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趙昺之所以嚮應節嚴合盤托出自己的計劃,是因爲他實在沒有信心。自己前世在網上和人打打嘴仗還行,那畢竟是虛無的東西,無論勝負誰也不會損失什麼,而實戰經驗那就是零,別說指揮軍隊打仗了,連羣毆都沒參加過。說好聽點理論上還能談談看法,實戰上就是個徹頭徹尾的白癡。但現在卻是要真刀真槍的幹,那是關係到成千上萬人的生命,能否在瓊州立足的關鍵一仗,如今卻讓他這個百嘛不懂的人去指揮軍隊作戰,想想都會嚇人一身汗。
自己打仗不行,王府護軍中幾位‘大將’過去多是基層軍官出身,只有趙孟錦勉強摸着中層的門,讓他們練兵、管理軍隊,甚至領兵上陣都還行,但普遍缺乏指揮一場戰役的能力,而這次作戰還是水陸合成作戰,沒有一個能統籌全局的帥才指揮,仗將打成什麼樣用腳丫子都想的出來。而老天爺正好將應節嚴送到自己跟前,趙昺豈能浪費這麼好的機會。
“先生以爲如何?”趙昺講完的計劃,看着應節嚴陰晴不定的臉怯生生地問道。
“還行,殿下的計劃十分大膽。”應節嚴沉吟片刻咂摸咂摸嘴答道。他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評價王爺的計劃,可以說幼稚的可笑,而此前其謀劃的出走瓊州計劃卻是環環相扣,幾乎挑不出破綻,兩廂對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如此大的落差讓他不免有些失落。
“先生,我也清楚打廣州不是易事,但形勢所迫不得不試試。先生若是以爲不妥,也只能另闢蹊徑,問題總會有解決的辦法。”趙昺又不真的是小孩子,當然能聽出其話中含義,這老頭是實在找不出計劃中可以‘誇讚’自己的地方,又不好直說,只能以大膽來敷衍。臉雖然紅到了脖子根兒,可他依然笑笑說道,反似在安慰應節嚴一般。
“殿下,事起倉促,老夫一時也難以決斷,待細想和看過之後再言。”應節嚴答道,他此刻也從剛纔不斷的驚詫中冷靜下來。
應節嚴細想王爺打廣州的計劃,雖說其不是臨時起意,但想想日子也不會太長,且其對廣州的敵情不明,自己的實力又太弱的情況下做出的,就算自己也只能做到這些。當然此計劃談不上完美,可王爺起碼知道利用當前形勢,並採用奇襲的方式攻敵不備以求多些勝算,還懂得打不過就跑以避免損失的道理。要知道這孩子心中十分清楚攻打廣州對於緩解府中當前財政困難,及後續發展所需是極爲重要的一步棋,可依然做出一旦戰事不利即刻退出的準備,這份心性就難能可貴。
歷經四朝,還能官至二品平安落地回家養老,應節嚴絕不是靠運氣好、學問高這麼簡單,這與其謀而後動的心性有關。而他現在已經看出殿下已經將是否攻打廣州的決斷權交給了自己,但他同樣不清楚廣州那邊的情形如何;府軍也只看到了表面,並不知道真實戰力如何;還有殿下口中所言的新式武器是什麼樣、威力如何他也曉得。可此戰卻關係到王府的生死存亡,他不能不慎重,因此也不敢妄下結論。
“也好,我讓倪亮陪着先生,要去哪裡,想看什麼,想知道什麼,儘可去看、去問,絕無人阻攔。”趙昺點點頭道,要是應節嚴貿然決斷,他還真難以完全信任,而他現在要琢磨琢磨,反讓他安心。
“多謝殿下,老夫定然盡責。”應節嚴施禮道。他清楚自己和殿下不過數面之緣,現在殿下不但真心求教,且王府對自己完全開放,表明其對自己無條件的信任,豈能不讓人感動,使老頭竟生出了士爲知己者死的念頭。
“應該說謝的是本王!”趙昺趕緊回禮,稍緩下道,“先生,和議已然失敗,朝廷必然會重做安排,我有這頂帽子在身不便出門,江大人和劉大人那裡還得請先生費心走動一下。”他上了兩回朝才搞明白親王擅結朝臣那是大罪,也明白爲何劉黻不肯表示親近,及江萬載爲何微服來訪還要拉上這老頭了。
“呵呵,老夫曉得,必不辱使命。”應節嚴笑笑道,應下了給王爺做說客的差事。
“誒,先生我們是不是要給江翊善也去個信兒,讓他緩行?”趙昺起身送應節嚴出門,猛然又想到了什麼問道。
