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謀部認爲,建奴對東江軍並沒有足夠的認識,也意識不到東江對遼南的重要性,他們此番在東線動員的目的,就是要震懾或者說驅趕遼南軍向西出擊。【..】”
參謀部的判斷,是基於建奴對復遼軍的認識不足,在第一、第二次金州之戰,以及復州之戰中,復遼軍也正是利用這一點,取得了不錯的戰果,參謀部打算再給建奴一次教訓。
建奴的意圖很明顯,甚至可以算作是陽謀,在東線佯動,當然總兵力也達到三十個牛錄近一萬人,使得復遼軍不敢在東線妄動。
除此以外,建奴也相信一旦遼西危機,明廷一定會下令遼南軍出擊牽制,顯然向西的效果要比向東來得更加直接。
“參謀部認爲,建奴在西線將集結至少一百五十個牛錄,也就是四到五萬戰兵,如果遼南進行全面動員,加上登萊的配合,復遼軍可以出動三營主力,一萬戰兵,最多再從東線抽調一個營,也就是四個營,一萬四千戰兵。”
“不考慮遼西廣寧軍,我復遼軍將以最多一萬四千戰兵,對建奴四萬五千戰兵,以一對三,且更加接近建奴的內線,參謀推演的結果顯示,我軍失敗的可能性很大,”茅元儀指着地圖侃侃而談,每一位參加議事的高級官員與將領手上,都有一份參謀部對戰情與幾種作戰方案的詳盡分析。
“西線作戰,對我復遼軍相當不利!”茅元儀作出總結。
劉文炳嘿嘿笑道:“參謀部就不考慮十二萬廣寧軍了?”
茅元儀微微一笑,知道劉文炳說的是反話,不過他還是解釋道:“遼南與廣寧相隔數百里,只能呼應牽制,很難協同作戰,何況。建奴與廣寧軍都不會給我們這個機會。”
茅元儀話裡的意思,大家都是明白,建奴掌握着機動優勢,他們當然不會給復遼軍與廣寧軍聚攏的機會,一旦復遼軍離開金州、復州的高大城牆,建奴一定會聚攏大軍,在途中截擊,到時候廣寧軍能不能救援。或者有沒有這個能力救援,都是很大的問題。
至於廣寧軍,參謀部認爲他們能堅持地時間很短,或許當復遼軍還沒到蓋州的時候,廣寧軍已經潰敗了。
倒不是參謀部過份低估廣寧軍地實力。正如遼瀋之戰中。川浙聯軍救援瀋陽。沒想到瀋陽轉日就被佔領。結果自己卻被圍困在渾河。
如今地形勢也和那個時候差不多。復遼軍要是傻乎乎向西出擊。去增援廣寧。很可能重蹈渾河之戰地覆轍。畢竟。金州與廣寧之間地距離。要比遼陽與瀋陽之間。遠上許多。
“如果我們不出擊。建奴一定會攻破廣寧防線。然後再掉頭南下。全力攻掠遼南。”復州營守備營官郭振明皺着眉頭說道。
茅元儀點了點頭:“除非王化貞能夠改變策略。據城死守。不然廣寧防線地結局只會有一個。”
“參謀部地應戰方略。就是他打他地。我打我地。既然救不了遼西。那就在東線進行一次大地行動。”茅元儀在鎮江堡、義州附近劃了一個大圈。
“建奴在東線。總計不過二十到三十牛錄。就算最終動員。也最多有四十個牛錄。而且還不都是披甲兵;而東江軍已有三個營。兵力上並不居於劣勢。即便是鎮江營剛剛組建。總體戰力也在伯仲之間。”茅元儀指着地圖。詳細比較了東線雙方地兵力對比。
“參謀部擬訂的計劃,就是不管西線,從遼南抽調兩到三個營,與東江的三個營協同作戰,在東線展開一次總兵力達到數萬的大型會戰。”
茅元儀簡單道出東線作戰方案的要點:“東線會戰,我遼南、東江動用六營主力,包括最爲精銳地滅虜、破虜、選鋒三營,由於近海與江面封凍,水營難以揮作用,但與建奴三十到四十牛錄的總兵力相比,還是佔有一定優勢。”
“東線作戰,可以依靠朝鮮及安、介基地的供給,在後勤補給方面,與建奴相比,並無明顯劣勢,加上建奴此戰的重心始終在遼西,參謀部推演的結果顯示,我軍可以在東線,儘可能殺傷建奴的這三十牛錄,力爭重現二次金州之戰的勝果,”茅元儀大聲說道。
衆官員與將領聞言都是精神一振,第二次金州之戰,復遼軍取得斬三千多、俘虜三千多的大勝,要是這次能取得同樣地戰績,特別還是在野戰中取得,其意義將要比金州之戰還要重大。
