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安身(上)

兩人出了顏府大門,茫然四顧,卻不知道去哪裡落腳的好。張偉向着何斌笑道:“廷斌兄,想不到咱們初登臺灣的第一夜,竟是露宿街頭。”

“一會施琅過來,咱們安排一下,從船上尋些舊帆布,搭些帳篷吧。”

“也只能如此。”

兩人牽着馬,信步向鎮上街頭行去,天色已逐漸暗淡,鎮上數十個民居已漸漸有了人聲,昏黃的燈光亦一星半點的燃起。

張偉輕撫着馬身,感覺到愛馬的身體光滑溫暖,想到自已剛剛做的決定使得十餘人的生命不復存在,心頭一陣難過。

心中暗歎一聲:“人生畢竟不是遊戲,有時候,正確的決定未必是開心的決定。好在那些人若是放在現代,到也都是些死刑犯,只不過就怕自已的心會越來越狠,如果將來殺的六親不認,如以朱元璋一般,只怕在這個歷史分支裡的名聲,也未必好到哪裡去。”

兩人一直等到鎮上居民用完晚飯,已有些貧苦人家早早熄燈歇休,方纔看到施琅帶着數百號人浩浩蕩蕩打着火把往鎮上行來。

看到兩人呆呆站立在街頭,施琅打一下馬,急馳過來問道:“兩位大哥,怎地不尋個住處,卻在這風地裡傻站着。”

“這鎮上除了顏宅外,皆是一些小木屋,卻去哪裡尋住處。施琅,可曾帶些搭帳篷的用具?”

“自然是帶了,這幾百個男女老幼只得先住在帳篷裡。”

“甚好,我們也住帳篷罷。”

當下三人一商議,決定就在鎮外紮營,男子去砍伐些木料,女子老幼自去升火做飯。直亂到午夜時分,方纔勉強安定下來。

吐嚕吐嚕吃完了一大碗麪條,張偉抹了抹嘴,鑽進專爲自已搭的一個小帳篷,開始閉目沉思。

雖然坐了一天的船,又折騰了一晚上,渾身疲乏的張偉大腦到是興奮的很。不管怎樣,從今日起算了有了基業,至於將來如何發展,到是要好好的想一下。

募人,墾荒,建城,組建正規的軍隊,這些事情只是在腦中有了一個大概的想法,具體如何操作,還是全無頭緒。比如這建城就要有政府,以何名義,要什麼樣的行政機構,多大的實力才設官置府訓練軍隊……想的張偉腦袋都大了。

原本也想弄些高科技產品出來,比如打火機,捲菸、機關槍、坦克、大炮,可仔細想想,自已腦子裡到是有它們,可是怎麼生產出來,卻是全無頭緒。至於辦報紙,開議會,股市、債券之類,現在更是想都不敢想,一個荒島之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目不識丁的農民,折騰這些,只怕是適得其反。

嘆一口氣,張偉決定還是依託現有的條件,先生存,後教育,培養出一大批得力的人材來,先積蓄實力,然後才踏實大陸。

只是想到未來十餘年中國內亂不止,百姓流離失所,白骨蔽野,饑民遍地,更有滿人入關,殺戮漢人,強迫漢人剃髮易服,數千年漢統爲之斷絕,張偉頓覺渾身燥熱,恨不得立時便能擁有一支百戰強軍,掃平六合,一統天下。

正當張偉輾轉不安,鬱悶難耐之際,卻聽得帳外有一女聲溫柔說道:“看你,又噎着了吧,記得,這饅頭要小口的吃,如你這般大口大口的吞,反不如人家小口的先吃完。”

“欲速則不達啊。若是直接帶回來一個集團軍,立時便能統一全球,不過,那到也無趣的很了。”

張偉想通此節,胸中一陣舒暢,翻一個身,只覺眼前一黑,立時便鼾聲大作。

“偉哥,醒醒……醒醒,偉哥……”

張偉迷迷糊糊睜開雙眼,發現施琅的苦臉正湊在他眼前,見他睜眼,施琅擠出一縷笑容,卻是比哭還難看,說道:“偉哥,鄭彩要離臺回澎湖,我們得去送行。”

張偉迷迷糊糊爬起身來,向東方看了一眼,卻發現太陽只升了一半,算一下時辰,最多是凌晨六點左右,只得苦笑道:“鄭彩起的到早。”

“不早啦,偉哥,若是鄭芝龍,只怕一個時辰前就起程了,早一分,便贏一分嘛。”

張偉回到明未,最大的苦惱到不是失去了許多現代用具,涮牙沒有牙膏,還有青鹽,沒有電腦電視,反正有許多事可做,沒有汽車電話,卻有馬匹和僕從,只是這古人習慣起早,讓一直愛睡懶覺的張偉痛苦不堪。

一邊嘟囔着起身,一邊忙拿出青鹽來擦嘴,吩咐快燒水洗臉,也就一柱香的功夫,張偉便收拾停當,笑着對等在一旁的施琅說道:“成了,咱們走吧。”

施琅應了一聲,自去牽馬,張偉待下人將馬牽到,翻身一躍,與施琅一齊打馬向港口方向而去。

“何廷斌呢?”

“何大哥早半個裡辰便去了碼頭。”

“他到勤快……對了,施倔驢,以後不準叫我偉哥,怪難聽的,叫張老大或是張大哥都成。”

“啊,這我到不懂了,偉哥有何難聽處?”