“嗯,殿下所慮極是,其可爲內應。”應節嚴駐足沉思片刻點頭道。
…………
和議失敗,朝廷上下是一片混亂,全軍開始動員,在山前山後佈防,修建寨堡,防敵突襲。而各種謠言也是漫天飛,有言韃子大軍不日便到,欲將朝廷徹底毀滅,而其北撤只不過是故弄玄虛;有人說已經看見韃子水軍的戰船已經南下,要切斷宋軍從海上撤退的通路;還有人說督府軍已經被韃子擊潰,大批敵軍從梅州、汀州向惠州合圍……總之沒有一條是好消息。
雖說大多數傳言都很快被證實是謠言,但已經鬧得是人心惶惶,各軍都出現逃兵,有的軍官也攜財潛逃,甚者有士兵殺死軍官整隊逃走投敵。而有的軍隊本就是招安的盜匪,軍紀敗壞,覺得大難臨頭居然在駐地附近大肆劫掠錢財、婦女,甚至圖謀攻打縣城,搶劫府庫。那些前來勤王的義勇們見此也是人心浮動,他們之前不過都是種地的百姓,眼見朝廷久戰不利又要撤退,離家是越來越遠,便成羣結隊的離開,官軍都不敢阻攔。
時局動盪,人心浮動,衛王府卻似乎沒有受到波及,一如既往的該訓練訓練,該吃飯吃飯。但也比平日加強了戒備,府軍駐地各條路都佈置了哨卡,日夜都有成隊的士兵巡視,港口的戰船上也加派了兵丁值守。可大家都看得出這些措施都是對外不對內,是防止有亂兵搶劫、騷擾百姓,保一方的平安。
“牌頭,昨天咱們在殿前軍的同鄉來看我,說宮中連續幾日正向船上搬運財物,準備撤離,可咱們府中怎麼一點動靜都沒有啊?”府門前的操場上在操練休息的間隙一隊士兵圍坐一圈扯着閒話。
“張晉,你那同鄉是親眼看到的?”牌頭看了他一眼問道。
“沒有,他是聽一個守衛宮城的兄弟說的,那個人和宮中的一個小黃門相熟,偷偷告訴他的。”張晉神秘地說道。
“哼,八成又是謠言,你那同鄉我也認識。他是殿前軍的不假,可守衛宮城的乃是皇城司各軍,他們都是從臨安護駕而來的,如何會認識你那兄弟?”牌頭冷哼一聲說道,“再者宮中內侍不得與外臣相交,一個小黃門給他個膽子也不敢隨便將宮中之事外傳,這話又不知道轉了幾人才傳到他的耳朵裡,屁大點兒事也成了天大的事情了。”
“牌頭說得對,前幾天還說韃子已經過了汀州呢,結果卻是汀州韃子集結是準備撤離,反而是文相的督府軍欲進兵。”一個士兵拍了下張晉的腦袋說道。
“以後這種話不要瞎傳,參議局每日都會宣講當日時事,比你那兄弟的消息要可靠的多!”又有人不屑地說道,現在府中的參議局的人員都會在晚上到各指揮通報近日國家所發生的事情,對於時局比較清楚,瞭解當前敵我大致狀況。這樣一來,正因爲知道反而對於眼前的危險不那麼緊張,對於這種傳言有了一定免疫力。
“即便朝廷要撤離,府中也不是沒有安排,咱們也已經演練過多次了,只要一聲令下不出半日全府上下便能盡數登船出海,還怕將你丟下不成!”旁邊一個軍士說道,又引起一陣鬨笑。大家都知道戰局瞬息萬變,而府中也針對可能發生突發事件做了預案。撤離只是其中一項,對撤離路線、各部登船先後順序,哪一部負責警戒,哪一部負責殿後都做了詳細規定,而各艘船上不僅配備了值守的水手,還都儲備了可食十日的糧食和飲水,可謂萬事具備,因而大家對此都不擔心。
“再說你們看殿下不還在嗎!他小小年紀都不怕,咱們又有何擔心的。”牌頭指指坐在府門口看軍士們演練的殿下說道。
“是了,殿下能呼風喚雨,預知休慼,若是有事情要發生,他怎會如此悠閒。”張晉欠身看看說道,王爺在疫船上的神奇府中上下早已傳的無人不曉,見證此事的又不是一個人,因此無人不信,而大家看見王爺還在,那比吃了定心丸還舒坦。
“曉得就好,前些日子還說殿下要出質蒙古,那可是九死一生之事,你們都嚇的吃不下睡不着。可殿下不但給咱們發了薪餉,還換了新衣,不曾有一絲慌亂。爲啥啊,那是殿下早就預測到議和必定失敗,出質蒙古就是沒影兒的事情。所以大家都不要瞎想,只要跟着殿下走沒差錯。”牌頭指指手下的兵信誓旦旦地言道,衆人看向殿下都重重的點點頭。而殿下似乎也看到他們,也笑着頷首致意,讓大家是一陣欣喜,可他們卻不知其心中是苦不堪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