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終南

“臣女在幽州時就聽說貴主貌美如花,國色傾城,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回到正廳後,元秀着人撤下李十七娘方纔的蒙筍,另沏了神泉小團上來,李十七娘捧起神泉小團輕嗅了嗅,放下後笑吟吟的說道。

元秀懶洋洋的看着手裡的新裁的宮扇扇面,淡笑着道:“十七娘過獎了。”昭賢太后在世時,因昭賢崇尚女子應有貞靜之風,她一直被養在深宮,鮮少拋頭露面,就是長安,也只知道憲宗諸女裡面,昌陽公主嬌豔猶如桃李,她的美貌之名,還是賀夷簡的追求才成全的。

這李十七娘開口就說在幽州時候聽見,到這裡來的目的不言而喻,元秀目光看似凝聚在手裡的扇面上,其實卻透過扇沿不動聲色的又看了幾眼李十七娘,這個據說賀之方十分中意的未來兒媳雖然獨自追到了長安甚至追到別院來,但瞧着卻比趙郡李十娘精明,她很好奇自己態度冷淡,這李十七娘會怎麼接下去?

因此才說了一句,便不多言。

卻聽李十七娘依舊笑吟吟的:“臣女說的可是一點也不過,在幽州時,人人都說臣女容貌豔麗,雖然知道那些人不過是瞧着家父薄面,臣女原本也以爲自己是着實有幾分顏色的呢,如今見到了貴主方知何爲絕色佳人!”

她這番話像是還在誇讚元秀的容貌,但以自己相比,顯然有暗諷元秀貌美之名之所以遠播幽州,無非是因爲她的身份,元秀眉心蹙了一蹙,隨即鬆開,輕笑道:“本宮自來久居深宮,這長安見過本宮的人能有幾個?不過是以訛傳訛罷了,這些謠言也不知道計較什麼。”

這回是李十七娘面色一滯了,元秀看似答得隨意,可話語裡自矜金枝玉葉,少有人得見真容的含義卻非常明白,對比一下先前李十七娘說的在幽州人人稱讚她自己美貌,等於是在說李十七娘身份不夠珍貴,因此幽州之人居然都能夠看到她,另一層意思卻也在指李十七娘不夠莊重,未婚女郎,居然到處拋頭露面,使外人得見真容。

廳中沉默了一瞬,李十七娘復輕笑了一聲,將沉悶的氛圍化開:“如此說來臣女今日可是有福了,竟能得見貴主親面。”

“本宮到山間別院是爲了避暑,此處清涼幽靜,不比宮中,倒是有許多空暇。”元秀立刻針鋒相對的道,直言自己在別院時頗有閒暇,並非特別出來見李十七娘。

李十七娘聽出她話語裡的貶意,也不着惱:“說起來臣女不速而來,也難怪讓貴主這裡的人誤會。”她頓了一頓,見元秀沒有接口的意思,依舊氣定神閒,才繼續說了下去,“臣女此來,卻是受人之託。”

元秀不動聲色道:“哦?”

“與貴主相熟的賀六郎——”李十七娘微微笑道,“即將離開長安,原本該他親自過來向貴主辭別,怎奈何,六郎他昨日忽然有不適,只得臣女代爲前來,還望貴主莫要計較。”

元秀一哂,正要說話,卻見廳外有人徘徊,元秀把下頷擡了擡,採藍便揚聲宣人進來問話:“不知道貴主這裡有客麼?誰許你們在外面轉來轉去?還不快快退下!”

那人忙道:“稟貴主,別院外又來了訪客!”

“是綠園那邊的李娘子?”元秀聽了,擡頭問道。

那人搖了搖頭,有些爲難道:“貴主,來客姓賀!”

這人話音剛落,元秀身後之人皆看向了李十七娘,李十七娘似乎也怔了一下,隨即笑容滿面道:“看來賀郎不親自向貴主辭別到底不能放心,貴主可否容他進來說話?”

