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七章 疑似遣散,同生共死

午時,虞渢一行已在距離幷州城三十餘里外的官道,途經一驛,方纔略作休息。

因着這突然的一道諭旨,連夜奔波,未經閤眼,京都發生那起莫名其妙的命案與金相遇刺,兼着湘州本來不會發生的疫情,三件事情,表面上看沒有絲毫聯繫,也極難引起旁人懷疑。

可對於虞渢來說,則都是偏離前世軌跡的事件。

無疑,這一世因爲諸事更改,有的“註定”,已經發生了變化。

與他安慰旖景那番“饒幸”言辭不同,在虞渢心裡,委實已經篤定湘州疫情爲子虛烏有,正如他後來分析那般,十之*是金相已經決定了破釜沉舟,聯合湖南都司欲行謀逆之事。如此便也解釋了姚會那個一無是處的紈絝何故“醉死妓坊”,還有朝不保夕的金相何故突然“遇刺”。

旖景的直覺不錯,這是一個陷井。

金相那一出,顯然便是苦肉計,目的大概有三,一是拖延時間,防備着聖上大怒之下,將他立即收監或是軟禁,使他無行事之機,金家畢竟是大隆功臣,自從建國,三十餘年來呼風喚雨、權傾三朝,若無罪證確鑿,聖上突然將金相治罪必引朝野震動,莫說朝臣中金相黨羽會羣情憤起,更要顧忌的是直隸與外郡那些追隨金相多年的執兵衛所,金相這一傷,將事情突然導致了撲朔迷離,又因“養傷”之故,自是不能迴應秦相一黨的指證,聖上無論如何,都得等他“痊癒”。

其次,只怕也是有讓聖上放鬆“警惕”之意,畢竟太醫診斷金相傷勢極險,這苦肉計如此逼真,金相“死裡逃生”“傷重不起”,自是沒有精力謀劃詭策。

再次,或者稱更爲重要的,只怕也是演給袁起看的一場鬧劇,好進一步將他的陰謀完善,使袁起信之不疑。

那麼姚會的死,也是爲了讓袁起相信金相“起事”的陰謀。

虞渢相信聖上並沒有洞察金相已生謀逆之心,對湘州疫情一事應是半信半疑。

多數是懷疑金相“斂財”之計不僅將常信伯拉了下水,同時也將袁起帶入泥潭,因而,纔會一封諭旨,調自己前往“賑災”,關健是要察明疫情真相。

不能是秦相,否則世家們定會以此爲把柄,對執兵之勳貴大加打擊,從而使黨羽涉入兵權。

所以,纔會讓自己前往湘州。

也只有經歷了一遭的自己與旖景,才能敏銳地洞悉湘州疫情一事爲子虛烏有。

金相,到底還是清醒了。

明白他已經是身陷絕境,並且醒悟過來,自己纔是他真正地對手。

金相這回,出手也算狠準。

應是料到聖上不會讓秦相過多涉入“疫情”一案,一旦湘州“瘧疾滋生”,聖上必會遣自己前往。

他沒有隱瞞旖景,告訴她金相的盤算必然是要利用他爲人質威脅父王屈從。

儘管昨夜在趕往幷州的途中,他已經推測出金相的全盤陰謀,並且有了看似周全的安排,但能否如償所願化解這場迫在眉睫的內亂,委實也只有五成把握。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他到底還是欺瞞了她,因爲並沒有十成把握能安然歸京,這一別……

這時,驛站這間簡陋的客房裡,虞渢半靠竹榻,一手撐着額頭,似乎閉目養神。

整整一夜,思維沒有片刻停歇,他是真的覺得有幾分疲憊了。

這一閉目,黑沉的視線裡,滿是她依依惜別的不捨,不忍放手的擔憂。

才說等幷州疫情平息,便會爭取他們的將來,可誰料這惡浪風波竟纔開始,而這一次險情,更是生死攸關。

若他一去,再無歸日……

心裡是如壓山石、五味雜陳,晦澀遍佈眼角,讓他眉心急蹙。

假若再無歸日,最遺憾的事,也許是那一個始終不曾出口的問題——旖景,撇開心裡的愧疚,我是否,還仍是你心頭最重?

