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安身(下)

行至碼頭,卻見停靠着數十艘漁船夾雜着數艘稍大的海船,比張偉他們昨日來的時候可威風的多了,船上碼頭上亂哄哄有兩三千人,你上我下的搬運貨物,當真是熱鬧非凡。

張偉騎在馬上看了一眼所餘不多的貨物,見左右不過是些生絲、瓷器、毛皮、茶葉之類,亦有一些當年耕地用的農具,此番也一併撤回澎湖,其餘一些鍋碗瓢盆之類,也是滿滿的擺了一地,張偉忍不住爆笑,這光景,還真象是螞蟻搬家呢。

“志華兄,你不過來與我們一處,卻一個人在那邊竊笑,可是遇到什麼美事拉?”

張偉尋聲望去,卻是何斌與鄭大騾子並肩站在一起。自從昨晚鄭彩不邀張偉同住,張偉便決定稱鄭彩爲鄭大騾子,只可惜鄭彩長的頗似趙文瑄,竟被張偉取了這麼惡俗的外號。

鄭彩衝着張偉拱了拱手,以示邀請,張偉在馬上微笑着小聲說道道:“騾子兄,俺來咧。”

待騎到兩人身邊,張偉下得馬來,笑道:“哪有什麼美事,廷斌兄,我正想尋你的不是呢,你到調笑起我來了。”

“喔,不知道愚兄犯了何過呀?”

“嘿,廷斌兄趕着來和鄭大公子論文,卻把小弟拋諸腦後,這總是大大的不對吧?”

“這個……你這傢伙,我好心好意讓你多睡一會,你居然潑我一頭冷水。”

那鄭彩卻不理會兩人的調笑,只繃着臉看着碼頭上衆人搬運貨物,張偉知他嫌自已不通詩詞,待自已與何斌的態度明顯不同,肚子裡又多罵了幾聲騾子兄,表面上卻笑嘻嘻的不在乎,與何斌寒暄幾句後,就與鄭彩說些家常,鄭彩到不好不理,慢慢覺得自已有些過份。

待施琅趕到時,貨物已是搬運一清,鄭彩與身邊衆親隨開始登船,見施琅趕到岸邊,鄭彩也並不稍停腳步,只遠遠向施琅招一招手,便自上船進了船艙。

施琅卻也不在意,原本來只禮貌,現下失禮的是鄭彩,施琅做事只管自已,別人究竟如何,他到是全不放在心上。

見鄭彩已進了船,施琅便也不下馬,當下就騎在馬上對張何二人說道:“兩位大哥,小弟到不必下馬了,請兩位上馬,咱們這便回去,鎮子那邊亂的是雞飛狗跳,咱們得回去計議一番,先把人心安撫好了。”

“施琅說的是,志華,咱們快回去吧。”

三人也不待船隻起舤,各自揚鞭,打馬向北港鎮急馳而去。

就在三人在碼頭相送鄭彩之際,北港鎮上卻鬧成了一團。原本隨鄭顏兩人來的除了在海上討生活的海盜外,還有些許漁民,餘下的,便是在福建本地無法容身的赤貧農民,隨鄭顏兩人來臺後,雖然他二人只以做海上貿易爲主,對這些貧民不聞不問,但好在不收賦稅,不繳田租,故而雖臺灣缺乏農具,條件艱苦,這些貧苦之人仍是樂意留在此地,雖然多吃了幾分辛苦,但到底能吃上一口飽飯,又不必受官府與田主的氣,到是逍遙自在的很。故而此次鄭彩來臺,願意與鄭彩至澎湖的,大多是鄭顏兩人的手下海盜,商人,漁民,至於留下的不走的,便是這些貧苦農民。

這些人見鄭氏將手下全都撤走,原本住在北港鎮的居民大多隨船而去,那些房子自然是十室九空,雖然簡陋,到是比自家搭在田頭的那些木板屋又強上幾分,於是鄭彩清晨動身,這些農夫便三三兩兩的攜帶着幾件破傢俱,至鎮上瓜分房間,除了顏思齊的大宅有人看守無人敢進外,其餘各處皆鬧的雞飛狗跳,這些人原本是貧苦之人,瓦片尚且捨不得扔,雖然大多是同船而來,爲了相爭一處稍好的房子,也是打了個頭破血流。

待何斌施琅吩咐好的老成家人來看鎮上房子時,裡面正鬧的不成話。縱然是那些家人舌燦蓮花,那些農夫也只是不理。後來張偉的家人周全斌、劉國軒也自趕來,看到如此混亂情形,也只是束手無策。

待張偉三人回到鎮上,只看到近兩千人在鎮上吵吵嚷嚷,爭論不休,什麼頂你老母,丟那媽,幹你孃之類的國罵不絕於口。留臺之人自認先來,鎮上房子自然歸自已所有,縱然是何斌與施琅上前解釋,卻仍是喋喋不休,各人都打定了主意,反正這房子既然佔了,那麼縱然你叩頭做揖,想老子搬走,那是萬萬不能的。

張偉冷眼看了半天,見何斌說的口乾舌燥,施琅與人爭的面紅耳赤,卻是無一人聽勸。原本如何安置先來臺的屯墾農民便是卡在張偉心頭的一根刺,現下鬧將開來,張偉心中到是有了計較,正好藉此事立威,樹立自已在此地的龍頭位置。

