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2回 格物院

種船已經有了,但實用性尚未足夠,華夏精作坊設計,”李彥示意小太監將失去動力的輪船模型拿過來,然後給朱由校演示輪船模型使用螺旋槳推動前進的過程。【..】

“這種螺旋槳轉動的時候,能夠推動水流向後,從而產生相互作用力,水向後,而船則向前,”李彥簡單介紹螺旋槳推動輪船前進的原理。

“當真是奇巧!”朱由校看得有趣,不禁撫掌感慨。

“三娃,你說朕的精作坊也造這樣的舟船,好不好?”朱由校擡起頭,希翼地看向李彥,他將模型拿在手上翻來覆去地看了兩遍,已經明白大致結構。

李彥略一沉吟,露出猶豫的神色:“皇上若是要做這樣的模型,自然不成問題。”

“朕是說,可以坐的,”朱由校興奮地用手比劃:“不需要用人划船,可以自己行駛。”

“皇上有沒有想過,可以坐的船,不需要人力,這個螺旋槳要如何轉動起來呢?”李彥微微笑着搖了搖頭。

朱由校舉起上的模型:“難道不可以這樣……”

話未說完,朱由校自己就搖了搖,像這種可以自己動起來的小模型,朱由校也做過不少,若是要做大、載人的話,那就不好做。

“華夏精作坊的輪船,可以載人的,而且也不用人力,只是航程有限,用的又是明輪,”就在朱由校感到失望的時候,李彥又道。

“是嗎?他們是如何做到地?”朱由校不出望外。

“是蒸汽機!”李彥笑着說道。給朱由校介紹起遼南使用地蒸汽機。特別是在礦井用來抽水。效率挺高。將來還能夠用來紡織、行船、行車等等。

“包括皇上使用地木工車牀可以用上蒸汽動力。不再需要再用人力。”李彥向朱由校展示了蒸汽機地美好前景。正如他所料想地那樣。朱由校變得十分興奮。

“朕也要做蒸汽機!”

“皇上莫急。微臣地話尚未說完。蒸汽機雖然用途廣泛過眼下製造技術尚且不過關。有些設計理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李彥就給朱由校說起製造蒸汽機將會涉及機械、材料、力學、數學等領域。理論和技術跟不上。便無法制造出合乎要求地蒸汽好像現在地蒸汽機。用途十分有限。

爲了讓朱由校明白理論和技術地重要性。李彥又舉了幾個例子。最後還恭維了他兩句:“能有皇上那樣技藝地工匠畢竟很好術、理論地作用。就是讓蒸汽機可以實現規化、大型化地製造。”

事實上,幾年之前朱由校就從李彥這邊學了機械製圖,那時候李彥就曾引導朱由校學習一些數學、機械和製圖方面的東西,如今理解起來,倒是並不複雜。

李彥趁機提出望組建一個專門研究技術和理論的“格物院”,召集天下的高手、能手機械、材料、化學等等進行研究,以使得實用型的蒸汽機能夠早日問世在各領域得到推廣、使用。

朱由校一聽,就非常感興趣謂提高科學技術水平,他尚沒有這個認識,不過這個“格物院”聽起來就很有趣,他對李彥這個想法,很是贊同。

李彥便建議組建“皇家格物院”,一開始,這個所謂的格物院並不顯眼,規模很小,人數也很少,李彥奉行的便是多辦事,少說話,悄無聲息地弄了個院子,掛塊牌子,就從華夏記那邊調兩個人過來,將框架搭起來,又讓情報部、錦衣衛蒐集這方面的消息,並以華夏記的名義,在報刊上招募相關的人才。

“皇家格物院”招募數學、物理、化學、機械、農學、水利、地理、天等諸多方面的人才,這些在古代都屬於“雜學”,地位不顯,也很少會有人從事。

倒是李彥從五年前開始在天津辦新學,五年中也培養了許多的人,只不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五年中培養出來的,雖然不乏一些人表現傑出,但無論深度,還是數量,都還難以形成規模。

當然,就這個時代來說,其中最優秀的那部分人,未必掌握的專業知識最高深,但是他們的知識體系,卻是相對比較完整和先進的,特別是有的觀點和認識,承自李彥那裡,又要遠遠前,跳出了這個時代常見的一些誤區。

在李彥的引導下,這些受過系統教育的學生,資質一般的,多成爲工場、作坊中的技術骨幹,他們的研究和創新能力雖然有限,但是在操作和執行上,又要比那些只憑經驗的老師傅來得更好。

資質比較好的,多數

與生產相結合的研究開,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更偏性的研究,這也是李彥想到的。

就近代科技與生產力展的歷史來說,科學理論的現,未必能夠直接推動生產力的展,譬如影響比較大的蒸汽機、珍妮紡紗機,與同時期的牛頓、笛卡爾等人並沒有什麼關係,可以說這個時代的技術展,還不到講究精準、科學的的層次。

大體來說,到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時候,也就是十八、十九世紀前後,包括電的現和使用,很多技術成果,都已經是實驗室出來的,那纔是科學的黃金時代。

就十七世紀來說,經驗主義和手藝依然佔據主導地位,科學展的最大作用,先是一種知識的啓蒙,拋棄中世紀那種矇昧的觀念,才能夠走上高展的進程,先就是觀念上的改變。

然後科學的知識也對經驗主義的現起到補充和促進,比如對蒸汽機、紡織機的完善,科學知識也能指明正確的方向,譬如這個時代的西方醫學,依然停留在“體液說”,經常使用放血之類的治療方法,直到十九世紀,隨着科學的展,才建立起後來的西醫體系。