他不得不承認,這是他這些時日以來,一直繞開不去面對的疑問,他不想假設那一世如何,他們之間的糾葛早已註定,於他是兩世不能自拔的愛戀,於她則是一生難以釋懷的悔恨,可是因爲這突降的生離死別,讓他再不能迴避。

莫說他無法知道答案,只怕就連旖景,也沒有仔細梳理過其中脈絡,但唯有一點肯定,當他赴險,對她一定是漫長的煎熬,當他不能平安,她也一定會痛不欲生。

比起兒女情長、兩相廝守,他的安好,纔是她心頭最重。

所以,將密函給予,將安危託付,是知道她一定會參與進來,竭力助他計劃實施,即使擔憂難免,可因爲大局,她也會逐漸冷靜,這樣,也許就沒有心緒與時間付予傷感憂慮,這樣,這一次離別或許就不算太過漫長。

假若是不好的結果,當她已經竭盡全力,及到後來,也許心裡的愧疚便不會那麼濃重,才能……逐漸將他忘記。

但假若還有重逢的時候,虧欠他的,這次已經還清,那麼是否,她也能誠實的面對真心。

到了這一步,他還是深陷在“貪慾”裡,渴求她不摻其餘的,一心純粹。

脣角輕輕牽起一笑,甘苦蔘半。

而這時,守候在榻側的“一文一武”也是各懷複雜的心情。

晴空不過單純地擔憂接下來的這場日夜兼程,世子身子單薄,不知怎麼受奈,不免“大逆不道”地暗誹那高高在上的帝王——虧得往常還稱如何關切世子康健,這折騰起人來,竟然毫不顧惜,滿朝文武百官,難道都是庸人,這防疫治疫竟就離不得世子不成?幷州一事,已經累得世子病了一場,比從前更加清減,眼看着大功告成,歸京指日可待,一紙詔令便又將人調去了千里之外!

而灰渡因爲職責不同,往常參與涉及不限於世子起居,這時心情更是複雜一些。

這事不對!

從聖諭一抵郫南,世子一番安排……

竟然不讓江漢隨行,那每月施針又當如何,再者,湘州有疫情發生,世子身邊怎麼能缺得了一個信得過的識醫之人?還有,今日竟然將賈中郎也留在了幷州,說是讓他督管賑災事務,世子既已將諸事安排妥當,又知大長公主與三皇子兩位必不會袖手,讓賈中郎再留下,豈不是多此一舉?倒是有幾分讓江漢與賈中郎避禍的意思。

難道說,這次湘州一行甚險?!

再又想到,剛纔將數萬劑黃花蒿裝船,一應官員都以爲世子要行水路,畢竟前往湘州,山長路遠,水路既爲便利快速,又不致受更多顛簸……可世子竟稱自己因身子羸弱,有暈船之症!

他長隨世子身邊,當知世子絕無此症。

這是爲何?

一思及此,不由疑惑地看向“小憩”的世子,卻不防與兩道目光遇了個正着。

虞渢已經微睜眼瞼,看向灰渡正在思量。

“世子,您醒來了。”灰渡連忙起立靠前。

虞渢略略坐正了身:“渡,你乘快馬,前往湘州,暗察湘州疫情一事是否屬實。”

灰渡微微一怔:“世子是懷疑……”

“我已令押運黃花蒿之衛部於潭城登陸,等候指令,若湘州疫情嚴重,你便令他們不需等我匯合,即刻前往湘州。但若湘州並無疫情……”虞渢略微沉吟,甩出一枚令牌:“疫情既直達天聽,想必爲保萬全,湘州諸官也會佈置假象,僅憑一人之力難以察明,你聯絡當地天察衛,務必摸清事實,若此事爲子虛烏有,也讓人將黃花蒿送入湘州,但叮囑押送衛部,切不可過問疫情,假若湘州官員有異動扣押之行,也不可反抗。”

押送黃花蒿之羽林衛也就二十餘人,寡不敵衆,若奮起反抗,也是白折了性命,更重要的是,假若這二十個天子親兵因爲與袁起對恃被斬殺,無疑會將事情提前惡化,更將袁起逼向破釜沉舟的境地。

自從存了剷除金相的打算,虞渢自然調察過與金相交往密切之勳貴,尤其是執掌衛軍之都司衛所官員。

與常信伯、寧平候這類承襲父職的二代守將相比,袁起是眼下大隆爲數不多的,曾親自隨高祖起兵的一代領將。

其人重義,行事也算謹慎,又因曾有奠定江山之功,故而在湖南省府湘州威望極重,秦相黨羽曾打算在湘州知州等職上安插親信,屢屢謀而不得,就連朝廷任命之布政使、按察使兩個最高行政,皆被袁起威望“征服”,若說袁起在湖南一手遮天,也不爲過。

