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早有預備

皇太極的臉色很不好看。

大殿裡面,衆多的文武大臣都沒有說話,就連一貫囂張的多爾袞、阿濟格等人,也是老老實實的,情報網傳來的消息,令皇太極有了雪崩的感覺。

從父漢手裡接過了擔子,皇太極的想法就是統一中原,因爲自己的族落是最優秀的民族,內心深處,皇太極清楚,漢文化有着不可比擬的優勢,大清很多的制度都是學習大明的,不過大明的衰敗,從萬曆年間就開始了,眼看着大廈將傾,卻不料這幾年來,出現了那麼多的變故,這一切都是因爲一個核心人物蘇天成。

皇太極從來沒有將大明的流寇放在眼裡,這些流寇,沒有明確的目標,打家劫舍,簡直就是烏合之衆,就算是能夠統一中原,他也沒有打算招募這些流寇,一定會採取格殺勿論的態度,但流寇的存在,對大清是有着很大好處的。

派去協助的五百人,是正黃旗下的精銳,身經百戰,以一當十,想不到這五百人,全軍覆沒了,沒有逃出來一個人,想到這裡,皇太極有些不寒而慄,他認定了,蘇天成將是大清和他最大的對手,若是大清國面臨什麼劫難,一定與這個蘇天成有關。

將士早就準備好了,按照皇太極先前的想法,待到江寧營和流寇出現僵持的局面,自己親率大軍入關,直逼北京城,這樣令北京城裡的那個崇禎皇帝手忙腳亂,慌亂之下要求各地勤王,江寧營必然沒有精力去剿滅流寇了。至於說流寇能否取得勝利,打一開始,皇太極就沒有這樣的想法,如果江寧營敗在流寇的手裡,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如今需要做出來決策了,大軍究竟動不動,如果要動。往哪個方向動,是入關作戰,還是進入蒙古,平息蒙古部落的亂局。

江寧營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剿滅了九萬流寇,這種驚人的戰績,令皇太極感覺到了。不管做出來什麼選擇,都是有危險的。

“你們都說說,大軍該如何行動啊。”

大殿裡面的文武大臣,都是大清國的精銳,這些人撐起了大清國的江山。

“皇上,臣弟覺得。還是直搗黃龍,我八旗大軍從大同入關,威逼大明京城。”

“皇上,臣弟附議,臣弟一直都等着這樣的機會,報仇雪恨。”

多爾袞和阿濟格兩人先後表態,其餘的文武大臣。基本都是贊成這個意見的,不管怎麼說,十萬八旗大軍入關,大明還沒有那支軍隊能夠抗衡,哪怕是如日中天的江寧營,也不要想着能夠吞下八旗十萬大軍,說不定自己就撐死了。

老成持重的代善沒有說話。

范文程也沒有說話。

皇太極注意到了代善和范文程的態度,他不會要求范文程發言。范文程畢竟是漢臣,在多爾袞、阿濟格等人面前,是不好出樣反駁的,范文程曾經被多爾袞欺負,結果也就是不了了之,皇太極只能夠安慰范文程,不可能嚴懲多爾袞。多爾袞畢竟是自己的親弟弟。

至於說代善沒有說話,可能是考慮到出征有些不妥,但也想不到反駁的理由,索性不發言。皇太極很瞭解自己的這個二哥。

皇太極沒有表態。

衆人散了之後,多爾袞和阿濟格留下來了,兩人見到皇太極沒有表態,很想再次進言。

皇太極明白兩人的意思。

“十二弟,十四弟,你們都不要說了,朕知道你們的意思,事關重大,還是讓朕考慮一年,你們先退下去吧。”

范文程進來之後,正準備行禮,皇太極開口了。

“文程,這不是在大殿之上,你不必多禮,朕說過多次了,私下的場合,不必那麼拘謹,你是朕的肱骨之臣,接受這些禮遇是應該的,朕不是北京城裡的那個崇禎,不需要那麼多的三拜九叩。”

皇太極說出來這些話,表面上是撫慰范文程,但長期在皇太極身邊的范文程卻是明白的,皇太極心裡想着事情,否則不會說這麼多。

“皇上,奴才在大殿之上的時候,一直都沒有發言,其實奴才是有話說的。”

“朕知道你有話說,朕很矛盾啊,大軍早就準備好了,可眼下的局勢,實在有些複雜。”

“皇上,奴才想到這些了,大軍準備了這麼長的時間,若是沒有行動,恐怕會引發一些埋怨的,不過奴才還是要說,大軍出征,需要謹慎。”

“這是必須的,文程,將你的想法全部都說出來吧。”

“皇上需要一統四海,我大清國日漸強盛,雖說大明朝有恢復的跡象,但憑着一個蘇天成,難以產生決定性的作用,奴才以爲,暫時避其鋒芒,靜觀其變,是最好的選擇,大明朝有一些不好的習慣,特別是功高震主這一點,是任何人都難以避免的,蘇天成帶領的江寧營,立下太多的功勞了,奴才以爲,遲早是會引起大明皇帝疑心的,大明出現這樣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了。”

“嗯,你說的有些道理,不過朕看,這個蘇天成很是年輕啊,不到三十歲,若是朕老是這樣等下去,恐怕不妥。”

“奴才以爲,還是採取雙管齊下的戰略,一方面我大清厲兵秣馬,埋頭建設,另外一個方面,想辦法離間蘇天成和明朝皇帝之間的關係,奴才前段時間專門研究過,蘇天成喜歡做一些變革,這些變革牽涉到了很多權貴的利益,可以說大明的權貴,對蘇天成是有着很大意見的,奴才以爲可以在這些方面做文章,水滴石穿。”

