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算與間(五)

翌日杜拂日親自帶了耿靜齋至珠鏡殿爲郭霜診治,郭霜雖然是爲了想離殿去打探元秀的消息才受了傷,以至於高燒不退,但到底只是一個奴婢,她所住的廂房地方又不大,因此元秀命了採紫去照拂,自己帶了采綠在正殿招待帶耿靜齋來的杜拂日。

杜拂日這一日照例是帶了杜默隨行,只是今日杜默進殿後卻是極爲恭敬,不復上回的故意爲難。

“上回在京兆府中看十二郎似對神泉小團情有獨鍾,本宮這裡倒是恰好有一些。”元秀卻是看也未看杜默一眼,徑自命采綠呈了茶水上前,但見細白如乳也似的玉瓷碗裡,盛了八分滿的茶湯,湯色猶如鐵繡般沉重,偏生香氣嫋娜輕柔,略帶苦息,杜拂日淺飲了一口,讚了一句,笑着道:“阿煌這裡的茶水究竟非旁處可比。”

杜默面前同樣由小宮女呈上了茶水,這一回器皿並茶水卻都比杜拂日的要次了一等。顯然是見他知禮,珠鏡殿便也遵了禮。

此刻正殿上面除了采綠並幾個小宮女伺候外,霍蔚卻也遠遠的站在了殿角,聽得杜拂日說話親暱,花白的眉毛微微抖了抖,元秀眯了眯眼,微笑道:“十二郎這聲‘阿煌’,倒是讓本宮想起了一個故人。”

杜拂日何等聰慧,元秀既然說了故人,自然不會是父母兄長這樣的親人,昭賢太后活着的時候,她接觸最多的外男是王子瑕,但元秀與王子瑕分明是兩相無意,何況以王子瑕的知禮,恐怕不到大婚後,都很難喚出這聲阿煌來。

那麼就只有賀夷簡了。

杜拂日神色不變,微笑着道:“阿煌正當青春之時,故人一說未免太過沉重,春去秋來本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阿煌又何必感慨?”

元秀聞言,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淡笑着道:“這也不奇怪,畢竟十二郎與之有許多相似之處,本宮瞧見了,總難免會想到一二。”

“相似之處?”杜拂日笑了一笑,卻將話題就此轉了開去,“阿煌的生辰不日便到,且今年又是笄禮,未知阿煌打算在何處舉行?”

提到了這個問題元秀目光頓時一黯,幾乎要維持不住面上的笑容,足足僵了數息才勉強笑道:“如今宮裡正忙着,不過是笄禮罷了,本宮以爲無須十二郎費心,便如常即可。”

“本朝大事多於太極宮舉行,但居住多在大明宮,只是如今朝議皆在了太極殿,接下來新君登基怕太極殿那邊也是要忙亂的,大明宮這邊,恐怕也有些不妥。”杜拂日凝視着面前的茶水,慢慢的問道,“阿煌以爲興慶宮如何?”

元秀卻將笄禮丟到了一邊,神色凝重道:“新君人選可是出來了?”

杜拂日笑了笑,並沒有回答的意思,只是重複道:“興慶宮素無朝會,自玄宗皇后以後,多爲太后所居,不日太上皇也將移駕長居,此宮景物秀美旖旎,阿煌少年時又生長其中,用來舉辦笄禮倒也妥帖。”

“五哥既然要去長住,本宮卻不想在那裡面辦什麼笄禮了。”元秀聽着,忽然淡淡的說道,“畢竟興慶宮不大,五哥居於此宮頤養,本宮何必去打擾?”

“若是如此,那便還是在大明宮?”杜拂日好脾氣的問道。

元秀淡淡瞥了他一眼,似笑非笑道:“十二郎倒是大方,長安三內竟由着本宮來挑選笄禮舉辦之處,只是三內如今到底做主的還是邱逢祥吧?何況笄禮皆爲女子操辦,十二郎這模樣,倒似乎想要親自爲本宮出面打理一樣,只是不知邱逢祥可同意麼?”

“邱監的意思,亦是爲阿煌好生辦一場。”杜拂日這點倒沒有隱瞞她的意思。

元秀聞言,立刻飛快的思索起來。

聽杜拂日方纔所言,似乎杜青棠與邱逢祥爭議多日,如今終於將意見統一,這也意味着新君就要登基——一旦新君登基,那麼豐淳這個太上皇的性命,也將亟亟可危!

在這眼節骨上,自己一個公主的生辰,哪怕是恰逢及笄的生辰,憑心而論,是實在算不上什麼的。可杜拂日今日特特提起不說,甚至連邱逢祥都同意了——還要大辦——再聯繫昨日從蓬萊殿上回來時,那位紀公公的勸慰之舉……

元秀抿了抿嘴,卻不知道自己對於杜、邱兩人,究竟還有什麼價值,值得他們這樣示好?