但袁起這人倒還忠直,並不似那些盤剝民產的貪婪之輩,故而,無論高祖、還是先帝,對袁起極爲信重。

大隆建國時,袁起年齡不曾及冠,資歷不足,任職自然不高,僅是一個千戶。

後來升任都司,統管一省衛部,實在離不開金準父子之大力提攜,故而,金榕中眼下於他有一層知遇之恩。

並且,當年征戰疆場,威國公姚眺對袁起曾有救命之恩,後,威國公更是將袁起收爲義子。

但袁起卻是老楚王即虞渢祖父之舊部。

也正是因着袁起重義忠直,並有這麼一層“舊情”,虞渢纔有那五成將人勸服的把握。

虞渢猜測,就算袁起因爲姚家,被金榕中“挾恩圖報”,畢竟是行反逆之事,這有悖於袁起一慣忠直不阿的原則,他這時,應當還有幾分猶豫,再加上自己這個人質還未抵湘,袁起應當不會對天子親衛痛下殺手。

心存躊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爲了不打草驚蛇。

但假若袁起不由分說,便將羽林衛斬殺……

此行風險無疑更大。

而對於灰渡來說,這時當然不知世子那些盤根錯節的籌謀,但聞世子令下,更加篤定了此行必不單純,居然……抗命!

灰渡單膝跪地,抱拳急稟:“世子,恕屬下無禮,此行必然兇險,屬下誓死不離世子左右!至於暗察湘州疫情一事……屬下可安排親信執行,令他以性命擔保,絕不負世子之令。”

晴空先是被灰渡抗命嚇了一跳,又細細咀嚼這一番話,尤其當品嚐到“必然兇險”四字,一雙眼睛瞪成了銅鈴,驚疑不定地直盯着灰渡。

虞渢握拳,揉了揉眉心,他的確不打算讓灰渡與晴空跟着犯險,想不到竟然被識穿。

旋即肅顏:“渡,此事非你不可,你既知此行兇險,當明白眼下每一步棋,都是生死攸關,我只信得過你。”見灰渡黝黑的面孔一沉,還是不願領命,虞渢眉心更鎖:“險情不在途中,而在湘州城內,我向你保證,會在安全之地等你與我匯合,否則不會踏入湖南境內。”

“世子,敢問您讓江漢、賈中郎留在幷州,可是讓他們避險之故?”灰渡這回,卻像是決心抗命了,有此一問,自是信不過虞渢之言。

“倘若你執意抗命不遵,這就去吧,因你這般留在我身旁,也是於事無補,倘若憑你一人之力就能保我生死,又何稱險情。”虞渢也冷了語氣,毅然決然。

“世子!”灰渡大驚,卻見虞渢已經又靠回竹榻,閉目不語,情知主子心意已決,只得咬牙領命,卻又說一句:“世子,倘若屬下聽聞您有……任何萬一……決不苟活,世子莫要以爲支開屬下便能了事。”

掌心狠狠捏着那枚令牌,另一膝也隨之跪地,重重叩首。

“渡,我剛纔之言字字爲真,此事的確非你不可,切記你身上職責,關係重大,萬不可有一絲輕怠疏忽,我會在荊州等你覆命。”當見灰渡負氣一般,轉身往外,虞渢終於還是一句。

而眼下,便只剩晴空……

“才子”尚且愣怔,呆滯地目送灰渡離開,半刻才緩過神來,一側臉,便見世子正盯着他打量,立即學着灰渡方纔,“砰”地一下跪在地上:“世子別想打發了小人,連小人都走了,還有誰能給世子做飯。”

虞渢失語:你那手藝……

“晴空,此次不同以往,你甚至不似灰渡,還有一身武藝,就算跟着我去,也不頂用……”

“是,小人手無縛雞之力,小人沒有灰渡那武夫能幹,但是世子,假若您讓小人離開,小人這就……投河……不,小人識水性,投河死不了,那就上吊、觸柱、割脈……”