元秀一手搭在几上,一手拿宮扇抵着下頷,微微而笑,眼波流轉:“賀郎君要做的事情,李十七娘都已經代勞了,他又何必再這樣麻煩?”說着回頭對那人道,“去回了賀郎君,請他不必憂心,十七娘很快就會出去。”她看眼廳中銅漏,眯眼道,“本宮看,賀郎君應是來接十七娘的,這時辰回去,若十七娘騎術精妙些,倒是趕得上城門關前進城。”

說完,取起几上茶水一飲而盡,李十七娘也只好站起身來,順勢告退。

元秀命郭旁相送,待人走了,采綠搖頭道:“河北真是太無禮了!魏州的賀六好端端的纏上了阿家,鬧得滿城風雨,最近謠言才止息下去不說,這幽州李家的十七娘也忒不講理,雖然聽說她與賀六早有婚約,但卻是賀六糾纏着阿家的,她這樣跑到長安,甚至追到別院來代賀六向阿家辭行究竟是什麼意思?難不成阿家對賀六有過好臉色嗎?”

旁邊採藍卻撲哧一笑,道:“奴倒覺得這李十七娘很有意思。”

元秀輕笑道:“確實有意思。”

“她有什麼意思?”采綠性.子直,只覺得今日被李十七娘鑽了個空子,又聽她提起賀六,心裡便有了幾分不快,只是見元秀雖然聽到賀六正在別院外求見後立刻端茶送客,但也看不出慍色,也吃不準元秀的心意,發泄了一番後,這會卻糊塗起來。

“那賀夷簡的性情咱們多少也能猜出幾分了。”元秀微笑着道,“此人極爲自負,傲慢恣意,這個李十七娘,據說是賀之方非常中意的兒媳,她還是幽州節度使愛女,與賀夷簡門當戶對,瞧她容貌也是極出色的,便是沒有賀夷簡,也不至於嫁不到如意郎君,居然肯爲了賀夷簡千里迢迢追到了關中來,這樣也還罷了,她居然還能把賀夷簡弄走,如何沒有意思?”

采綠想了一想,疑惑道:“阿家怎麼知道賀六真的要走?奴卻覺得這李十七娘是在撒謊——她才告訴阿家,說賀六要離開長安,因病不能親自來辭行,接着賀六就在別院外求見,倒像是這李十七娘算計了賀六,賀六所以來晚一步一樣。”

“你這話說的也沒錯。”元秀淡笑着道,“不過呢,長安從前傳着謠言,但本宮對賀六究竟是個什麼意思,你們還不清楚嗎?賀六要離開長安,來不來與本宮辭行,本宮難道很在乎麼?這李十七娘不惜算計賀六也要親自跑一趟,這是爲什麼?”

采綠道:“奴等雖然知道,可外人並不知道,李十七娘若只聽了長安謠言,又見賀家郎君對阿家的上心,想要親眼看一眼阿家也是應有之理吧?”

元秀搖了搖頭:“若是平時,倒是沒什麼,可你們想一想,咱們這回上山來,除了陪大娘避暑,還爲了什麼?”

採藍和采綠對望一眼,有些明白了:“任秋之案!”

“迷神閣那件案子疑點重重,連皇家都被捲了進去,河北三鎮也脫不開嫌疑,原本,賀夷簡併賀懷年久滯長安已經引人注意,如今李衡家的女郎居然不知道什麼時候也跑了過來,三鎮之中,倒與兩鎮節度使的親生骨肉碰上了此案,你們說長安這潭水,豈不是要更混了?”

“阿家這麼說,奴卻愚笨,還是不明阿家之意。”采綠沉思片刻,認真的道,“阿家的意思是,李十七娘在這時候親自來山中拜會阿家,是爲了表明任秋之案與河北無關嗎?但阿家爲什麼要相信她?”

元秀拿扇子點了點下頷,杏眼微眯,道:“她不用本宮相信她——任秋之案,本宮插話的地方也不大,孟光儀經手的案子,就是叫五哥去做手腳怕五哥也要頭疼,這些子忠臣直臣,一旦迂起來,那是比什麼都執拗!”她指了指別院大門方向,“李十七娘親自過來,說了方纔那幾句話,無非就是藉着此行,向長安表明她悄然前來關中,不過是爲了自己的兒女私情,任秋之案,只是恰好碰上,說到底,她不是要本宮信她助她,她到別院來,只要本宮肯見她,就是如了她的願了!”