如此看來,昨日紀公公帶她去蓬萊殿探望豐淳,甚至還陪着豐淳父子用了晚膳才歸來,原本以爲是邱逢祥對豐淳究竟還有幾分禮遇,但如今想來卻更有可能是爲了自己?

問題是如今連豐淳的性命都捏在了邱逢祥與杜青棠之手,自己這個公主又有什麼地方讓他們這般費心?

歷來公主最常見的價值,無非是和親,或者是聯姻,杜拂日雖然說了,憲宗皇帝生前曾與杜青棠約定,將自己唯一的嫡女李煌許其侄杜拂日爲妻,甚至還在昭賢太后手中留下了遺詔,可杜拂日又說遺詔已被豐淳毀去——也就是說,無論有沒有這樣一件事,真相如今終究是撲朔迷離了。

何況如今杜家得勢,杜拂日若想尚主,如今沒出閣的四位公主,包括年紀尚小的利陽,又有什麼說不的地方?

這麼說來,杜青棠與邱逢祥需要自己嫁去的應當不是長安了?雖然杜拂日前幾日才提到了憲宗皇帝的允婚,然而在這些算計天下的人眼裡,便是親生骨肉一旦入局那也是當棄則棄的,又何況是自己?杜家如今之勢,壓根就不缺美貌又尊貴的女郎,甚至連姻親之力需要的都不多了。

所以杜拂日捨棄自己,爲了局勢讓自己嫁與他人也是理所當然之事……那麼,是河北嗎?可方纔自己故意委婉提及了賀夷簡試探,杜拂日說春去秋來是理所當然之事——等於是否認了賀夷簡,那麼又會是誰?

如今天下的藩鎮雖然極多,但如河北三鎮那樣始終抱團的卻是絕無僅有,況且河北三鎮還與淄青交好——其餘諸鎮在河北三鎮面前,也都是退避三分的。邱逢祥手裡有四十萬神策軍,單論兵力,也惟有河北三鎮能與之相比。

杜青棠智謀之名傳遍天下,如今諸鎮的節度使,聞其名而不頭痛者還真是沒有。

這兩個人聯手,就是河北想出兵,也要斟酌再三,不過若是長生子帶着徐王能夠順利的趕到魏州,這個斟酌,也可以變得很短。

畢竟豐淳親筆所書的血詔,足以讓河北自成鎮起,頭一次在面對長安時,佔據到了大義的名份——奉詔討逆、匡扶正統,憲宗皇帝唯一的嫡出之子、登基以來素有勤政之名的豐淳帝忽然被軟禁……詔書裡還將邱逢祥發動宮變的理由完全否認了,當真是不能更名正言順了!

更有設法逃出長安的豐淳幼弟佐證!

若是錯過了這個機會,一旦長安扶持新君登基,政局穩定下來——在憲宗一朝,杜青棠固然一手遮天了,但憲宗皇帝本身被稱爲英主,所以即使朝政全部委託了杜青棠,卻始終未曾出現過功高震主之象,也未出現過只知有相而不知有君——如今長安若立新君,必定是形同傀儡的,一個深得憲宗皇帝信任的杜青棠,已經讓諸鎮感到恐懼了,若是一個可以不顧忌君權而肆無忌憚發揮的杜青棠——不趁着他還沒徹底穩定長安時動手,難道還要等着他扶了一個傀儡上位,挨個的收拾諸鎮了再思反擊之策?

諸鎮沒那麼蠢。

杜青棠甚至會比他們加起來更狡詐。

徐王失蹤之事,杜拂日當晚就猜到了,雖然元秀不顧儀態的以自焚攔阻了他,但到了天亮時延英殿那邊的禁軍立刻發現了,杜青棠與邱逢祥雖然不曾來珠鏡殿詢問元秀,可邱逢祥也因此吩咐在珠鏡殿四周加派人手,看得密不透風,同時禁止元秀踏出珠鏡殿一步!

顯然元秀此舉讓他們極爲惱怒,如今長安與河北各有優勢又各有劣勢,在這眼節骨上,杜青棠與邱逢祥忽然又和藹了起來,連長生子帶走徐王與血詔的事情都不計較,說他們沒什麼算計,元秀是打死也不相信的。

莫非這兩人打着將自己下降給賀夷簡,由此來換取魏博率先承認新君、從而各個擊破的瓦解諸鎮聯手進逼長安嗎?這卻太天真了些。

元秀心裡暗暗搖頭,賀夷簡在長安時,對她追求得如火如荼,可他究竟是賀之方的獨子,賀之方雖然年紀大了,到底還能活幾年,套用前朝的一句話——如此大事,豈能因一女子廢之?即使公主,生逢帝國衰微、皇室孱弱,在局勢面前又算得了什麼?