“罷了罷了,你跟着吧。”虞渢腦子“突突”地疼,輕嘆一聲,若非灰渡識穿,他原本還打算找個藉口把晴空打發回京,眼下,怕是艱難了。

只願一切籌謀盡能中的,此行有驚無險。

第兩百四十九章 隱情不淺,世子出場第七百八十章 勝負落定,廢位收場第六百八十章 “頑劣”六郎,新婦投繯第兩百六十五章 瞞天過海,喪盡天良第一百九十二章 忙時習務,閒來踏歌第三百零一章 解劍待縛,聽之任之第兩百八十一章 婚事在議,不料變故第兩百八十二章 籌資賑災,悍婦下場第三百四十二章 藉機立威,杖責刁奴第六百五十章 再潛西樑,關鍵一步第兩百零一章 遠人才歸,又將外行第五百一十四章 風波未起,責罰難免第四百二十一章 兄妹反目,姑嫂離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時憤怒,便埋禍根第五百一十一章 最高長輩,登門問罪第三百五十五章 抽絲剝繭,夏夜繾綣第三百一十三章 前途未卜,情意卻明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知厲害,自尋死路第兩百九十七章 咄咄逼人,實爲試探第一百一十五章 伴駕行宮,勃然而怒第三百三十四章 纔剛新婚,便要爭寵第四百四十五章 無奈世俗,忽生陰鬱第一百一十章 蘇氏七娘,爽郎大度第三百三十二章 新婚次日,不速之客第一百九十五章 神秘女子,莫名兇案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協不難第四百二十六章 原來如此,風塵“俠女”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憐”婢女第四百四十八章 小別重逢,情意綿綿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情天家,誰主輸贏第兩百二十二章 福王慰妻,兩妃爭強第六十三章 入宮謝恩,商談姻緣第三百三十三章 劍傷小五,言及謀劃第三百三十七章 反感漸重,浴室意外第五百零五章 當真死了?不敢置信第三百三十二章 新婚次日,不速之客第五百七十四章 勸逼指證,虞棟獲死第五百五十三章 高中之後,並非添花第七百五十四章 不僅泄憤,關係大局第七十一章 盛夏一日,再往佛寺第四百四十八章 小別重逢,情意綿綿第七百五十一章 衛冉歸來,當堂爭執第一百六十章 雖未攜手,早已並肩第五百五十五章 掌家主婦,恩威並施第四百零一章 宮宴之上,各懷心思第四百六十四章 搬得靠山,殺回王府第五十六章 虞洲獻計,勢不罷休第七十六章 美色誘惑,郎心浮躁第七百七十二章 陳相投誠,名單到手第四百三十章 謝公壽辰,註定鬧劇第一百一十二章 靈山之約,依時發生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當,洗脫污名第六百一十章 真失憶了,怎生是好第五百零九章 世子“寬容”,大度求情第六百六十五章 歸來故國,杜宇斷舊第兩百七十章 變故迭發,陰謀照舊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爭取後路第一百四十二章 願得一心,白首莫離第四百六十三章 “風波”連連,“風光”回門第四百六十四章 搬得靠山,殺回王府第六百六十六章 久別重逢,但享靜好第一百四十八章 姨娘眉氏,一反常態第一百四十五章 母女爭執,風波漸釀第六百五十章 再潛西樑,關鍵一步第兩百八十章 一人醉死,一人遇刺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棠佳詞,連環命案第一百二十二章 據實相告,哭笑不得第三百七十二章 蛇蠍毒計,宋氏決斷第兩百五十一章 再訪喬縣,攻心爲上第七百六十二章 蘇公出徵,大君來使第一百六十章 雖未攜手,早已並肩第六百八十二章 順哥護母,旖辰決斷第七百二十五章 諸多拆臺,接連拂袖第七百四十七章 羊脂玉碎,王妃折返第兩百一十九章 羊脂魚佩,或有內情第五百一十六章 太后訓言,秦妃居喪第十五章 一段遺恨,隱埋禍根第三百六十三章 鄭村死者,隴西歸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兄弟反目,爭執爆發第三十三章 窗裡窗外,兩心契合第六百九十一章 黃氏“錯識”,張大不蠢第六百九十章 張氏利氏,連袂出場第五百二十章 拒絕妥協,公主駕到第三百零四章 沉寂當中,風聲暗起第五百四十章 福王得子,窺破韻事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在計算,撕破面皮第三十九章 各懷心思,小聚芳辰第三百一十二章 兵禍消彌,風平浪靜第一百七十五章 當面對質,好戲開鑼第四百九十五章 秦妃挑釁,旖景不忍第五百六十九章 奸細入宮,“雲雀”現形第五百九十七章 此生有你,便已無憾第三十四章 春心萌動,再無可忍第兩百零七章 貴女之間,涇渭不明第一百零一章 疏漠不再,關切依然第三百三十六章 虎狼大舅,三個妖精第三百四十六章 各有離間,高低顯然第一百八十八章 突然棒喝,悔之已晚第一百七十九章 箇中真相,委實驚心第一百四十四章 姥姥上門,所爲姻緣
