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李彥他們所料,建奴主力於二月四日離開廣寧以後,並沒有選擇在第一時間馳援鳳凰城,而是兵分兩路,主力四萬南下,兵鋒直指金復。
第二次金州之戰中,建奴在金州城下損失了六千餘人,之後,努爾哈赤一直盯着金州,在他眼中,形狀奇怪的金州城,就像刺蝟一樣,李永芳等人的遭遇,也表明金州易守難攻,所以他打算趁着那一萬京營精銳不在城內,一舉攻破金州大本營。
至於東江的戰事,努爾哈赤並不認爲明軍在野戰中,能夠對全騎兵的建奴主力帶來麻煩,最多打不過就轉進,然後伺機再撲上去咬一口,直到明軍崩潰爲止。
二月八日,建奴前鋒出現在復州城周圍,在反覆試探過後,建奴才現復州已經是一座空城,旋即佔領了這座完整的城池。
二月十日,努爾哈赤率主力進入復州,並派兵佔領了沿海的羊倌堡與南北信口,不過這裡的城堡,在明軍撤退之前,已經破壞殆盡,建奴沒有船隻,對不遠處長生島上的明軍遼民,毫無辦法,只得在海邊紮下寨子,防止島上的明軍登岸偷襲。
二月十一日,建奴大軍佔領欒古關,前鋒出現在鐵工城外,第三次金州之戰,也就此拉開大幕。
雖然作出明軍主力不在遼南的判斷,但是對遼南的具體情況,包括鐵工、金州兩座城池裡面,到底有多少兵力,部署如何,努爾哈赤都是一無所知,爲穩妥計,他也必須要拔掉鐵工城這座要道口的堡壘。
建奴的偵騎流水似的在金州與鐵工城之間穿梭,明軍也沒有阻攔,他們將兩座城池外面的情況報告給努爾哈赤。
很顯然。與龐大的金州城相比,鐵工城並不大,攻打鐵工城,可以作爲對明軍的試探,努爾哈赤並沒有認爲鐵工城也會是塊硬石頭,或許明軍會像羊倌堡那些守軍一樣不戰而退也說不定,努爾哈赤已經遇到過很多這樣的情況,復州城沒有一兵一卒。沿海的幾座城堡也是望風而逃,使得他對佔領鐵工城充滿信心。
不過,建奴試圖進攻鐵工城地前鋒很快遇上了麻煩,他們在接近城牆的過程中,被兩邊的火力交叉射擊,留下大量屍體之後,不得不撤退,放棄了這次試探性的攻擊行動。
二月十二日。努爾哈赤親臨鐵工城下,當看到鐵工城多層樓宇式的城牆之後,也不禁皺起眉頭,顯然,他原先想着要一舉攻佔鐵工城的打算,就此破滅,眼前這個城。與復州城不同,也與他從前見到過的明軍城牆不同。
先是高大。城牆主體達七八丈高。大概在四丈多地高度。出現第一層。牆面佈滿了射擊孔。只露出一個望孔似地空隙。也就是說明軍可以在射擊孔後面射擊。但是城下地羽箭想要射進去地話。可能性會很小。
努爾哈赤相信。在那些射擊孔地後面。一定還會佈置一些步兵。以防止敵人對射擊孔地爭奪。
然後在五丈多地高度。纔是鐵工城主體地一層。這裡雖然不像下面那一層那樣保護得很嚴密。但是在頭頂一丈許地高度。也有屋檐護着。這也能當掉不少拋射地羽箭。
而在那一層屋檐地上方。還有一層和第一層相似地工事。也就是說在守城地時候。上中下三層地明軍可以同時對城下地敵人進行攻擊。
努爾哈赤雖然一時間弄不清楚鐵工城地全部威力。但直覺這個城池不大好對付。於是讓隊伍中作爲輔兵地漢軍打頭陣。拿着鐵鎬、鐵鑿衝向城牆。這也是建奴攻城時常用地套路。就是去挖牆腳。
建奴一開始選擇地是一處棱尖。這個位置不用擔心兩邊地火力。但是能夠展開地兵力有限。好在建奴只是試探攻擊。尚沒有大軍出動。
即便如此,這些衝在前面的漢軍很快遭到城頭地猛烈打擊,反正其它地方並沒有遭到攻擊,城頭可以從容地在這段城牆上安排更多的人,一時間鉛彈、羽箭、石塊亂飛,城下頓時血肉橫
建奴的第一次進攻很快被打退,努爾哈赤讓人砍了那些退下來的人的腦袋,然後驅趕漢軍,立刻起了第二次攻擊。
這一次,努爾哈赤選擇了一南一北,還有中間的一處棱尖,還有一處城牆,四處同時起進攻,他要看看城頭是不是還有足夠的兵力。
鐵工城中主力軍兵力雖然不足,但是附近鐵礦的礦工都退入城中,他們都被組織起來參加守城,因爲都成參加過軍事訓練,所以簡單的作戰技能,都能很快上手。