就算賀夷簡當真昏了頭,那麼魏博如今做主的還是賀之方。以河北的一貫做法,倒有可能先答應了杜青棠,把自己這個聯姻的公主騙到了手,接着再繼續動手……

當然,河北這樣的做派,杜青棠也能夠猜到。

元秀思來想去,頹然的發現,因着這幾日都被拘在了珠鏡殿裡,昨兒去蓬萊殿裡,那紀公公當真管宮管得好,在蓬萊殿中一整個下午,卻是什麼話兒都沒有聽見,如今她對宮裡宮外之事、局面都是一無所知,就算明明感到了杜青棠與邱逢祥態度的奇異之處,單憑着數日前的所知,卻怎麼猜得出這兩個老狐狸的用意?

見元秀低着頭沉思,杜拂日也沉默下來,少頃,採紫卻是陪着耿靜齋從後面走了出來,元秀立刻回了神,問道:“霜娘如何了?”

“回阿家的話,耿太醫說是因耽誤了工夫,所以有些兒沉重,但好在了霜娘打小身子健壯,底子好,所以倒也無性命之憂,如今開了方子,奴跟去太醫院裡領了藥,回來喝上三五日就能退了熱了。”採紫知道耿靜齋的脾氣,若是往日元秀也是知道的,但如今皇室落魄,元秀怕是心緒不同,未必肯忍,但耿靜齋的醫術高明,爲整個太醫院所推崇,就是改朝換代,恐怕也未必會動他,這會卻是不可輕易得罪,忙搶先代耿靜齋回答。

果然耿靜齋面無表情,只是在殿下行了禮,便對杜拂日說要告退。

杜拂日還沒開口,元秀皺着眉道:“三五日才能退了熱?霜娘如今身上那樣燙,再燒上三五日可怎麼受得了?”

採紫還沒開口,耿靜齋已經不滿道:“回貴主,原本這郭霜之熱倒也未必如此,只是她本是邪風入體引起的寒熱之症,並非熱毒,所以不能受涼,如今正是暑天,原是不會發作得如此嚴重的,但貴主身邊的人見她發着熱,不問青紅皁白就拿了冰水替她擦拭,這寒熱卻是越發的嚴重了,若是微臣再來晚幾日,那冰水再擦幾盆,微臣也只能說一句學藝不精,求貴主饒恕了。”

他這話說得元秀與采綠俱是目瞪口呆,採紫方纔在郭霜病榻前倒是已經聽過了一回,如今只得低了頭默不作聲,半晌采綠方帶着哭腔道:“是奴不好!”

“罷了。”元秀心裡煩着,嘆了口氣道:“此事也不能全怪了你,你與霜娘無冤無仇的,她又是爲着我才受了傷,難不成你還要故意害了她去不成?我想雪娘也未必會怪你的。”

採紫忙道:“方纔耿太醫已經告訴了霜娘與雪娘,她們都道綠娘也是好意,霜娘還說她身子健壯,再者雪娘年幼,她病倒後卻是累了綠娘幫手伺候,連照拂火鍊金丹都是綠娘接了手去,如此看來綠娘該是最希望她速速好起來的一個,還叫奴私下裡說與綠娘,道綠娘這一回呀可真是平白的忙了又受累了!”

她如此說了一番采綠才轉泣爲喜,采綠是元秀身邊的大宮女,說起來她原本是不必忌憚郭霜的,只是如今的局勢下面,同處一殿倒有了幾分彼此相依爲命的樣子來了,卻比從前要擔憂幾分。

