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再赴新戰場



在冀南軍區接到攻擊命令的同時,第二縱隊也接到了劉鄧首長的一道命令。命令全文如下:

陳再道、宋任窮、範朝利、鍾漢華等:

自日本政府投降以來,蔣介石一面在表面上玩弄和平遊戲,一面與美國相勾結,在暗中積極準備內戰。馬歇爾到中國來,名義上是調解國共兩黨的衝突,實際上是緩兵之計。他剛來,美國就幫助國民黨往東北大量運兵,在關內整編、裝備國民黨軍隊,準備大戰。三月十七日,蔣介石在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上,公然撕毀全國政協決議,發出了極爲危險的內戰信號。進入四月,蔣介石又在豫北地區集中了二十三個師的兵力,準備向我解放區發動大規模進攻。全面內戰一觸即發,我軍爲了有效打擊南面國民黨軍的進攻,急需在內戰爆發前拿下永年城,根除這個留在我冀南腹地的隱患。現在大軍區命令你們,調集精銳部隊儘快攻克永年城,隨時準備趕赴新戰場,投入新的戰鬥。

大軍區 劉鄧

看完命令後,陳再道向宋任窮問:“劉鄧首長要求我們迅速殲滅永年城的敵人。老宋,你看派哪支部隊去呢?”

宋任窮想了想,說:“那就把圍困聊城的第四旅調過去,和第六旅合兵一處,共同圍攻永年城。同時,讓第三軍分區的獨立團等部隊配合他們。”

陳再道說:“好!就這樣定啦。”

……

隨後,第四旅就在孔慶德率領下,趕到永年附近,並聯繫上了第六旅旅長王天祥。接着,兩個旅便向永年城靠攏,很快將永年城包圍。

永年城是一座歷史名城。城牆三丈多高,且保存完好。全城周長九里十三步,座落在永年窪稍偏西北方向。僅縣城四關各有一條通往外界的道路,其餘全都是幾裡地寬、一兩丈深的水面。

日軍從永年城撤走後,時任永年警備大隊聯隊長的王澤民,從東橋據點搬進永年城。他趁八路軍忙於打邯鄲戰役的時候,在城裡大肆加修工事,並將蓮花口大閘打開,還在東橋南側掘毀河堤兩處,從滏陽河向窪地灌水,淹沒了五堤圈、裴屯、上下碼頭、一溜堤、蓮花口等十九個村莊和一萬五千畝耕地。將永年窪形成一個南北長九華里,東西寬八華里,總面積約七十多平方華里的大水泊。使城垣和四關成了五個飄浮在水面上的孤島。他還將南北兩門封死,只留東門出入。

王澤民進城後,大肆網羅附近各縣的僞軍和土匪,使他的隊伍不斷壯大。八路軍拿下臨名關後,曾在臨名關頑抗一時的僞靖安獨立旅旅長許鐵英,也率領殘兵敗匪逃進永年城。至此,他們的隊伍達到了兩千多人。隨後,王澤民的部隊被國民黨改編爲“河北省保安第一縱隊”;許鐵英的部隊被改編爲“河北省保安第二縱隊”。

邯鄲解放後,冀南三分區除永年外的十餘個縣城都相繼解放。對於永年這個處在我軍後方的孤立據點,大軍區劉鄧首長曾經想把它打掉。那是一九四六年一月初,第六縱隊六縱奉命南調,途中要經過永年。劉鄧首長決定,讓第六縱隊停一下,打下永年再走,並讓地方政府在人力、物力各方面給予大力支援。六縱隨即開赴永年前線。

一九四六年一月十日晨,天氣特別冷,窪內結了厚冰。於是戰士們先在冰面上撒下大量穀糠,總攻命令下達後戰士們推着裝滿花包的方桌作掩體,對永年城發起總攻。戰鬥打響後。進展十分順利。城內僞兵士氣低落,無心抵抗。但當攻城部隊快要接近城牆時,發現城牆半里寬的水面,因風大沒有結冰,部隊無法前進,攻城被迫停止。六縱不能久留,遂撤離永年。

這一次,第二縱隊在地方部隊配合下,準備第二次攻打永年城。

六月十日傍晚十九時,第二縱隊第四旅在第三軍分區獨立團的配合下,對北關、東關發起了總

攻。攻打東關的陣地設在下馬頭與東關之間的道路上。趁着天色逐漸黑下來,各部隊迅速衝出蘆葦蕩,先後對準各自目標猛烈開火。炮轟一停,指戰員們便猶如猛虎下山一般衝進東關。當戰士衝到裡面時,發現一個人躲在一個房子裡拚命向外射擊。戰士們便從兩旁繞上去,將其擊斃。後來才知道,這就是鐵磨頭的弟弟許二官。隨後北關也被攻克。