采綠眼珠轉了一轉:“這別院裡可沒什麼人認識她……”

“那些禁軍呢?”元秀還沒說話,採藍卻嗤笑道,“綠娘傻了,咱們對趙郡李家的女郎們不熟悉,禁軍裡面有世家子可是認識她們的,方纔郭旁請人過來奉茶時,若有個認識她們的禁軍問了問,也不至於弄錯了。”

說到這裡,採藍向元秀欠了欠身,“郭旁代阿家送客差不多也快回來了,阿家是在這裡處置了他再回後面嗎?”

正說着,外面郭旁一臉苦色的走了進來,耷拉着腦袋行禮請罪,元秀在這段時間已經轉了幾個念頭,此刻便溫言道:“不過是巧合,這樣巧的事情究竟不多,此事也不用深究了。”

“多謝貴主,只是僕實在太過疏忽,幸虧那女郎雖然與綠園的主人同姓,也是臣下之女,並非歹人,否則僕何以對聖人交代,縱然死於法場,又如何去見泉下舊主?”郭旁懊惱的道。

“說起來綠園與紫閣別院同在紫閣峰,李家人難道不常過來住嗎?你在別院中這些年居然也不認識她們家的女郎們?”元秀疑惑的問道。

郭旁被採藍示意起身答話,他先謝了恩,垂手稟告道:“回貴主,是這麼回事——原本這紫閣峰上因可遠眺高冠瀑布,加上風景出俗,乃是圭峰山中風物翹楚之地,從本朝初年的時候就有許多人陸續在此建有別院。”

元秀點一點頭,示意他繼續說,只聽郭旁道,“後來到了懷宗皇帝時,當時敝主……哦,是郭家因太皇太后的緣故極爲興盛,郭家家主想爲膝下女郎建別院陪嫁時,也看中了圭峰山這一帶,只是貴主請想,從本朝初年至今,加上本朝何等繁華,長安乃是帝都,朱門綺戶不知凡幾,圭峰山諸峰早已是別院連綿……”

“那爲何如今整座峰上只有四座別院,還是加上紫閣別院?”元秀吃驚的問道。

“當時郭家家主打算將別院都建在圭峰山諸峰之中,這樣將來諸位女郎及郎君即使成家,避暑時也能便於往來聯絡。”郭旁先說了一句,復回答她,苦笑着道,“郭家家主這個打算不知道怎的傳了出去,那時候太皇太后還在,貴主想來也知道……不必郭家出手,自有人幫着將圭尖峰上的別院遷走,空出地方來了。”

元秀皺起眉,郭旁說的太皇太后,乃郭家之女,懷宗皇帝的祖母,其壽極高,歷七帝,至懷宗一朝末年才離世。這位太皇太后據說性情與薛娘子差不多,都是典型的夢唐女郎,潑辣大膽,對郭家一向照拂——她雖然是懷宗皇帝祖母,但懷宗皇帝卻非其子所出,與之並無血緣,加上懷宗皇帝的親生祖母當時還在世,因此哪怕懷宗皇帝素喜修道,對這個祖母也不是很尊敬,只是當時宦官專政,王太清隻手遮天,卻對郭太皇太后十分尊敬,因此郭家聲名赫赫,一時之間,在關中風頭幾乎將幾家傳自春秋的望族都壓了下去。

在這種情況下,哪怕就是郭守看中了一座圭峰山,自有人爲了獻媚會幫着騰出來。

只是……所謂盛極必衰,何況圭峰山單是出名的就有紫閣、大頂、凌雲、羅漢諸峰,並高冠峪、車廂潭等諸景,皆爲前朝及本朝騷人墨客吟哦之地,哪怕是皇家也不曾單獨據下,歷年以來,這一段山脈中該有多少巨賈貴胄、鄉野村夫居住,爲了一家而盡逐,難道一點都不怕爲此招禍?