“這件事情,還是你去做,朕還是那句話,不要怕花錢,錢可以掙,只要能夠動搖蘇天成的地位,就是花光了我大清的銀子,也是值得的。”

“至於說大軍是否行動的事宜,奴才的認爲,暫時不要入關,最好是深入大漠,再一次的懾服蒙古諸多的部落,若是蒙古部落徹底亂起來了,或者諸多的部落都投靠大明朝了,對我大清是非常不利的。”

皇太極搖搖頭。

“文程,道理是如此,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啊,朕必須要考慮到諸多方面,就說征伐蒙古,曠日持久,不是短時間的事情,若是遼東出現什麼變故,朕就鞭長莫及了,江寧營剿滅了流寇,士氣正旺,若是突然開赴遼東,朕措手不及。”

“奴才以爲,江寧營暫時不會對我大清構成威脅,從兵力上來說,我大清八旗軍,超過二十萬人了,明年之後,可以達到三十萬人,蒙古八旗,雖然有些殘缺了,若是皇上徵召,依舊能夠湊到五萬以上軍士,加上漢軍,四十萬人是沒有問題的,如此多的兵馬,想那蘇天成是知曉的,我大清國含辛茹苦這麼多年,有了雄厚的基礎,也不是蘇天成和江寧營隨意可以威脅到的。”

皇太極頻頻點頭。

“文程說的好啊,朕考慮一下,看來有必要深入蒙古了。”

很快,代善來了。

代善的意見,與范文程的意見,基本一致,認爲入關不合適,江寧營基本剿滅了流寇,大明軍隊士氣正旺,這個時候選擇入關,肯定是不合適的,且不說遭遇到頑強的抵抗,如果在大明境內,遭遇江寧營,那是很危險的事情。

ωωω▪тTk ān▪¢〇

兩相比較,進入蒙古,平息蒙古的動亂,是很有必要的。

代善還提出來了,暫時不要動安寧堡和靖邊的互市,大清國在市場上,能夠採購到不少的火器,這些火器是很寶貴的,如果說互市關閉了,一方面大清國難以採購到急需的物資,另外一個方面,蒙古部落必然出現極大的不滿意。

代善提出來,大清國完全可以採取徵收的方式,從互市上面得到好處,再次征服蒙古諸多部落之後,要求他們將互市交易得到的物資,進貢一部分給大清國,這樣大清國通過此等方式,也能夠得到補充的。

皇太極聽得兩眼冒光,想不到代善能夠提出來如此好的建議。

和代善交談的過程中,皇太極終於下定了決心,準備帶領八旗子弟親征蒙古了,至於說朝廷裡面的事情,由代善負責,皇太極對於這位二哥是非常放心的,代善沒有野心。

范文程匆匆進來的時候,皇太極和代善還沒有結束交談。

“皇上,有來自大明的情報。”

聽到有情報了,皇太極顧不上許多,站起身來,拿過了信函。

打開信函之後,皇太極仔細看起來。

很快,代善和范文程發現,皇太極的臉色發白,拳頭捏的很緊。

皇太極看完之後,長嘆一聲,坐在了椅子上面。

代善和范文程面面相覷,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二哥,文程,朕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蘇天成出任了薊遼督師,帶領江寧營進駐遼東了,江寧營軍士已經朝着遼東開拔了,這個時候,朕還敢帶大軍區征伐蒙古嗎。”

屋裡死一般的安靜,沒有誰說話了。

蘇天成親自帶領江寧營,進駐遼東,這肯定要引發大清的高度關注,這個時候,若是皇上帶領大軍征伐蒙古,會出現什麼事情,若是蘇天成偵查到這樣的消息,帶領江寧營軍士,突然進入大清國征伐,會引發大禍。

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168章 血戰(2)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130章 基本情況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615章 特殊推薦第1002章 序幕拉開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993章 整合(1)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170章 朱審馨的心思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37章 安排第790章 偶遇1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59章 收穫季節第560章 變通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1083章 廷辯(1)第785章 恩威並施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433章 你該注意一下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635章 部署落定第79章 回家之後第847章 慘敗(5)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1258章 花絮第227章 回家結婚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799章 鄭芝龍的承諾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1259章 緊迫的事情第809章 前兆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107章 授官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847章 慘敗(5)第236章 擴軍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471章 不甘心的朱由菘第299章 秦三德的暗示(2)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1298章 尊嚴之戰(17)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1079章 明志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159章 剿匪(1)第910章 索尼的權限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1192章 稱帝(4)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265章 必須考慮的問題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1144章 自我毀滅的舉措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669章 心結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
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168章 血戰(2)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130章 基本情況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615章 特殊推薦第1002章 序幕拉開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993章 整合(1)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170章 朱審馨的心思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37章 安排第790章 偶遇1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59章 收穫季節第560章 變通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1083章 廷辯(1)第785章 恩威並施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433章 你該注意一下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635章 部署落定第79章 回家之後第847章 慘敗(5)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1258章 花絮第227章 回家結婚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799章 鄭芝龍的承諾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1259章 緊迫的事情第809章 前兆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107章 授官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847章 慘敗(5)第236章 擴軍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471章 不甘心的朱由菘第299章 秦三德的暗示(2)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1298章 尊嚴之戰(17)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1079章 明志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159章 剿匪(1)第910章 索尼的權限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1192章 稱帝(4)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265章 必須考慮的問題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1144章 自我毀滅的舉措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669章 心結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