與此同時,二縱第六旅也向對西關、南關發起總攻。在攻打城西北角的冰凌窖時,擊斃了王澤民的參謀長李金普。西關、南關都被攻克。

六月十五日,對永年城發起總攻。在猛烈的炮火攻擊中,西城上的敵人狼狽向南城撤退,西城甕圈被炸藥炸塌,缺口開裂二十多米。同時,炸藥的爆炸威力也將八路軍架設的浮橋震斷,後續部隊無法前進。第二次攻城遂告停止。

六月下旬,正當大家經過周密安排,準備再一次攻擊永年城的時候,卻接到了劉鄧首長“停止攻擊,另有任務”的命令。

許多人對這個命令不大理解。第六旅副旅長周發田說:“我們費了這麼大勁,各方面都準備好了。正好一鼓作氣把永年城拿下。首長卻讓我們停止攻擊。這到底是爲什麼?”

王天祥笑着說:“劉鄧首長比我們站得高。看得遠。大家想想看,國民黨一方面積極調兵遣將,準備大舉進攻我中原解放區;一方面又不惜一切代價往這裡空運武器彈藥,支援永年城的敵人。同時,他們還鼓動永年的敵人不斷出城襲擾百姓,偷襲我軍。他們究竟想幹什麼?只是爲了保住永年城嗎?”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又都把目光集中到王天祥身上。王天祥繼續說:“他們根本不是爲了保護永年城,而是爲了牽制我軍主力,把冀南的主力部隊都牽制在永年一帶,使我們不能支援中原解放區。這樣,他們就可以毫無顧忌地攻打我們的解放區。”

孔慶德點點頭,說:“剛接到命令時,我也不理解。仔細一想,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永年城地形特殊,周圍全是水,易守難攻。如果我們想拿下,還真得費一番功夫。所以,敵人才想利用這塊硬骨頭,牽制我軍的主力部隊。我們決不上敵人的當。劉鄧首長提出讓地方武裝圍困監視永年,主力部隊迅速撤出,執行新的作戰任務,就是爲了粉碎敵人的這個陰謀。”

“還是首長想得周到。”周發田也終於想明白了。

於是,主力部隊很快從陣地上撤出,改由第三軍分區部隊負責圍困和監視永年城。

七月四日,冀南軍區獨立第四旅和第二、第四、第五分區部隊,在渤海軍區部隊配合下,開始攻擊盤居於牛官屯、徐官屯一帶的僞匪龐長申部。經三天戰鬥,將那一帶的幾個據點全部攻克。

七月上旬的一天上午,在邢臺第二縱隊司令部裡。宋任窮和鍾月林正在屋裡收拾東西。陳再道和範朝利一前一後走進屋來。宋任窮一看是他倆,高興地問:“你們怎麼來啦?”

陳再道說:“我們來送送你。你看啊!你馬上就要到晉冀魯豫大軍區擔任組織部長,範朝利到第三軍分區擔任司令員。我也要率領縱隊司令部趕到威縣,與冀南軍區合併。咱們三個人很快就要各奔東西啦?”

範朝利接着說:“是啊。我們在一起戰鬥生活了這麼多年,突然間要分開,這心裡還真有點不好受。”

宋任窮笑着說:“看你們倆整得跟夫妻分別一樣,不要這麼傷感,我們還會見面的。”

範朝利也笑了:“對!我們這是暫時分別,後會有期。”

……

這一天,陳再道在送走了宋任窮和範朝利之後,自己便也帶領第二縱隊司令部由邢臺向威縣趕去。一到威縣,立刻與冀南軍區領導機關進行合併,成立了新的冀南軍區。杜義德被調到第六縱

隊擔任政治委員,李菁玉也被調到大軍區工作。新成立的冀南軍區領導人是:司令員陳再道,區黨委書記王從吾兼任政治委員,副司令員王光華,副政治委員劉志堅,區黨委副書記馬國瑞兼副政治委員,參謀長王蘊瑞,政治部主任鍾漢華。

