍小瞧了。將士們,你們駐守則保衛京師,出征則要力克敵人,你們要成爲我大明的虎狼之師。只要你們英勇作戰,朕是不會虧待你們的,你們的糧餉朝廷一定會供應,你們的家眷官府也會代爲照料。朕等着你們建功立業。”

等我講完,又是震耳的“萬歲”呼聲。我示意洪承疇閱兵開始。洪承疇將手中彩旗一揮,戰鼓陣陣,號角齊鳴。大風捲起滾滾黃塵,飛虎旗迎風招展,獵獵作響。站立的士兵馬上各就各位。先是步兵對攻,然後是神機營進行火器射擊,我看他們還是拿着火繩槍,就問洪承疇,

“怎麼朕給的遂發槍還沒有生產出來嗎?”

“回萬歲,槍是生產出來了,不過太貴,需要五十兩一把,臣只裝備了兩千把。”

“哦,你去戶部支銀子,多裝三千把。”

“謝皇上。”

我看了下這些士兵就問道,“這些兵是從哪招來的?”

“回皇上,原先的三營都是直隸兵士,懶散厭戰,臣留下可用之人後全部遣散後,在民風彪悍的陝西,山東,河北招募來兵士補充。經過半年的訓練,火器,武藝均已熟練,所差就是正式的戰場練兵。”

“嗯,不錯,看來你練兵很有一套。好好幹,朕自會嘉獎你們的。”

“臣一定好好帶兵。”

說着間,就到了神樞營的火炮表演,三營裝備的是最新的紅衣大炮,雖比原先的輕了不少,但也重兩千斤。炸彈的效果不錯。只是聲音太大,震得我耳朵哄鳴。

我走下閱兵臺,開始到下面去視察下,我指着站立的神機營士兵說,“射擊總的來說還是不錯,位置也站的開。你們神機營有一萬兵士,可以分開來射擊,第一批射完後,第二批接着,第一批裝完彈藥再接着。”

旁邊軍官走出來謝恩。“謝萬歲指點,臣以後就如此操練。”

我看了下他,人長得周正,是條漢子。“你叫什麼名字?”

“臣,神機營都司劉之綸。”

“好,朕相信你會帶好神機營的。神機營火器威力驚人,只要你們利用的好,沒有說打不贏的。神機營的訓練,要因地制宜,怎麼好,就怎麼用。不可拘泥了。這遂發槍安裝彈藥慢,這點你們要改進下,一是要士兵熟練,二是彈藥先配好,每一份都用不會水溼的牛皮紙包好,這樣安裝彈藥的速度也快。”

“謹遵皇上聖命。”

“朕也是隨便說說,有沒有用你們自己看着辦。練兵你們可比朕強。”說完哈哈大笑,在我的感染下,氛圍變得輕鬆起來。

結果正是由於我的建議,使得火槍的發射頻率增加,戰鬥力變強。火器營開始走向主力部隊的位置。

我來到炮兵的陣地,這些大炮都是用鑄鐵做成,威力夠了,就是太重,要是能夠練出好鋼來的話,炮身就不用做這麼厚了,可以作些小型的火炮,方便移動,看來要讓工部去研究下怎麼冶鋼。

“這炮聲太大,士兵點炮時可要小心。不然耳朵可要聾了,帶些棉花在士兵身上吧,點的時候塞住耳朵。”

“謝陛下仁德。”

“不用說這些虛話了。”我正想開口說點別的,一個士兵卻朝着我這方向闖了進來。身旁的侍衛連忙拔刀護着我。

我一愕之間,那個士兵已在我前面跪下,“萬歲,請把我調到神行營去吧。”

洪承疇看到這個無禮的士兵,心裡倏地緊張起來,這可是帶兵不嚴啊!開始給皇上的好印象全沒了。洪承疇狠狠的盯了這個小兵一眼。

我打量了一下他,是個神樞營的士兵,這倒是奇怪了,這個年頭做炮手是個優差,因爲一旦大戰只要在後面放炮就可以了,不用上前去廝殺。這個士兵倒好,要求去衝鋒陷陣地神行營。

“你叫什麼名字?”