第兩百四十九章 隱情不淺,世子出場第七百八十章 勝負落定,廢位收場第六百八十章 “頑劣”六郎,新婦投繯第兩百六十五章 瞞天過海,喪盡天良第一百九十二章 忙時習務,閒來踏歌第三百零一章 解劍待縛,聽之任之第兩百八十一章 婚事在議,不料變故第兩百八十二章 籌資賑災,悍婦下場第三百四十二章 藉機立威,杖責刁奴第六百五十章 再潛西樑,關鍵一步第兩百零一章 遠人才歸,又將外行第五百一十四章 風波未起,責罰難免第四百二十一章 兄妹反目,姑嫂離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時憤怒,便埋禍根第五百一十一章 最高長輩,登門問罪第三百五十五章 抽絲剝繭,夏夜繾綣第三百一十三章 前途未卜,情意卻明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知厲害,自尋死路第兩百九十七章 咄咄逼人,實爲試探第一百一十五章 伴駕行宮,勃然而怒第三百三十四章 纔剛新婚,便要爭寵第四百四十五章 無奈世俗,忽生陰鬱第一百一十章 蘇氏七娘,爽郎大度第三百三十二章 新婚次日,不速之客第一百九十五章 神秘女子,莫名兇案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協不難第四百二十六章 原來如此,風塵“俠女”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憐”婢女第四百四十八章 小別重逢,情意綿綿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情天家,誰主輸贏第兩百二十二章 福王慰妻,兩妃爭強第六十三章 入宮謝恩,商談姻緣第三百三十三章 劍傷小五,言及謀劃第三百三十七章 反感漸重,浴室意外第五百零五章 當真死了?不敢置信第三百三十二章 新婚次日,不速之客第五百七十四章 勸逼指證,虞棟獲死第五百五十三章 高中之後,並非添花第七百五十四章 不僅泄憤,關係大局第七十一章 盛夏一日,再往佛寺第四百四十八章 小別重逢,情意綿綿第七百五十一章 衛冉歸來,當堂爭執第一百六十章 雖未攜手,早已並肩第五百五十五章 掌家主婦,恩威並施第四百零一章 宮宴之上,各懷心思第四百六十四章 搬得靠山,殺回王府第五十六章 虞洲獻計,勢不罷休第七十六章 美色誘惑,郎心浮躁第七百七十二章 陳相投誠,名單到手第四百三十章 謝公壽辰,註定鬧劇第一百一十二章 靈山之約,依時發生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當,洗脫污名第六百一十章 真失憶了,怎生是好第五百零九章 世子“寬容”,大度求情第六百六十五章 歸來故國,杜宇斷舊第兩百七十章 變故迭發,陰謀照舊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爭取後路第一百四十二章 願得一心,白首莫離第四百六十三章 “風波”連連,“風光”回門第四百六十四章 搬得靠山,殺回王府第六百六十六章 久別重逢,但享靜好第一百四十八章 姨娘眉氏,一反常態第一百四十五章 母女爭執,風波漸釀第六百五十章 再潛西樑,關鍵一步第兩百八十章 一人醉死,一人遇刺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棠佳詞,連環命案第一百二十二章 據實相告,哭笑不得第三百七十二章 蛇蠍毒計,宋氏決斷第兩百五十一章 再訪喬縣,攻心爲上第七百六十二章 蘇公出徵,大君來使第一百六十章 雖未攜手,早已並肩第六百八十二章 順哥護母,旖辰決斷第七百二十五章 諸多拆臺,接連拂袖第七百四十七章 羊脂玉碎,王妃折返第兩百一十九章 羊脂魚佩,或有內情第五百一十六章 太后訓言,秦妃居喪第十五章 一段遺恨,隱埋禍根第三百六十三章 鄭村死者,隴西歸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兄弟反目,爭執爆發第三十三章 窗裡窗外,兩心契合第六百九十一章 黃氏“錯識”,張大不蠢第六百九十章 張氏利氏,連袂出場第五百二十章 拒絕妥協,公主駕到第三百零四章 沉寂當中,風聲暗起第五百四十章 福王得子,窺破韻事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在計算,撕破面皮第三十九章 各懷心思,小聚芳辰第三百一十二章 兵禍消彌,風平浪靜第一百七十五章 當面對質,好戲開鑼第四百九十五章 秦妃挑釁,旖景不忍第五百六十九章 奸細入宮,“雲雀”現形第五百九十七章 此生有你,便已無憾第三十四章 春心萌動,再無可忍第兩百零七章 貴女之間,涇渭不明第一百零一章 疏漠不再,關切依然第三百三十六章 虎狼大舅,三個妖精第三百四十六章 各有離間,高低顯然第一百八十八章 突然棒喝,悔之已晚第一百七十九章 箇中真相,委實驚心第一百四十四章 姥姥上門,所爲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