耿靜齋木着臉,覷了采綠鬆了口氣的光景,復對杜拂日告辭,杜拂日點了點頭,命身後侍立的杜默送他回太醫院。

第三百三十章 狂颮漸(五)第三十八章 河北三鎮第二百四十章 櫻桃第三十七章 崇義酒旗招第三百六十六章 流火(九)第一百五十章 樓氏第二十七章 國破山河在第五十二章 封邑第二百五十章 衆妃相第一百九十六章 約戰第一百九十章 一將難求第一百四十章 迷神閣第四百章 局中之局(十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局中之局(四)第四百零五章 殘局(三)第五十二章 封邑第三百二十五章 夜色已深第二十一章 清忘觀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國(六)第二百十一章 翠微寺第二百九十章 妙娘第三百四十五章 家國(九)第四十五章 夏侯浮白第二百七十四章 開張第四十三章 和離第二百二十一章 賽馬前事(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山中桃花始盛開第十四章 孟小斧第三百四十九章 算與間(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算與間(五)第一章 故人來第二十八章 趙氏其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終南第五十四章 薛氏(上)第三百十三章 曹才人第一百零一章 靶場第二百七十五章 小云兒第一百四十三章 殿前交鋒(下)第三百章 中宮之喜第三百九十四章 局中之局(六)第三百零九章 代王妃第八十三章 鄭緯第四十六章 香囊第一百七十五章 三人成虎第四百章 局中之局(十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長安第四百十章 結局第二百九十七章 大家端午快樂喲!第一百零一章 靶場第二十章 姊妹第五十三章 王子瑕第三百二十章 孟破斧第四十六章 香囊第一百四十六章 杏娘第二百八十三章 父子第五十三章 王子瑕第一百五十七章 胡旋第七十一章 麟德宴第二十六章 滿城風雨第三百零五章 鄭斂第二百十章 二九先成實第三百二十一章 李復第二百七十四章 開張第三百九十二章 局中之局(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先聲奪人第九十七章 託付第八十二章 嘉善大長公主新書《紫臺行》第一百五十六章 魏王第二百六十章 犧牲第九十八章 兄弟第八十四章 赤火第一百三十六章 飄風驟雨驚颯颯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國(六)第八章 六郎第三百七十七章 市中殺(八)第三百零九章 代王妃第二百六十九章 往事(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崔風物(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狂飆漸(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崔風物(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局中之局(一)第二百十七章 鄧國夫人(下)第六章 趙麗妃第一百二十五章 巧遇?第二百十七章 鄧國夫人(下)第二十三章 夜雨第二百十三章 辯解第三百八十二章 市中殺(十三)第三百五十章 算與間(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山中桃花始盛開第二百三十四章 文華太后第一百六十一章 商議第三百七十七章 市中殺(七)第十九章 雲州公主第三百七十七章 市中殺(七)第三百零五章 鄭斂第五十章 新城長公主第一百二十二章 張獻第九十五章 新人
第三百三十章 狂颮漸(五)第三十八章 河北三鎮第二百四十章 櫻桃第三十七章 崇義酒旗招第三百六十六章 流火(九)第一百五十章 樓氏第二十七章 國破山河在第五十二章 封邑第二百五十章 衆妃相第一百九十六章 約戰第一百九十章 一將難求第一百四十章 迷神閣第四百章 局中之局(十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局中之局(四)第四百零五章 殘局(三)第五十二章 封邑第三百二十五章 夜色已深第二十一章 清忘觀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國(六)第二百十一章 翠微寺第二百九十章 妙娘第三百四十五章 家國(九)第四十五章 夏侯浮白第二百七十四章 開張第四十三章 和離第二百二十一章 賽馬前事(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山中桃花始盛開第十四章 孟小斧第三百四十九章 算與間(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算與間(五)第一章 故人來第二十八章 趙氏其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終南第五十四章 薛氏(上)第三百十三章 曹才人第一百零一章 靶場第二百七十五章 小云兒第一百四十三章 殿前交鋒(下)第三百章 中宮之喜第三百九十四章 局中之局(六)第三百零九章 代王妃第八十三章 鄭緯第四十六章 香囊第一百七十五章 三人成虎第四百章 局中之局(十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長安第四百十章 結局第二百九十七章 大家端午快樂喲!第一百零一章 靶場第二十章 姊妹第五十三章 王子瑕第三百二十章 孟破斧第四十六章 香囊第一百四十六章 杏娘第二百八十三章 父子第五十三章 王子瑕第一百五十七章 胡旋第七十一章 麟德宴第二十六章 滿城風雨第三百零五章 鄭斂第二百十章 二九先成實第三百二十一章 李復第二百七十四章 開張第三百九十二章 局中之局(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先聲奪人第九十七章 託付第八十二章 嘉善大長公主新書《紫臺行》第一百五十六章 魏王第二百六十章 犧牲第九十八章 兄弟第八十四章 赤火第一百三十六章 飄風驟雨驚颯颯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國(六)第八章 六郎第三百七十七章 市中殺(八)第三百零九章 代王妃第二百六十九章 往事(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崔風物(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狂飆漸(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崔風物(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局中之局(一)第二百十七章 鄧國夫人(下)第六章 趙麗妃第一百二十五章 巧遇?第二百十七章 鄧國夫人(下)第二十三章 夜雨第二百十三章 辯解第三百八十二章 市中殺(十三)第三百五十章 算與間(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山中桃花始盛開第二百三十四章 文華太后第一百六十一章 商議第三百七十七章 市中殺(七)第十九章 雲州公主第三百七十七章 市中殺(七)第三百零五章 鄭斂第五十章 新城長公主第一百二十二章 張獻第九十五章 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