“小人李自成,陝西米脂人。”

這真是搞笑的命運!原先滅掉明朝的起義軍將領居然到我這做了個小兵!哈哈,我得留住他,不能讓他去做流寇,不然我的麻煩就大大的有。

“哦,你爲什麼想去神行營。”

“小人覺得衝鋒陷陣纔是男兒本色。而且小人侄子在神行營。”李自成倒夠膽色,可以在皇帝面前侃侃而言。

“好,朕就成全你,你就跟你侄兒一個伍好了。”

“謝皇上。”李自成叩頭去了。

我對旁邊的將領說:“你們就別爲難他了,這也算是個可造的將才。”

“臣等遵旨。”

視察完,我看了下感覺還可以。就是不知道如果和騎兵在野外打起來,結果又會怎樣?在我回京城的時候給了洪承疇這樣的旨意。

“京師三營,不單是守京師,一旦有事,即可能去徵流匪,也可能征戰於國外。滿洲是我大明死敵,京師三營總會與他有碰頭的時候。洪愛卿可要好生練兵。”

回到宮裡,還沒有休息下,在京師住了半年多的宋應星遞牌子覲見,我馬上宣了進來。

“臣宋應星叩見我皇,願我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你快平身,告訴朕,給你的作物種得怎樣了?”我一臉高興的問他。

“回皇上,這次種出番薯一千五百斤,有五千顆左右,玉米兩千斤,馬鈴薯九百斤。”宋應星臉上頗爲興奮。

“好,這個成果已經讓朕很高興了,你可以帶人開些荒地,然後大規模耕種,你帶的人最好要學會如何耕種,這樣到時候有利於推廣。這玉米等米粒長足後,曬乾,便可做種子。這番薯先種於地下,長出幼苗後,可將幼苗剪斷成數份,再種于田地。這樣有利擴大種植,至於詳細的細節,你可以耕種後再得出,也寫進你的《天工開物》吧。”

“臣記下了。微臣在城西開闢了大片土地,明年便可大收。”

我記起閱兵時見過的大炮,我又說,“你在京師也沒必要去守着莊稼,戶部給了你五萬銀子,你找些人看着就是了。朕另外有件事讓你去做。欽天監的徐大人也是位飽學之士,你和他商議下,怎樣才能大量的鍊鋼?現在遵化有座鋼廠,但是效率不高,你們協同工部的人研究下。”

“臣遵旨。微臣原也尋得鍊鋼的好工藝,此去定不負皇上重託。”

“你下去辦你的差事吧,有什麼事情就遞牌子進來。朕等你的好消息。”

“臣告退。”

望着宋應星出去的身影,我真後悔自己以前學的化學全交給老師了,不然自己現在提個醒,也可以讓他們少走很多彎路。可我偏什麼都不記得。

我拖着今天差不多給顛散的身子回到坤寧宮,婉琴皇后倒是越發的體貼了。好好休息一晚後倒是精神煥發,早朝時,我聽取了他們六部的整治措施,還算滿意。畢竟他們是在朝着我定的方向走。正當我想誇獎下廷下的大臣的時候,一侍衛進來稟報說有六百里加急。

“宣進來。”

不一會,一個身穿盔甲的將士走了進來,滿臉灰黑,看來是一路趕來。他看到我就納頭就拜。

“武昌指揮司偏將李許拜見皇上萬歲。”

“起來吧,有何緊急軍務?”

“襄陽府出現流寇,多達數萬人,小將來時,襄陽府已經陷落,襄陽指揮衛所全軍覆沒,指揮使戰死。”

“什麼!”我聽到這,不禁拍案而起,大喝一聲。嚇得羣臣和那偏將連大氣都不敢說。

“把奏摺拿上來。”雖然我心裡暴怒,但還是要解決問題的,我要看下事情到底怎麼回事。

曹化淳小心翼翼的把摺子遞給我,我攤開一看。

罪臣嚴國燾叩首萬歲:

臣自遷湖廣總督來,戰戰兢兢,唯恐辦不好差事。如今國家紛亂,糧賦乃第一要是。湖廣是國之糧倉,臣每日夜都思慮如何籌備繳納賦稅以資國用。

襄陽府爲我湖廣北向門戶,土地較湖廣他處頗有不如,今年夏稅後,有數縣糧食不足,臣謀劃賑災。不想谷城縣令勾結匪徒,聚衆鬧事。匪首王自用至陝西流竄到湖廣,夾數萬流民攻下襄陽。襄陽指揮使曾福寡不敵衆,全軍戰沒。襄陽之地已歸流寇所有。臣聞報後,集結湖廣兵衛前去支援,然流寇勢大,只俘虜谷城縣令吳貞疏而歸。又恐湖廣其他各處出現匪情,惟有駐兵相峙。

湖廣乃國之重地,乞陛下遣一大將,剿滅敵首。湖廣可安,天下可安。

臣萬死,臣頓首。臣惟有力保湖廣其他州府不亂,以報天恩。

我看完氣不打一處來,給追剿了近一年的匪首王自用居然跑到湖廣去鬧事了。湖廣一爛,天下震動。非得好好解決才行。我對下面的廷臣說道:

“各位大臣,原先在陝西作亂的王自用跑到了湖廣,居然發展成幾萬人馬,把襄陽重鎮都給打了下來。你們看下該如何剿滅?”