七月八日,在威縣縣城召開冀南軍區第一次全體幹部會議。陳再道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他說:“六月二十六日,蔣介石悍然撕毀停戰協定,調集國民黨的三十萬軍隊,向我中原解放區大舉進攻。面對這種嚴峻形勢,晉冀魯豫中央局和大軍區於第二天做出決定:由劉伯承、鄧小平、李達率領第三、第六、第七縱隊及冀魯豫軍區部隊主力,組成野戰軍執行豫東作戰任務;陳賡、謝富治率領第四縱隊及太嶽軍區部隊,執行晉南作戰任務;滕代遠、王宏坤、薄一波等同志負責大軍區工作。

“隨後,劉鄧首長便率領部隊趕到隴海鐵路附近,向徐州以西、開封以東的隴海鐵路一線的敵人發起攻擊。先後解放蘭封、碭山、虞城、杞縣、通許等五個縣城,以及羅王、野雞崗、柳何集、李莊集等十二個車站。控制鐵路線三百餘里,使敵人的東西運輸大動脈陷於癱瘓。爲配合隴海作戰,保障主力側翼安全,我們‘二縱’的第四、第六兩個旅和第三軍分區部隊,已經向安陽地區的敵人發起攻擊。‘二縱’的其他部隊也要做好準備,隨時準備趕赴戰場,殲滅一切來犯之敵!……”

……

八月二十日,陳再道、王蘊瑞和鍾漢華遵照劉鄧首長的命令,率領冀南軍區野戰指揮部開赴冀魯豫前線。出發時,軍區的王從吾、劉志堅、馬國瑞等人都趕來送行。

陳再道一邊往操場上走,一邊向留在軍區主持工作的幾個同志佈置任務。他說:“七月二十五日,我們又解放了高唐縣城。現在我們冀南軍區,只有聊城和永年兩個縣城沒有解放了。你們一定要嚴密監視這兩處的敵人。”

王從吾說:“請首長放心,我們決不會讓敵人跑掉。”

“很好!”陳再道高興地點點頭。

這時,他們已經來到了村頭的操場附近。看到操場上站成方陣、整裝待發的戰士們,王從吾又戀戀不捨地說:“陳司令,大家都知道你是個爽快人,愛領兵打仗。都願意和你共事。可我們剛剛相聚,就又要分手了。”

陳再道說:“不分手不行啊。蔣介石要打內戰,我們想不奉陪都不行。”

王從吾莊重地點點頭。

戰士們看到幾位首長來了,都向首長行注目禮。

王從吾走到戰士們隊列前面,大聲說:“同志們!你們開赴冀魯豫前線,與敵人交戰。我們留在冀南的同志預祝大家早傳捷報。下面請軍區司令員陳再道同志給大家講話!”

陳再道向前走了兩步,提高聲音說:“剛纔王政委說,我們才相聚就又分手,捨不得我們走。是啊,我們也捨不得走,尤其是我,在這裡生生死死戰鬥了八年,當然捨不得離開這片熱土。但是不走不行啊!蔣介石要打我們,我們想不接招也不行!目前,蔣介石正在向我們中原解放區大舉進攻。劉鄧首長已經率領第三、第六、第七縱隊,在徐州以西、開封以東的隴海鐵路附近,和敵人發生激戰。陳賡、謝富治率領第四縱隊和太嶽軍區部隊,也在晉南與敵人激烈交戰。我們“二縱”也接到了命令,馬上趕往前線。第五旅從高邑出發、第六旅從安陽出發,第四旅由高唐出發,全部開赴冀魯豫前線。這樣一來,我們冀南軍區野戰指揮部,也必須向前沿靠近,以便更有效地指揮部隊。同志們,等着聽我們勝利的消息吧!”說完,他向整裝列隊的戰士們一揮手:“出發!”

戰士們立即邁着整齊的步伐,大踏步向正南方向走去。

陳再道又率領他的部隊,踏上了新的更大的戰場

(本章完)