“這個這個……說了你也不懂,這是我們斐濟的忌諱,總之你記得不叫便是了。”

施琅悶悶的應了一聲,仍是想不通這偉哥有何避諱之處,張偉在肚子裡暗笑一聲,也不再說話,在馬身上打了幾鞭,那馬帶起一陣塵土,揚在施琅身上,張偉哈哈一笑,卻是去的遠了。

第62章 江南(八)第35章 兵制(中)第55章 偷襲(四)第64章 關寧(三)第38章 歸附(下)第55章 偷襲(五)第8章 宴客(上)第36章 崇禎(下)第60章 鼎革(十二)第14章 情動(上)第54章 反間(一)第63章 倭亂(三)第51章 騎射(二)第16章 綁架(上)第55章 偷襲(九)第8章 宴客(上)第2章 獲救第30章 械鬥(下)第60章 鼎革五第12章 安身(下)第66章 北伐(九)第62章 江南(六)第60章 鼎革二第3章 出海第15章 臥龍(下)第63章 倭亂(十二)第65章 治平(十)第63章 倭亂(八)第60章 鼎革(二十四)第17章 亂起(下)第26章 亂局(上)第70章 決戰(二)第65章 治平(七)第36章 崇禎(上)第54章 反間(三)第68章 滅明(四)第28章 保甲(下)第68章 滅明(二)第46章 制約(下)第66章 北伐(三)第72章 法度(二)第49章 鎮倭(二)第64章 關寧(九)第63章 倭亂(一)第60章 鼎革四第28章 保甲(中)第61章 伐明(十三)第3章 出海第70章 決戰(五)第20章 會議(上)第22章 新竹(下)第63章 倭亂(四)第57章 試探(一)第43章 攻城(上)第5章 初會(下)第70章 決戰(十四)第73章 南洋(十二)第63章 倭亂(一)第60章 鼎革(十七)第33章 利炮(上)第71章 定鼎(六)第71章 定鼎(三)第21章 招兵(上)第73章 南洋(十)第60章 鼎革(十三)第49章 鎮倭(二)第60章 鼎革(二十七)第73章 南洋(七)第11章 北港(上)第63章 倭亂(六)第60章 鼎革(二十三)第56章 返臺(三)第59章 爪哇(六)第64章 關寧(十)第49章 鎮倭(九)第10章 赴臺(上)第59章 爪哇(三)第60章 鼎革三第45章 設縣(中)第47章 遼東(九)第2章 獲救第57章 試探(三)第6章 結交(上)第57章 試探(三)第73章 南洋(十)第61章 伐明(十四)第23章 閱兵(下)第55章 偷襲(四)第73章 南洋(一)第67章 激戰(二)第61章 伐明(十三)第63章 倭亂(六)第2章 獲救第5章 初會(上)第56章 返臺(三)第28章 保甲(上)第5章 初會(下)第31章 立威(中)第62章 江南(五)第57章 試探(三)
第62章 江南(八)第35章 兵制(中)第55章 偷襲(四)第64章 關寧(三)第38章 歸附(下)第55章 偷襲(五)第8章 宴客(上)第36章 崇禎(下)第60章 鼎革(十二)第14章 情動(上)第54章 反間(一)第63章 倭亂(三)第51章 騎射(二)第16章 綁架(上)第55章 偷襲(九)第8章 宴客(上)第2章 獲救第30章 械鬥(下)第60章 鼎革五第12章 安身(下)第66章 北伐(九)第62章 江南(六)第60章 鼎革二第3章 出海第15章 臥龍(下)第63章 倭亂(十二)第65章 治平(十)第63章 倭亂(八)第60章 鼎革(二十四)第17章 亂起(下)第26章 亂局(上)第70章 決戰(二)第65章 治平(七)第36章 崇禎(上)第54章 反間(三)第68章 滅明(四)第28章 保甲(下)第68章 滅明(二)第46章 制約(下)第66章 北伐(三)第72章 法度(二)第49章 鎮倭(二)第64章 關寧(九)第63章 倭亂(一)第60章 鼎革四第28章 保甲(中)第61章 伐明(十三)第3章 出海第70章 決戰(五)第20章 會議(上)第22章 新竹(下)第63章 倭亂(四)第57章 試探(一)第43章 攻城(上)第5章 初會(下)第70章 決戰(十四)第73章 南洋(十二)第63章 倭亂(一)第60章 鼎革(十七)第33章 利炮(上)第71章 定鼎(六)第71章 定鼎(三)第21章 招兵(上)第73章 南洋(十)第60章 鼎革(十三)第49章 鎮倭(二)第60章 鼎革(二十七)第73章 南洋(七)第11章 北港(上)第63章 倭亂(六)第60章 鼎革(二十三)第56章 返臺(三)第59章 爪哇(六)第64章 關寧(十)第49章 鎮倭(九)第10章 赴臺(上)第59章 爪哇(三)第60章 鼎革三第45章 設縣(中)第47章 遼東(九)第2章 獲救第57章 試探(三)第6章 結交(上)第57章 試探(三)第73章 南洋(十)第61章 伐明(十四)第23章 閱兵(下)第55章 偷襲(四)第73章 南洋(一)第67章 激戰(二)第61章 伐明(十三)第63章 倭亂(六)第2章 獲救第5章 初會(上)第56章 返臺(三)第28章 保甲(上)第5章 初會(下)第31章 立威(中)第62章 江南(五)第57章 試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