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回 新官上任

李彥手上拿着包有才蒐集的幾位都水司官員的資料。經過京裡的歷練。包有才也已經不是從前那個市井混混。現在的他。越來越像汪文言。在哪裡都能吃的開。

華夏社的採風科在採寫新聞的同時。也漸漸開始蒐集整理各種信息、資料。有時候確實能帶來不少方便。

都水司職務最高的是郎中。正五品。一共有五人。除一位總理司務的郎中白守採。其餘四位都是駐紮的方。分管河道。如管北河的徐大聘駐山東張秋。管南河的李之藻駐南直隸高郵等。

都水司諸多事務。重點便在於水利。包括治水、漕運、海塘及農田灌溉等。所以才設幾位郎中。專司治河。手中的權力也是極大。

即便是朝廷這些年的財政狀況愈顯窘迫。水利失修也是常事。但在南北漕運河道的投入上。卻是分毫不敢減少。這畢竟關係到北方的糧食及很多物資的供應。

運河漕運。這是維持明帝國的一條生命線。

此外還有員外郎劉麟長。協助郎中白守採管理司務。爲從五品官職。然後就是正六品的都水司主事。一共有七人。分理水利、道路、舟車、織造、鐵券、祭器、量衡等。

這些事務。權重各有不同。鐵券、量衡通常沒有什麼權力;織造、祭器也只是名義上的管理。織造有織造局。和祭器一樣。其權力主要還在宮裡的內監。工部也就只能做做統計分析而已。

因此可見。都水司的事務中。以水利、道路、舟車爲最重。水利由郎中駐紮分司。具體管轄。郎中員外郎統籌。分管的主事反而成了助手。也是沒有什麼具體權力。七個主事中。其實還是以分管道路、舟車的二人最有實權。其中又以舟車爲最。

舟車主事管修造漕船、運糧車、戰車等。可以想見。這類涉及到工程。以及修造的項目。每年經手的銀錢都是個不小的數目。是典型的肥差。

與水利比較起來。舟車修造不僅常年維持。還不用擔心洪水決堤等天災造成的後果要承擔責任。差不多是都水司最爲人眼熱的項目。

李彥這個主事乃是欽點管舟車的。他起初也沒認識到舟車方面有這麼多的油水。

“看來。咱怕是搶了別人的飯碗。”李彥笑呵呵的說道。如果是別的事情。他還不會管多少。不過修船造車。還是要問一問的。車船實在是太重要了。

隨着事業的重心漸漸往京城集中。李彥早先已經將鄭調了過來。要理清都水司的事情。他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李彥這邊。李小爲、李睿、李茂、徐洪、劉鐵鎖、孫彪差不多都已經獨當一面。而要說到核心。依然還是鄭、包有才和石柱子。

這不僅是因爲三人與李三娃的關係非比尋常。也同三人的特點有關。鄭的冷酷。包有才的靈活。石柱子的謀略。以及他們分別爲李彥打理產業。蒐集信息和運營華夏社。這些都是核心中的核心。

“說說看。你們都有些什麼想法?”李彥微笑看着三個同伴和屬下。一年多以前。他們怕是誰也想不到會有今日。能夠參與朝廷重要事務的管理。

“屬下是沒有什麼想法。只負責提供信息。”包有才笑呵呵的說道。在李彥的要求下。他們都是不在自稱“小的”。但在議事的時候。還是堅持稱“屬下”。李彥也只好由的他們去了。

李彥伸手點了點包有才:“這可不行。作爲情報部門的負責人。準確客觀固然是第一要求。起碼的分析判斷還是要有的。”

“情報部門?”包有才一對小眼驟然亮起。

李彥點了點頭:“或者叫信息部門。如今咱們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對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大。你的採風科就相當於耳目。這方面的事情可就都指着你了。”

“屬下明白了。”包有才興奮的呵呵笑道:“那屬下可就說了。屬下覺的。舟車這兩方面的事情。看起來都差不多。雖然說是工部管。錢和料都在工部手裡過。但在事實上。都是下面的人在做。分的很散。不好管理。”

“譬如造車。遼東用的車。大多是自己召集各鎮軍匠做的。都水司也只是分派任務錢料。似乎也參與具體的製造。”

“漕船的修造也是差不多。”石柱子繼續補充道:“江北漕運由設在淮安的清江廠負責。清江廠又下屬京衛、中都、北直隸、衛河四總廠。每總廠又下屬很多分廠。但清江廠屬漕運總督管理。工部還是隻管錢、工、料的批覈。”

“江南的湖廣、江西、浙江和南直隸。漕船的修造分散在各衛所進行。有時團造。不設專官。也是由漕運總督督管。都水司只是審覈確認應該修理或建造所需的物料。由各衛所批單領用而已。”

“也就是說。都水司的權力其實不小。掌着銀錢和物料的審批。想要貪錢是極爲容易。但要干預具體的製造。卻很麻煩?”李彥也已經理清都水司主事的職權。但這並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直接管理生產。以造出更好的舟車。推動舟車製造業的展。而不是錢料的審批權。

“工部還管着清江、衛河等船廠的坐住工匠。”鄭緩緩說道。

“那又怎麼樣。難道我能不顧漕運總督的反對。將工匠從清江廠抽調出來?”李彥無奈的反問了一句。

清江廠由漕運總督管。具體又由淮安同知管京衛、衛河二廠。揚州同知管中都、直隸二廠。工部似乎只能管生產計劃。而這個計劃。通常是漕運那邊提交。都水司審批。

“該死的審批”李彥惡狠狠的罵了一句。他也知道很多人爲了這個審批權而眼紅。這偏偏不是他所需要的。

“李大人。你的令名。本官與諸位同僚已是如雷貫耳。”李彥報到的日。都水司郎中白守採笑呵呵的將他引薦給其他官員。

李彥客氣的一一見禮。口中也不忘謙虛:“末學後進。以後還要請諸位大人多多指教。”