第66章 北伐(七)第57章 試探(四)第33章 利炮(上)第41章 大員(上)第27章 協議(上)第67章 激戰(三)第65章 治平(十)第61章 伐明(六)第47章 遼東(四)第47章 遼東(十一)第69章 相峙(六)第73章 南洋(四)第62章 江南(七)第55章 偷襲(五)第67章 激戰(十)第14章 情動(下)第59章 爪哇(八)第17章 亂起(下)第73章 南洋(十二)第6章 結交(上)第57章 試探(五)第66章 北伐(六)第33章 利炮(下)第34章 開礦(上)第61章 伐明(九)第64章 關寧(六)第61章 伐明(十五)第47章 遼東(八)第5章 初會(下)第68章 滅明(二)第61章 伐明(十五)第七十 間決戰七第39章 賄賂(下)第58章 呂宋(四)第65章 治平(十二)第31章 立威(中)第70章 決戰(十三)第55章 偷襲(四)第60章 鼎革(二十七)第38章 歸附(下)第47章 滅鄭(一)第66章 北伐(七)第50章 和談(二)第65章 治平(四)第60章 鼎革二第25章 宗族(上)第49章 鎮倭(十一)第70章 決戰(四)第25章 宗族(上)第67章 激戰(六)第70章 決戰(九)第67章 激戰(十一)第42章 圍城(下)第38章 歸附(上)第70章 決戰(四)第37章 會晤(上)第71章 定鼎(四)第31章 立威(中)第64章 關寧(九)第10章 赴臺(下)第66章 北伐(八)第68章 滅明(五)第19章 甘蔗(下)第70章 決戰(十六)第40章 出兵(下)第73章 南洋(八)第28章 保甲(下)第8章 宴客(下)第49章 鎮倭(八)第11章 北港(上)第5章 初會(上)第69章 相峙(二)第73章 南洋(十一)第73章 南洋(四)第4章 火拼(上)第61章 伐明(十五)第60章 鼎革(十四)第63章 倭亂(十一)第70章 決戰(十六)第64章 關寧(十)第60章 鼎革(九)第55章 偷襲(七)第46章 制約(中)第12章 安身(上)第4章 火拼(上)第8章 宴客(下)第40章 出兵(下)第73章 南洋(六)第44章 定臺(下)第57章 試探(二)第63章 倭亂(五)第3章 出海第73章 南洋(五)第38章 歸附(下)第60章 鼎革(二十三)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56章 返臺(一)第61章 伐明(八)第27章 協議(上)第60章 鼎革四
第66章 北伐(七)第57章 試探(四)第33章 利炮(上)第41章 大員(上)第27章 協議(上)第67章 激戰(三)第65章 治平(十)第61章 伐明(六)第47章 遼東(四)第47章 遼東(十一)第69章 相峙(六)第73章 南洋(四)第62章 江南(七)第55章 偷襲(五)第67章 激戰(十)第14章 情動(下)第59章 爪哇(八)第17章 亂起(下)第73章 南洋(十二)第6章 結交(上)第57章 試探(五)第66章 北伐(六)第33章 利炮(下)第34章 開礦(上)第61章 伐明(九)第64章 關寧(六)第61章 伐明(十五)第47章 遼東(八)第5章 初會(下)第68章 滅明(二)第61章 伐明(十五)第七十 間決戰七第39章 賄賂(下)第58章 呂宋(四)第65章 治平(十二)第31章 立威(中)第70章 決戰(十三)第55章 偷襲(四)第60章 鼎革(二十七)第38章 歸附(下)第47章 滅鄭(一)第66章 北伐(七)第50章 和談(二)第65章 治平(四)第60章 鼎革二第25章 宗族(上)第49章 鎮倭(十一)第70章 決戰(四)第25章 宗族(上)第67章 激戰(六)第70章 決戰(九)第67章 激戰(十一)第42章 圍城(下)第38章 歸附(上)第70章 決戰(四)第37章 會晤(上)第71章 定鼎(四)第31章 立威(中)第64章 關寧(九)第10章 赴臺(下)第66章 北伐(八)第68章 滅明(五)第19章 甘蔗(下)第70章 決戰(十六)第40章 出兵(下)第73章 南洋(八)第28章 保甲(下)第8章 宴客(下)第49章 鎮倭(八)第11章 北港(上)第5章 初會(上)第69章 相峙(二)第73章 南洋(十一)第73章 南洋(四)第4章 火拼(上)第61章 伐明(十五)第60章 鼎革(十四)第63章 倭亂(十一)第70章 決戰(十六)第64章 關寧(十)第60章 鼎革(九)第55章 偷襲(七)第46章 制約(中)第12章 安身(上)第4章 火拼(上)第8章 宴客(下)第40章 出兵(下)第73章 南洋(六)第44章 定臺(下)第57章 試探(二)第63章 倭亂(五)第3章 出海第73章 南洋(五)第38章 歸附(下)第60章 鼎革(二十三)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56章 返臺(一)第61章 伐明(八)第27章 協議(上)第60章 鼎革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