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論兵(下)

“喔?有何問題,不必隱諱,你如實講來。”

施琅見張偉並無不悅之色,又得了鼓勵,便將手中西瓜向身邊茶几一放,說道:“大哥,恕小弟直言。咱們的鎮北軍若是照現在這般弄下去,將來打打小股海股和紅毛鬼也罷了。若是遇到大股明軍,若是關外的女真人,咱們決不人家的對手。”

張偉啃了一口冰鎮西瓜,笑道:“何以見得?”

“大哥你想,咱們臺灣孤懸海外,人疏地廣,這數年內都無法發展起大規模的軍隊……”

張偉點頭,道:“你這話說的是,是故我才決定以精兵之道以火器制敵。”

“大哥不要插話,且聽我把話說完。咱們地處海外,便決定咱們很難發展精銳騎兵,這一條也極是要命。破敵,追敵,掠敵,非騎兵不可。咱們無馬,怎地建騎兵?就算是將來攻入大陸,那時候建騎兵,只怕也很難形成氣候啦。我知大哥你素有大志,志向絕不僅僅是做一個海盜而已,割據臺灣,只怕也並非能令大哥滿足。是以大哥想用紅毛鬼的火槍、大炮,加上這些紅毛鬼的練兵方法來訓練一支與明軍、女真皆有所不同的軍隊來----依小弟看來,這着實是不大可能。兵者,國之大事,兵器,乃兵士之魂,大哥你想,那紅毛鬼肯把他們最好的兵器賣給咱們?就算是他們肯賣,槍若是壞了怎辦?這炮若是打不響了怎辦?讓人去學,終究不大可能學到最好的。而且大哥你也知道,女真人重甲鐵騎,現下的火槍離的遠了打不到,離的近了只打一發,人家便衝到眼前來了,咱們的軍隊若全是火槍,女真人的鐵騎衝

到跟前怎麼辦?憑倭刀怎麼與人家在馬上的大刀長槍拼鬥!現下大哥你教導的操法小弟到是沒有意見,軍士們每日練長跑,負重,這都挺好。不過這槍法……老實說,我看這火槍兵臨陣接仗,幾千人站成一排,一起放槍,這槍法準不準有什麼打緊的,不向天空放槍,直面對着敵人開火,也就是了。大傢伙都練的百步穿楊,也沒法兒多打死幾個。有這時間,到不如練練刀法,以補火槍之不足。”

施琅一口氣便說了這麼許多,喘一口大氣,拿起茶几上的西瓜猛啃了幾口,見張偉還在沉思,臉上露出愁容,便道:“大哥,你甭急,我的話若是有不妥,咱們哥兒倆再商量……”

張偉心內卻正在翻江倒海般的折騰,對施琅的安慰之語並沒有聽在耳裡。原想着讓施琅過來是要訓斥他一番,令他去掉將士身上的鐵甲,專心操練火槍槍法,不過聽了這施琅一番話後,他到是很懷疑起自已的決斷來。

張偉當然深知現在的火槍技術根本抵擋不住大規模的重騎兵衝擊,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僱傭到西方的工匠來改良槍支,將前裝火藥改爲後填實彈,以提高射速與殺傷力,不過思來想去,這後裝實發的技術在西方也要兩百多年後纔有,自已在沒有回到明末時又不是槍炮專家,對如何改良槍支一點概念也沒有,是以對如何改良槍支,他本來就一點把握也沒有。現在這樣裝備軍隊,也是沒有辦法。畢竟眼下這支鎮北軍打打海盜和荷蘭人,到是頗有優勢了。至於威力更大的火炮,張偉到是很有把握買到並仿製,但只有大炮沒有更先進的火槍支持,張偉建立一支熱兵器軍隊打敗遊牧民族騎兵的夢想,必將破滅。至於《中華再起》裡中國先於西方發明了機關槍,一戰便打死了清軍上萬的騎兵,張偉只能是嘡目結笑,豔羨不已了。

張偉心中大恨,爲什麼自已回來是沒有把《槍械知識》、《艦船知識》這樣的書帶幾本回來,弄的現在好槍沒有,戰船沒有,依託現在的火器裝備,將來怎麼與北方騎兵較量。

左思右想,張偉也覺得無奈,只得向施琅問道:“死驢,你說了這麼一大通,可有什麼好的辦法,若是沒有,罰你不到年底不準從兵營中出來。”

施琅老老實實答道:“我哪有什麼好辦法。其實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好了,大哥忌憚女真人,其實咱們也未必和女真人打仗啊。孔子不是說了麼,只要咱們好好的修好內政,這外人自然便會來投……”

“呸呸,孔子那時候的外國也是中國之人,而女真是異族,非我族內其心必異聽說過麼。女真人在關外讓漢人都剃髮易服,你施琅幹麼?”

施琅搖頭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損。若是有人讓我剃髮,除非是先殺了我。”

“那你說怎麼辦!”

施琅見張偉有些惡狠狠,無奈道:“其實打騎兵,到也不是全然沒有辦法。這個,築城立營防守……”

見張偉又要發火,施琅忙道:“三個臭皮匠還湊成一個諸葛亮呢,大哥在軍令軍制上的安排都很妥帖,我想抽空兒咱們把國軒,還有那個馮錫範,何大哥,復甫兄都找來,商量一下,看以後的鎮北軍到底該當怎麼發展爲好,大哥,這樣總成了吧?”

