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劉成勳這關,獎金改革再無阻力,縱使田萍和於鵬偉兩個組長心中略有微詞,但由於性格的使然,兩人也同時選擇了沉默。
月末,院裡按照孫立文設計的方案,發放了科內的獎金。和上個月比較,於鵬偉和田萍兩人都有輕微減少,孫立文和劉成勳卻都減少了將近一半,而最得益的是全科的年輕醫生,光呂洋的獎金便達到了一萬三,幾乎是過去的三四倍。科裡其他年輕醫生,也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劉成勳的獎金雖然較前少了一半,但是很快,他的另一部分收入迅速彌補了他的心理落差。
楊冰榮兌現了之前對於程月說過的話,在他的推薦下,休養完好的劉成勳迅速得到了幾次去基層醫院指導手術的機會。
這種基層手術,說白了就是高級別醫生的“走穴”。每年,濱海市周邊的縣級醫院都會收治很多例亟需手術的普外科患者,比如甲狀腺癌,乳腺癌,結腸癌等等,這些患者想要享受上級醫院的手術技術,卻又因爲路程或者牀位的原因而無法進入上級醫院,這時,唯一的好辦法就是請上級醫院的專家到縣醫院進行會診手術。這種手術在管理部門看來有三個好處:第一,帶動了縣級醫院的技術發展。第二,緩解了上級醫院的診療壓力。第三,給患者提供了足夠的方便。
當然,這種“走穴”,只限於楊冰榮等名聲在外的專家級別醫生,像劉成勳這種級別,如果沒有楊冰榮的推薦,怕是還要混上好多年才能受到邀請。
劉成勳的第一臺“走穴”手術,是他最拿手的甲狀腺手術,邀請的部門是長島縣醫院。
由於是第一次外出手術,劉成勳準備格外精心,他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把那臺甲狀腺全切加頸部淋巴結清掃手術做到了極致完美,也是引得長島縣醫院的外科張主任連連讚歎不絕。
手術之後,劉成勳順利收了患者家屬的封給的“辛苦費”。這種辛苦費,沒有定數,全看患者家屬的實際經濟能力。按照濱海市的消費水準,一般就是工薪階層一個月的工資,3000-5000左右,劉成勳收到的第一筆走穴外快,是3000元。
按理說,手術也做完了,外塊也拿到了,劉成勳也該撤了。
可是,劉成勳卻沒有急着離開長島縣,按照程月的叮囑,他請縣醫院的張主任在一家飯店吃了飯,吃飯之後,他還特意買了兩條中華煙塞給張主任。
其實做這些事情劉成勳本是很不情願的,要是放在十年之前,像這種基層醫院的所謂主任,他基本都不屑於看上一眼。在他的理念裡,只要手術技術過硬,自然會有人請,絕對沒有必要搞這些小動作。
但是,接下來事情的發展,卻沿着程月的料想進行了。原本,長島縣醫院所請的專家之中,有長鬆醫院的專家,也有濱海市中心醫院的專家,可是在劉成勳與張主任“數次往來”熟絡之後,長島縣醫院所請的普外專家,漸漸只有劉成勳一人了。
直到這時,劉成勳方纔體會到程月勸他時所說的那句真實又殘酷的話:當今社會,有技術的人很多,但是,有機會的人卻不多。
====
孫立文主導的獎金改革僅僅過去一個月,整個普外科陷入各種議論之中。
對於改革,有的人是贊同,認爲這種改革照顧到了年輕醫生羣體;有的人是反對,認爲這種改革的後果是師傅長期霸佔手術檯,不再給徒弟機會;有的人是懷疑,作爲科主任的孫立文竟然把自己的獎金分了出去,難道他真不在乎錢?那他當這個科主任究竟爲了什麼?
可是,這一切的議論,在三個月之後,全部被一陣浪潮衝到無影無蹤了。這陣浪潮,便是席捲整個普外科的一場轟轟烈烈的手術浪潮。
在獎金改革之後的三個月,長鬆普外科的手術量呈爆發式增長,爲了迎接這種增長,普外科把能利用的地方全利用上了:每個病房都增加了一個牀位;兩個庫房也改成了病房;患者最多之時,走廊裡也加滿了牀位。
在這種形式之下,整個普外科的月毛收入也節節竄高,400萬……500萬……600萬,到了高峰的第四個月,總毛收入竟然達到了800萬!
800萬是什麼概念?
在當月,長鬆其他外科加在一起的總收入才600萬!
普外科的大爆發,惠及了長鬆醫院相當多的人,普外科科內的人員自不必說,就連手術室,醫務部門,後勤部門都一下成了高薪階層。直到這時,大家纔對普外科的年輕新主任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原來,孫立文可不止手術做得好,還十分有經濟頭腦。最開始時自降比例看似吃虧,但是,隨着基數的增大,他拿到的獎金反而比改革之前更多了。
原本內心對獎金改革有所牴觸的於鵬偉和田萍,隨着自己收入的日益增加,漸漸也是對新主任心服口服。
當然,有些人會對普外科的這種增長很不理解,明明只是進行了一個小小的獎金改革,爲何會有這麼大效果?
其實,這一切變化,完全始於孫立文早先的細微觀察。他早就發現,整個普外科收入的關鍵,根本不是在年長醫生身上,而是在那些年輕醫生身上。雖然主要手術是由年長醫生完成,但是,第一個接觸患者的羣體,卻往往是年輕醫生。
比如,每個夜班,普外科都會派一個醫生到急診值班,而被派去的醫生,毫無疑問都是年輕醫生。以往這些年輕醫生值夜班,爲了能夠得到休息,遇到那些並不危重的外科患者,採取的都是一些消極應對措施。他們往往會以牀位緊張和手術排滿爲由,讓患者選擇其他醫院。
但是,自從孫立文的獎金制度出臺以後,這種事情幾乎消失了。
因爲新的獎金制度是誰手術誰拿主要提成,不分職位和職稱,這樣一舉打破了以前工作都是爲組長和主任打工的模式,年輕醫生的積極性驟然增加,如今值班時再遇到那些可以手術的患者,就算是深夜,就算並不緊急,年輕醫生們也願意克服疲勞和困頓,直接聯繫手術室開臺手術。
畢竟,主刀一臺簡單的一級或二級手術,就可以拿到幾百至一千不等,這對於身揹着各種貸款的年輕醫生來說,簡直是莫大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