彷彿看出了元秀的心思,郭旁解釋道:“騰出空地的只有紫閣、大頂、凌雲這三峰,至於山谷並峰下,因郭家家主本就打算要爲避暑而建,所以那些地方都沒動。貴主也看到了,終南山中除了宗聖宮那幾座山峰外,其餘的地方山路都頗爲崎嶇,在平地上建一座別院倒還罷了,要運送木材上山搭建別院,尋常人家卻是做不到的,所以峰上避暑的別院,其實也不是很多,聽說郭家當時有那個打算,懼怕太皇太后並王太清之勢,許多人都私下悄悄搬走,或者低價轉售——大頂峰那邊,如今屬於郭家五娘子的一座別院,裡面的管事僕也認識,那別院因原主建得精巧,索性買了下來。”

圭峰山這般風景秀麗,但峰上適宜建宅的地方也就那麼幾個,哪怕有人捷足先登,若是家勢不夠,或者中途衰落,也難免被人所趁,雖然不及郭家這樣一口氣攬下了幾座峰,但後來者佔了先到者的故宅,這樣的事情也不新鮮。

而那些可以長久在峰上佔據產業的,當然是如五姓七望的世家了,這樣的人家哪怕某一支衰落了,往往也會落入崛起或者正得勢的一支裡去,終究不至於改姓。

元秀蹙着眉尖,道:“你說了這麼多,與你對李家女郎不熟悉卻有什麼關係?”

郭旁苦笑:“不瞞貴主——當初因郭四公子看中了紫閣峰的風景,要在這裡親自選址搭建別院,因此無意購買,所以除了如今的另外三座別院,其他的全被郭家買下並拆除,免得礙眼,那時候王太清權勢熏天,即使盧、崔、李三家,也對其敬而遠之,所以聽家父言,從那時候起,這三家雖然在紫閣峰上有別院,但避暑時卻往往去其他地方,到本朝後纔開始住過來,大約因有前事的緣故,即使那三家的主人偶然過來住,與咱們紫閣別院也不常往來,便是山路上偶然遇見了,也皆不理睬的。”

——足見當初郭家得罪人之深!

元秀一頭霧水,喃喃道:“聽大娘談起郭家,本宮可不覺得外祖父是專橫跋扈之人呀?”