“能與李大人共事。也是吾等的榮幸。”衆官員大多禮貌的迴應。他們確實知道李彥的名字。京城的官員。不看《華夏商報》的幾乎沒有。也不可能不知道華夏社。

除了《華夏商報》。《華夏文學》倡導的自然文風。以及涉及面廣泛的策論。也是大多數京官必然要看的。

故而。雖然李彥以監生出任都水司主事有些不合常理。不過以李彥的文名。以李彥的恩寵。也完全可以。

只有一位瘦瘦的主事冷哼一聲:“豈敢。李大人可是以軍戶恩蔭國子監監生。此等恩寵。舉朝罕見;歷任錦衣衛百戶、軍器局大使、營繕所所副。這等資歷。吾等望塵莫及;如今又是工部都水司主事。管舟車。兼理軍器局。責任重大。豈是吾輩能望項背的?”

這些話明着像是在吹捧李彥。語氣卻是冷嘲熱諷。影射李彥軍戶的出身。以國子監出任都水司主事不合常理;而所謂的資歷。也都是非主流的小官。一下子就出任位高權重。向來只有進士才能擔任的都水司主事。無論從出身還是資歷來說。都是不夠格的。

“金大人?”李彥微微一笑。知道此人便是原本實際兼管水利和舟車的都水司主事金圓嘉。也是李彥此次任命的最直接受害者。他對李彥有意見。也是正常。

李彥更從包有才那裡知道。這個金圓嘉在都水司主事的位置上。上下其手。可是賺了不少家財。

僅僅是這個原因。李彥便不準備在這個位置上做出退讓。他上輩子最痛恨的就是貪官。

至於其他人。事不關己。自然沒必要出頭做惡人。更沒必要的罪李彥這個皇帝面前的大紅人。

簡單的客套以後。白守採便請衆人分坐兩旁。微微眯起雙眼。銳利的目光掃過在座諸人。輕咳一聲道:“李大人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已知道。明彈子鎖。解彌天危機於無形;組織華夏社。天下士林清越之音;創辦大生紡織。使我大明織造愈顯繁榮。”

李彥有些意外的看了白守採一眼。據他所知。金圓嘉應該與白守採靠的很近。而在七位主事中。金圓嘉的位置是最重要的。這自然也是白守採保舉的緣故。沒想到他會爲自己說話。

白守採所說的這些。也正是部分朝臣支持李彥出任都水司主事。朝野間反對的聲音也很微弱的主要原因。李彥不禁有恩寵。還有文名。有實績。除了出身和資歷不夠。要論其他。擔任主事確屬足夠。

而李彥的文名、實績。又讓攻擊他出身與資歷的人變的膚淺。如此一來。加上吏部尚周嘉謨。工部尚王佐的鼎力支持。天啓皇帝的旨意。李彥出任都水司主事。可謂順理成章。

“由此可見。以李大人的文名才識。署理舟車。實在是最合適不過了。”白守採對李彥微微點頭:“聖上有旨。李大人署理都水司舟車事宜。咱們今日就議一議。諸位的分工應該如何調整。”

看着白守採笑眯眯的模樣。李彥隱隱意識到此人怕是不太好對付。

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239回 辯論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239回 辯論第74回 雕版刻工第221回 表決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235回 言論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252回 風雪夜第232回 司法第181回 遼南鐵壁第248回 追隨者第240回 商稅第254回 糧荒第207回 對策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218回 前夜第212回 相迎第2402回 格物院第10回 問 罪第216回 後路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249回 私宴第151回 擴軍備戰第83回 新的征程第2403回 新城第54回 三日製鎖第60回 分工合作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227回 身死第219回 弄權第5回 單挑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93回 天津東林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236回 整編第98回 單車少年第86回 水車有害?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202回 潰兵如潮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82回 誰更霸道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9回 炒 蛋第193回 秋季攻勢第118回 機器藍第78回 妙計退婚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235回 言論第39章 滿城風雨第222回 民主第69回 路遇老農第12回 小 弟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205回 回京第211回 進城第3回 大官第218回 前夜第43回 長槍直刺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89回 辦報可行性第6回 後 臺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224回 安排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31回 訓練家丁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228回 見駕第228回 見駕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118回 機器藍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118回 機器藍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24回 休妻索娉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22回 銀錢第227回 身死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38回 驚天發現第248回 追隨者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65回 誰人得勝
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239回 辯論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239回 辯論第74回 雕版刻工第221回 表決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235回 言論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252回 風雪夜第232回 司法第181回 遼南鐵壁第248回 追隨者第240回 商稅第254回 糧荒第207回 對策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218回 前夜第212回 相迎第2402回 格物院第10回 問 罪第216回 後路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249回 私宴第151回 擴軍備戰第83回 新的征程第2403回 新城第54回 三日製鎖第60回 分工合作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227回 身死第219回 弄權第5回 單挑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93回 天津東林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236回 整編第98回 單車少年第86回 水車有害?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202回 潰兵如潮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82回 誰更霸道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9回 炒 蛋第193回 秋季攻勢第118回 機器藍第78回 妙計退婚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235回 言論第39章 滿城風雨第222回 民主第69回 路遇老農第12回 小 弟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205回 回京第211回 進城第3回 大官第218回 前夜第43回 長槍直刺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89回 辦報可行性第6回 後 臺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224回 安排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31回 訓練家丁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228回 見駕第228回 見駕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118回 機器藍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118回 機器藍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24回 休妻索娉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22回 銀錢第227回 身死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38回 驚天發現第248回 追隨者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65回 誰人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