朝臣原本聽了消息後,內心也很震驚,開始互相交耳起來。孫承宗是主要負責兵事方面的,自然知道皇帝會問方略。於是理了理思緒,出班啓奏,

“萬歲,現在流寇已經佔據襄陽府,有賊數萬之衆,已非一省之力可以剿滅。臣以爲應該派一上將另行領兵去剿滅。同時讓陝西周遇吉部向湖廣靠攏,盧象升部進河南,防止擴散。”

“那孫愛卿以爲讓誰去,又領何處兵馬?”

“臣以爲讓京師新練的三營去剿滅流寇。”孫承宗大膽的提了個意見。這倒不是他不非要動這京師三營,而是他知道大明的機動部隊不多,已經無兵可調。駐守南京五萬防守海域是不能動的,廣西四川的十萬也要用來鎮守那的土司,青海,寧夏,大同等八邊二十萬是用來防備蒙古的。遼東十八萬更加不能動。地方的兵衛早就軍紀敗壞,戰鬥力低下。能調能打的就只有洪承疇新練的京師三營,何況原先京師三營沒有整頓的時候,可有可無,一點戰鬥力也沒有,仍舊在京城駐守這麼多年。

“臣反對,京師三營調走,如此,誰來保衛京師?”反對的人是刑部侍郎張致發。他說完很多大臣都附和。

我想了下,我知道歷史上是今年滿洲騎兵是不會來攻打的,讓三營出去試練下也好。畢竟這支新軍是沒有經歷過戰火洗禮的。而且也可以看下那洪承疇是否真的是個帥才。

“朕以爲孫愛卿的提議可行,雖京師重地沒有大軍。但能威脅到京師的也只有滿洲人。袁崇煥現在遼東牽制。如果滿洲軍南下,袁將軍也會帶兵回來救駕。而且大同駐兵離京師只有百里。各愛卿不用擔心。唯那湖廣局勢,萬不能再讓其惡劣下去,否則明年無可用之糧。讓洪承疇統兵四萬前去剿賊,剩下兩萬留守京城。”

“衆愛卿還有什麼異議?”

“臣以爲朝廷應派人整頓湖廣兵馬,配合圍剿。”我聞言看了下去,此人氣字軒昂,雙眉高挑,正是工部侍郎劉宗周。

“嗯,這是應該的,這嚴國燾是個文官,朝廷是該派個將領去。各位大將,有誰願去?”

我話剛說完,就有一將領出來應命。“臣開國公常炎林願去。”是他,我登基後,這開國公就要求出去領兵,我考慮到皇城司要人守住,所以才拒絕了,現在他去倒是可以。

開國公常炎林要去打仗主要是在督府並沒有什麼事情做,雖然京師三營歸中都府管,但實際上在京城有兵部又有皇上,很多時候他是無兵可帶,也無兵可管。

這還沒完又有一個將領出來,“臣定國公徐子文也願隨開國公前往。”這兩個傢伙是秤不離陀,我對他們還是很信任的,他倆一文一武也是極好的搭配。

“朕就準你們兩個去好了,昔先祖隨太祖打天下,今日你倆就給我去平定湖廣。你們誰做主將阿?”

定國公開口道:“臣與開國公乃世交,開國公長臣數歲,爲人英勇,于軍中有威望。臣願副之。”

開國公常炎林:“皇上,定國公極有謀略,請皇上立他爲主將。臣領一軍奮勇殺敵。”

我看他們還要爭論下去就先開口,“就開國公作主將吧。你等親如兄弟無需再爭。朕等你們的好消息。”

“臣等此去一定剿平匪患。”

我想了想這樣應該可以吧。不過兵鋒所到難免生靈塗炭,這湖廣是我糧米之本,不可斷了纔是,於是我又對開國公,定國公說:

“你們此去,如流寇負隅頑抗,則迅速剿滅,如肯投降,可以招安,朕不願湖廣襄陽百里無人煙。”

開國公,定國公對望一眼知道我的方略,齊聲:“臣等明白,臣等遵命。”

“發旨給周遇吉,盧象升,洪承疇,讓他們稍作整頓後,立刻起兵。”