第三百十八章 迷神引第三百五十四章 算與間(六)第二百六十二章 蠢貨第二百三十四章 文華太后第三百六十七章 郭十五郎(一)第三百零二章 杜氏、諸鎮第一百九十七章 風起第二百四十一章 悚然!第四百零六章 殘局(四)第四章 平津第一百三十一章 麻衣如雪一枝梅第三百九十九章 局中之局(十一)第六章 訊來急第一百五十五章 顏面?第一百八十五章 危機!第二百四十一章 悚然!第五十七章 端午約第一百七十二章 終南第五十五章 薛氏(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家國(九)第二百二十一章 賽馬前事(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名與利第七十一章 麟德宴第二百九十八章 有子同車第一百八十四章 盧二十六娘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國(六)第二百零三章 田夫人第六十八章 餘地第三百九十九章 局中之局(十一)第四十六章 香囊第二十五章 偷聽第三百五十九章 流火(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原上第十九章 雲州公主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國(六)第六章 趙麗妃第一百三十八章 任秋第二百八十一章 查問第三百三十六章 靈光(四)第三百零二章 杜氏、諸鎮第三百六十二章 流火(五)第二百三十二章 貪涼?第二百三十四章 文華太后第七章 宮人瓔珞第三十一章 樊尚宮第一百五十六章 魏王第三百十八章 迷神引第九章 孟二郎第九十四章 崔舒窈第五章 姊妹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產第二百十三章 辯解第八十七章 斷指第三百六十二章 流火(五)第三百三十二章 狂颮漸(七)第五十七章 端午約第三百二十三章 驛站第三百六十九章 郭十五郎(三)第九十七章 託付第二十六章 滿城風雨第十八章 帝心第一百九十二章 愚笨?第一百零五章 李九郎第三百七十七章 市中殺(八)第一百二十五章 巧遇?第三百十二章 回宮第三百六十六章 流火(九)第十九章 雲州公主第二百八十九章 中宮之舉第三百七十八章 市中殺(九)第三百六十一章 流火(四)第三百二十九章 狂颮漸(四)第二百十七章 鄧國夫人(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瓊王第一百五十二章 原上第三百章 中宮之喜第二百零九章 一果一仁第一百四十二章 殿前交鋒(中)第十三章 杜府青棠第一百七十三章 餘達第一百六十九章 石下有人第二百九十章 妙娘第五十二章 封邑第七十八章 蘇律兒第二百六十三章 家事第五十一章 嫂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豐淳第二百二十章 賽馬前事(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謀士第一百三十章 韋妙端第三百八十三章 市中殺(十四)第二百零七章 再見長生子!第一百五十章 樓氏第十八章 帝心第三百九十二章 局中之局(四)第三百九十章 局中之局(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狂颮漸(七)第一百七十五章 三人成虎第二百四十九章 鸚鵡記第七十七章 糊塗
第三百十八章 迷神引第三百五十四章 算與間(六)第二百六十二章 蠢貨第二百三十四章 文華太后第三百六十七章 郭十五郎(一)第三百零二章 杜氏、諸鎮第一百九十七章 風起第二百四十一章 悚然!第四百零六章 殘局(四)第四章 平津第一百三十一章 麻衣如雪一枝梅第三百九十九章 局中之局(十一)第六章 訊來急第一百五十五章 顏面?第一百八十五章 危機!第二百四十一章 悚然!第五十七章 端午約第一百七十二章 終南第五十五章 薛氏(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家國(九)第二百二十一章 賽馬前事(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名與利第七十一章 麟德宴第二百九十八章 有子同車第一百八十四章 盧二十六娘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國(六)第二百零三章 田夫人第六十八章 餘地第三百九十九章 局中之局(十一)第四十六章 香囊第二十五章 偷聽第三百五十九章 流火(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原上第十九章 雲州公主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國(六)第六章 趙麗妃第一百三十八章 任秋第二百八十一章 查問第三百三十六章 靈光(四)第三百零二章 杜氏、諸鎮第三百六十二章 流火(五)第二百三十二章 貪涼?第二百三十四章 文華太后第七章 宮人瓔珞第三十一章 樊尚宮第一百五十六章 魏王第三百十八章 迷神引第九章 孟二郎第九十四章 崔舒窈第五章 姊妹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產第二百十三章 辯解第八十七章 斷指第三百六十二章 流火(五)第三百三十二章 狂颮漸(七)第五十七章 端午約第三百二十三章 驛站第三百六十九章 郭十五郎(三)第九十七章 託付第二十六章 滿城風雨第十八章 帝心第一百九十二章 愚笨?第一百零五章 李九郎第三百七十七章 市中殺(八)第一百二十五章 巧遇?第三百十二章 回宮第三百六十六章 流火(九)第十九章 雲州公主第二百八十九章 中宮之舉第三百七十八章 市中殺(九)第三百六十一章 流火(四)第三百二十九章 狂颮漸(四)第二百十七章 鄧國夫人(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瓊王第一百五十二章 原上第三百章 中宮之喜第二百零九章 一果一仁第一百四十二章 殿前交鋒(中)第十三章 杜府青棠第一百七十三章 餘達第一百六十九章 石下有人第二百九十章 妙娘第五十二章 封邑第七十八章 蘇律兒第二百六十三章 家事第五十一章 嫂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豐淳第二百二十章 賽馬前事(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謀士第一百三十章 韋妙端第三百八十三章 市中殺(十四)第二百零七章 再見長生子!第一百五十章 樓氏第十八章 帝心第三百九十二章 局中之局(四)第三百九十章 局中之局(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狂颮漸(七)第一百七十五章 三人成虎第二百四十九章 鸚鵡記第七十七章 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