不過考慮到建奴都是騎兵,而且熟悉地形,用步兵與之對抗,不容易打出殲滅戰,要獲得這樣的戰果,倒也並不容易,這就需要針對性地作戰計劃。
“此次作戰,還有第二個目的,就是在東線建立鎮江堡、義州防線,從對遼陽、建州的威脅來說,東江也要比遼南更直接,衙署今後的計劃,也是穩固金復根據地,在遼南展生產,軍事重心適當東移,此次東江作戰,將成爲這一戰略改變的開始,”李彥看了看大家,說出這次作戰更爲深遠的目標。
金州半島深入大海,與遼陽相距千里,這也是建奴在金、復連遭挫敗,也沒有急於動大軍南下的原因之一,復遼軍屯兵遼南,有利於防守的同時,也不利於出擊牽制,對建奴的核心地區難以形成直接地威脅。
鎮江堡、義州面對地鳳凰城、寬甸一帶,雖然也不是建奴的核心地區,不過距離遼陽、寬甸地距離卻要近很多,若是佔領了鳳凰城,等於是遼瀋的門戶大開,越過寬甸,則能夠進入建奴地老巢建州,直接威脅要大得多。
何況東江可以利用朝鮮進行內線補給,也同樣便利。
建奴一旦在西線開戰,便伺機執行東線作戰的方案,在此之前已經由參謀部多次討論完善,在得知建奴進行動員以後,參謀部根據最新的情報,對已有方案進行了修訂與推演,並很快拿出了新的方案。參謀部將這份新的作戰計劃命名爲“東江計劃”。
雖然執行東江計劃,就不能與建奴主力展開決戰,不過復遼軍的將領都知道審時度勢,在復遼軍這個體系中,也不會有爲了功名而投機的存在空間,全都表示支持“東江計劃”。
“東江計劃”將在東線投入六個營戰兵,以及相應的輔兵,戰役規模空前。
爲了支撐這次作戰,遼南與東江都開始進行動員,生產與貿易都開始向戰事傾斜,地方衛所開始徵召守備軍,工匠營、工役營也開始抽調組織,準備爲軍隊服務。
與遼南一海之隔的天津、登萊,也接到朝廷旨意,全力應對建奴的這次軍事行動。
朝廷也果然下令遼南、登萊軍伺機進擊三岔河、蓋州,遼南衙署一面疏請廣寧固守,保證會出兵牽制,一面做好了東江計劃的戰爭準備。
天啓二年正月二十日,建奴兵分三路,從黃泥窪、柳河渡,以及三岔河渡過遼河,遼東巡撫王化貞部署的防河兵聞風而潰,沒有起到任何阻攔作用。
當建奴大軍在牛莊、海州一帶集結的時候,王化貞卻認爲建奴不敢渡河,他甚至打算令部將羅萬言以哨卒過河誘敵前來,然後以精銳騎兵襲擊,給以“大創”,當建奴大軍渡河時,他所依賴的精銳騎兵卻跑得最快,他的這些佈置也就成了笑話。
遼瀋之戰以後,廣寧前線的實際權力掌握在駐蹕廣寧的遼東巡撫王化貞手中,王化貞似乎打心眼裡輕視建奴,他沒有按照熊廷弼的方略,集中兵力固守廣寧,並以鎮武、閭陽等大城護衛犄角,深壘高柵以待建奴,而是沿河佈防,這道防線,在建奴渡河時即失去作用。
王化貞又分兵戍守廣寧以東,三岔河以西的西平、鎮武、西興、西寧、平洋諸堡,各置數千兵不等。
處處設防,兵分力弱,等若不設防,反而處處受制,努爾哈赤揮兵急進,西寧諸堡皆是一鼓而下,直到距離廣寧已經不遠的西平堡,才遇上一次堅決的抵抗。
明副總兵羅一貫領兵三千,駐防西平堡,又收攏周圍的屯兵和前面潰下來的兵丁,擁兵近萬,在參將黑雲鶴出城作戰不利以後,憑城堅守,直至火藥、矢石用盡,被建奴破城而入,又展開巷戰,血戰終日,終於全軍覆沒。
西平堡一戰,黑雲鶴陣前戰死,羅一貫戰敗自殺,後者依城作戰,給了建奴較大的殺傷,終於還是不能阻擋建奴的步伐。
建奴自二十日渡河,當天即向前推進二十里,初戰之後,即圍住西平堡,於二十一日起攻擊,戰鬥至中午,城上彈藥告罄,建奴很快破城而入。
此時,熊廷弼已進駐廣寧右屯,聞訊後傳令王化貞兵救援西平,並問他:“你平日說的大話哪裡去了?”
實際上,不用熊廷弼相激,似乎從來沒有將建奴放在眼裡的王化貞也早就決定主動出擊,對於王化貞來說,建奴來得正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