第308章 猶豫第62章 醞釀第208章 緊急軍情第230章 皇太極第1章 謀而後動第156章 君臣相爭第298章 應勢(上)第61章 援兵第318章 雙管第135章 都在打算第194章 破城(中)第164章 福晉的決定第60章 收穫第31章 到收網的時候第164章 福晉的決定第80章 多事之秋(下)第115章 模擬實戰第58章 損兵折將(上)第168章 鬥法第293章 發明第309章 請旨第272章 熱鬧第35章 皇上也使奸計第68章 太原第251章 會師第169章 過招第90章 說服第69章 京察(中)第44章 皇子第5章 皇帝病了第74章 青樓才女第175章 皇子監國第8章 南糧北調(上)第169章 過招第38章 朕是校長第81章 夏季攻勢(上)第98章 愈演愈烈第37章 學生,老師第9章 新任御史第232章 扶持計劃第120章 另起爐竈第9章 新任御史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123章 紅袖不添香(下)第149章 碰巧邂逅第21章 勇者爲勝第70章 京察(下)第1章 謀而後動第173章 再起爭執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75章 知己難求(上)第115章 吃虧買賣第84章 南北對峙(下)第120章 紅顏似知己第32章 沒事瞎轉第126章 研究院的作用第58章 爲難第61章 提前的叛亂第100章 另有打算第47章 驚惶失措第27章 出航第177章 朕不許你死第121章 淮南雨旱第83章 南北對峙(上)第274章 歸來第213章 陰招第77章 皇后理事第174章 傅山歸來第317章 坐等第320章 説客第33章 錦州城內第61章 提前的叛亂第99章 廣寧之失(三)第16章 另設太學第72章 冷處理第238章 條件第14章 修不完的內政第147章 論誰對錯第79章 多事之秋(上)第247章 反攻第239章 整頓第230章 皇太極第192章 下任首輔第2章 巡視三營(上)第139章 呼嘯而來(下)第76章 風雨欲來第255章 探視第38章 朕是校長第199章 另類策略(上)第114章 預設奇兵第21章 女真對策(上)第23章 眼淚的威力第12章 文華殿的雷厲風行第321章 應允第13章 意外驚變(下)第126章 研究院的作用第49章 買賣第102章 竭力應對第312章 將計就計第155章 改行建廟
第308章 猶豫第62章 醞釀第208章 緊急軍情第230章 皇太極第1章 謀而後動第156章 君臣相爭第298章 應勢(上)第61章 援兵第318章 雙管第135章 都在打算第194章 破城(中)第164章 福晉的決定第60章 收穫第31章 到收網的時候第164章 福晉的決定第80章 多事之秋(下)第115章 模擬實戰第58章 損兵折將(上)第168章 鬥法第293章 發明第309章 請旨第272章 熱鬧第35章 皇上也使奸計第68章 太原第251章 會師第169章 過招第90章 說服第69章 京察(中)第44章 皇子第5章 皇帝病了第74章 青樓才女第175章 皇子監國第8章 南糧北調(上)第169章 過招第38章 朕是校長第81章 夏季攻勢(上)第98章 愈演愈烈第37章 學生,老師第9章 新任御史第232章 扶持計劃第120章 另起爐竈第9章 新任御史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123章 紅袖不添香(下)第149章 碰巧邂逅第21章 勇者爲勝第70章 京察(下)第1章 謀而後動第173章 再起爭執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75章 知己難求(上)第115章 吃虧買賣第84章 南北對峙(下)第120章 紅顏似知己第32章 沒事瞎轉第126章 研究院的作用第58章 爲難第61章 提前的叛亂第100章 另有打算第47章 驚惶失措第27章 出航第177章 朕不許你死第121章 淮南雨旱第83章 南北對峙(上)第274章 歸來第213章 陰招第77章 皇后理事第174章 傅山歸來第317章 坐等第320章 説客第33章 錦州城內第61章 提前的叛亂第99章 廣寧之失(三)第16章 另設太學第72章 冷處理第238章 條件第14章 修不完的內政第147章 論誰對錯第79章 多事之秋(上)第247章 反攻第239章 整頓第230章 皇太極第192章 下任首輔第2章 巡視三營(上)第139章 呼嘯而來(下)第76章 風雨欲來第255章 探視第38章 朕是校長第199章 另類策略(上)第114章 預設奇兵第21章 女真對策(上)第23章 眼淚的威力第12章 文華殿的雷厲風行第321章 應允第13章 意外驚變(下)第126章 研究院的作用第49章 買賣第102章 竭力應對第312章 將計就計第155章 改行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