張偉嘆一口氣,擺手道:“你也累了一天了,快快回府去歇着吧,今晚不準回軍營去了,好去好生侍候一下你老婆。”

“咳咳,那我聽大哥你的。”

施琅拿起毛巾抹了抹嘴,站起身來便要離開,一直待行到門口處方回頭向張偉說道:“大哥,我聽說最近這島上有些族長對你很是不滿,咱們雖然不怕他們做亂,不過你總歸還是要小心些處事,遇事不可太急燥了,比如今晚讓人掃街的事……”

ωwш☢ тTk an☢ ℃o

第53章 造反(一)第66章 北伐(一)第70章 決戰(十二)第49章 鎮倭(四)第73章 南洋(三)第25章 宗族(下)第41章 大員(上)第63章 倭亂(七)第66章 北伐(九)第71章 定鼎(二)第57章 試探(三)第43章 攻城(中)第60章 鼎革(十)第49章 鎮倭(九)第49章 鎮倭(九)第61章 伐明(十)第64章 關寧(三)第49章 鎮倭(十一)第61章 伐明(十一)第61章 伐明(九)第28章 保甲(上)第68章 滅明(三)第20章 會議(下)第43章 攻城(上)第49章 鎮倭(十)第63章 倭亂(九)第71章 定鼎(二)第62章 江南(七)第4章 火拼(下)第49章 鎮倭(六)第33章 利炮(上)第69章 相峙(四)第62章 江南(四)第69章 相峙(四)第60章 鼎革一第67章 激戰(八)第22章 新竹(上)第57章 試探(六)第49章 鎮倭(九)第49章 鎮倭(十一)第66章 北伐(五)第64章 關寧(四)第58章 呂宋(一)第41章 大員(上)第26章 亂局(上)第62章 江南(一)第14章 情動(上)第57章 試探(二)第62章 江南(三)第72章 法度(三)第60章 鼎革(九)第73章 南洋(一)第42章 圍城(下)第63章 倭亂(一)第49章 鎮倭(二)第64章 關寧(六)第65章 治平(一)第68章 滅明(六)第70章 決戰(六)第69章 相峙(一)第30章 械鬥(上)第64章 關寧(四)第57章 試探(四)第53章 造反(一)第69章 相峙(一)第73章 南洋(六)第65章 治平(五)第61章 伐明(十五)第44章 定臺(下)第70章 決戰(五)第71章 定鼎(五)第24章 論兵(下)第46章 制約(下)第23章 閱兵(下)第27章 協議(下)第56章 返臺(四)第56章 返臺(二)第19章 甘蔗(下)第62章 江南(一)第38章 歸附(上)第66章 北伐(十二)第51章 騎射(二)第55章 偷襲(七)第71章 定鼎(二)第70章 決戰(十五)第70章 決戰(一)第57章 試探(二)第66章 北伐(七)第42章 圍城(中)第55章 偷襲(十一)第70章 決戰(九)第1章 回到明末第70章 決戰(四)第67章 激戰(三)第64章 關寧(六)第67章 激戰(十)第57章 試探(七)第55章 偷襲(十)第12章 安身(上)第37章 會晤(中)
第53章 造反(一)第66章 北伐(一)第70章 決戰(十二)第49章 鎮倭(四)第73章 南洋(三)第25章 宗族(下)第41章 大員(上)第63章 倭亂(七)第66章 北伐(九)第71章 定鼎(二)第57章 試探(三)第43章 攻城(中)第60章 鼎革(十)第49章 鎮倭(九)第49章 鎮倭(九)第61章 伐明(十)第64章 關寧(三)第49章 鎮倭(十一)第61章 伐明(十一)第61章 伐明(九)第28章 保甲(上)第68章 滅明(三)第20章 會議(下)第43章 攻城(上)第49章 鎮倭(十)第63章 倭亂(九)第71章 定鼎(二)第62章 江南(七)第4章 火拼(下)第49章 鎮倭(六)第33章 利炮(上)第69章 相峙(四)第62章 江南(四)第69章 相峙(四)第60章 鼎革一第67章 激戰(八)第22章 新竹(上)第57章 試探(六)第49章 鎮倭(九)第49章 鎮倭(十一)第66章 北伐(五)第64章 關寧(四)第58章 呂宋(一)第41章 大員(上)第26章 亂局(上)第62章 江南(一)第14章 情動(上)第57章 試探(二)第62章 江南(三)第72章 法度(三)第60章 鼎革(九)第73章 南洋(一)第42章 圍城(下)第63章 倭亂(一)第49章 鎮倭(二)第64章 關寧(六)第65章 治平(一)第68章 滅明(六)第70章 決戰(六)第69章 相峙(一)第30章 械鬥(上)第64章 關寧(四)第57章 試探(四)第53章 造反(一)第69章 相峙(一)第73章 南洋(六)第65章 治平(五)第61章 伐明(十五)第44章 定臺(下)第70章 決戰(五)第71章 定鼎(五)第24章 論兵(下)第46章 制約(下)第23章 閱兵(下)第27章 協議(下)第56章 返臺(四)第56章 返臺(二)第19章 甘蔗(下)第62章 江南(一)第38章 歸附(上)第66章 北伐(十二)第51章 騎射(二)第55章 偷襲(七)第71章 定鼎(二)第70章 決戰(十五)第70章 決戰(一)第57章 試探(二)第66章 北伐(七)第42章 圍城(中)第55章 偷襲(十一)第70章 決戰(九)第1章 回到明末第70章 決戰(四)第67章 激戰(三)第64章 關寧(六)第67章 激戰(十)第57章 試探(七)第55章 偷襲(十)第12章 安身(上)第37章 會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