第五十七章 改變作戰方式第六十五章 元城戰役(下)第三十一章 夜襲大楊莊第五十七章 改變作戰方式第二十六章 劉鄧徐齊聚冀南第八十二章 進駐單拐村第十七章第二十九章 佈置反掃蕩第五十五章 秋山良照的覺醒第四十八章 活埋石友三第二十四章 全民挖道溝第五十三章 “邢永沙”戰役第九十六章 再赴新戰場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五章第十九章第三十一章 夜襲大楊莊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二十二章 爭奪南宮城第三章第三十二章 香城固誘伏戰第六十八章 劉志堅被捕第六章第十六章第三十六章 初次反頑第六章第七十九章 形勢好轉第四十六章 三破德石路第二十一章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三十四章 *舌戰羣頑第三十五章 段海洲脫離部隊第九十二章 攻打肥鄉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七十九章 形勢好轉第三章第八十五章 成臨安戰役第八章第六十四章 元城戰役(上)第七十二章 易良品殉國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六十一章 *回冀南第六十七章 “九·一二”秘密轉移第八十五章 成臨安戰役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二十二章 爭奪南宮城第五十二章 奇襲婁子鎮第三十九章 一打石友三第七章第七十九章 形勢好轉第四十章 二打石友三第二十六章 劉鄧徐齊聚冀南第六十二章 “六·一一”巧周旋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三十二章 香城固誘伏戰第九章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六十一章 *回冀南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一章第九十二章 攻打肥鄉第十一章第八十八章 “三陳”赴上黨第五十三章 “邢永沙”戰役第六十八章 劉志堅被捕第一章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二十三章 壯烈殉國第十五章第十一章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四十六章 三破德石路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一章第四十三章 破擊德石路第六十七章 “九·一二”秘密轉移第二十七章 三會鹿鍾麟第四十二章 三打石友三第八章第四十三章 破擊德石路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七十五章 “五·二六”大掃蕩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五十九章 “四·二九”大掃蕩(下)第七十一章 堅守陣地第四十七章 反擊報復掃蕩第六十三章 “反戰同盟”的作用第五十三章 “邢永沙”戰役第七十四章 陳再道進山第七十一章 堅守陣地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五章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三十二章 香城固誘伏戰第四十二章 三打石友三第三十二章 香城固誘伏戰第八十章 奪取邱縣城
第五十七章 改變作戰方式第六十五章 元城戰役(下)第三十一章 夜襲大楊莊第五十七章 改變作戰方式第二十六章 劉鄧徐齊聚冀南第八十二章 進駐單拐村第十七章第二十九章 佈置反掃蕩第五十五章 秋山良照的覺醒第四十八章 活埋石友三第二十四章 全民挖道溝第五十三章 “邢永沙”戰役第九十六章 再赴新戰場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五章第十九章第三十一章 夜襲大楊莊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二十二章 爭奪南宮城第三章第三十二章 香城固誘伏戰第六十八章 劉志堅被捕第六章第十六章第三十六章 初次反頑第六章第七十九章 形勢好轉第四十六章 三破德石路第二十一章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五十八章 “四·二九”大掃蕩(上)第三十四章 *舌戰羣頑第三十五章 段海洲脫離部隊第九十二章 攻打肥鄉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七十九章 形勢好轉第三章第八十五章 成臨安戰役第八章第六十四章 元城戰役(上)第七十二章 易良品殉國第三十七章 凌石屯伏擊戰第六十一章 *回冀南第六十七章 “九·一二”秘密轉移第八十五章 成臨安戰役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二十二章 爭奪南宮城第五十二章 奇襲婁子鎮第三十九章 一打石友三第七章第七十九章 形勢好轉第四十章 二打石友三第二十六章 劉鄧徐齊聚冀南第六十二章 “六·一一”巧周旋第九十四章 聊博戰役第三十三章 陳賡和王根英第三十二章 香城固誘伏戰第九章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六十一章 *回冀南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一章第九十二章 攻打肥鄉第十一章第八十八章 “三陳”赴上黨第五十三章 “邢永沙”戰役第六十八章 劉志堅被捕第一章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二十三章 壯烈殉國第十五章第十一章第八十九章 攻佔邢臺第四十六章 三破德石路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一章第四十三章 破擊德石路第六十七章 “九·一二”秘密轉移第二十七章 三會鹿鍾麟第四十二章 三打石友三第八章第四十三章 破擊德石路第四十五章 東高才伏擊戰第七十五章 “五·二六”大掃蕩第九十五章 停戰以後第五十九章 “四·二九”大掃蕩(下)第七十一章 堅守陣地第四十七章 反擊報復掃蕩第六十三章 “反戰同盟”的作用第五十三章 “邢永沙”戰役第七十四章 陳再道進山第七十一章 堅守陣地第五十六章 呂洞固突圍第五章第九十章 奪取邯鄲第三十二章 香城固誘伏戰第四十二章 三打石友三第三十二章 香城固誘伏戰第八十章 奪取邱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