城頭的防守做得很有層次,基本上是第一層地火銃手用火銃射擊,這種槍口向下地射擊,先要用通條將鉛彈壓扁,使其不會從銃管中滑落,然後才能射擊。
第二層空間比較大,城頭佈置了火炮,以及傳統的守城器械,譬如滾木,石,狼牙拍,夜叉擂等等,絞車攪動地狼牙拍就設在棱尖,一拍扔下去,被砸到的人頓時血肉模糊。
棱尖地地方本來就不大,正好是這些器械揮作用的地方。
第三層位置最高,在戰事並不激烈的時候,他們只需要將一些石塊扔下去就行。
三層立體火力,雖然沒有交叉射擊,但也夠建奴受的,建奴的第二次進攻也很快潰敗。
雖然兩次進攻都以失敗而告終,努爾哈赤卻看到了明軍作戰的方式,這些明軍顯然與他在廣寧看到的明軍不同,他們作戰很有章法,而且也很穩健,建奴幾次潰散,明軍都有追擊的意思,看來,要想拿下鐵工城,也只有硬打了。
這個時候,努爾哈赤倒是不急了,他讓代善和皇太極領兵兩萬,前往金州,而他領着剩下來的兩萬大軍,在距離鐵工城不遠的地方安營紮寨。
努爾哈赤覺得,既然明軍在東江出現了一萬多人,那麼遼南的兵力應該不多才是,鐵工城城頭的火力很猛,努爾哈赤估計城頭有三四千人,加上輪換安排,城內的兵力應該在一萬人做人。
鐵工城如果有一萬人的話,那麼金州城還會有多少人?努爾哈赤覺得這會是一次機會。
不過,代善和皇太極在金州城下也遭到了挫敗,金州城頭的火力一點也不比鐵工城弱,還要更加猛烈,因爲金州城頭擁有不少的火炮,這些火炮大量使用開花彈,威力與實心彈不可同日而語。
連續的挫敗使得努爾哈赤皺起眉頭,開始考慮金州與鐵工城真正的實力。
後金在與明軍的作戰中,雖然所向披靡居多,但也不是沒有打過硬仗,廣寧之戰中,西平堡,以及後來的義州衛之戰,就是兩場硬仗,後金血戰終日,纔打下這兩座城池。
只不過西平堡之戰中,守將黑雲龍兩次出城溺戰,消耗了城裡的兵力,後來又是彈藥補給不濟,才被建奴抓住機會,破城而
義州衛之戰,城池不大,守軍也只有三千,建奴也用了四個多時辰纔打下,總的來說,建奴不缺乏攻堅的能力,但是騎兵野戰纔是他們最擅長的作戰方式。
鐵工城、金州城與西平堡、義州衛城相比,要高大很多,而且設計更加合理,守城的器械物資也充分得很,特別是火器的密度相當高,要想接近城牆,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才行。
努爾哈赤也能看出,遼南的明軍確實與遼西不同,即便是看不到具體細節,但從明軍每次攻擊都是整齊有序,就可以看出這是一支號令統一,紀律嚴明的軍隊。
而這,正是強軍的最基本素質。
歷史上,袁崇煥憑藉幾門紅夷大炮取得了寧遠、寧錦大捷,雖然從戰果和戰鬥過程來說,也實在算不上什麼大捷,不過袁崇煥守住了寧遠兩次,趙率教也守住了錦州確實不假。
袁崇煥能做到的事情,李彥認爲復遼軍也能做到,起碼他們堅守的城池要比寧遠、錦州更加堅固,並有利於防守,裝備、士兵也都要比寧錦來得更好,他們沒有理由做不到。
金州與鐵工城輪流安排各營守城,除了主力四個營,又整編四個守備營,其中鐵工城主要以鐵礦場的工人爲主,他們原本都是逃亡遼南的遼東百姓,在復遼軍的護翼下過上新的生活,雖然這種生活說不上多好,要幹沉重的活計,但起碼很穩定,有飯吃,有衣穿,他們的孩子還能上學堂。
即便不爲了復仇,只爲了避免再次逃難,他們也有動力與建奴死戰到底。
這些礦工掌握的軍事技能說不上嫺熟,但是他們習慣了軍事化管理,至少在令行禁止這上面做得很好,沒有任何問題。
有此爲基礎,礦工們很快被組成兩個營,輪流與主力營一起參與守城作戰,他們的表現也相當出色。
復州營與鐵工營也進行了混編,成軍更早,並參加了復州之戰的復州營抽調了兩個哨,加入鐵工營,鐵工營的兩哨新兵充實進復州營,以老帶新,使得新兵們在戰場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