作爲穿越,李知道科學是如何的重要,後世對華夏文明近現代化落後於世界的總結,大多認爲華夏精神不足,李彥雖然未必認同這樣的觀點,但也不會放棄將這一點儘早補上。

從天啓二年開始,李彥先創辦華夏書院、遼南學院、四海大學,分別位於北京、金州和天津,從名稱的變化就可以看到辦學的重點,如果說主要由華夏社運作的華夏書院仍然側重於儒學,那麼遼南學院和四海大學對雜學、技術,乃至商業都已經一視同仁,而經過四年的學習,天啓六年也是第一屆學生的畢業年份。

今年是鄉試年份,華夏書院也有不少秀才身份的學生報名參加鄉試,而在遼南學院和四海大學,基本無人報考,也可以看出不同學院的不同風格。

李彥從遼南學院、四海大學招募些在專業研究方面比較傑出的導師和學生,組成皇家格物院的骨幹,雖然力量還很薄弱,卻是一個嶄新的起點。

在過去,李彥是通過夏精作坊,以及遼南學院、四海大學進行一些專業研究,這雖然也是一種途徑,不過,基礎學科展,顯然需要國家的大力推動,唯有如此,方能集中最大的資源力量,才能改變、並營造適合科學展的道理。

李彥也明白,格物院所囊括的很多,在大明帝國都被認爲是“雜學”、“末學”,這個時代的精英,雖然都以博學著稱,卻多是持不太重視的態度。

當然也有徐光啓、李之藻人在數學、機械、水利等方面的造詣很深,特別是徐光啓,其博學,在很多領域的理解之深,甚至讓李彥也望塵莫及。

更重要的是,他們未必知道科學展的深遠影響和意義,卻很積極地推動東西方學術交流,向西方的傳教士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進行翻譯和推廣。

這些人受到傳統文化的侷限,還不能夠越這個時代,但與同時代的人相比,又要前許多。

也因爲同樣的原因,很難讓他們加入格物院,從事專門的研究,至少現在還不行。李彥就趁機向朱由校提出,依託皇家格物院,同時組建一座皇家格物學院,可以邀請他們前來講學。

魏閹當政之時,曾經下令搗毀各的書院,京城的善書院、華夏書院等都遭了劫難,幸虧李彥動手比較快,才使得天下其他地方的書院免於災難。

魏閹覆滅以後,隨着政治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就像很多報刊一樣,各地的學院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又一下子冒出很多,其中不僅有原來那些給關閉的學院重新建立,也有很多新建的學院。

雖然華夏向來有重視教育的傳統,不過辦書院畢竟不同於辦報紙,相比起來,數量上還是會差很多。

而在這些新建的書院中,皇家格物學院無是最特殊的,自從皇家博覽會舉辦以來,推出以“皇家”授命的做法,似乎用“皇家”命名的情況越來越多。

爲了避免給保守派責難攻擊,李彥刻意保持低調,對外招募專業人才,也是以華夏工場的名義進行,一開始並不是那麼引人注目。甚至就連招生,也主要從遼南學院和四海大學中調劑,並通過這兩座學院進行招生。

第95回 廣而告之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73回 創業想法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78回 妙計退婚第54回 三日製鎖第36回 風雨欲來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25回 家僕第221回 表決第84回 風力水車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21回 紅顏第95回 廣而告之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22回 銀錢第32回 流言蜚語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62回 生產效率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79回 酒樓遭遇第48回 致命缺陷第202回 潰兵如潮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56回 精密製造第8回 黃 韭第223回 皇權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117回 殺傷策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209回 抵京第63回 天啓來信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98回 單車少年第69回 路遇老農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32回 流言蜚語第233回 憲政第221回 表決第130回 大興土木第66回 效率第一第104回 欲練兵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208回 兵鋒第121回 欲往遼東第32回 流言蜚語第55回 鎖匠徒刑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259回 班底第68回 人才路線第78回 妙計退婚第255回 屠刀第117回 殺傷策第15回 裝腔作勢第23回 尾行第100回 機器時代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50回 特務頭子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27回 退縮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238回 工商第62回 生產效率第62回 生產效率第9回 炒 蛋第66回 木工作坊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92回 發行渠道第209回 抵京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78回 妙計退婚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14回 去青樓第94章 華容道第99回 京城發展第35回 黃金菜大賣第220回 激盪第30回 農事第61回 女設計師第9回 炒 蛋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41回 獻策釀酒第258回 國士第67回 軸承計劃第27回 退縮第50回 特務頭子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88回 水田灌溉
第95回 廣而告之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73回 創業想法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78回 妙計退婚第54回 三日製鎖第36回 風雨欲來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25回 家僕第221回 表決第84回 風力水車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21回 紅顏第95回 廣而告之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22回 銀錢第32回 流言蜚語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62回 生產效率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79回 酒樓遭遇第48回 致命缺陷第202回 潰兵如潮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56回 精密製造第8回 黃 韭第223回 皇權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117回 殺傷策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209回 抵京第63回 天啓來信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98回 單車少年第69回 路遇老農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32回 流言蜚語第233回 憲政第221回 表決第130回 大興土木第66回 效率第一第104回 欲練兵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208回 兵鋒第121回 欲往遼東第32回 流言蜚語第55回 鎖匠徒刑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259回 班底第68回 人才路線第78回 妙計退婚第255回 屠刀第117回 殺傷策第15回 裝腔作勢第23回 尾行第100回 機器時代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50回 特務頭子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27回 退縮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238回 工商第62回 生產效率第62回 生產效率第9回 炒 蛋第66回 木工作坊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92回 發行渠道第209回 抵京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78回 妙計退婚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14回 去青樓第94章 華容道第99回 京城發展第35回 黃金菜大賣第220回 激盪第30回 農事第61回 女設計師第9回 炒 蛋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41回 獻策釀酒第258回 國士第67回 軸承計劃第27回 退縮第50回 特務頭子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88回 水田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